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揭秘!鄂尔多斯这位“后进生”逆袭登上“全国讲台”靠的是……

2020-11-19 1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后进生”何以登上“全国讲台”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探索教改之路纪实

10月末的一个上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一间大厅,伊金霍洛旗教体局局长贺占平就当地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的旗县市区教育局长分享经验。

几天后,《中国教师》2020第10期刊登了题为《通过渐进式改革回归职称制度初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师职称改革调查研究》的文章。

两次登上教育领域国家级“讲台”,对于这座以煤炭资源而闻名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辖下的小城来说,是历史第一次。

就在几年前,仅小升初,最严重时有17%的学生从伊金霍洛旗(以下简称伊旗)流失到临近的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全市教育排名,伊旗几乎年年垫底。

从鄂尔多斯“最末席”迅速晋升全国县域教育的“试验田”,伊旗教育改革找到了什么样的秘钥?

经济强县的教育之痛

2016年11月18日,袁庆国到任位于伊旗的北师大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接任校长职务。第一周,8个老师辞职。第一学期快结束的一个上午,办公室楼道里站满了要办转学的家长。

教师每年流失35%,学生流失25 %。袁庆国在河北、四川、广西、珠海、北京等地从教22 年,从没见过这么难的学校。事实上,不只北师大二附校,整个伊旗教育都在“溃败”。

伊金霍洛旗是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著名的康巴什区隔河相望。作为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和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之一,因煤、天然气、油页岩等资源富集而成为经济强县。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31.81亿元,居全市第2位;地方财政总收入达263.72亿元,居内蒙古自治区第2位和全市第2位;在“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里排名第二。

经济成绩单亮眼,在生态、城市建设上也风光无限,先后赢得“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旗”和“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

这里还是世界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传承千年的“成吉思汗祭祀”和流传悠久的“鄂尔多斯婚礼”已被载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依伴着乌兰木伦河的伊金霍洛

这样一座外人去了不想走的小城,竟然成了家长怨声载道、学生能走则走的失落之地。以2015年为例,伊旗有27所幼儿园、26所中小学,24896名在校学生。仅小升初,严重时学生流失率达17%。

流失的生源大部分转入临近的康巴什区或东胜区。为了陪读,家长们或买房或租房,长期两地奔波。2015年,康巴什和东胜商品房均价略超于4000元/平米,且呈现上涨态势,伊旗家长花钱在外地买基础教育,额外承受不小的经济压力,身心俱疲。

一边是学生流失,另一边,优秀教师跳槽到行政单位渐渐成了一种职业趋势。

“每年旗里开两会,教育口都是饱受诟病。”贺占平说。

从历届政府施政施策看,伊旗对教育向来重视,设施投入规模、人均师资和教师工资水平都在鄂尔多斯前列。以教职工工资为例,2015年,鄂尔多斯市教职工人均绩效工资为1.9万元,伊旗为2.2万。

投入靠前,效果垫底,这里的教育怎么了?这是悬在每一个伊旗人头上的问号。

有识之士得出结论: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

自2005年撤乡并镇以来,被撤销的基层学校里的大批教职工流向城镇学校,总体上稀释了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同时使教职工总量超标、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登讲台和不登讲台也一个样。这不仅是伊旗教育之痛,更是全国教育之伤。

队伍僵化、活力衰退、职业倦怠、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双向流失,各种负面效应接踵而来,劣币正在驱逐良币。

针对体制机制的问题,伊旗也先后采取多种措施,但多数雷声大雨点小,半路夭折。

教育是一个地区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基因,丢失教育,就等于丢失未来。

为了彻底扭转教育的被动局面,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伊旗决定,要从头到尾,由皮入骨,从今往后,动一次历史性的“大手术”。

动大手术,先割哪一刀

这不仅是伊旗的“大手术“,在全国县域教育领域,如此规模和力度的改革并不多见。改革若一举成功,即为我国县域教育改革的探路和试验。

动前所未有的“大手术“,需要时间和团队作战,更需要明确第一刀落在哪里。

以2016年为起点,伊旗操起手术刀,先后出台《伊金霍洛旗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等15项改革方案。

以现在的视角回望,伊旗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两条线:一是让教育生态系统流动起来,优化资源配置,人员优胜劣汰;二是激发队伍活力,用好奖励机制使教育回归初心。

在开发这两条主线之前,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长久以来,新建学校等工程主要由教育局管,教育局局长70%的精力用于抓工程。如此一来,30%的精力显然难以承担教改重任。

动手术,走万里长征路,伊旗政府的决策是先给教育局局长“减负”,把“工程”划分给城建等其他部门,让局长轻装上阵,专心搞教育。

2016年,总量20亿元包含43个项目的工程从伊旗教体局局长的肩头卸下。这一年,贺占平履新教体局局长,成为这场改革的推手和见证者。

改革的第一条主线,是先打破大锅饭,让原本板结的资源流动起来,实现系统内的优胜劣汰。

2016年,出台《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实施方案》,根据城区学校教师岗位空缺情况,设置考核门槛,让教师有序流动,实现“教得好才能调动”的良好导向;

2017年和2018年,先后出台《试点推行教体系统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试行)》:在3所教职工超编的学校,重新核定教职工基本编制,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同时,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畅通教师“出口”,对优秀教师按每年不超过5‰的比例流动到旗直部门,对不适合从教的,进行惩戒性分流安置或直接解聘,推动形成了“只有教得好才能流动得 好”的教师流动导向。

目前,81名未竞聘上岗的教师分流转岗, 教职工“超编”和“结构性短缺”问题迎刃而解,“能进能出”的大门打开了。

2019年,在前两年试点基础上,新增3所试点学校,推行中小学“县管校聘”,老师由过去的“学校人”,变成了县域 “系统人”,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0年秋季,“县管校聘”全面铺开后,全旗41名教师在交流中走上新岗位,3人被解聘,11人待聘。

“刚开始,很多教职工对改革是怀疑的”,伊旗教育体育局人事股主任王飞虎说,等看到“动了人”,人们意识到改革“动了真格”。

改革的第二条主线,是让能者多劳,也多得,唤醒一线教师的职业尊严和教学活力,让“教育”本身成为一件充满幸福的事业。

教育系统的奖励机制,一则体现在薪酬,二则体现于职称评定。

正如“包产到户”推动了整个中国的改革进程,一则“经费包干”的改革,让北师大二附校“起死回生”, 也激活了伊旗教育职业热情“一池春水”。

北师大二附校于2013年在伊旗空港物流园区落成。因周边生活配套不足,这所原本配备了大量一流院校师资的名校,迅速衰落,元老级教师几乎流失殆尽,生源也断崖式下跌。

于2016年前后脚履行的贺占平和袁庆国头一次见面,对伊旗教育困局做了一次深谈,对“放胆改革”一拍即合。不久,旗委四大班子到福建等地调研“经费包干”。2017年,北师大二附开始试点 “经费包干、二次分配” 公办学校体制改革:按照学校核定编制拨付经费和工资,再由学校自主管理分配。

“这样一来,我们学校是114人干了145人工作。多出来的钱我们用来做社团、兴趣班等‘项目承包’的绩效奖励,教师收入和教学热情双向提高。”袁庆国说。

现在,学校成立了绿色课间、盖世英雄、嘉言项目十几个项目组和43个社团。项目性绩效把“要我干”,变成了 “我要干”。有的老师为了“拿下”茶艺课,不惜在茶馆打工练茶艺。

“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学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尊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求知进取积极教研的氛围逐渐形成。”袁庆国说。

教师流失率由35%降到不足1%,教师人均收入增加20%。一降一增间,北师大二附校迎来了招生”爆发式“的增长。

以2018年7月招生为例:小学计划招生140人,结果报名近500多人;初中计划招生140人,结果咨询报名人数近千人。

“校方在辛劳报酬和人文关怀上体现对教师的尊重,他们有了归属感,教学的热情就激发出来了。”袁庆国说。

“经费包干”经验被北师大教育集团在全国推广,给了伊旗教育改革莫大的信心。“说明我们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推广的。”王飞虎说。

有了北师大二附校和2019年新增3所试点的成功打样,2020年,“经费包干”全面铺开。

↑北师大二附校小学部的沙画社团

在另一条战线上,职称改革的手术刀也在刮骨疗毒。职称评定 “熬年头”“论资排辈” 的沉珂被逐层剔除。

我国从1986年执行教师职称制度,但多年来一些地方教师职称制度执行走样,并没有做到“因需设岗、因岗聘人”,于是引发三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进入事业编制 ,千方百计评上高级职称 ,最后千方百计不上课 。

如此一来,大量职称岗位指标被占,学校还要另外再聘代课教师教课,一线教师职称上升通道堵塞,排队等待成为常态。学校的职称评定与教学水平、教学成绩、教学贡献脱钩。

伊旗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比如伊旗第一中学,职称改革前,10年没有职称竞争岗位,一线优秀教师等于10年看不到希望,“这种失望甚至绝望可想而知。” 伊旗第一中学校长张雪彬说,生态内的教师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为此,伊旗出台《教育系统岗位待遇管理办法》和《教育系统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方案》,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通过“自愿让位”等手段,促进职称、岗位等要素合理流动、科学配置,有效解决了部分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后转岗和一线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困难的问题,形成教师良性晋升机制。目前,已有39名教师主动让出高级职称。

与此同时,对全旗3963名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职工,划分出一线教师和非一线教师,绩效分配向一线倾斜,为前75%一线教师拉大差距发放奖励绩效,最高档与最低档的差距在2万元以上。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在这轮改革中,以培育本土教育家为目标,推行校园长职级制。将校园长的职级划分为4级9档,从任职资历、业务水平、办学满意度等6个方面进行考核和发放职级工资。同时,单列校园长的职称岗位,每年按30%左右的比例进行评聘,既淡化了校园长职务意识,强化了职业意识,又有效化解了校园长与教职工在职称评聘上的矛盾。目前,有10位校园长晋升了职级档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李廷洲在一则报道中,看到了伊旗为教育改革作出的努力,经实地走访调研,在《中国教师》发表《通过渐进式改革回归职称制度初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师职称改革调查研究》说,“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切实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成为激发教师抢着到一线任教的驱动力。

如果说上述改革举措意在推动“停滞的战车”,解决当下的问题;那么外派考察和组建名师工作室则重在“推车爬坡”,着眼于建设未来。

作为激励机制的延伸和提升,近两年,70名校园长和教师先后被选派到加拿大、日本、英国、蒙古国考察学习;由19名全国知名学科专家坐镇,先后组建19个类型的名师工作室。他们将成为伊旗提升办学境界和品位的“播火者”。

↑2018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工作室创新发展特色成果博览会在伊金霍洛旗举办

10月26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全国2 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旗县市区教育局长培训班上,对贺占平分享的“伊旗教改”,“对旗委、政府顶层设计及各大班子和人事、财政、编办、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合力推动教育改革难点、痛点的担当举措表示敬佩,纷纷表示要到伊旗考察交流。”贺占平透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初步计划将伊旗作为学院的一个现场教学点,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伊旗教改”。

沉寂已久的伊旗教育,赢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扬眉吐气”。

改革的秘钥在哪里

改革行进不到四年,已搅活一池春水:

教师脱离一线却享受教师工资和职称待遇的日子没有了。主动学习进修的多了、争当班主任的多了、要求多任课挑重担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小病大养的少了、要求离开一线的少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学付出得到了肯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求知进取积极教研的氛围逐渐形成。

在伊旗高级中学担任化学实验老师的李荣,在教改启动之初,就申请参与流动、竞聘上岗,成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

“从教20多年,过去是有劲没处使,感觉不到自身价值。来到新岗位两年,很忙,但非常有成就感。”在新岗位上,李荣已获得七项自治区级、市级教学荣誉,还被评为全旗第一批“科学名师工作室名师”。

“评优评先都先考虑一线教师,还提倡老教师‘让岗’,我才能顺利晋级副高职称,不仅提高了待遇还激励了我们好好干,这是我以前所在学校做不到的。”伊旗一中英语教师杨丽是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跳槽”过来的,她坦言“借上”了伊旗教育改革的东风。

“让许多优秀的教师能安心留下来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再千方百计想办法离开教育,真正做到了制度留人,这也是伊旗教育近几年在全市教育教学和综合督导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这是伊旗矿区小学校长马伟的切身感受。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线教师普遍感受到春天的来临。

“县管校聘”“职称改革”等探索在全国并不鲜见,功过多有争议,何以在伊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伊旗人恰巧找到了成功的秘钥,还是说,“伊旗教改”可以成为一种普世模式,被大面积推广套用?

“最近两年有不少人来我们这里考察学习。他们认为,复制这种模式很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伊旗教体局副局长吉格登透露。

何为天时地利人和,伊旗各界人士普遍认为,有三大因素拱卫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

首先,顶层设计是根本,是定海神针。

分管教育的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副旗长闫彩煜认为,“达成共识,众人扛鼎“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把教育事业摆在全部工作的优先位置来抓,这一点在全旗形成共识。在落实上,我们首先强化制度保障,在优化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只要是科学合理的需求,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旗委、政府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旗委深改委领导小组会、四大班子联席会、旗委常委会等研究部署教改工作,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伊金霍洛旗旗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向国说。

贺占平认为,任何改革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单兵突击式的就改革论改革,往往按下葫芦起来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组合拳系统推进。”

人事、财政、编办、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社会力量与教体局形成“合唱”:旗人大、政协多次带队外出考察,牵头指定相关改革方案,全程督战;旗人事、财政、编办等部门积极协助制定完善教改制度,在涉及动人事、动职称等改革肯綮,承揽了许多工作和压力,为改革不断清扫障碍和提供制度保障;旗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全力支持教育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以来,全旗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近28亿元,国家能源集团、乌兰集团等13家驻地企业捐资助教1.51亿元,全旗教育基金规模达到2.72亿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等主要指标,居鄂尔多斯市前列。

其次,改革要讲究策略。

阻力是改革的标配。没有阻力,便不是真改革。如何遇山过山、遇水架桥, 考验改革的智慧。

“改革前的伊旗教育,面对的是中国基础教育最难的问题。” 在全国多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袁庆国认为,改革顺利推进还在于策略得当:走直道、转活弯,敢碰硬、不硬碰。

推迟上学时间,不留家庭作业,实施弹性放学……最近,我国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为学生减负。家长非但不领情,还纷纷吐槽。“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难。”一刀切式的新措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带来了新烦恼。

贺占平认为,教育更是社会问题,牵扯的问题面广且复杂,不管不顾地一刀切,势必引起强烈反弹。

“打了补丁还要绣花,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细节很关键。”他说,好事要想做好,必须讲究策略、审时度势,努力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这是伊旗教改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也是制胜的条件之一。”

面上吹风、点上先行、全面推开。循序渐进、协同推进、稳中求进的改革步调,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改革以来,伊旗先后调整教师146人,无一人上访、举报或投诉。

最终,改革要有脊梁。

原伊旗高中校长张卫祥说,改革伊始,他的电话多到接不过来,有同窗、同事、朋友、学生,更有他的老师,“压力很大,但没有因事因人推迟或调整。”

作为教体局局长,贺占平也遇到不少“递条子”“打招呼”的情况。“如果只改容易的,碰到硬骨头就不啃了,这种改革必然失败。”起初他得罪了不少人,但几年下来,改革成效显著, 看到“这碗水”始终端平,这些人成了制度坚定的拥护者。

一扫当年颓势,各所学校呈现勃勃生机。秋末初冬,蓝天白云下,层林尽染、金黄火红。校园里的孩子们仰着肉嘟嘟的小脸,笑着学,笑着玩。不少考察者在学校走了一圈后感叹,“想重上小学。”

随着党中央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长久以来“唯分数论”的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当前正稳步起跑的伊旗教育,借改革的东风开始驶向新时代教育的港口。

以北师大二附校为先锋,一场关于德育、美育、以德树人的试验正在向下生长,向上发芽。

在北师大二附校小学部二楼,园艺、烘焙、布艺、茶艺、编织、木工等8个兴趣课堂像一间间雅致的休闲区似的一字排开。

“这不是兴趣小组或者选修课,是学生必须上的课。”袁庆国说,上完这8门课,孩子的生活技能就不成问题,可以初步构建起对美的认识。一台由师生原创的舞台剧《天之骄子·铁木真》入选北师大教育集团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剧目并在国内外巡演。

↑北师大二附校创作的《天之骄子·铁木真》

导演兼教师张静认为,戏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养成,更能激发创造力,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帮助学生缓解课业压力。

像这样的“心灵教室”,还包括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合作开办的梦想课堂,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放飞心灵,通过情感的释放充分激发或被压抑、沉睡的潜能。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舍近求远外出求学,显示出社会对本土教育的信心,说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鄂尔多斯市一中伊金霍洛校区校长陈峥评价说。

闫彩煜坦言,总体来看,伊旗教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师结构性短缺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下一步,我旗将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和发展需要的教育。”

“伊旗教改”并非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紧闭的门,也并非标准答案,能回答所有疑难,放之四海而皆准。

提升教育质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伊旗改革者们认为,站在新起点上的基础教育,只要谋划有方、足下有力,就能迎来美好前景。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揭秘!鄂尔多斯这位“后进生”逆袭登上“全国讲台”靠的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