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难忘的岁月——关于吕梁扶贫的几点回忆

2020-11-19 1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中国科协定点扶贫35周年。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办、吕梁市人民政府、山西省科协围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联合组织开展中国科协定点扶贫35年主题征文活动,经评选小组研究讨论,评选出61篇获奖稿件。科协改革进行时将陆续刊发获奖稿件,敬请关注!

自2009年11月离开吕梁回到中国科协工作,至今已经10多个年头了。但当年在吕梁扶贫工作与生活的情景,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在那里,不仅留下了自己曾为扶贫工作而不懈追求的身影和为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流下的汗水,而且永远留住了对吕梁的一片深情,以及对那片土地、那段时光、那些一起生活与奋进过的人们的永不磨灭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怀旧情结更加强烈。退休6年期间,已经专程或顺道光顾过吕梁三次,为的是再看看老地方,以及那里10多年来的新变化。

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段年华。二是为扶贫工作,在那里艰苦奋斗,为吕梁的建设和发展洒下过汗水,付出过艰辛。三是经过卓绝的努力,为科协的扶贫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比较完美的项目成果。四是中国科协对扶贫事业的支持和全国学会以及地方科协对扶贫工作的关注与帮助,形成了山西省科协、吕梁市科协和市、县政府与中国科协第十三届扶贫团融洽和谐、团结协作的关系,工作心情舒畅。

这里,仅就自己亲身经历或记忆深刻的一些片段,做一些简略的回忆。

吕梁的社会环境,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2007年6月的一天,组织人事部部长找我谈话,说有重要的任务需要我去完成。原定去吕梁扶贫的办公厅某同志突然因故辞职,现决定由我和组织人事部的杨彩虹同志(2008年6月计财部汪宏林同志接任),组成中国科协第十三届扶贫团,我担任团长,近期出发。自己是在新一届扶贫团已经形成,临近出征的情况下,走马换将,充当了一次消防队员灭火的角色,当时还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

吕梁市因吕梁山脉而得名,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和一本《吕梁英雄传》,使吕梁变得家喻户晓。吕梁市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下辖13个县区市,人口380多万人,实属地广人稀的地方。如石楼县仅有10多万人,街道百十来米长,县城建设比不上其它地方的乡镇街道。

吕梁是革命老区。毛主席曾率领东征红军由陕西清涧进入石楼,在吕梁征兵10万,补充粮草弹药后,胜利返回延安。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发表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落款时间是1936年2月。这段时间,正好是东征红军由陕西清涧转战山西石楼期间,我看过时任市委书记聂春玉专门论述毛主席是在石楼写成这篇诗词的文章。但我也清楚记得在延安参观时,看到《沁园春·雪》标明毛主席在清涧完成。

吕梁是贫困地区。截止2006年底,吕梁还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地方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仅适合种植耐旱的树种与一些荞麦、燕麦、谷子和马铃薯等杂粮农作物。民以食为天,使我感到震惊的是,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方,需要依靠买面粉,才能制作每天都要吃的面条和馒头。虽然经过努力奋斗,能够解决温饱,但要达到富裕,难度还是很大。2008年1月,我在《学会》杂志发表的“科技创新强三晋 共建和谐新山西”文章中,认为这是一个“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同时希望我们的小麦专家,能像袁隆平改良稻种一样,早日培育出适合干旱山区种植的麦种。

吕梁还是省后备干部成长的地方。由于吕梁条件艰苦、经济发展落后,有利于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同时,运用后发优势,干事创业有较大的空间,山西省及其它部门的干部很多是到吕梁来磨炼。

我们住在市科协办公楼,吃在市委食堂。到达后才慢慢知道,地方的主要领导和法院、组织部等特殊岗位领导,都是异地轮岗任职。由于市政府所在地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市领导及处室局主要领导,大部分都把家属留在原住地。例如,市委常委刘保明,家住交城。市科协主席王建军,爱人在山西农大。粮食局张局长,由大同调来,还有消防中队、烟草局等单位的同志,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杨彩虹同志利用山西老乡的优势,很快与大家打成了一片。能够融入到这个集体大环境中,我们的工作生活也不觉得枯燥。每到周末,回家度假探亲的车辆各奔东西,是我看到或感觉到的别具一格的景色。

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共同搞好科技扶贫

我们深刻领会党组对本届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科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同有关学会及相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使扶贫工作一段时间里生机勃勃,并取得一些令人骄傲的成绩。

1. 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济困助学活动。得到大家积极响应,共认领资助石楼中学高中贫困生30名,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有人同时资助2名学生,有同志表示,如果被大学录取,继续资助完成学业。这些学生中,有考入清华大学、深圳大学、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等等(石楼中学有据可查)。

2. 联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局,组织“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团进吕梁。工程院院士金涌教授、中科院院士费维扬教授,分别在离石、交城、孝义和柳林,举办院士报告会。

3. 中国数学会原理事长、中科院院士马志明教授,到吕梁做科普报告。在石楼中学,党政军、人大、政协五套班子领导亲临现场,专门为目睹一下院士风采。马志明院士祖籍吕梁。抗战时期,随父母逃往重庆,这是第一次回归故里。

4. 邀请“海智计划”专家、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副会长徐会连博士,针对方山县沙棘产业发展需求,举办“农业项目推介会”,宣传推广有机生态农业项目。

5.在中国营养学会贾建斌秘书长引荐陪同下,益海嘉里集团赴吕梁考察小杂粮产业。达成2009年采用农业订单模式,采购临县11个品种累计2000吨小杂粮合作意向。

6.中国计算机学会在方山建立了一座农村希望小学,秘书长杜子德祖籍山西,连续几年带队到吕梁开展扶贫活动。学会会员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热情接待吕梁贫困学生参观校园,并赠送印有清华大学字样的礼品,学生们受到很大鼓舞。清华大学将离石中学和石楼中学,设立为该校学子社会实践联系点。

7.中国水产学会司徒秘书长带队,到临县考察指导黄河养鱼项目。

8.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委会,帮助岚县康农薯业公司培训技术骨干,邀请参加全国马铃薯大会。

9.甘肃省科协牵头联系,引领吕梁相关同志考察定西马铃薯产业,学习种植、生产、加工经验并安排召开座谈会。

10.调研宣传部帮助邀请中央媒体记者,奔赴吕梁参加刘胡兰女子消防队成立大会,宣传推介吕梁,产生积极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与刘胡兰的亲弟弟(时任文水公安局副局长)还照了合影。

11.农技中心牵头组织,举办两届“中国科协吕梁市科普月活动”。

12.完成了“吕梁地区科技工作者情况调查”工作。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届满回归

党组要求本届扶贫团“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办一两件实事”,并将中国科协扶贫经费,由2006年的50万元调整为每年300万元。不仅为开展扶贫工作指明方向,而且提供了财力保障。我们在广泛调研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留得住、看得见、富百姓、可发展”的工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任务。

围绕市政府500万亩经济林覆盖工程,投资100万元,参与建设方山县“千亩核桃种植示范园”。种植面积1441亩,连片覆盖5个自然村,惠及1000多家农户,示范效果显著。当时,村民在山上专门立碑留名存念。

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选择临县建设“千亩红枣种植示范基地”。投资100万元,引进优良品种,采用密植矮化技术,改造低产枣园,提升当地红枣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枣农增产增收。

根据市委【2008(1)】号文件要求,发挥科技扶贫优势,建设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是市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围绕选址设点,我们考察了离石区附近的很多地方,越看越觉得原设想不接地气,是空中楼阁靠不住,马铃薯长不大。为此,坚持放弃了在市政府所地建设的意图,选择在岚县建设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当年岚县人民政府下发红头文件显示,中国科协扶贫团和岚县政府、康农薯业公司三方各投资100万元,共同建成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和马铃薯模式化栽培示范基地,由此开始了中国科协岚县扶贫的新篇章。

通过科技项目扶持龙头产业,让贫困地区有持续造血能力,实现了精准扶贫。温家宝总理考察了岚县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和马铃薯模式化栽培示范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现在回想起来,在选址问题上及时改旗易帜,是扶贫工作中最正确的决策。每当自己回到故地,看到康农薯业在县政府支持下,在新的带头人王秀明总经理领导下,已经是旧貌换新颜,铝合金大棚宽敞明亮,种薯基地面积扩大,脱毒与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康农薯业已今非昔比,成为响当当的马铃薯龙头企业,心中十分高兴,深感欣慰。由衷地向康农薯业全体员工表示祝贺和敬意,这里将成为中国科协第十三届扶贫队员的向往之地。(孙公民,中国科协机关退休干部)

来源: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办 机关离退办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难忘的岁月——关于吕梁扶贫的几点回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