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冶集团:深情唱响脱贫产业歌

2020-11-16 1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一天也不耽误 一天也不懈怠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冶集团步步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一招不落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冶集团党委宣传部为展示精准扶贫经验,巩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 ,策划编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微信,陆续推出产业扶贫篇、工程扶贫篇、干部扶贫篇、捐赠扶贫篇四个篇章,展现出充分发挥央企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冶力量。

中冶集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产业扶贫篇

千百年来,脱贫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一代代中华儿女心怀壮志、前赴后继,思民生疾苦、增百姓福祉,探寻良策、终有所成。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到关键的收官时期。面对这道压轴大题,中冶集团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一鼓作气向着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发起决胜冲锋,让普惠众生的暖阳,洒向最后的贫瘠之地。

产业扶贫 筑牢返贫致贫风险“防火墙”

脱贫,不只要实现“有衣遮体、有瓦遮头”,更要让贫困人口过上有品质、可持续的高质量生活,保证脱贫质量,防止返贫风险。

桃林硕果累累,桃树枝头色泽诱人的果实随风散发出阵阵芬芳,在湖南省泸溪县洗溪镇达力寨村百亩桃林基地上,中冶长天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正与身着苗服、头巾,携带背篓的村民们,趁着雨后放晴天气,穿梭于百亩桃林间,抢抓农时采收蟠桃“扶贫果”。

达力寨村百亩桃林示范基地于2019年成立,为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中冶长天驻村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从山东精心选定了耐旱抗逆、丰产性好的三年以上周期的蟠桃、黄桃和冬桃品种苗木进行移栽,同时从外地聘请技术专家给村民传授相关培管技术,促进桃园长效健康发展。今年整个桃林处于初挂果阶段,明年将进入到盛产期。

达力寨村全村户籍人口322户1122人,动态调整后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户505人,属于深度贫困村。中冶长天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村以来,突出党建引领,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强产业、筑根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致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着力打造孵化产业,带贫增收。投资建设并运营的科技示范桃园,从外部引进数种市场售价高达10至30元/斤的蟠桃、黄桃和冬桃品种,通过除病处理和技术本土化,掌握培管核心技术,为提质扩面提供技术支撑,科技示范桃园产生的收益归集体经济所有;村合作社利用扶贫资金建设并运营的百亩桃园,负责将示范桃园种植成功的好品种进行标准化种植,有望稳定产生经济效益,2019年该合作社已实现分红25000余元,全村130户贫困户均获得了分红收益,合作社还将承担肥、药、管、售的组织核心作用,将来可带动家庭农场销售水果,解决销路难题;中冶长天扶贫资金支持的家庭农场奖补政策,凡达力寨村贫困农户,只要积极参与工作队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取得产业扶持许可,即可自行开辟荒山荒地建园,由中冶长天免费提供种苗,助力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桃类种植增收致富。目前达力寨村已经形成了以早熟蟠桃、晚熟冬桃为主,累计参与家庭农场38户、累计种植面积200亩的桃类产业规模。届时,贫困户可获得务工工资、销售收入、产业分红、流转收入“四重产业红利”来带贫增收。

修水泥路、引自来水、种幸福果,如今达力寨村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高。此外,中冶长天驻村扶贫工作队还扶持当地有名的胡蜂养殖大王符隆保,申请扶贫资金19.65万元成立泸溪寅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股份合作的利益联结模式开展产业扶贫。由中冶长天扶贫资金代表507名贫困户入股,前五年贫困户享受保底收益,五年后同股同利、风险共担,2019年就实现保底分红15717元。

在中冶长天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2018年底该村实现累计脱贫128户500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5%,村退出指标“一个确保,两个完善”全部达标,成功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多年来,中冶集团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搭建起能够在当地持续造血的产业,从根本上断绝贫困之源,实现高质量的特色脱贫、长期脱贫。

壕口村,是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上的国家级贫困村,也是中国二冶对口的精准扶贫村。这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属于平梁相间丘陵地貌,地理位置封闭,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步伐缓慢。为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中国二冶采取“联合+技术+帮带”多管齐下的扶贫措施推动壕口村产业发展。中国二冶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新种植技术,与帮扶单位固阳县水利局积极沟通,县水务局累计投资69万元,争取农牧业及滴灌带奖补资金42万元,恢复滴灌种植4000亩;为调整种植结构,协调县农牧局,免费提供马铃薯高垅播种机一套,在沙驼国等4个村推广种植400亩,同时引进中药材白芥子500亩,受益贫困户121户254人,人均增收1200元;在养殖业方面,与固阳县水利局共同出资12600元购买鸡苗630只,分发到60户贫困户家中饲养,每户增收500元;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在沙驼国村推广大红公鸡的养殖,共修建鸡舍66间,养鸡1500只,主要采用农户自筹与政府补贴方式,农户增收2500元。目前,在中国二冶产业扶贫、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各项举措帮助下,壕口村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0户,2290人已实现整体脱贫。

在河北邯郸,中国华冶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自入驻大名县蒋庄村以来,在全村实施了光伏发电、寄养牛、小优鸡等产业项目,做到贫困户全覆盖,每户年分红4200元,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每年3.9万元的稳定收入,同时为村扶贫项目富茂养牛场援资10万元,使项目分红得到很大保障;而在峰峰矿区河泉村,中冶南方也根据河泉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做出投资建设草莓采摘园的帮扶决策,并被纳入当地的重点项目。扶贫干部与当地村干部群策群力,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目前已累积投入资金18万元,用于种植桃树60余亩、李钙果20亩、建立垂钓池1个、水果大棚2个,使得当地逐渐由“输血”变为“造血”。

在安徽六安,中冶华天扶持金安区木厂镇孟岗村特色种养殖等集体经济发展,在中冶华天等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孟岗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已于2017年全部出列,不再是贫困村,目前仅有一两户尚未脱贫。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1.559万元。中冶华天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2020年进一步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除继续投资田园家庭农场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还规划将闲置校舍改造成厂房、整治村内200余亩鱼塘统一打包对外出租等,在项目技术、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孟岗村打造特色产业。

长久以来,中冶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基本建设主力军”优势,以技术带项目、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扶贫,为加快推进地区脱贫致富开拓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境内,中冶建工自2013年起深入柏芷山,这里地处桐梓县最北端,海拔在1100至2227.4米之间,辖区内贫困户达61户184人,人均纯收入仅4064元,海拔高、交通条件差、收入来源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中冶建工充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以旅游扶贫模式,打造特色发展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真正带动当地瓮生村、殷家坝村居民增收脱困。2018年,中冶建工将柏芷山项目从单纯的避暑房项目调整为高端旅游度假项目,从交通条件入手,修建旅游扶贫大道,疏通经济发展的动脉;通过产业投资,改善当地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带动就业,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利用特色产业,让“贫血”地区成功实现“自我造血”,促进渝黔交界地区沟通交流,带动沿线经济发展;通过旅游地产的综合项目开发,实现当地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使旅游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让山区贫困人民真正从“绿水青山”中获益。此外,上海宝冶、中国十七冶也通过“光农互补”形式,分别为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山西吕梁市岚县送来扶贫“暖阳”,利用光伏扶贫项目受益周期长且收益稳定的特点,使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对象,也能通过“畜牧+农业+光伏”模式获得稳定产业收益,保证科左后旗1572户、岚县1200户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户每年每户3000元、持续长达20年的扶贫收益。

消费扶贫 编织精准纾困互联“爱心网”

习总书记强调,在扶贫攻坚过程中“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2018年,中冶赛迪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和农产品相关协会的支持下,打造了部委直接授牌的目前唯一全国性的农产品平台——“全国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并成立了专门的法人机构——重庆赛迪益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平台的运营与管理。该平台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完善的交易保障机制,为初级农产品的大宗交易、产销对接提供服务。同时,为了深入扶贫源头,精准对接扶贫指定产品,同时也涵盖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中冶赛迪打造的消费扶贫一站式服务平台——“益农源选”也于2019年11月正式上线。正是交易平台的搭建和完善,为更有效率的完成消费扶贫提供了保障。

中冶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农产品销售搭建起一条看不见的“桥梁”,桥梁的一头连接的是当地合作社和农户,挖掘当地优质农产品并帮助初级农产品转换为可销售的商品;桥梁的另一头连接的是消费者,尤其是企业消费者,通过对口帮扶、展会、拜访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让贫困地区特产销售融入现代化、信息化的贸易网络之中。通过平台集采,企业客户直接在平台购买的方式,有效改变了传统定点采买模式引发的沟通不畅、物流滞后、售后难以解决,发票报表难以提供等问题。目前,交易平台已接入了近30个贫困县,上线了上千款农产品,直接帮助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对口帮扶的四省六县,实现扶贫农产品销售约2000万元。

近年来,消费扶贫逐渐成为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消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直接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有利于贫困地区未来的自我发展。

中冶集团定点扶贫的德江县和沿河县虽地处贵州东北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但生态良好,物产丰腴奇特。茶叶、天麻、橙子、柚子、黑豆等都是当地富裕的土特产,中冶集团总部及各子企业则通过“消费扶贫”,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2019年中冶集团总部工会优先采购德江县和沿河县28万元的农产品,用于发放企业员工节日慰问。2019年全年中冶集团各子企业消费扶贫金额达500余万元。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各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冶集团及各子企业在疫情防控、经济重振、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进一步深化消费扶贫,全面调研了解各地区农产品销售情况,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滞销的农产品,通过定点采购、电商销售、“以购代捐”等方式,切实解决农副产品运输难、销售难问题,尽最大努力维护和保障扶贫产业成果,确保贫困群众农产品卖得出、收入有保障。

在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汉,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企业积极响应中冶集团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号召要求,将职工节日福利发放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端午节前,中国一冶在湖北省贫困地区购买了价值25.65万元的一批农副产品,同时向中冶集团定点扶贫县购买了价值42.27万元的金竹贡米、土鸡蛋、干香菇、花生以及黑木耳等当地土特产;中冶南方也在端午节期间采购湖北宜昌长阳县贫困村产品共计约35万元,并从贵州省德江县、沿河县采购价值40多万元的大米和黑木耳。而在中秋、国庆节前夕,中国一冶、中冶南方各级工会也在采购职工“双节”节日物资的时候,优先考虑在湖北贫困地区和定点扶贫县采购,切实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中国二十冶2020年春节前夕,在沿河县定点采购了总价值286万元、7150份“农特产品春节大礼包”,这是继2019年从贵州沿河采购了62000斤价值37.2万元优质金竹贡米后的再次“下单”。与此同时,中国十七冶也再次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助力贵州德江农产品销售,采购近百万元的扶贫产品脐橙作为公司工会春节慰问物资。2020年夏天,中国十七冶又集中采购了德江县2000斤茶叶,作为夏季防暑降温“送清凉”物品,发放到全国20多个省份的二级公司及153个项目部,既促进德江县产业发展,也为奋战在一线的职工传递了真情。中冶贵州公司近年来也先后在德江、沿河两县购买扶贫农产品6批次,共计72.32万元。

仅在今年一季度,中冶华天就扶贫采购价值62.08万元的四川凉山州雷波县脐橙、贵州沿河县牛肉、云南威信县核桃、云南镇雄县云笋作为职工慰问品;五一前夕采购德江县和沿河县价值30.74万元的土蜂蜜、黑木耳、黄花菜等农副产品作为职工慰问品;端午节前夕采购湖北省恩施州的香菇、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大宣村的菜籽油、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孟岗村的香瓜和稻虾米等6000余份农产品。此外,中国十九冶也在今年一季度购买扶贫县农产品15.1450万元,端午节又组织购买中冶集团定点扶贫县农产品52.5587万元;上海宝冶在云南镇雄县采购腊肉、菌菇类等特色农产品共计80余万元,相比2019年增长近一倍。

职工爱心消费扶贫,助推全面迈入小康。中冶集团及各子企业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20年截至10月份,中冶集团各子企业消费扶贫金额就达到1900余万元,是2019年全年消费扶贫金额的3倍多,所购买的特色农产品既解决了扶贫县农副产品滞销的难题,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又满足了企业员工日常消费选择的多样性。

技能扶贫 发动扶志扶智技能“造血机”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中冶集团多年来坚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多教育,让贫困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合格产业工人,推动贫困劳动力向技能型、稳定就业型劳动力转变。

2017年10月19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落下帷幕,代表中国参加焊接项目比赛的中国十九冶员工宁显海顺利完成组合件、压力容器、铝合金结构和不锈钢结构4个模块比赛,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35名裁判,通过射线探伤、压力测试以及外观评判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分后,打出了94.63的高分,这意味着世界技能大赛目前为止焊接项目有记录的最高分诞生了。领奖台上欢呼雀跃,而有一批人却在大洋彼岸的电视机前泣不成声,他们是宁显海的培养者们——来自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技师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陪练同学们。

时针回拨至2011年9月。在凉山州会东县的小山村里,有腿伤的父亲艰难地用绵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妈妈为了照顾宁显海和两个女儿,也过早白了头发。初中毕业的宁显海,一心想学好一门手艺,挣钱养家。9月1日的大清早,宁显海湿了眼眶,不舍地作别身后这座陪伴他长大的大山,坐着颠簸的长途汽车来到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技师学院上学。

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技师学院建有全国一流的焊培中心,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几年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特长、发展需求及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等因素,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技师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高效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全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努力实现技能扶贫、教育扶贫目标。

用自己双手技能脱离贫困!技师学院的老师们深知,要深入落实好技能扶贫,帮助这些山区娃娃拔掉穷根、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爱心、恒心、耐心,缺一不可。在这里,宁显海不仅接受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焊接技能培训,也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成为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通过平均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练就出一手令人艳羡的焊接绝技,最终走出贫瘠的大凉山,问鼎世界冠军!

2012年至今,中国十九冶先后为凉山州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9+3”学生免费教育1000余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60余人次;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体验服务近200人次……从技能扶贫到技能强企,中国十九冶也为山区孩子铺就了一条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再到技能专家的“星光大道”。

在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同时,中冶集团也持续关注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聚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援助,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在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省,中冶贵州公司以三荔、三施、紫望三条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为培训平台,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等产业优势与地方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组建施工队伍,由中冶贵州负责培训管理,为当地400余名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并通过现场实践培训出了多支专业化技能施工队伍,在保证贫困村民经济收入的前提下,培育了村民的一技之长,为广大村民打开就业的路子,增强当地百姓致富的信心、“造血”脱贫的能力。

“是公司让我感受到温暖,看到了希望。”王辉言语恳切地说道。王辉是中国一冶荆州开发区城镇化项目滩桥片区城中村改造A区项目的劳务人员,家中5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育有一子。全家人的经济来源仅靠夫妻两人务农所得,由于父母年老体弱,常年生病住院,每月医药费及营养品费用十分繁重,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收入,需要靠着亲戚朋友资助才得以维持基本生活。项目部将王辉招聘为施工员,为了让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项目部对他进行了技能培训及进场培训;现在,王辉每个月工资达到4500元,基本上可以养活一家人。

为了让这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中国一冶在项目部成立农民工学校,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重点对农民工在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安全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骨干劳务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劳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中国一冶还大力开发保洁、绿化、扶残助弱等公益性岗位,用工以社会责任为先,帮扶本地困难户、拆迁户在家乡再就业,累计为上万名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此外,中国一冶还开展了“小候鸟来工地”活动,让在家留守的孩子在暑假来到父母工作所在地,为来到建设工地探亲的“小候鸟”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娱乐场所,不仅有效解决贫困劳动力脱贫问题,促进他们融入社会,且更有利于其后代健康成长,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中冶集团上下正与无数有志之士一道,用驰而不息的实际行动,向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生之问,作出最为坚定、最为有力、最富希望的铿锵回答。

2020年 209期·384篇

内容来源/中国一冶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1213期·3594篇与您相遇

做冶金建设国家队

基本建设主力军

新兴产业领跑者

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中冶集团:深情唱响脱贫产业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