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甘肃唯一!静宁靳玉国入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2020-11-20 22: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1月19日,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对象公示。共2个集体,18名个人。我市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公司董事长靳玉国榜上有名。

↑↑↑

(点击查看原文)

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的文字

了解这位最美退役军人的故事

“兵”心一片付厚土

——记优秀退役军人靳玉国

十月,收获季。

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最忙碌的时节,公司院内车辆来往穿梭出入不断,分拣包装车间熟练工人手脚麻利各司其职,生产线开足马力,气调库有序吞吐,各部门高效运转,保证一箱箱优质的静宁苹果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公司董事长靳玉国作为掌舵人,总能适时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这位曾被部队生活锤炼过的西北汉子身上,至今仍保留着军人朴实纯粹、苦干实干的优秀品质,35年来,初心始终不变,尽显“永葆军人奋斗本色,常怀报国为民之心”的家国情怀。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0年,18岁的靳玉国抱着“是男人就要参军报国”的信念来到了部队。

这个从小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把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当作人生偶像的热血青年,为了实现自己的“将军梦”,可以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站军姿几小时不走样,连续36小时修筑工事“手都磨成了铁板板”也不叫一声苦。严格艰苦的训练锻造了靳玉国吃苦耐劳的品质,也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入伍第二年就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当班长,第四年升任排长,还光荣入党。

然而,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打破了靳玉国的“将军梦”,但5年的军旅生涯却造就了他不折不挠、敢闯敢干的顽强作风,也确立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在世,应活出价值,而价值的体现就在于你能为多少人服务,能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

退役军人靳玉国,将会开启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扎根基层 脱贫致富带头人

1986年,静宁县城川镇靳寺村村委会改选,从部队回到家乡的靳玉国被推选为靳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村支书。

彼时,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祖国大地,但乡亲们的生活却仍旧贫困。

“一定要让大家换一种活法!”靳玉国决定先解决村集体缺钱的问题,他把村上的林场以每年13000的价格承包了出去,再拿着这些承包费,组织了工程队、办起了地毯厂,又建了木材经销站和粉条加工作坊,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一下子让靳寺村“活”了起来,极大的凝聚和提振了村里的士气。

下一步,要解决群众脱贫的问题。恰逢静宁县推广种植红富士苹果树,靳玉国寻思,自家院里种的几棵国光苹果树都能卖钱,品相更好的红富士肯定更挣钱,于是,他便把家里5亩地都种上了苹果。

靳玉国深信不疑,乡亲们却不买账,“苹果能当粮吃吗?”“种下了给谁卖去?”“不会种,不种!”种种议论甚嚣尘上,部队赋予靳玉国的坚韧果敢的性格被激发,“干部带头,队长家最少一亩,每队最少50亩,逐年增加……”下了硬任务,靳玉国又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去劝,一点一点做工作,让乡亲们逐步接受新事物。

村民靳生财是个倔人,怎么劝都不听,靳玉国便带着人去帮他种,可他们种完树前脚刚走,靳生财后脚就挖,其他人也来效仿,挖树的事比比皆是。但靳玉国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一连挖了三年,种了三年,才终于感动了靳生财,种上了苹果树。如今,早已靠着种苹果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靳生财说起往事,嘿嘿直笑。

静宁县十年九旱,县上每年都会放水冬灌,保来年的小麦成活率,但由于水资源有限,经常会出现抢水的现象。为了让本村群众的冬小麦能顺利灌上水,靳玉国披着一件黄大衣,在河沟里守了两天两夜,但由于管理员计算失误,本来计划灌4小时的水量2小时就没了,没灌上水的群众急了,围了靳玉国,把他当成了出气筒。

“被几百人围攻,骂了半个多小时的场景,如今仍历历在目。”送走了群众的靳玉国靠在镇政府的外墙上落了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靳玉国躺在自家炕上,想到自己一心为群众却被误会的事情,委屈极了,直想撂挑子,但回到村上所经的一件件一桩桩又都浮现在眼前,他一下想通了,怎么能因为一个拦路虎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自己一直坚守的价值体系!

说起这件事,靳玉国至今仍会哽咽落泪,但他认为“很有意义”,这是一次思想上的历练,而他也经受住了考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为更多人服务”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靳玉国的努力下,靳寺村群众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村集体收入增加到4万元,全村果树栽植面积超过2000亩,靳寺村从一个“空壳村”变成了“全市十面红旗村”,靳玉国也被评为甘肃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敢为人先 不等不靠趟新路

在静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广下,1993年,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起初栽植的果树开始挂果,但本县销售市场饱和,外地市场尚未打开,苹果销售成了难题。

特别是当年在靳玉国的鼓励下种了苹果的乡亲们,都眼巴巴地问他:当初你说得好,现在给谁卖去呢?

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靳玉国自掏腰包去了陕西礼泉学习,看人家是怎么种、怎么卖、怎么储存苹果的。回来之后,他建起了静宁县第一孔“自然通风库+塑料袋”模式的果窖,直到现在,这仍是果农储存苹果的主要方式。

有了果窖,靳玉国开始大量收购苹果,随着业务量的增大,他便想成立一家专门的果品经销公司。万事开头难,办公室是砍了自家的白杨树亲手建的,果窖是欠钱修的,流动资金全靠贷款,艰苦条件下,公司终于挂牌成立,当年就获利2万元。

“看到苹果能一车一车地卖出去,很大程度上提振了群众种果树的信心。”靳玉国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看到群众不再为卖苹果发愁,也更加坚定了他要走果品经销这条路子的决心。1995年,靳玉国应邀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果菜副食品交易大会,第一次把静宁苹果推向了全国果品经销市场。

1997年,县上决定组建“静宁县果品经销总公司”,靳玉国成为总经理的最佳人选。当时,靳玉国已经被破格提拔为城川乡党委副书记,但怀揣着“为更多人谋利益”的理想,他主动放弃公职,欣然接受了总经理的委任,大刀阔斧在全县建起了贮藏量300万斤的果库三处23孔,开创了静宁县果品经销的产业化、商品化模式,打开了静宁果品走向全国市场的通道,带动全县修建果窖1000多处,迅速打开了静宁苹果的知名度。

随着静宁果产业的发展壮大,靳玉国也开始了战略布局,创办了包装材料公司,兴建了千亩果林科技示范基地,注册静宁县首个果品类商标“陇原红”,正式成立了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并在2003年率先建成5000吨果品气调库,带领静宁的果品储存迈上了新台阶。

陈文余是“陇原红”的老客户,也是第一个把静宁苹果卖到贵阳市场的客商。自打靳玉国建了气调库,双方就开始合作,储存、包装、发货,都在“陇原红”完成。

“我每年来收苹果,靳总都要亲自来接,今年九月份过来到现在还没回家,他就经常喊我一起吃饭,中秋的时候还送了烧鸡月饼。”在陈文余眼里,靳玉国这个资产上亿,却朴素低调的老哥完全值得信任。“有时候装车发货我来不了现场,打一个电话,就办得妥妥当当,甚至资金周转不了的时候,也会鼎力帮助,几十万元不多说就打到我的账上,只要他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办到,这就是最好的信誉!”

勇闯市场 百折不回谋发展

“陇原红”用了近十年时间完成气调库的建设,在静宁八里、城川、仁大等乡镇共布设了66间冷库,总储存量达到5万吨。同时大力拓展销售市场,先后组建了内贸、外贸两个专业营销团队,在北京成立了供应链公司,在上海成立了“陇原红”上海分公司,在西安成立了电商公司,逐步实现了订单与自营相结合,实体店与电商相配合的全覆盖销售网络。

带着“陇原红”商标的静宁苹果远销国内30个大中城市和俄罗斯、印度、泰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资产达到了1.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数据背后,是靳玉国和“陇原红”无数次的尝试与摸索,渗透着汗水与心血,浓缩着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坚定步伐。

2007年,靳玉国偶然得知泰国排名前三的果品经销商在西安,立即让外贸经理带着“陇原红”苹果前去接洽,良好的品质给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年,双方开始正式合作,促成了“陇原红”第一单48万吨的自主出口,靳玉国也连续几年亲自前往印度拜访客户,出货量逐年稳步提升。

然而,商场如战场,看似平稳的各项交易背后常常危机四伏,在印度,靳玉国就遭遇了外贸出口最大的一次损失。在给一个客户发了价值200多万元的苹果后,迟迟收不到货款,靳玉国两次前往印度催款,找中间人,找律师,诉诸法律,费尽周折,克服了语言不通、条件艰苦、司法保护等重重困难,也只追回了几十万元,尽管最后出口信用保险赔偿了一部分,仍旧亏损严重。

当时公司一年的纯利润不过两三百万,一个单子就损失了这么多,同事们都很沮丧。在复盘总结时,靳玉国给大家打气,“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吃了一次亏就不敢做外贸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做好风险防控,继续开拓市场。”

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何鹏虎至今仍记得当时靳玉国脸上坚毅果敢的表情,“这件事情,把靳总身上那种能打硬仗、坚韧不拔的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到现在他还有军人的这种务实敬业的气质和品格,为了心中的梦想,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心甘情愿。”

这次事件之后,公司的士气不落反升,外贸出口量大幅增加,在拿下东南亚市场后,2009年“陇原红”相继出口欧盟、南美,创下了静宁苹果的又一个第一。如今,“陇原红”年出口果品产值超9000万元,占到公司总产值的50%,静宁苹果的国际市场越来越广阔。

在国内,除了进驻沃尔玛、卜蜂莲花等大型商超,“陇原红”还布设了多个直营店,去年又抓住电商转型的当口,在继续做好天猫、京东等平台销售的同时,靳玉国亲自前往西安组建了专业电商团队,建立了中转仓,招聘了主播,发展了社群电商业务,为客户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不忘初心 坚定信念创品牌

2015年,印度客商苏地来“陇原红”考察,当时公司的果品分拣主要靠人工,仅有的一台选果机只能称重量,苏地提出希望公司上一条可以分拣出苹果的重量、颜色、糖度等多个指标的全自动选果设备,并且承诺如果上了新设备,就增加出口份额。

要上新设备,就意味着要扩建厂房,总共需要600多万元,相当于公司两年的利润。上还是不上?靳玉国站在拓展市场和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投资建设一条法国进口的光电分选设备。

“现在回过头看,当年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何鹏虎说,去年苹果发生“黑心病”,很多企业都不敢加工,但“陇原红”照常生产,因为选果机可以自动检测出来。“客户的标准高,生产的档次就要提升,这其实促进了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对公司的管理也是一个提升。”

实现静宁苹果品牌化,是靳玉国一直以来的梦想。

要实现品牌化,就必须先实现标准化。2018年,“陇原红”在雷大镇投资建设了1600多亩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要从生产端把控苹果的品质。“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用有机的方式治菌治虫,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可以不惜代价。”靳玉国异常坚定,他已经在基地建设了一座有机肥厂,也接洽了北京的一家技术公司,立志要生产出既好吃又绿色的苹果。

“至少每三天我就要去一趟基地,看着山上一棵棵幼苗,心里就美滋滋的。我爱苹果树,爱这片土地,爱这份事业。”靳玉国的声音很真诚,为了静宁苹果产业发展,为了实实在在做这份事业,他不在意能赚多少钱,也不在意要吃多少苦,穿着200块钱的皮鞋也觉得高兴,吃着公司食堂的大灶饭也觉得香甜。

2016年,靳玉国探索创办了静宁县首家果品专业合作联社,建起了“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陇原红公司与全县3万多果农签订了长期稳固的购销合同,订单面积达到9万亩,户均果品收入1.5万元,采用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提供就业岗位、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4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靳玉国先后出资180多万元,用于扶贫助困、支持村级道路建设和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等社会公益事业。今年疫情期间,向静宁县红十字会、抗疫一线捐赠款物23.6万元,向甘肃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率先捐款10万元,充分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靳玉国荣获陇原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2018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估值“陇原红”品牌价值1.87亿元,陇原红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全国果业百强品牌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等称号,靳玉国个人也被评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陇原最美退役军人等。面对荣誉,靳玉国的态度始终如一,“拿奖对我个人影响不大,但能宣传静宁苹果,我想让更多果农卖果不难,让静宁苹果更香更甜。”

来源:平凉日报/刘英娜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甘肃唯一!静宁靳玉国入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