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决战脱贫攻坚|群力镇:下好“绣花”功 脱贫成色足

潼南微发布
2020-11-18 18: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初冬时节,群力乡村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记录着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通过产业扶贫,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通过补齐短板,贫困群众看病难、住房难得到解决;通过志智双扶,贫困群众有了增强脱贫的信心和致富奔小康的本领,脱贫质量成色足、质量高。

帮扶干部指导贫困户发展柠檬产业。

A

产业扶贫 农户增收有“钱途”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底线”,大力发展产业才是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根本之策。

“产业帮扶提升了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矮坡村党支部书记彭大法说,在扶贫中,我们坚持以产业发展来覆盖贫困户,用产业发展来推动脱贫。目前,该村已发展福建红心柚种植面积680亩,其中挂果的有500多亩。同时还建起了生态猪养殖基地、生态鱼养殖基地、蔬果种植基地,这些产业基地在脱贫攻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牵牛村花椒基地。

“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们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矮坡村柚子基地负责人黄志华说,我们与贫困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分红协议,对有意栽种柚子的贫困户,还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待柚子成熟后予以回收,保证他们的销路,增加他们的收入,降低他们的种植风险。

B

补齐短板 脱贫质量大提升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剩下的大都是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困难群众。补齐短板,才能提升脱贫质量。

“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落脚到群力,就要看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有没有解决看病难、住上安全房。这方面,贫困户张振文感触最深。为帮助张振文发展产业,扶贫干部根据他的特点和地理环境,指导他发展养鱼、养牛,并帮他联系销售渠道。去年,老张卖牛、卖鱼、卖鸡鸭的总收入在万元以上,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牵牛村便民服务中心。

群力镇不仅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还想方设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修建农村公路,解决村民出行难;修建蓄水池、提灌站,整治山坪塘,解决村民灌溉难;新建村(社区)卫生室,解决群众看病难;新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解决群众办事难,提升干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C

技能培训 一技在身稳脱贫

如果说产业扶贫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持续开展技能培训则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一环。这一点矮坡村的贫困户彭昌印感触深刻。

去年秋收后,51岁的彭昌印放下锄头当起了学生。他这次参加的是村里举办的水产养殖培训班。“虽然以前也养过鱼,但都是凭自己的经验,没有什么技术支撑,产量也不高,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太有用了。”彭昌印说。

柠檬产业基地。

学到养鱼技术后,彭昌印很快建起了两口鱼塘,饲养四大家鱼。由于掌握了养鱼知识和技术,他饲养的鱼不仅成活率高,而且长得快、长得壮。“春节期间,市场行情好,我卖了一批,有五六千元收入。”彭昌印说,今年还可出售1—2批,年收入至少2万元。

如今,贫困户学技能奔小康在群力已成风尚,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可谓“培训一人、成才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D

整治环境 美丽乡村更宜居

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甚至是改变一个人。为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近年来群力镇将人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深度结合,通过改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调动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贫困户老张家的变化最具说服力。为切实规范和解决家庭养殖面源污染问题,群力镇大胆探索,以帮助贫困户修建鸡棚为试点,创新举措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柚子喜获丰收。

为切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工作,营造有序、宜居的乡村环境,该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清理暴露的柴草杂物、积存垃圾、白色垃圾、散落垃圾、沟渠污水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靓丽带。如今,群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常态,长期开展全域整治。清垃圾、疏沟渠、齐柴草……房前屋后、公共场所、道路沿线,处处都活跃着村(社区)志愿者、群众忙碌的身影。大家铆足了劲头“争着干、比着干、抢着干”。农村环境、田园、村庄、庭院“四美”建设掀热潮。

历经深度清理,群力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俨然的农舍、翠绿的田地、纵横的阡陌、劳作的农人……众多乡村元素组成一幅幅丹青佳作,在灵动中充斥着几许淡淡的乡愁。

花椒挂满枝。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更宜居了,群众脱贫增收的干劲也更足了。”群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镇所有村(社区)的群众都养成了清洁卫生的习惯,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区传媒集团

记者:李 云 喜

原标题:《决战脱贫攻坚|群力镇:下好“绣花”功 脱贫成色足》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