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千村千户脱贫故事】​​双海、吴金山、陈呼日杜胡、张震岳、陈玉喜、彭玉旦脱贫记

2020-11-15 23: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双海:从贫困户到养牛大户的“华丽变身”

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好腰苏木嘎查,农牧民双海有“牛”人的称号,他靠养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还激励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之星”。走进双海家的小院,映入眼帘的是拴满牛的牛棚,在牛棚里的是双海忙碌的背影和27头膘肥体壮的肉牛。近几年,双海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是从他养牛开始说起。

双海一家共3口人,他为人厚道,踏实肯干,但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又供养一名大学生,收入来源单一,家庭支出高,生活十分拮据。2017年,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嘎查“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分析研判,将双海一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体弱多病缺劳力、无稳定收入来源,困扰了双海家多年。嘎查“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次入户和双海沟通交流,了解双海的想法,同时结合双海本人的实际情况,出谋划策为他指出了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养牛。

2017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为双海申请到户产业项目,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第一年,就下了3头牛犊。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双海的干劲更加高涨,每天起早打扫牛棚、打草喂牛。2018年实施二次脱贫产业项目又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2018年双海通过申请扶贫小额贷款3万元,又购置了2头基础母牛。为了养好牛,双海经常向嘎查养殖大户学习养殖技术,并邀请产业指导员上门指导,同时不定期参加旗、镇组织的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班,利用学到的种养殖知识,今年种植了45亩粮饲兼用玉米和20亩青贮,储备10吨饲草和25吨青贮,为他的养牛“大业”保驾护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双海家的牛是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牛发展到了27头,党的好政策让双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户“华丽变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乌吉斯古冷)

吴金山:打开幸福生活的大门

从贫困户变身养殖能手,不仅脱了贫,还住进了新房,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这就是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贫困户吴金山的幸福新生活。

“早些年,我们家仅靠那十几亩口粮田维持生活,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内生动力不足,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里开支很大,生活很困难。”回想起几年前的清贫日子,吴金山记忆犹新。

正当一家人陷入困境时,生活发生了转机,2015年,吴金山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吴金山家实际情况,嘎查制定出一套脱贫计划,确定让他自主发展养殖产业。同时嘎查邀请农牧和科技局养殖技术人员到嘎查进行养殖培训,让嘎查像吴金山一样的贫困户学习养殖知识,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赛罕道卜嘎查书记王双柱说。

“养牛每天只要花半天时间,禁牧期还能外出打工增加一份收入,这活适合我干!”听了扶贫干部们的详细介绍,吴金山高兴地直点头。有了项目支撑,敢想敢干的吴金山在利用第一笔产业资金购买了4头基础母牛。第二年,在二次产业资金的帮扶下,吴金山家又添购了4头牛。如今,在他的悉心照顾下,仅两年多时间,他家的牛就发展到了14头。

现在,吴金山的家庭生活已经彻底改善。“我虽然学历不高,但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脱贫后,我用心教导儿女要努力读书摆脱贫困。孩子们都很争气。今年,女儿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儿子还在阿尔山市农业发展银行上班了。”吴金山欣慰的说道。

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的扶持,吴金山家的住房条件也得到改善,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几天,就要发工资了,又可以有两三千元收入。我打算用这钱,将家里的牛棚再修整一下。”吴金山开心地说道。

随着养殖产业不断壮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吴金山也成为了嘎查养殖方面的致富能手,自己富起来了,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党的恩情,主动带领周边的贫困户参与肉牛养殖,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带领贫困户一起致富奔小康。

从贫困户到村里的致富能手,吴金山靠着辛勤的劳动和一颗感恩的心,凭着一股“吃得苦、耐得烦”的劲,依托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更成为了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

“我们家能脱贫,住上新房,都是党的关怀和帮助,才让我有了现在的转变。让我们把多年来想不到、做不成的事都实现了,我要鼓足干劲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吴金山信心满满地说。(斯日古楞)

陈呼日杜胡:政策兜底圆了脱贫梦

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敖尼斯台嘎查,有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这家的户主叫陈呼日杜胡,今年62岁,丈夫巴特尔也65岁了,老俩口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重活累活更是干不了。都已成年的两个儿子还有智力残疾,生活上不能自理。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疾病压得这个家几乎喘不过气。

“我们俩口子身体不好,两个孩子智力上有残疾,本该享福的年纪,日子却过成这样。”陈呼日杜胡诉说着生活的不堪。

2013年,经嘎查“两委”班子研究推选,陈呼日杜胡被识别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陈呼日杜胡家的特殊情况,嘎查“两委”班子因户施策,将每人9000元的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到莱德马业,每年按照10%的比例分红,不用出力,陈呼日杜胡家就能有一笔固定收入。嘎查还将两个孩子纳入五保户,送到布敦化敬老院供养,减轻了一家人的负担。

如今,受到党的政策温暖,有了嘎查“两委”班子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两个孩子得到了特殊的照顾,老俩口终于松了一口气。依靠政策兜底,陈呼日杜胡家每年的低保、农业补贴和养老金加起来就有1.5万元,加上土地流转和其他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塔娜)

张震岳:用勤劳双手采摘“致富果”

眼下张震岳承包的采摘园里山楂正是大批采摘的时候了,由于家里缺乏劳动力,张震岳拨通嘎查志愿者电话,希望志愿者们能够助农秋收、助农带货。

张震岳家住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嘎嘎查,于2017年退出贫困户行列。提起张震岳和于金荣夫妇,村里干部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家原来是贫困户,后来通过辛勤劳动,精心管理果园,不但甩掉了“贫困帽”,还成了嘎查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2014年,张震岳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想“等、靠、要”的张震岳用积蓄承包了28亩嘎查集体采摘园,栽种了苹果树、山楂树、山里红树、鸡心果树等500棵果树,在4个蔬菜大棚里种植黄瓜、豆角、韭菜等多种蔬菜,通过种植业走上致富路。

为了经营好采摘园,夫妻俩多次考察钻研,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白天,他们在采摘园里来回穿梭,查看果子和蔬菜的长势、有没有病虫害发生、需不需要做抗病等,尽量做到护理到位;夜晚,夫妻俩又忙着思考如何打开销路,他们通过微信群在周围各嘎查推销产品,同时请志愿者在助农带货群里帮忙销售带货,给糖葫芦厂送货......经过两口子的精心栽培,今年,果子挂满枝头,尤其山楂收成极好。采摘园总产量约1.2万公斤,总产值在6.8万元左右。

“一个好的致富带头人,不仅产业做得好,还能带动乡亲们的干劲儿。”西日嘎嘎查驻村队员包双全说,张震岳家不仅是脱贫户的榜样,他们还积极发挥典范带头作用,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金玫瑰)

陈玉喜:身残志坚勤脱贫

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到养牛致富能手,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典型,4年时间里,家住额木庭高勒苏木布拉格台嘎查的陈玉喜闯出了自己的脱贫路。

来到陈玉喜家,腿脚不便的他正在牛棚里忙活,妻子刘士华给牛添草加水,他在槽子边用力搅拌,夫妻俩配合着干。陈玉喜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精气神儿十足,几乎让人察觉不到他是个残疾人。

1998年,陈玉喜患上脑血栓留下了病根,导致半身不遂,家里80岁的老母亲疾病缠身,需要常年服药,三个孩子都在旗里住宿求学,种地的收入根本不够一家的日常生活开销,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2015年,陈玉喜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实施一次产业,陈玉喜利用产业扶持资金买了4头西门塔尔牛,从此开启了养牛致富的道路,也开启了新生活。陈玉喜深知作为一名残疾人,想要过上好日子,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别人三五下能完成的活儿,他得吃力地忙活好半天,但他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和妻子共同克服。

2018年,通过二次产业扶持,陈玉喜又买了4头西门塔尔牛。几年来,陈玉喜与牛为伴,每天在牛圈里“摸爬滚打”,他付出了汗水,也尝到了养牛带来的甜头,从最初的4头发展到现在的10头牛,每生下1头牛犊,陈玉喜就感觉幸福指数飙升一大截。

如今,通过发展牛产业,陈玉喜把外债都还清了,把穷帽子也摘了,还有了一定的积蓄。为了提高自家的生活水平,陈玉喜给家里添置了新家电,购买了新家具,还扩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牛棚,家里家外焕然一新。

结对帮扶陈玉喜的旗检察院工作人员,经常去他家关心指导,嘎查妇联负责人也经常上门询问他家养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怀着感恩的心,陈玉喜说:“如今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老百姓也得争气,更应该把日子过好,不能辜负了大家对我的这一份关爱和支持。”(王 健)

彭玉旦:养牛铺就致富路

家住额木庭高勒苏木甲哈达嘎查的彭玉旦,妻子患有胸椎狭窄一直卧病在床,不仅自理能力有限,简单的家务也做不了,一直到2015年做了手术以后,病情才有所缓解。

彭玉旦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一直在外打工,女儿当初在巴彦呼舒第五中学上学,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种地的收成仅维持温饱。2015年,彭玉旦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2017年和2018年,通过一次、二次产业扶持政策,彭玉旦用产业扶持资金前后购买了11头西门塔尔牛。有了这些“扶贫牛”,彭玉旦开启了养牛致富之门。到2018年,除去出售的9头牛犊,家里的牛已经发展到19头,并一举甩掉了贫困帽。脱了贫的彭玉旦更有干劲儿了,不仅维修了3间住房,还添置了彩电和冰箱等电器,扩建了300多平米的牛棚和220立方米青贮窖,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看到彭玉旦家在扶贫政策下一步步走上致富路,嘎查书记徐梅花感概地说:“对于贫困户来说,每一家都不甘心过穷日子,他们只是苦于没有人带动,确定不了思路、也找不到突破点,只要利用好扶贫政策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脱贫不是问题,致富才是关键!”(王 健)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需标明来源科右中旗发布。

原标题:《【千村千户脱贫故事】​​双海、吴金山、陈呼日杜胡、张震岳、陈玉喜、彭玉旦脱贫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