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北京大学网络文学论坛,关于网络文学20年、网络流行文化,问吧!【查看话题】
2017-12-14
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2017-12-16
理论上确实不太好,但可能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呢。看那些小说的人,可能获得了某种幸福感,比如,玛丽苏让人获得了应对生活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在审美趣味这件私人化的事情上,我们可能替太多人操太多心了,一厢情愿地替他们规划了太多。不是说不该心忧天下,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而是在到处做批判的时候也要警惕一种霸权:我因为趣味比他“高级”,就真的能简单粗暴地替他决定他该看什么该做什么吗?在好心好意替别人打算的时候,不应该先入为主去判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而应该听听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可能被接受的。
Future 2018-06-19
说的好好啊
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理论上确实不太好,但可能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呢。看那些小说的人,可能获得了某种幸福感,比如,玛丽苏让人获得了应对生活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在审美趣味这件私人化的事情上,我们可能替太多人操太多心了,一厢情愿地替他们规划了太多。不是说不该心忧天下,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而是在到处做批判的时候也要警惕一种霸权:我因为趣味比他“高级”,就真的能简单粗暴地替他决定他该看什么该做什么吗?在好心好意替别人打算的时候,不应该先入为主去判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而应该听听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可能被接受的。
晨曦丶just丨Boy灬 2017-12-24
可能这就是北大人吧,可能这就是北大留给世人的印象吧,自由无愧是北大的灵魂精神之一,这放在知乎,绝对是“高赞”观点!看到和自己观点一样的感觉真是太棒了……不能同意太多
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理论上确实不太好,但可能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呢。看那些小说的人,可能获得了某种幸福感,比如,玛丽苏让人获得了应对生活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在审美趣味这件私人化的事情上,我们可能替太多人操太多心了,一厢情愿地替他们规划了太多。不是说不该心忧天下,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而是在到处做批判的时候也要警惕一种霸权:我因为趣味比他“高级”,就真的能简单粗暴地替他决定他该看什么该做什么吗?在好心好意替别人打算的时候,不应该先入为主去判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而应该听听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可能被接受的。
北冥有烤鱼 2017-12-19
这段话说得好好哇
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理论上确实不太好,但可能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呢。看那些小说的人,可能获得了某种幸福感,比如,玛丽苏让人获得了应对生活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在审美趣味这件私人化的事情上,我们可能替太多人操太多心了,一厢情愿地替他们规划了太多。不是说不该心忧天下,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而是在到处做批判的时候也要警惕一种霸权:我因为趣味比他“高级”,就真的能简单粗暴地替他决定他该看什么该做什么吗?在好心好意替别人打算的时候,不应该先入为主去判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而应该听听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可能被接受的。
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2017-12-17
因为上学、受教育也是一个有目的去塑造人的过程啊,课本是这种塑造的指南或者材料,并不是教育本身,课本里包含着有用的没用的知识。中小学阶段,需要教材做指导,上了大学,尤其是人文学科,第一件事儿就是反思中学的教材以及思维方法,把当年接受的那些看起来坚固无比的东西进行批判性思考。大学里编得最多的学习材料就是教材,但是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它们也没什么存在感。这个,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另外,很多人一直在说,好的教育不是要超越课本的么?
崔耶夫司期
那么为什么上学的课本是被规定好的且被强制的呢
崔耶夫司期 2017-12-17
那么为什么上学的课本是被规定好的且被强制的呢
北大网络文学论坛
理论上确实不太好,但可能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呢。看那些小说的人,可能获得了某种幸福感,比如,玛丽苏让人获得了应对生活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在审美趣味这件私人化的事情上,我们可能替太多人操太多心了,一厢情愿地替他们规划了太多。不是说不该心忧天下,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而是在到处做批判的时候也要警惕一种霸权:我因为趣味比他“高级”,就真的能简单粗暴地替他决定他该看什么该做什么吗?在好心好意替别人打算的时候,不应该先入为主去判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而应该听听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可能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