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治攻坚·乡村振兴】莱芜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打通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

济南市司法局
2020-11-18 19: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为全面展示山东司法行政系统法治攻坚工作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山东省司法厅联合山东乡村广播《12316三农热线》节目特别推出“法治攻坚 乡村振兴”专栏,讲述司法行政好故事,传播司法行政好声音。我市平阴县司法局、章丘区司法局、莱芜区司法局相关负责同志相继做客直播间,讲述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司法行政故事,现将莱芜区司法局访谈刊登如下。

11月4日,节目邀请济南市莱芜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晔,济南市莱芜区高庄法律服务所主任王其欣做客直播间,讲述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保驾护航作用。莱芜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哪些平台和方式为大众服务?

济南市莱芜区坚持“拓展+提升”,也就是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效,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服务“全覆盖”。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点,将服务平台打造成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为民服务平台,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室、法律顾问、调解组织、调解员村(社区)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服务效能。服务“零距离”。在所有村(社区)设立遗嘱公证协办点;依托高庄法律服务所在全市率先试点打造区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免费法律服务;在所有镇(街道)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基层受理点;推广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在全区设立26个网上受理点,实行“就近办”“网上办”;开展政法干警进村(社区)等活动,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服务“全方位”。紧扣乡村振兴发展大局,聚焦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维护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整合司法行政力量,延伸服务触角,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服务“有温度”。深化“温暖法援”品牌建设,积极参与法治扶贫,开展农民工治欠讨薪、法律维权等专项行动,落实应援尽援;开通公证服务热线,开辟困难群众绿色通道,对46项类公证事项落实一次性告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莱芜区是如何打造法治人才、培育法治人才的?

乡村法治人才,作为服务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既要有专业性要求,又要有接地气的服务。近年来,主要通过选优配强与本土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四个一批”法治人才打造工程,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线法治人才。

选聘一批村级法律顾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区所有村选配了业务精湛、熟悉农村工作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现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了村级法律顾问日常督查、动态管理、“四看”(一看台帐、二看日志、三看案例、四看村民评议)“两落实”(落实年度补贴和续聘)考核评价、规范服务等制度,利用莱芜的“莱”字打造了法律顾问“莱”普法、法律顾问“莱”调解、法律顾问“莱”坐班、法律顾问“莱”代办等系列特色品牌,每年法律顾问为基层提供审查修订合同、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律援助、提供法律意见等各类法律服务8000余件次,形成了“镇村吹哨、顾问报到”“群众有呼、顾问有应”的良好局面,村法律顾问成为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培育一批“法治带头人”。村“两委”作为治理乡村、发展经济的领头羊、火车头,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直接决定着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对其他群众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努力将村“两委”成员培养成法治带头人。通过举办农村干部法律中专班,开展村干部法治培训、党员大会上的法治课、乡村法治大讲堂、政法干警巡讲等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增强依法办事、依法治村能力,培养“知法”村两委。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重点培育以人民调解员为主的法律明白人,区镇村三级联动,整合各方资源,采取层层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座谈交流、技能大赛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观念,将越来越多的调解骨干培养成分布于民间的“法律明白人。不仅使他们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还引导他们较好地发挥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一批“崇德守法文明户”。在全区开展“崇德守法文明户”评选活动,经过村级推荐、镇街初审、区级评定的方式,共推选出“崇德守法文明户”5000余户。对选出的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制作悬挂门牌,发挥“崇德守法文明户”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名合格的法律服务工作者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一名合格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要有初心、公心、专心、耐心“四心”。初心既是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也是法律从业人的法治初心。公心就是公正之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很多时候都是中间人、和事佬,不能有偏有向,办事办案都要遵循法理公理,让双方当事人都信服满意。专心就是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你能否运用法律把问题解答准,把事情办理好,因此要及时研究法律、补充知识,成为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耐心就是耐得住平淡、耐得住性子,基层法律服务面向基层群众,很多都是芝麻粒大小的纠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工作很平淡,也很枯燥,而且很多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需要和当事人心平气和地做工作,这些都需要有耐心。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法治文化建设。学法、普法如何才能让群众易于接受和运用?莱芜区的精准普法是怎么做的?

近年来,济南市莱芜区坚持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抓。在长期的普法工作中,只有实施差异化精准普法,才能真正让法治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济南市莱芜区坚持突出重点内容,创新形式,分业、分类、分众,打出精准普法“组合拳”,基层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越来越浓。

一是精准选定普法内容。按群体不同需求,开展“分类普法”、“按需普法”“菜单式普法”。针对村“两委”成员重点加强规范权力运行、依法治村、党规党纪等方面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针对广大农民开展土地政策、婚姻家庭、借贷、相邻关系、防诈骗等法律知识普及;针对个体工商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宣传诚信守法经营、安全生产、合同签订、营商环境等法律法规;针对农民工,每年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我们就集中开展治欠讨薪、法律援助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治宣传活动。

二是精准定制普法形式。根据不同人群、年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普法形式,尽量让法律“活起来”“走下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中。比如,针对年轻群体,我们开展“指尖普法”,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等新兴媒体作用,让法律触手可及,建立“莱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利用手机APP、公益律师群等推送典型案例、传播法律知识。

三是精准确定普法主题。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全区中心工作、重要阶段任务,组织开展了“4.15”国家安全教育日、“9.9老人节”“12·4”国家宪法日、疫情防控、扫黑除恶、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民法典、安全生产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2600多场,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

乡村产业振兴,涉及各类经济活动,牵涉到很多法律专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引发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制约农村产业发展。济南市莱芜区为乡村产业发展都提供了哪些服务?

济南市莱芜区不断完善服务机制,紧扣“规范”和“监管”两个有力抓手,规范经济行为,助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法治护航机制。围绕农村脱贫攻坚、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运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创新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机制,建立“法治保障前端介入、律师顾问专业介入、法律服务全程介入”的法治护航机制,组建三资清理、脱贫攻坚等10余个专项法律服务团,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先期组团、过程跟团”已成为共识。

二是对合同签订等经济行为重点监管。农村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竞投标不透明,这是农村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灾区”,针对这种情况,济南市莱芜区发挥村法律顾问和司法所的作用,全程参与涉农合同签订、工程竞标的事前服务、事中监管、事后监督等各环节,事前对合同起草进行审查把关,事中对农村合同和竞标项目进行统一归档备案并开展跟踪管理服务,事后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矛盾纠纷超前预防、及时化解,确保各类经济行为合法合理,从源头预防各类隐患。

三是优化农村中小微企业法治服务。深入农村中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万警进万企”活动,探索实施法律服务代理机制,成立十业百企专项法律顾问团,强化“上门服务”,打出“问诊+出诊+会诊”组合拳,走访农村中小微企业200多个,为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法律服务面对面”等活动100多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健康发展。

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法治,如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是我们的课题之一。莱芜区根据实际做了创新和融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好吗?

围绕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济南市莱芜区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法治乡村“十个一”(一个好支部、一个好调委会、一张村级权力清单、一套民主议事规则、一本村规民约、一名法律顾问、一批法律明白人、一批崇德守法文明户、一处法治文化阵地、一次主题法治宣传教育)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三治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全区336个村达到法治乡村“十个一”创建标准,18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四位一体”网格化服务管理强自治、增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区-镇-村-党小组-党员-群众”“六级联动”网格化包挂体系下,趟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社会力量多元参与、信息化智力支撑”的四位一体网格化建设路子,打通了服务管理基层的“最后一环”。

“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强德治、扬正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莱芜区很早就在全区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制定家庭教育经常化、经济交往契约化等“六化六十条”工作标准。近年来,结合移风易俗、美丽乡村建设、四德工程、出彩人家打造等,强化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五方联动、三调对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强法治、促稳定。在农村,调解的是矛盾纠纷,调顺的是民心民意,调稳的是党的基层组织,依法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于“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至关重要。

来源:山东乡村广播

原标题:《【法治攻坚·乡村振兴】莱芜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打通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