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冶集团:热血洒满扶贫攻坚路

2020-11-23 1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一天也不耽误 一天也不懈怠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冶集团步步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一招不落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冶集团党委宣传部为展示精准扶贫经验,巩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 ,策划编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微信,陆续推出产业扶贫篇、干部扶贫篇、工程扶贫篇、捐赠扶贫篇四个篇章,展现出充分发挥央企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冶力量。

中冶集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干部扶贫篇

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美好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接续奋斗的伟大使命。中冶集团作为肩负国家责任的中央企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扛起脱贫攻坚千钧重担,坚决打赢反贫困斗争的决胜之战。

脱贫攻坚,干部当先,中冶集团尽锐派出最能“打仗”的干部人才深入全国各地扶贫攻坚一线,献智出力、担当作为、顽强拼搏、忠诚奉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努力为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跋涉黔西南,贫困山乡破茧蝶变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属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高山峡谷、沟壑纵横、交通闭塞,产业少、就业少、收入少……为有效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中国二十冶挂任沿河县副县长的冷绪中先后深入该县新景镇、黑水镇、沙子街道、夹石镇等乡镇开展实地调研,重点走访慰问长依村、梨园村、新仲村、石界村等20多个偏远山村31户贫困家庭,提出采取“长短结合”产业发展模式,组织援建了花椒加工厂房,为新景镇4000多亩花椒产业解决了加工问题。同时,为因地制宜实施开展短效产业,冷绪中从帮扶资金中安排30万元,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在花椒基地套种香瓜80亩;落实援助资金500万元用于新景柑橘园1200亩改良项目和新建500亩柑橘园(一期)建设,其中新建500亩柑橘园(一期)采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模式,果园投产后产生的经济收入,除去合作社该年正常管护费用后,其利润的70%将分给8个村作为集体经济,可直接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9户4458人,间接带动5000人,剩下的30%属于合作社所有,用于产业滚动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五矿2020年已继续援助资金500万元,帮助新景柑橘园在2019年新建500亩柑橘园(一期)的基础上再扩建500亩,最终达到1000亩柑橘园的规模。今年5月,他又带领县商务局、农业局、“洲州茶”公司拎着沿河农特产品到上海的中冶各骨干子企业拜访推介,拜访后中冶各骨干子企业及其他单位大量订购了防暑降温茶,打开了“洲州茶”在上海地区的销售市场。

贵州省德江县,地处国家级特困地区的武陵山区腹地,山高谷深,土壤石漠化,贫困村村群众以种植作物为生,基本依赖雨水灌溉,收成毫无保障。2019年4月,中国十七冶贵州分公司副经理郭晓春被选派到贵州省德江县挂职副县长,他首先吃透当地的致贫成因,从产业基础设施入手,为贫困村引入“源头”活水,帮助维修山塘一座、新修蓄水池3个、铺设引水管网10公里、安装滴灌设施260余亩、新修产业路7100米等,使当地成功摆脱“富水缺水”困扰。2019年9月,脐橙产业帮扶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当地村民说:“现在的果苗再也干不着了,大伙管理起来就有了信心。” 脐橙丰收后,大山里的土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而城市居民对绿色农特产品具有刚性需求。郭晓春甘当产品“推销员”,依托“娘家”优势开展消费扶贫,通过订单式采购23万多斤德江脐橙,并通过做客网络直播间为当地的金丝皇菊、黑木耳、腊肉、天麻、牛肉干等特色农产品带货“出圈”,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超过200万余元。同时郭晓春还积极推行“公司+贫困人口”帮扶模式,开展技能扶贫,联系中国十七冶教培中心传授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等技能实操,并引荐至十七冶贵州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10户以上;通过聘用贫困户加强茶园管理,带动石龙村及周边乡镇群众1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思渠镇渡江村,常住人口564人,耕地面积仅400余亩,长期依靠传统农业和零散务工维持生计,人均年纯收入仅为628至865元。2017年,在中国一冶驻村书记杨聪的倾心倾力帮助下,该村顺利脱贫出列。渡江村就在乌江边,引水设备已闲置多年,几近报废。杨聪了解到村民吃水用水成为难题时,他带着村干部几次上山寻找水源,向镇里、县里申请资金,在春节前夕,完成了原取水泵站及管道的修复铺设工程,并在山顶建造了直径9米、深达3米的蓄水池,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题。随后,杨聪又陆续解决了村里的道路照明问题……2019年3月,杨聪调任到条件更为艰苦的长依村担任“第一书记”。有了渡江村的工作经验,抵达长依村10多分钟后,杨聪就了解到村里面临的困难:饮水困难、羊肚菌种植失败、3年的花椒还没挂果……杨聪再次走进每家每户调研,和村干部一起帮助解决村里黑豆、菜籽油滞销难题,组织开展花椒管护,积极发展香瓜、羊肚菌等产业……天不负苦心人,从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93人,34.9%的贫困发生率,至2019年底,长依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09%。三年来,杨聪先后为渡江村和长依村争取到扶贫资金674.08万元,主要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等。驻村三年来的春节,杨聪都与村民们一起度过。2018年春节,杨聪累病了,蜷在被窝里,他写下这样一段话:孤身赴黔体贫境,志为贫民寻良方。黛岭碧波虽醉人,热血初心自难忘。

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重华村,很多群众迫于生计离乡务工,2764人的大村庄,只剩1900多人,而实际劳动力只有800多人,多数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两年时间,中国十九冶驻村“第一书记”周沛橙带着责任、带着信念,把最美的年华奉献在最基层的岗位上,村里的贫困人口从900余人减少到200余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曾经的重华村6个组用管子引取山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还有10个组没得到解决。周沛橙深知交通畅达的重要性,在她的带领下,2016年1月6日通组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前后历时两年,筹备资金300万元,贯穿8个村组,长达12公里的通组水泥公路全面建成。当得知重华村很多小孩在初中毕业就失学,无一技之长,不得已外出从事重体力或高污染工作后。周沛橙及时向中国十九冶汇报了情况,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及时与攀枝花技师学院联系以解决这些孩子上学的问题。学校迅速委派老师到村里把学生接到学校,并减免学费、书费和路费,共帮助6名贫困学生到攀枝花技师学院就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周沛橙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烤烟、核桃、花椒、天麻等农副产业。发展了短平快项目—生猪滚动养殖,实现产业全覆盖贫困户,确保了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经济来源窄,“家门口”就业机会匮乏,乡村贫穷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剑指贵州沿河自治县产业薄弱的现状。中冶建工扶贫干部徐贻挂职副县长后,找准致贫结症,瞄准当地的花椒产业、生态茶产业以及生态果蔬改良产业,不断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新建花椒产业厂房一座,新建高标准茶园基地150亩,改良新景镇边山农场1500亩低产低效果园,新建3000平米柑橘交易市场1个、保鲜库2座,新建柑橘选果场及购买选果设备1套、新建观光塔2座。沙子街道鱼塘村地处武陵山脉深处,属国家一类贫困村,是沿河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徐贻在这里当起乡村建设的辛勤园丁,牵头启动了鱼塘村村容村貌亮化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累计完成房屋亮化美化118栋、庭园硬化9364平方米、人行步道硬化5396米,在鱼塘村修建了包括1000平方米活动广场、30平方米舞台、篮球场及休闲桌椅、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的村级活动场所,极大改善鱼塘村人居环境,有效带动鱼塘村贫困群众脱贫出列。扶贫先扶智,徐贻还力推沿河自治县新景镇长依村村小教师周转房及配套建设,为该镇新建第一所希望小学——石界村希望小学。联系娘家单位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获得谋生技能、提升致富本领,让不少贫困群众在当地项目成功上岗,家庭收入水平明显提升。

奋战大凉山,深贫地区改天换地

在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四川凉山州雷波县,有一个全县各乡镇几乎都认识的“外来人”,他就是中国五冶派驻雷波县的建筑技术扶贫专家华利,被当地人亲切称作“华工”。2018年3月起,中国五冶派出多名专家组建建筑技术扶贫工作队驰援雷波县。在整个扶贫工作队里,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头雁”的华利,下乡超过760次,提出了300多个整改意见,组织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基本知识13期,共计培训910人,培训农村工匠若干人,2018年集中安置点项目大部分质量和施工水平有所提高,房屋结构安全达到规范要求。2019年中,凉山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了农房暗访检查,对雷波六十个多个安置点逐一排查后,打出了全州的最高分。在当地群众的眼中,华利就是脱贫住房安全的“把门人”,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安全质量的保证。华利的不妥协,让施工方一开始很是“窝火”。但他的寸步不让,反而教会了施工方中国五冶特有的“交叉作业”“样板引路”等现代化的施工组织及质量管控手段,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确保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最终使项目比原定工期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在华利的“言传身教”下,现代化的施工管理体系已经迅速复制到其他项目,使施工队伍获得了更大发展。

喜德县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山区,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群众常年生活于环境恶劣的高海拔地区,住房简陋、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匮乏。2018年6月,中国五冶高级工程师秦永红受命前往喜德县挂职住建局副局长。为保障脱贫攻坚住房建设质量,他带队跑遍全县8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4974户,全覆盖开展专项巡检,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举措,将农房建设技术指导、服务下延至乡镇、村,与专家们用近两个月编写《喜德县脱贫攻坚农房建设培训手册》,组织承办了覆盖全县24个乡镇的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技术培训会,培训1200余人次。为增加贫困户收入,他和局班子商议决定活用资金,将村集体资金投入36万元入股建筑机械租赁公司购买塔吊进行租赁,5年共收回本金和收益60万元,每年的净收益达到15%。“白加黑”、“5+2”的高强度工作,让疲惫的身体出现输尿管结石。但他仍然心系贫困群众,担心还有部分2018年的脱贫户不能在春节前住进新居,在医院简单开了药又奔波在还未完工的易地搬迁工地上。如今,一个个贫困村实现美丽蝶变,贫困户搬离旧的土坯房,入住有水有电的新居,2020年6月底,全县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刚性指标任务全部完成。

2018年,中国十九冶对口支援干部陈安斌带着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这片贫困的土地。陈安斌被分配到了5户需要帮助的贫困户,从此便开始了每个月两天跋涉近2小时长途的帮扶工作。30多岁的贫困户普提五来是一名艾滋病患者。陈安斌无惧困难,经常深入普提来家中拉家常、问冷暖,把病人当作朋友平等交往,让年轻的普提五来重拾起生活信心,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幸福。普提五来选择留下一家老小,走出大山务工,而陈安斌继续当好这个家庭里的“儿子”和“父亲”,关心着这个特殊的家庭,也坚持将“两不愁、三保障”、禁毒防艾、控掇保学等知识宣传到每一户需要帮扶的家庭里。除了每周两天的到户帮扶,陈安斌的日常就是与土坯房改造打交道,三年来走遍了每一户需要改建的家庭,亲自鉴定危房等级,为当地建房把好质量关、技术关,让1097户非建档立卡家庭和1733户三类重点对象有了自己的新家。原先破旧简陋又不安全的毛坯房越来越来少,取而代之,一批又一批崭新坚固的房屋。

中国十九冶员工王雪涛带着“想为贫困地区做一些事情”的朴素愿望,开启了大凉山的扶贫之旅,全身心投入越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初来乍到,语言不通“沟通难”,道路险阻“行路难”,思想不通“融入难”,都抵不过他一心一意扶贫为民的不渝初心和坚韧智慧。他甩开膀子一心扑在了工作上,积极协调测绘公司、两乡、三个村积极做好越西污水处理厂项目外线100多亩土地的测绘和土地复耕工作,精心把关越西县城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建设,每天把自己“钉”在施工现场,与设计、地勘等单位沟通解决技术问题。每月及时跟踪反馈越西县污水处理厂、中所污水管网项目、大瑞和南箐污水、垃圾项目建设等环保项目的建设情况。然后多次和县教育局、乡政府取得联系,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相关补助政策。他下乡入户共计30多次,发现整改问题共计40多个,解决群众中的各种问题共计5000多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倾情援藏援疆,直把他乡当故乡

在雪域高原西藏,中国十九冶援藏干部林朝龙一干就是6年。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苦不堪言,流鼻血、慢性咽炎、感冒长时间难愈,因缺氧导致心慌气短,晚上翻来覆去总是无法入眠……面对种种身体不适,林朝龙没有向组织诉苦,而是将乡愁化为动力,把他乡变成故乡,一直奔波在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他的足迹遍布了西藏的每一个地市,教授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初任和继续教育培训课程30余期,参培总学员4000余人,总课时数达2000余个,每期的通过率达到60%以上。2016年,结束了第七批中央企业援藏的工作,林朝龙并没有选择离开拉萨,而是应当地上级单位的期盼,继续留下来。从踏上高原之时起,林朝龙视西藏为第二故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视群众需要为号令,全力以赴投入援藏工作。努力终有回报,林朝龙的工作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国资委、住建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5年6月,中国二十二冶干部孙明哲领命前往新疆昌吉市团委挂职。当地信息闭塞,他为落后村子畅通了网络,圆了广大青年的“上网”梦;他鼓励哈萨克族孩子站上舞台,让民族的乐器和舞蹈大放异彩;他把扶贫羊领到贫困农牧户,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增收,通过养殖育肥羊打开致富门、走稳脱贫路。援疆时日虽短,情谊却悠长。在孙明哲的心里,昌吉俨然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哪个群众有急事、有难事,他都会热心去帮忙,用“帮扶就要帮到群众的心坎上”的贴心和韧劲,收获到了贫困户的真心和真情。他所扶贫的昌吉市如今精神饱满、生机勃勃,“业兴、家富、人和”的幸福新城画卷此时正徐徐展开。

2019年8月1日,中冶设备总院自动化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科踏上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土地,成为了一名援青干部。王科与当地群众心连心、手牵手,为祁连县人民医院骨干医师赴沪中冶医院培训积极奔走,为双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牵线搭桥,助力当地医疗水平地持续提升。他积极改革创新,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以中小微产业园的电商平台为中心,集推广、销售、产业孵化为一体,将文旅、农牧串联起来,形成有机整体。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发力,线下将景区观光、牧区合作社互动体验和产业园区特色产品购买融于一体,线上通过电商直播、码上买等渠道,实现推广、销售的有机融合,为农牧民的创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平台支撑。王科甚至主动上镜,为当地农特产品代言,在精心打造的“网红直播间”里直播带货,广泛发动自己的朋友圈开展消费扶贫,尽一切可能、调动一切资源推动祁连县脱贫奔康。2020年7月,在第二十一届青洽会上,他协调接洽各方力量,通过“线上+线下”推介祁连资源,与相关企业达成5亿元的初步合作意向。

践诺美丽乡村,贫困村变致富村

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秦集村,辖35个村民组,1022户人家,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2017年,中国十七冶扶贫干部刘金海赴秦集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短短两年后,他和同事们帮扶的608名贫困户,绝大多数已经脱贫,秦集村于2019年脱贫摘帽,实现村出列。扶贫期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他坚持不懈搞产业、找资金,经常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帮助秦集村新建了三座共计8000平方米的温氏养猪场,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养猪场每年饲养1000头生猪,据估算,一年可获得毛利润20万元。为打通产业扶贫路,刘金海无数次奔走于蒋集镇、定远县和省交通厅,终于争取到120万元项目资金修缮扶贫桥。为实现村民创收,他主导新建了一座扶贫车间,带动周边村民260多人就业,日产6万只包装箱,全镇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增加51万元。与此同时,他还依托中国十七冶建筑企业优势,主导成立了定远秦集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100多位贫困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他的努力下,23个占地22亩的果蔬大棚和一座光伏发电站相继建成,一系列实打实的“造血”举措,使得秦集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成倍增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刘金海又是第一时间到村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全方位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为降低疫情给当地贫困养殖户带来的影响,他又急忙找到娘家单位共同商议,最终由中国十七冶购买了贫困户3000只滞销的养殖鸭。他在贫困村战疫情稳民生的迅速行动,受到联合国国际农发基金驻华代表马泰奥署名文章关注,被雅虎财经等162家海外英文媒体广泛转载。然而这位蒋集镇人民心中的好书记,在商讨村级1950亩土地流转相关事务时,突发性晕厥、呕吐、昏迷,被确诊为脑干大面积出血,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危在旦夕。他的扶贫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聚焦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四呷左村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北角,2015年,四呷左村贫困户达105户516人,是典型的贫困乡中的贫困村。2018年,四呷左村完成整村脱贫摘帽,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国十九冶选派干部宋伟士到攀枝花市盐边县温泉乡四呷左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宋伟士狠抓村组织建设,通过平时的走访,挖掘村里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发展31名党员成为扶贫攻坚路上的排头兵,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为村部修建9处940立方米防洪挡墙,完成修建四呷左村新队马店子垭口至大火山社双坟10.5公里村道,解决了近200户村民出行问题。他前前后后邀请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盐边县农牧局专家到村里举办核桃嫁接技术培训班,100 多名村民参训。最终,村民集体同意选种,嫁接改良攀核一号,完成四呷左村2000亩40000株核桃的改良嫁接。四呷左村最高海拔2800米,属高寒地带,崖多坡陡。取水浇地全靠天,经过宋伟士的努力,四呷左村6个社11口蓄水窖井得以修建,蓄水量将达到2000余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600余亩,加之对精准贫困户产业扶持的实施,将使村民人均纯收入在2014年基础上增加730元左右。他不辞劳苦,甘当“业务员”,为村里争取行业扶持政策,也为村里选了一条发展的好路子。一幅缤纷壮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四呷左村徐徐展开……

“两山夹一沟,九山一分田”是湖南省泸溪县达力寨村最真实的写照,这里是深度贫困村,也是名副其实的产业空心村。中冶长天工程师傅寅哲主动请缨赴任达力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并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8年帮扶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没有平地、交通不便、缺水缺电是束缚达力寨村产业发展的三条锁链。傅寅哲和村两委讨论商议后,决定先从基础设施入手,拓宽通村公路完成,二组、三组人畜饮水工程试运行,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后,傅寅哲根据林业资源丰富这一自然优势,决定利用平缓的荒田荒地开发种植耐旱耐寒的特色水果冬桃和特种蔬菜香椿,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禽畜养殖,形成种、养殖循环经济。在傅寅哲的带动下,村里的冬桃基地、香椿基地采用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务工收益和保底分红。而发展的林下养殖禽畜和人工喂养胡蜂则可以采用“分段养殖”的模式,实现共同增收。产业开始有了发展,村里先后成立了四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村里对傅寅哲的看法由怀疑逐渐变成认可与赞许。

扎根三北热土,无私奉献脱贫路

祖国的三北地区,面临着干旱、荒凉的生存环境,是贫困的多发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固阳县怀朔镇壕口村,十年九旱,经济结构单一,靠天吃饭,辖12个村民小组640户2290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步伐比较缓慢。经过中国二冶驻壕口村“第一书记”于树杰和团队几年多的持续努力,壕口村从排名倒数的落后村一跃逆转为示范村。2016年,壕口村被评为固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举摘掉了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称号。2018年底如期实现“贫困村”出列。驻村前,于树杰曾为自己的扶贫之路立下誓言:“不脱贫,我就不走!”为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于树杰在中国二冶的帮助下,采取“联合+技术+帮带”多管齐下的扶贫措施推动壕口村产业发展。与帮扶单位固阳县水利局积极沟通,县水务局累计投资69万元,争取农牧业及滴灌带奖补资金42万元,恢复滴灌种植4000亩。为调整种植结构,于树杰协调县农牧局,为村里免费提供马铃薯高垅播种机一套,在沙驼国等4个村推广种植400亩,同时引进中药材白芥子500亩,受益贫困户121户254人,人均增收1200元。6年里,于树杰用日以继夜的艰苦奋战,换来壕口村2290人的整体脱贫,用实实在在的改变描绘出最穷村落的最美画卷。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朝力干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共478户933人,因土地沙化、干旱缺水情况严重,是固阳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建档立卡的国家级贫困户多,且多数年老体弱并患有各种慢性疾病。2017年3月至今,在上海宝冶驻村第一书记傅永新同志的带领下,朝里干村目前已经实现156户(316人)国家建档贫困户稳定脱贫。“跑腿书记”,是村民对傅永新的由衷赞誉。朝力干村建档立卡国家级贫困户125户、252人,且多数年老体弱、患有各种慢性病。他把市里的医生请到村部,开车将村民一个个接来免费体检。当发现村民到县城办理住院报销等手续找不到地方、不会填表时,他与村委班子商量决定,儿女在县城的除外,其他人都由村干部代为跑腿。有的群众要卖农副产品,傅永新便成了推销员;有的村民捎买东西、进城、回村,傅永新就成了司机。傅永新带领村两委班子,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帮扶对策,让大家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政策自食其力去脱贫。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力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要求,河北省玉田县把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中国二十二冶派出田永斌、孙岳刚、李育会等优秀干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玉田县散水头镇北刘桥村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工作队真情付出、真心帮扶,帮助村里做实事、解难题,逐项落实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旱厕改造、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事。在扶贫攻坚每每遭遇瓶颈的时候,田永斌同志总是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巧办法,成为扶贫工作组公认的“宝葫芦”。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北刘桥村栽种的2500棵白蜡树苗成为了村里主要绿化带;2300米公路硬化成为环村硬化道路网;修缮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浩故居成为社会各界、广大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感、传承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和课堂。

在河北大名县蒋庄村,以“第一书记”李洪涛为代表的中国华冶驻村工作队切实肩负起精准扶贫的光荣使命,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帮扶蒋庄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高标准脱贫,2019年末,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扶贫工作队“主心骨”李洪涛,以贫困户甩掉“穷根子”为己任,为全村实施了光伏发电、寄养牛、小优鸡等扶贫项目,做到了贫困户全覆盖,每户年分红4200元,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每年3.9万元的稳定收入,为村扶贫项目富茂养牛场援资10万元,使项目分红得到很大保障。为满足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他带领工作队建设了村里第一个千余平米的文化娱乐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建设崭新的村两委办公室,修建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村民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组织、村配套组织办公室、文化图书室,配备各类办公用品。他定期慰问老党员、贫困户,为患病的贫困户和小学生捐款;倡导公司员工采购帮扶村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活用品共计58万余元,既为单位职工提供了物美价廉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又为村容村貌提升、村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资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李洪涛来不及照顾脑梗住院的亲人,径自骑车奔袭百里,第一时间赶回蒋庄与村两委设卡防控,元宵节亦是与村委干部一起战斗在设卡防控岗位上,全力阻止疫情蔓延。

决战决胜的号角已经吹响,越到最后关头,越要绷紧弦加油干。中冶集团责无旁贷,“咬定青山”持续精准发力,以脱贫攻坚扎实成效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中冶人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坚守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把骨子里的信念忠诚、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干事担当的行动忠诚熔铸成攻坚利刃,披荆斩棘挖穷根,全身心投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

2020年 214期·400篇

内容来源/中国十七冶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1218期·3610篇与您相遇

做冶金建设国家队

基本建设主力军

新兴产业领跑者

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中冶集团:热血洒满扶贫攻坚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