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山满目绿浪涌

2020-11-18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兴安岭林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绿得深沉。从大兴安岭之巅到激流河之滨,看到的是蓝天碧水、绵延林海,听到的是鸟鸣啾啾、流水潺潺,呼吸的是清净新鲜的空气,一种自然、和谐之美让人陶醉。

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兴安岭林区多年来始终保持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态势,树立了北疆生态脊梁的良好形象。如今,底蕴深厚的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再结硕果: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160亿元/年。

建设规范的森林管护站。

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

进入2019年,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一条消息,让内蒙古大兴安岭务林人无比骄傲。

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8年20年间,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地面积增加138.74万公顷,相当于中国第七大沙漠 ——库布齐沙漠的面积。

良好的生态,源自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态保护建设。

时间标记着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轨迹。

冬季森林抚育。

开发建设以来,大兴安岭林区长期坚持边采边育、采育结合的方针, “左手砍树、右手栽树”,努力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到2009年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时,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总量已恢复到开发建设初期水平。

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大兴安岭林区主业开始由木材生产转向生态保护建设,坚决落实木材产量调减政策,木材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每年425万立方米分两步调减到110万立方米。

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结束了长达63年的采伐历史,真正由“砍树”转向“看树”,迈上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森林病虫害防治。

数十年来,大兴安岭林区逐步探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管护网络责任体系,做到了管理责任百分之百落实到山头地块、单位人头。目前,林区资源管护站总数已达511个,管护人员2.2万人,落实管护面积966万公顷。而新一期的新建和改造管护站工作正在实施,将进一步提高管护站点密度,让森林管护网络更加细致有力。

生态保护并不止步于管护、监管,森林防火关乎生态安全。而在大兴安岭林区,这项工作更显重要。

超常规举措涵盖森林防火全过程。重新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工作约谈制度、责任追究办法、火源管理办法、宣传工作方案、联动联防办法等规章制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督导检查,采取明察暗访方式,有针对性地深入各林业局林场、检查站、瞭望塔、野外作业点等森林防火最前沿,现场督导检查森林防火工作。

面对严峻形势,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根据林区区域间气候不同、防火紧要期时间差异,合理调配防扑火队伍,统筹安排扑火人员装备南北移防,提前在北部原始林区、汗马、额尔古纳、大杨树、毕拉河、温河等重点区域部署重兵重器,在温库图、乌玛设立移动航空站,大大缩短了调兵半径,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为火情早发现、早扑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春季森林防火期,林区“北兵南调”共安排靠前驻防森林消防队员509人进驻毕拉河、大杨树、伊图里河温河、乌尔旗汉温库图等重点地区。夏季靠前驻防共安排森林消防队员230人。靠前驻防林业防扑火队员565人。同时,进一步强化预警,协调气象部门及时沟通会商雷电火险形势,发布预报,加强瞭望巡护、视频监控和火情监测。林区各地瞭望、巡护、扑火队员坚守岗位,杜绝“真空”地带,切实做到监管全覆盖。

不仅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控也步入常态化、制度化。万事生态优先,大兴安岭林区以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发展绿色产业 打造特色经济

丰富的林下动植物资源,为绿色林特产品生产加工提供了原料支撑;天然原始的森林景观、丰富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在打造四季旅游、全域旅游中具有特殊优势。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务林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2019年,阿尔山林业局种植户王喜全将1000多亩土地退耕,种上了沙棘。说起退耕,王喜全当时很不理解,但在参加阿尔山林业局组织的学习考察后,他对土地的生产力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从考察还是种植后的实际情况看,沙棘产业确实是能够赚钱的好项目。4年后,一棵树产果7.5-10公斤,到第5年盛果期,能达到15公斤以上。目前,已有多家公司上门联系,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只要把前两年最艰难的时期熬过去,一切都没问题了。”王喜全说。

进山巡护。

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中,大兴安岭林区各地都在探索林药间作新模式,在生态得到保护的前提下,让农户获得经济收益。

生态优先,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兴安岭林区付诸实践,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打造林区特色的“美丽经济”。

切实按功能区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制定了《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把林下经济、全域四季旅游作为转型产业的主攻方向,依托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全力打造南、北、东三大旅游板块。结合自然保护地建设,林区在重要流域、山脊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繁衍地建设了总面积178万公顷的8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3个,省部级5个)、1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占总面积的16.6%。

创建大兴安岭特色品牌。连续多年举办金秋赏山节、房车露营国际大会、高寒森林摄影节等活动,全面推进林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通过不同层面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国冷极村、红豆小镇、517工队等在外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生态美、林业兴、林工富的形象得以充分展示。

实施“旅游+”战略,带动经济转型。大兴安岭林区大力探索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特种经济林、森林碳汇、绿化种苗等“1+N”绿色产业体系,彻底转变了森工生产经营模式,清晰把握林区产业经济转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主体与市场主体的关系、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利用的关系、职工群众参与产业经济的链接关系。

探索碳汇交易,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迈出重要步伐。目前,林区共有4个试点林业局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批准许可碳汇交易,碳汇交易额突破100万元。碳汇交易让务林人尝到了保护生态的甜头。

大兴安岭雾凇。

放眼今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林海茫茫,松涛滚滚,生态保护建设留住了绿色的基脉。

放眼今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自然的轮回中,莽莽苍苍,山峦叠翠,一望无际的森林宛如一座巨大的绿色宝库,展示着勃勃生机。

放眼今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广大干部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信心百倍,在生态优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用激荡松涛做出征的战鼓,阔步前行,续写荣光!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官方微信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青山满目绿浪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