我是中国教育史研究者李林,关于古代科举考试与人才选拔的问题,问我吧!【查看话题】
2015-09-09
李林 2015-09-13
这个问吧话题中的上百条问题,几乎都与您的这个问题有关,所以我难以用一两句话来回答,您可以适当翻阅。
为了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历史和传统作一些研究,请让我做一个类比。
我们有必要研究和了解某一群体的历史与传统,正如独立的个体需要保持自己的记忆一样,因为这是他们继续生存发展和建立自我认同的必要基础。不过,很多时候社会个体只会记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人记忆,历史研究者则要保存那些看似与单个个体无关、却与群体认同和发展密切关联的“集体记忆”。
为了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历史和传统作一些研究,请让我做一个类比。
我们有必要研究和了解某一群体的历史与传统,正如独立的个体需要保持自己的记忆一样,因为这是他们继续生存发展和建立自我认同的必要基础。不过,很多时候社会个体只会记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人记忆,历史研究者则要保存那些看似与单个个体无关、却与群体认同和发展密切关联的“集体记忆”。
马蹄声哒哒 2015-11-28
这就是历史的作用,突然觉得好棒!
李林
这个问吧话题中的上百条问题,几乎都与您的这个问题有关,所以我难以用一两句话来回答,您可以适当翻阅。
为了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历史和传统作一些研究,请让我做一个类比。
我们有必要研究和了解某一群体的历史与传统,正如独立的个体需要保持自己的记忆一样,因为这是他们继续生存发展和建立自我认同的必要基础。不过,很多时候社会个体只会记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人记忆,历史研究者则要保存那些看似与单个个体无关、却与群体认同和发展密切关联的“集体记忆”。
为了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历史和传统作一些研究,请让我做一个类比。
我们有必要研究和了解某一群体的历史与传统,正如独立的个体需要保持自己的记忆一样,因为这是他们继续生存发展和建立自我认同的必要基础。不过,很多时候社会个体只会记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人记忆,历史研究者则要保存那些看似与单个个体无关、却与群体认同和发展密切关联的“集体记忆”。
李林 2015-09-13
呵呵,您真有趣!
自然是本人亲自作答,我这种小人物难道还会有经纪、助理啥的?
肯定要用电脑才能回答你们的提问,但电脑怎么能代替我们读书和思考呢?
自然是本人亲自作答,我这种小人物难道还会有经纪、助理啥的?
肯定要用电脑才能回答你们的提问,但电脑怎么能代替我们读书和思考呢?
这个世界与我
嘿嘿,谢谢回答,困惑很久。老师,回的好快啊?是本人吗?还是电脑回的?
这个世界与我 2015-09-13
嘿嘿,谢谢回答,困惑很久。老师,回的好快啊?是本人吗?还是电脑回的?
李林
是的,除非特别恩准,明清的童鞋也要从秀才、举人、进士一级一级往上考,而且啊,正常情况下三年才有一次考试机会呢,所以十年寒窗真是很容易就过了的。
不过也要明白的是,政府对考生还是有些生活补贴和路费补助的,虽然也不多,所以还是要求家里有一定经济基础,或者有亲友帮助。当然,也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考到进士,有秀才或举人的出身,也可以开始做点事了。举人已经具有了正式拣选入官的资格,秀才也可以边教书边应试嘛。有时候是老师学生一起去考,学生考中老师没考中的情况也是有的哈~~
范进不是最凄惨的了,毕竟他中年还是中了举人嘛,有些人终身都没考到秀才呢,也关心一下孔乙己这类更悲催的吧。
不过也要明白的是,政府对考生还是有些生活补贴和路费补助的,虽然也不多,所以还是要求家里有一定经济基础,或者有亲友帮助。当然,也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考到进士,有秀才或举人的出身,也可以开始做点事了。举人已经具有了正式拣选入官的资格,秀才也可以边教书边应试嘛。有时候是老师学生一起去考,学生考中老师没考中的情况也是有的哈~~
范进不是最凄惨的了,毕竟他中年还是中了举人嘛,有些人终身都没考到秀才呢,也关心一下孔乙己这类更悲催的吧。
李林 2015-09-13
是的,除非特别恩准,明清的童鞋也要从秀才、举人、进士一级一级往上考,而且啊,正常情况下三年才有一次考试机会呢,所以十年寒窗真是很容易就过了的。
不过也要明白的是,政府对考生还是有些生活补贴和路费补助的,虽然也不多,所以还是要求家里有一定经济基础,或者有亲友帮助。当然,也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考到进士,有秀才或举人的出身,也可以开始做点事了。举人已经具有了正式拣选入官的资格,秀才也可以边教书边应试嘛。有时候是老师学生一起去考,学生考中老师没考中的情况也是有的哈~~
范进不是最凄惨的了,毕竟他中年还是中了举人嘛,有些人终身都没考到秀才呢,也关心一下孔乙己这类更悲催的吧。
不过也要明白的是,政府对考生还是有些生活补贴和路费补助的,虽然也不多,所以还是要求家里有一定经济基础,或者有亲友帮助。当然,也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考到进士,有秀才或举人的出身,也可以开始做点事了。举人已经具有了正式拣选入官的资格,秀才也可以边教书边应试嘛。有时候是老师学生一起去考,学生考中老师没考中的情况也是有的哈~~
范进不是最凄惨的了,毕竟他中年还是中了举人嘛,有些人终身都没考到秀才呢,也关心一下孔乙己这类更悲催的吧。
这个世界与我
李老师好,想问一下,科举制是不是和我们考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样,要一级一级考,所以就有像范进考了那么久?那他们考中之前有木有工资补贴什么的?一直在考,没有经济资助,不饿死了吗?
这个世界与我 2015-09-13
李老师好,想问一下,科举制是不是和我们考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样,要一级一级考,所以就有像范进考了那么久?那他们考中之前有木有工资补贴什么的?一直在考,没有经济资助,不饿死了吗?
李林
这个问吧话题中的上百条问题,几乎都与您的这个问题有关,所以我难以用一两句话来回答,您可以适当翻阅。
为了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历史和传统作一些研究,请让我做一个类比。
我们有必要研究和了解某一群体的历史与传统,正如独立的个体需要保持自己的记忆一样,因为这是他们继续生存发展和建立自我认同的必要基础。不过,很多时候社会个体只会记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人记忆,历史研究者则要保存那些看似与单个个体无关、却与群体认同和发展密切关联的“集体记忆”。
为了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历史和传统作一些研究,请让我做一个类比。
我们有必要研究和了解某一群体的历史与传统,正如独立的个体需要保持自己的记忆一样,因为这是他们继续生存发展和建立自我认同的必要基础。不过,很多时候社会个体只会记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人记忆,历史研究者则要保存那些看似与单个个体无关、却与群体认同和发展密切关联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