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级教师黄荣华,如何理解“反传统”的传统对语文教育的影响,问我吧!【查看话题】
2017-02-06
黄老师,您好,听闻过您的传统文化优秀基因传译的小学读本,很新颖,很好奇您是如何选定48个汉字?它们之间的联系?教这样的读本是不是对小学老师也有一定的挑战?谢谢!
有3个回答
黄荣华 2018-10-06
您好!
谢谢您的提问!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绘制基因图谱,虔心推进现代传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思考与探索》(刊于《人民教育》2018年第9期)一文中有过解释,现转述如下:
我们依据中华传统文化以“经”为中心的存在方 式,从“经”及其阐释与运用中,从“史”“子”“集” 的表达与传播中,从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中,发现支持中华文明体几千年生生不息的 优秀基因有许多,而其中48个基因点是最具活性力 量的基因:
“中”“华”“大”“地”“诗”“书”“礼”“乐”
“仁”“义”“智”“信”“亲”“师”“友”“学”
“汉”“唐”“文”“史”“日”“月”“江”“河”
“儒”“墨”“道”“法”“神”“龙”“圣”“国”
“忠”“孝”“廉”“耻”“修”“齐”“治”“平”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其中“中”“华”两个基因点是核心基因。为什么? 我们发现,从地理空间的“中心(中国)”,到心灵空间 的“中正”,再到形而上的哲学世界的“中庸”,如果用 一个基因点来概括中华文明体,那就是“中”。
如果说要用两个基因点来说明中华文明体,那就 是“中华”。“华”也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从区别 于周边野蛮人而彰显自我文明属性的“华夏”,到体 现民族大融合文化意义的“华族”,再到表达中华文 明体审美高度的“华章”,构成了“华”这一基因的基 本内涵。
“中”“华”合而为“中华”,意味着我们是居住 在大地中央的人,意味着我们是居住在大地中央、穿戴华美衣饰的文明人。在对这两个核心基因的核心意 义的破译中我们发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本源—— 我们是可视范围内的最高文明的代表。几千年来,中 国人就是以这样的文化自信热爱着自己居住的这块 土地,热爱着自己拥有的文明。
依此,围绕“中”或“中华”这个核心基因,向外 推衍,就有了“中华大地”“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中 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知信”“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 义知信亲师友学”,这样不断扩展的发现之旅,直至 “天人合一”,48个基因点织就了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图谱。
这些最有活性力量的基因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
如果把中华文明体比喻为一个圆球,那么48个基 因点分布在这个圆球上,并且构成球体的6个层级。 这6个层级并不孤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相 互渗透。
大体而言,第一、第二层级的16个点处于“球 体”的内核——“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智信亲师友 学”,是中华文明体最基本的表现;第三、第四层级16 个点是“球体”的中间层——“汉唐文史日月江河儒 墨道法神龙圣国”,是中华文明体基本表现的支柱; 第五、第六层级16个点分布于“球体”外围——“忠孝 廉耻修齐治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整个中华文明体 的灵魂,是精神方式,也是文化大逻辑。
前32个基因点有的是形,有的是形神兼得;后16 个点是神与灵。无神与灵则形死,无形则神与灵无所 附。点与点之间相互联通,形神相得。这样,中华文明 体才形象生动,精神摇曳,几千年生生不息。
您提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在编写这个课程时也想到过。目前,我们编写的“教学指导手册”也已出版,对使用这导课程的教师将会有所帮助。
谢谢您的提问!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绘制基因图谱,虔心推进现代传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思考与探索》(刊于《人民教育》2018年第9期)一文中有过解释,现转述如下:
我们依据中华传统文化以“经”为中心的存在方 式,从“经”及其阐释与运用中,从“史”“子”“集” 的表达与传播中,从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中,发现支持中华文明体几千年生生不息的 优秀基因有许多,而其中48个基因点是最具活性力 量的基因:
“中”“华”“大”“地”“诗”“书”“礼”“乐”
“仁”“义”“智”“信”“亲”“师”“友”“学”
“汉”“唐”“文”“史”“日”“月”“江”“河”
“儒”“墨”“道”“法”“神”“龙”“圣”“国”
“忠”“孝”“廉”“耻”“修”“齐”“治”“平”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其中“中”“华”两个基因点是核心基因。为什么? 我们发现,从地理空间的“中心(中国)”,到心灵空间 的“中正”,再到形而上的哲学世界的“中庸”,如果用 一个基因点来概括中华文明体,那就是“中”。
如果说要用两个基因点来说明中华文明体,那就 是“中华”。“华”也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从区别 于周边野蛮人而彰显自我文明属性的“华夏”,到体 现民族大融合文化意义的“华族”,再到表达中华文 明体审美高度的“华章”,构成了“华”这一基因的基 本内涵。
“中”“华”合而为“中华”,意味着我们是居住 在大地中央的人,意味着我们是居住在大地中央、穿戴华美衣饰的文明人。在对这两个核心基因的核心意 义的破译中我们发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本源—— 我们是可视范围内的最高文明的代表。几千年来,中 国人就是以这样的文化自信热爱着自己居住的这块 土地,热爱着自己拥有的文明。
依此,围绕“中”或“中华”这个核心基因,向外 推衍,就有了“中华大地”“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中 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知信”“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 义知信亲师友学”,这样不断扩展的发现之旅,直至 “天人合一”,48个基因点织就了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图谱。
这些最有活性力量的基因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
如果把中华文明体比喻为一个圆球,那么48个基 因点分布在这个圆球上,并且构成球体的6个层级。 这6个层级并不孤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相 互渗透。
大体而言,第一、第二层级的16个点处于“球 体”的内核——“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智信亲师友 学”,是中华文明体最基本的表现;第三、第四层级16 个点是“球体”的中间层——“汉唐文史日月江河儒 墨道法神龙圣国”,是中华文明体基本表现的支柱; 第五、第六层级16个点分布于“球体”外围——“忠孝 廉耻修齐治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整个中华文明体 的灵魂,是精神方式,也是文化大逻辑。
前32个基因点有的是形,有的是形神兼得;后16 个点是神与灵。无神与灵则形死,无形则神与灵无所 附。点与点之间相互联通,形神相得。这样,中华文明 体才形象生动,精神摇曳,几千年生生不息。
您提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在编写这个课程时也想到过。目前,我们编写的“教学指导手册”也已出版,对使用这导课程的教师将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