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促成2.48亿元对口帮扶资金落地 助推丹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成华发布
2020-11-16 2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丹巴

丹巴,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丹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自然风光神奇美丽,

是休闲度假、探险旅游、

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

成华↓

丹巴↑

2012年,成华区与丹巴县结成了帮扶的“对子”,

在对口援建过程中,

两地不仅深化了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也结下了“亲戚般”的深厚情谊。

8年来,成华促成2.48亿元对口帮扶资金、242个帮扶项目、114名帮扶干部落地丹巴,切实助推丹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于2018年成功实现脱贫摘帽。成华也连续三次获评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30人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

在援建“攻坚战”中,成华对口支援队员们前赴后继,紧紧围绕“民生、发展、稳定”三大主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扎实推进各项对口帮扶工作,在雪域高原上谱写出一支又一支脱贫攻坚的赞歌……

抓住产业发展这一关键

为贫困村“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我们成华对口支援工作队一直以来的对口支援理念。肩负着帮受双方的重托,工作队抵达丹巴后,在最短时间内摸清县情、整合资源、立足长远、全方位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援建工作最忌讳的就是盲目投入、大而全地一顿瞎忙活,只有抓重点、抓关键才能真正起成效。——成华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现挂职丹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占成

工作队眼中的关键就是全力以赴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丹巴县东谷镇科里村,又名霍尔科里,因村里有莲花山寺、马鞍山、瓦益干涸湖等名胜古迹而闻名。该村距丹巴县城7公里,村辖3个组64户村民261人,常年外出务工30余人,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运输业、种养殖业收入为主。

“我们调研发现,科里村的产业以种植养殖产业为主,产业发展非常滞后。”王占成说,自成华援建丹巴县以来,已连续投入535万元在科里村实施旅游扶贫策划包装和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使科里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此后又拟定了在该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工作计划。

工作队为此选定7名工作队员,围绕科里村新农村建设中心目标成立科里村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并着力通过挖掘民俗文化,借力援建资金,持续推进村容村貌和旅游环境打造。

同时,为促进该村集体经济壮大,结合现有优质资源重点发展农家乐民宿旅游产业、高半山林下养殖产业、“四川牡丹”育苗种植基地、成立展销公司促进商业发展……目前,各项工作推进有力,科里村正走在复合功能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康庄大道上。

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智力帮扶

一直是排在成华援建工作

重要位置的几大“关键词”。

项目建设

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在推进项目建设中,积极同省市县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对接和规划研究,结合丹巴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际,精心修订年度帮扶规划,合计实施项目34个,投入计划内财政帮扶资金5650万元。

产业发展

在优化产业发展中,着力推动项目向产业发展集中,坚持以“技术+销路”扶优扶强果蔬、畜牧、中藏药等传统优势农牧业,倾力帮助丹巴建成川贝母等中药材和“美人脆”苹果、黄番茄等特色水果种植基地2400余亩。

智力帮扶

在智力帮扶中,全体队员不仅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和专业技术优势,成为挂职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还扎实开展“传帮带”,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从不同领域为丹巴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谋划献计。

将对口帮扶资金向民生倾斜

千方百计致力百姓安居乐业

丹巴高中位于墨尔多山镇(原中路乡)李龙村,距县城5.6公里,学校占地面积46667平方米,总投资11298万元(其中成华区投资1150万元),可容纳学生1500名。

为更好地在民生领域实施精准式扶贫、造血式对口支援,2019年9月,成华区携手丹巴县打造智慧教育远程网络教育扶智对口支援新模式。正是这一举措的实施,一场联手创新探索智慧教育“互联网+双师互动课堂”帮扶新模式的生动实践在丹巴高中迅速铺开。

据悉,一年来多,通过实施华西中学—丹巴高中结对,在丹巴高中开设“成华班”,首届“成华班”优生、尤其是中等生源段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在2019年度期末考试中,“成华班”学生平均分较同年级其他班级有明显提升,初步彰显了两地教育深度融合的成效。

“着眼民生优先,致力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援建工作的一大宗旨。成华始终坚持将对口帮扶资金向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上倾斜,坚持不懈地实施‘健康工程’‘惠民工程’‘富民工程’,促进丹巴群众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成华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现挂职丹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占成

在促进教育提质增效过程中,除创新探索教育模式,成华还坚持每年选派20多名教师开展短期支教行动,组织10余名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进丹巴指导培训、交流示范;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每年投入5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投入1342万元建成丹巴中学教师周转房190套。

在医疗帮扶领域,成华成功促成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华区疾控中心与丹巴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从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科室配置、硬件配备、全民预防保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成华区还组成成华医疗系统精准帮扶工作队,定期赴丹巴开展短期医疗帮扶和临床技术指导,为贫困村村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此外,成华还投资2978万元在前进、八科等10余个村寨实施五改三建,投资159万元打造邛山一村土司官寨观景台、步游道等,与巴底镇齐鲁村、牧业村 185 户村民结对认亲,通过走“亲戚”活动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近两年来帮助农牧民销售农牧产品70余万元,为贫困群众募捐各类急需生产生活用品40余万元。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

援建干部树立干事创业新形象

今年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挂职丹巴县疾控中心副主任的援建队员刘小杰做了一个让自己心安、让家人担心的决定——放弃春节假期,留在丹巴参加抗“疫”。

“我本身就在区疾控中心工作,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这个时候留下来义不容辞。”——刘小杰

今年6月17日凌晨,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突发泥石流,随后出现堰塞湖,地处上游的太平桥乡部分村庄受到波及。灾情就是命令,挂职太平桥乡任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的援建队员张建华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带领乡村干部冒着再次滑坡的风险,迅速将40户160余名群众安全转移,妥善安置到应急避难所,确保群众无一人员伤亡。

“三年的对口支援经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援建队员,要真正把扶贫真情融入丹巴,把个人所学之长献给脱贫攻坚一线,在老百姓的脱贫致富中实现人生价值。”——张建华

“我们把抓党建贯穿了援建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干事创业新气象,树立了成华干部的新形象。”——成华区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现挂职丹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占成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全体队员不仅纷纷主动请缨积极投入抗“疫”,还爱心捐献了各类防疫款物累计25000余元;丹巴“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成华与丹巴人民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第一时间筹集资金100万元用于丹巴县抢险救灾,募集救灾款物20余万元,驻守当地的工作队则成立抢险救灾小分队和党员先锋队,自愿捐款11600元,深入重灾区和联系村协助开展受灾情况摸排,指导群众临时安置、电力供水通讯抢修、河道疏浚及道路、房屋清淤工作等抢险救灾工作,为丹巴县灾后重建、生产自救作出了积极贡献……

接下来,对口支援工作队的队员们

还将继续发扬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品质,

以强烈的党性援助丹巴、

以最大的激情奉献丹巴、

以优良的作风服务丹巴,

真正安下心、扎下根、扑下身,

为丹巴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监制/刘蓄瑞

编审/张媛

原标题:《促成2.48亿元对口帮扶资金落地 助推丹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