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姓法官李跃文

2020-11-19 1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资料图:李跃文生前工作照)

人物档案

李跃文,杜集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四级高级法官。22年的审判生涯中,共审理案件2856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案件。

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安徽省首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省优秀法官” “淮北市优秀共产党员”“淮北市首届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她撰写的案例分别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安徽法院案例选》,主审的案件被市中院评为“十佳庭审”,撰写的裁判文书和案例多次获奖。

11月1日,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肿瘤科病房里住了三个月的李跃文,陷入了昏迷。

用药后偶尔的清醒,记忆底片也已经模糊。

“老任,你过来……”11月2日中午1时许,她忽然轻声唤着丈夫任健,原本枯索无神的眼睛里瞬间有了光彩。

“你醒了?”任健惊喜万分,连忙将耳朵凑上前。

“这件案子就按照……如此判决就可以,不会有问题的。”喘息着,说完一起金融案件的记忆残片,她似乎耗尽了力气长呼出一口气,在丈夫怀里合上沉重的眼皮。

当夜11时40分,李跃文的生命,定格在了47岁。

瞬间,凝固成永恒。闻讯赶来的同事们聚集在医院里,祈祷能有奇迹出现。这一刻,亲人们泪水顿作倾盆雨,祈求能留住你离去的脚步。

11月,秋殇。你曾说:公正是法官的灵魂,追求公正、高效是法官毕生的追求,我是人民的法官,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对得起这个光荣称号。

你的话语犹在回响,你的微笑温暖又明媚。

案牍劳碌影,只为法行正。你用谦和、真诚、责任、努力与奉献,践行了一生的誓言: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无愧法官称号;廉政、勤政、文明、公正,永做人民公仆!

方便留给当事人

“让当事人在法院感受到温暖,他们会更相信法律,案件调解起来也会更容易些。”

——李跃文

(资料图: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现场勘查)

身高1米62的李跃文,暖暖的笑容特别有亲和力,她娇小的身材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2016年5月23日一大早,时任杜集区法院民一庭庭长的她像往常一样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法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午9时,李跃文穿上法袍,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及南山村7个村民小组309户2000余人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为及时解决纠纷,当天下午,她与合议庭成员一起到南山村进行现场勘查。

经过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合同,并就当年小麦的收割问题以及拖欠的土地承包款的支付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保障了夏收夏种的顺利进行。

“当事人打官司不容易,审判无小事,很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场官司。身为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的职责。”当日,她笑着对前来采访的人民法院报记者陈冰说。

“以前总以为法官都很严厉不苟言笑,可李庭长不同,她很和善像个邻家大姐。”淮北淮海建工集团法务郁琳说。

“李庭长总是笑呵呵的,她的笑容仿佛有种魔力。”市司法局道交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陆万成说,“再多烦心事,看到她的笑容,心里就感觉轻松了很多,她的气场,总能让势不两立的当事人很快平静下来。”

在杜集区人民法院,李跃文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她那招牌式的微笑和那微笑超强的感染力。

在一起27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中,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多,无数次向开发商讨要均没有结果。

这些农民工上有老下有小,工资虽然微薄,却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天拿不到工资,日子就捉襟见肘。起诉后,农民工们情绪非常激动,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我叫李跃文,你们的案件由我接手。现在我有个建议,大家要不要听一听?”李跃文来到他们中间,她和善的笑容里似乎有种沉静的力量,原本喧闹的人群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现场,李跃文建议他们推举4名代表参加诉讼,这样不耽误其他人打工。她为他们讲解法律知识、指导如何举证。

从送达起诉状副本、排期开庭,到组织庭前调解,每一个程序,她都做到细致无误。凭借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和真心,她赢得了原告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了许多不满情绪。一个月后,27位农民兄弟收到了判决书,宣判后第8天,拖欠工资全部到位。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乎李庭长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结案之后,双方当事人脸上都有笑容。”岱河煤矿法制办主任叶云说,“这也是她最让我这个人民陪审员佩服的地方。”

“她不是简单的审理案子,她是帮当事人解决问题,帮双方当事人解决问题。”东山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启峰说。

丁启峰是一起劳动争议集团诉讼被告淮北阳光工矿机车制造公司的代理律师。

近年来,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很多相关企业纷纷破产或者处于破产的边缘。阳光工矿公司效益也越来越差。

最终,阳光工矿公司决定解除32名员工的劳动合同。单方面解除合同,却不提赔偿,员工不干了,告到劳动争议仲裁委,经仲裁裁定阳光工矿公司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补偿员工部分工资、社保等。

拿到裁定书的员工迟迟没有拿到补偿款,32名员工分别将企业告上法院。

“当时职工的情绪非常激动,扬言拿不到赔偿就去市里、省里上访,闹得很厉害。”丁启峰回忆,“我认为,这个案子下判决非常简单,但是李庭长连着开了四次庭,做了大量调解工作。她既考虑到了企业的利益,又考虑到职工是否能够真正拿得到钱。”

和职工沟通之后,李跃文又找到企业负责人:“这些工人都很辛苦,在你们厂子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他们很多家里都很困难,作为企业是不是应该承担起责任,尽可能地补偿他们……”

“那段时间,李庭长天天用微信跟我协商调解方案,最终确定了第一批10个人的赔偿数额。”丁启峰回忆,“她还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把钱准备好,拿到法庭,双方才能签协议。”

开庭那天,李跃文把32名员工全叫到法庭。先签订调解协议的10名员工当场拿到了补偿款。这一下,那些原本态度强硬的员工心动了。在李跃文的主持调解下,剩余的员工分两批与企业签订了调解协议,高高兴兴地拿到了补偿款。

事情到这里仿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对李跃文来说却没有结束。

原来,案件结案后,一些员工去社保部门领失业保险金,却被告知保险金应在失业半年内申请,过期不予受理。

“保险金虽然不多,但对这些经济困难的工人来说却能缓解眼前的生活压力,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接下来的时间,李跃文跑社保、跑仲裁委,帮助员工开具各种证明,终于帮他们办好了期限终止手续,员工们拿到了失业保险金。

那一天,蓝天白云下,面对农民工兄弟们的真诚感谢,李跃文笑靥如花。

“法律是无情的,法官却是有情的。”特别是对法律观念不强,身处纠纷又渴望得到法律支持的基层老百姓,李跃文要求自己“细看、细思、细问”,洞察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化解当事人的心结,使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审判无小事,很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场官司。身为法官,一定要尽职尽责,把当事人的事当作自己亲人的事去办。宁可自己累一点,也要将方便留给当事人。”正是这份对百姓深深的感情,李跃文在22年的办案生涯中处处为当事人着想,对每个案件都尽心尽力,在审理中化干戈为玉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公平正义铸民心

“法官更多的时候要把当事人当亲人,让老百姓对打官司不再有畏惧感。”

——李跃文

(资料图:到矿山集司法所开展诉调对接)

2009年9月,市中院将市辖三区的交通事故案件集中归口杜集区法院统一管辖,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以下简称“交通法庭”),身为民二庭庭长的李跃文负责此项工作。

法庭成立后,她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交通事故纠纷。多年的审判经验让她深有感触:“法官更多的时候要把当事人当亲人,让老百姓对打官司不再有畏惧感。”

法庭成立初期,只有她和一名书记员:立案、排期、送达、开庭、调解、撰写法律文书……巨大的工作量给她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这个“1+1”组合的交通法庭却时刻优质高效地运转着。交通法庭成立的第一年,李跃文审结案件229件。由于案件数量多、人手少,上班时间只能安排接待当事人、开庭等程序性工作。而大量的法律文书都是利用下班时间制作,加班加点就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搀扶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虽然工作繁忙,她对待当事人仍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抚慰他们因车祸带来的伤痛。

“你们今天不给我解决,我就住在这儿不走了!”2010年9月的一个早晨,正在办公室阅卷的李跃文,被突然闯进来的老太太喊得愣住了:这是哪个案件的当事人?

只见老太太右手扶着左胳膊,身体一歪,躺在了办公室的长沙发上:“你们和交警是一伙的,他们把人放跑了让我找法官。今天我来了,你们就得给我处理好,不然我就吃住在你们这儿……”

“大娘,别着急。先喝杯水,有事慢慢说,我替您老人家做主。”一大早,就被一位火爆脾气的老太太莫名其妙地骂了一通,李跃文却一点没上火。她起身拿了个纸杯接了杯温水,递了过去。老人看了看面前的水杯,又抬眼看了看这个满脸笑意的女法官,竟一时没说出话来。

顿了有十几秒,老人接过水杯哭诉起来。原来,老太太姓黄,73岁,平日走街串巷做点调料生意。2010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她骑着装满各种调料的三轮车行至一个十字路口,突然转弯时,后面的大货车一时没停住,把黄老太撞了个人仰马翻。事后,交警大队认定司机和黄老太各负50%的责任。黄老太看病在医院住了60多天,出院时大夫说她还需要后续治疗。

出院后黄老太第一件事就是到交警大队闹:“明明是他撞了俺,凭什么说俺也有一半的责任……”

几天前,她再次来到交警大队,听说肇事的车辆已经被交警放了。这一下,黄老太的火更大了。

“交警就是看俺老婆子好欺负。”黄老太絮絮叨叨地说了两个多小时,李跃文坐在旁边耐心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

“大娘,您的话我都听明白了。您既然来了,就相信我,您把您的诉状交给我,这事儿我来处理,您就放心吧。”李跃文微笑着说。

“诉状?啥叫诉状?”黄老太惊诧地问。

“大娘,早饭也没吃吧?这都过中午12点了,我请您到楼下吃碗面。”李跃文笑着挽起老人的胳膊。“咱们吃完饭,我帮您联系个法律援助的律师替您写诉状,帮您打官司。”

“律师?俺可没钱!”

“不要钱。咱去吃面,走吧。”李跃文搀起黄老太下了楼。

下午,法律援助律师帮黄老太办好了立案手续。

“老太太家远,麻烦您打个车把她送回去。”李跃文硬塞给律师100元钱。

这一幕,黄老太看在了眼里。

送走黄老太,李跃文来到交警队了解情况。交警们也是一肚子苦水,事故认定黄老太确实也有责任。黄老太忒厉害,起初司机是积极配合赔偿的,也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可每次黄老太见到司机,就拉着不让人走。司机后来也不敢露面了,交警队调解不了。因为车辆有保险,根据相关规定,交警队把车放了。结果老人不依不饶,天天到交警队,从早上闹到晚上,弄得警察没办法正常办公,只好把她引导到了法庭。

调查清楚来龙去脉,李跃文开始了漫长的调解路。

黄老太的家,她跑了四趟。老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几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平时老两口就靠黄老太卖点调料维持。因为受伤,黄老太也出不了摊了,就想多要点误工费。

黄老太已过70,误工费法律无法支持。李跃文一遍遍地向老人讲道理、讲法律。为了解决老人的困难,她一次次地跑保险公司,为老人先予执行了1万元赔偿款,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

案子结了,拿到了剩余赔偿款的黄老太拉着李跃文的手久久不肯松开:“闺女,俺老婆子不懂事儿,以前的话你可别放在心上。你对俺老太婆好,俺心里有数,你比俺那亲闺女都亲。”

“大娘,今后上路可得注意安全。”李跃文攥着老人的手,笑着叮嘱道。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如果不懂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熟悉群众诉求,就难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这是李跃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2年7月的一天清晨,提前到岗的李跃文正在整理手中的卷宗,忙着安排一天的工作。一转脸,看到一对40岁出头的男女局促地站在门口。

“有事?来,进来说……”李跃文招呼俩人进了屋,男子嗫嚅地开了口:“俺们是两口子。”

经过仔细询问,原来这位女子在打工回来的路上,骑自行车与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小客车相撞。经事故认定,她负主要责任。伤后的她被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全身多处外伤,住院15天后出院。

没想到回家后,女子出现发呆、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异常症状,受害人有了明显的精神障碍。四十岁的年龄,突然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

“这都出事故半年了,车主已经支付了第一次住院的费用,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肇事方还能认账吗?”听完女子丈夫的诉说,李跃文耐心地从事故责任、诉讼风险等多方面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解释后,为当事人联系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案件立案后,又办理了诉讼费的缓交手续。

肇事方的两家保险公司都拒绝赔偿,认为受害人的精神障碍与交通事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让夫妇俩感到束手无策:“我们能打赢官司吗?”

“做司法鉴定,看有没有因果关系。”李跃文积极与司法鉴定中心联系,同时主动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司法鉴定很快有了明确结果,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八级伤残。多次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受害人与两家保险公司达成和解,保险公司赔偿85000元。原本无望的一对夫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赔偿款,纠纷彻底得到解决。

拿到赔偿款后,夫妇俩不停地对李跃文说:“谢谢你为我们着想,让咱老百姓也可以打赢官司。”

交通法庭成立以来,李跃文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交通事故纠纷。多年的审判经验让她学会了倾听,作为一名民事法官,不仅要体现法律的威严,更多的时候要把当事人当亲人,让老百姓对打官司不再有畏惧感。

经过不懈努力,交通法庭积极探索出一条司法、行政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无缝衔接模式,为当事人提供咨询、立案、保全、开庭、判决的“一站式”服务,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有效解决了交通事故受害人维权困难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交通法庭的“延伸服务链条、实现无缝衔接、开通交通事故案件快速通道”的工作经验在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市中院授予交通法庭集体三等功。

办案中的点点滴滴,令李跃文更加明确: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时时心系百姓,事事以民为本,就能让严肃的法律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勇挑重担敢担当

“既然领导把任务交给我,必须干出个样才行。”

——李跃文

(资料图:某信用卡纠纷案中参与调解)

能担当,是因为有力量。

2018年10月,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全市涉金融商事案件由杜集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杜集区人民法院以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为承载,设立淮北市金融法庭,由李跃文负责组建金融审判专业化团队。

作为全市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全省第一家打破地域限制指定管辖的法庭应运而生,李跃文面临着工作起点高、案件量大、人员少的困难。

“既然领导把任务交给我,必须干出个样才行。”她再次用单薄的肩膀挑起了重担。尽管家里有卧病在床的母亲和不满周岁的幼儿需要照顾,她仍坚定地向组织表态,干好本职工作,让组织放心,让当事人满意。

抱着不服输的闯劲,她带领团队成员开始摸索金融审判高效、便捷的路径,克服案件量大、办案人员少的困难,加班加点工作。因金融审判是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环,李跃文到金融机构走访调研、听取意见,组织人员外出学习经验,大力进行金融审判改革,开创了金融审判工作新局面。2019年,金融审判团队共受理金融商事类案件1303件,审执结案件1288件,结案率达98.85%,结案标的达8.48亿余元,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9.57%。

2019年,李跃文承办案件445件,结案率为100%,收、结案数位居全院第一方阵,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9.3%。在工作中,她精准定位金融审判工作需求,创新要素式审判工作模式。制作要素式简化裁判文书,有效缩短庭审时间,提升审判效率,平均庭审时间15分钟,最快的仅10分钟。

这,是拼搏的一年。

她根据案件要素表100%适用简化裁判文书,判决书较之前精简了50%左右。对系列案件适度集中、快速审理,立案、庭审适用一套标准。涉某银行的50件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仅用1个工作日即完成了全部案件的立案、批量审理,全部调解结案。在她的带领下,金融法庭以“类案专审”和“信息化”为依托,聚焦“快、专、精、新、合”五字诀,以办案专业化、审理高效化、机制科学化、工作智能化、联动常态化、治理能动化工作机制为抓手,实现立案快、送达快、审理快、结案快、协调快,务实、高效的审理模式获得充分肯定。李跃文也被评为2019年度淮北市“三大攻坚战”先进个人。

一面面锦旗,留下了她工作的印记,更记录着她的辛勤付出。

“宁可自己累一点,将方便留给当事人。”她时刻为当事人着想,为方便诉讼,制作了金融商事案件诉讼材料样式电子版,让群众少跑腿;建立了金融审判微信群,对审判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制作送达地址确认书样式,提高诉讼效率。

在工作中,她耐心细致,了解当事人真实诉求,打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在办理某银行起诉的一件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中,借款人蔡某向银行借款数额较大,逾期未还,经过庭前沟通,李跃文了解到蔡某借钱的原因:是给四岁女儿治病。

作为一位母亲,李跃文能够了解借款人的无助。庭审后,她多次给借款人打电话,关心孩子的病情,也向银行说明借款人的情况,经多次协调,延长分期还款时间,案件调解结案。

攻坚克难,改革创新。

在李跃文的带领下,金融审判团队为化解金融风险不懈努力,金融审判模式也成为淮北市司法改革创新的成功典范。2019年8月份,省高院院长董开军、市委书记黄晓武先后对金融审判工作作出批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省委改革办进行专题调研。《淮北市创新审判模式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淮北市最佳改革创新案例。2020年9月,金融法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淮北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带病在岗践初心

“年底,金融审判团队结案任务重,我先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去检查……”

——李跃文

(资料图:化疗期间仍坚持带病工作)

每天早晨六时许从家到单位,幼子创城还在睡梦中;待她晚上七八点回到家,孩子已吃过晚饭。

周末要加班,因为案件量太大。“陪伴儿子的时间太少了,我感觉错过了他的成长。”忙里偷闲时,李跃文也会和同事们歉疚地提起聪明伶俐的儿子。

“你猜我今天审理了多少案件?”201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后,她笑着地对丈夫说。

“10件?我看你嗓子都沙哑了。”任健大胆猜测道。

“23件!”李跃文骄傲地扬起了下巴,右嘴角的小梨涡盛开着喜悦。

“你也太拼了。中午好好吃饭没?”任健有些担忧地问。因为,早出晚归的她最近总是提及胃口不好,吃不下饭。

“早饭吃了,可能是一直坐在电脑前看卷宗,消化不良。安静她们把中午饭打过来,我就是吃不下……多活动活动就好了。”她轻描淡写地说。

胃部的不适在加重,下腹部的疼痛常常要抵住桌面才能好受些。

李跃文,日渐消瘦。

“年底,金融审判团队结案任务重,我先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去检查……”2019年年底,身体严重不适的她再三婉拒了院领导催促她去医院检查的建议,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完成年底高强度的工作任务。

2020年初,在上海一家肿瘤医院,李跃文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

拿到诊断书那一刻,天似乎都塌了。

和丈夫相拥大哭了一场后,夫妻俩泪眼婆娑坐到了天明。

她开始安排后事,想到一件就让丈夫拿笔记录下来。

“让儿子今后学法律吧,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多好。”“女儿保研了,我怕是看不到她披上婚纱的样子了……”“父母年纪都大了,今后就要拜托你了……”

确诊后,她需要定期赴上海肿瘤医院进行化疗。每次化疗休息几天后,她仍坚持来到金融法庭办理案件。

每次回归,推开办公室的门,她都会笑着说:“同志们,我回来啦!”然后一一和同事们拥抱。

在她心里,这每一次的拥抱,都是和战友们的久别重逢。

她乐观地说:“我真的闲不下来,办点案件心里踏实。”

她活成了一束光,明亮着自己,也明亮着身边的人。

身为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她主动办理团队里的疑难复杂案件,今年上半年受理案件59件,结案率为100%,结案标的达1.46亿余元。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她依然心系团队的各项工作,关注案件办理情况;并安排金融法庭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个人无指定用途类消费贷多头授信的风险提示”;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公布系列典型案例;规范司法建议工作,提高司法建议的针对性、严谨性。同时,因工作任务繁重,李跃文还关注庭室干警的思想状况,时刻提醒干警要严守政治规矩,守住廉洁底线。

癌细胞的吞噬,剧烈的疼痛如影随形。面对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她的笑容美好又坚定:“没事,我能行。”

今年5月的一天中午,李跃文在食堂一点一点慢慢吞咽着午饭,每一口都很艰难。“跃文,我让食堂给你下碗面条,软和好消化。你也可以提前下班,身体不舒服就在家里休息……”杜集区法院院长王天江刚走进食堂一眼看到她,连忙走上前关切地说。

“别,不用麻烦师傅,这饭慢慢吃可以的。”李跃文笑着说,“庭里人手少,我手里还有案件,来办案又可以指导他们,在家里躺着也缓解不了难受,还不如来单位干点活……”

这些年,李跃文最开心的,是当事人矛盾一一化解,是一个个案件完美审结,犹如一件完成的满意作品可以收藏。

2014年初,李跃文被省高院评选为“首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那一年,作为十名获选者之一,她参加了颁奖盛典。在颁奖典礼上,她说,作好百姓的法官,为百姓服务,这必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法官忠魂铸党徽

“李跃文,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

——王天江

(同事送别李跃文)

“你是我们的战友,也是我们的光荣。”11月4日上午,李跃文告别会上,杜集区法院全体干警着制服送她最后一程。

“李跃文,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院长王天江满含热泪地说,我们要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学习她清正廉洁、崇法厚德的道德情操,以实际行动来推进我们的审判事业。

11月6日,走进李跃文生前办公室,整洁明亮。

桌上的花瓶里,几支百合嫩蕊摇黄,散发着雅致的清香。桌角有序摆放着《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理解与适用》等专业书籍,一枚火红的党徽在桌子中央熠熠生辉。

几条红色的荣誉绶带,被同事安静带回家熨烫平整后,整齐挂在椅背上。

一切都安然有序,仿佛她从未离开。

“李跃文是我的导师,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院人,更是那个始终挺在前面,为我遮风挡雨的人。”安静,杜集区法院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金融法庭)负责人。此刻,她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刚进金融法庭,跃文姐就告诉我,法官的工作要细一点再细一点,才能够确保判决公正,能够为当事人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不让他们因为一起案件的不公,或者一名法官的冷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心灰意冷,这是我们每一名法官都应该做到的。她在住院期间,还时常指导我的工作,令我受益匪浅。”

唐婧,金融法庭书记员。“上次我去医院看李专委时,她蹙着眉告诉我:很疼。我当时就哭得稀里哗啦,因为她那么坚强的一个人说疼,那一定是锥心刺骨的疼痛啊……”唐婧努力抑制住哭泣,告诉记者:自2019年2月,金融法庭成立以来,李跃文带领整个团队克服案多人少的困难,加班加点地工作,就是有种带着我们“打天下”的气势。经过一年的磨合,整个团队终于走向正轨,而她却病倒了……她就像一面旗帜,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带着她的信仰,继续走下去。

“她就是我人生灯塔般的存在,她是天空中那颗最耀眼的星,为我指明方向,指引我不断前进。”谢晓宾,现任杜集区法院行政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副庭长。2005年进入杜集区人民法院工作,与李跃文庭长相识。第一印象中,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着大姐姐的亲和力。“2010年,我调到交通巡回法庭工作,李庭长任交通巡回法庭负责人。交通巡回法庭每年收案400多件,李庭长办理了过半的案件,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那时她的女儿还在上小学。周末,她来法庭加班办案,孩子就跟她在办公室写作业……交通巡回法庭、金融法庭均是杜集法院的亮点,也是李大姐带出来的品牌法庭。她始终在学习,在进步,她常说:如果亮剑,你必须要有亮剑的底气。”

“其实,在工作之外,她是个特别天真又单纯的人。”王素琴,杜集区法院金融法庭书记员。谈起李跃文,她的泪水止不住扑簌簌地往下落。2018年10月份,全市金融案件被指定均由杜集法院管辖,她有幸又与她到一起共事。“当时就我和她两人,所有的案件都是她一人开庭办理,每天中午顾不得休息,晚上加班到七八点,家里的孩子都托付给她的堂姐照看,看她辛苦忙碌的背影,我是真的好心疼。但她第二天,仍然面带微笑,精神十足,热情接待每个当事人……她是我人生中最美的领导,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天堂里没有病痛,她就是最美最快乐的天使。”

“夫妻俩都忙,平时聚少离多。10月30日,躺在病床上的跃文对我说:11月9日,是咱俩结婚23年纪念日,买个蛋糕庆祝一下呗……”任健声音哽咽道,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一件件交待后事,每交待一件就得哭一场。父母、孩子和工作,她的心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22岁的任秋诺,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在中央财经大学读研一。“从高中开始,妈妈就没有了自己的爱好和生活,她似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我那时每天学习到深夜,她就在一旁看厚厚的卷宗陪着我……”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在妈妈身边陪伴了8个月的时间。陪伴她去上海做化疗,开车接送她去上下班……”女孩晶莹的泪水缓缓落下,“她身上那么疼,却坚持要去上班。刚开始我不理解,后来终于明白:妈妈是太热爱审判事业,她不想留下一点点遗憾。”

作为一名法官,你责任在肩,公平在心。用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高尚的职业情操,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真谛,实践一名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追求。

带病审结59件案件,李跃文,你为自己挚爱的审判事业画上了圆满。

淮北市“首届十佳政法干警”;“全省优秀法官”;安徽省“首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在妈妈的办公室里,一本本仔细翻看着书柜里厚厚的荣誉证书,任秋诺的脸上漾起些许笑意,眼眸里却全是泪水。“我的妈妈很优秀,我为妈妈感到自豪。”

离开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

伫立在秋风的憧憬中聆听,更多的希望正在沉睡的沃土中孕育。一步步走来,你的身后留下一路璀璨的风景。

时时心系百姓,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事事以民为本,让法律折射人性的光辉。李跃文,守义持正,巍如泰山;秉公执法,无愧天平!

你用生命将高尚的精神书写得淋漓尽致,必将感染着每一位对生活有着美好向往、对工作有着执着追求、对司法事业有着无限忠诚的人。

理想在前方,用脚步去丈量。你是一面旗帜,将引领热爱司法事业的干警们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奋勇前行。

淮北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徐志勤

原标题:《百姓法官李跃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