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拔尖人才实验班访问纪实:中非民间商会

2020-11-23 1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2

北语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月,同时承担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相关职能。我们以推动全国高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为己任,汇聚全国各方力量,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服务和国际交流提供平台。本院编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简报》每月为读者提供国际新闻动态和观点,并特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热点问题撰写时评。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2020年10月31日下午,作为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拔尖人才实验班的首期学员,我们有幸参加了对中非民间商会的访问和交流活动。

中非民间商会(China Africa Business Council)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国际型商会组织。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联合国贸发会议全面观察员。

中非民间商会积极引导和服务中国企业“走进非洲、融入非洲、建设非洲”,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密切联系、搭建合作平台,创造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良好环境,以务实方式促进中非合作、南南合作。

刚走进中非民间商会的办公室,我们便看到摆满了各种签署文件和荣誉证书的书柜和挂满了各种论坛、合作会照片的墙壁。商会传播部副主任周玉芳女士为我们仔细地讲述每份文件、每个证书、每张照片背后的具体事件和穿插其中的小故事,我们开始对中非民间商会的目的、职责、活动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接着,我们来到了会议室,商会秘书处主任冯强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中非民间商会的工作内容、发展状况和组织影响。

首先

冯强先生提出:

大多数人对于非洲的第一印象是 落后、贫穷和战乱 ,但是现在非洲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来讲较为稳定,选举过程中的 多暴动、必暴动 已经变成了 易暴动、少暴动 ,所以如今非洲的投资环境已经有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了。不过,总的来说,非洲仍然落后于整个世界,非洲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中国一直以来都积极同非洲各国家增进友谊、互帮互助。中国同非洲建立了合作组织FORUM,努力发展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外交往来。

但是同时冯强先生也提到,中国同非洲合作时的对非政策可能会受到法国、美国、英国、印度、韩国等国家的影响。同时,要万分注意国际商业活动上的 措辞 和国际政治上的 敏感话题 ,避免出现国际场合中的矛盾和尴尬,比如说西撒哈拉的归属问题、“黑非洲”其中的侮辱意味、以及斯威士兰同台湾的政治互动等等。

随后

冯强先生向我们介绍了

近年来非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他指出,非洲的经济发展如今正处于增长前夜的阶段,其总体GDP达2.4万亿美元,人均2051美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GDP达1.7万亿美元,人均1717美元。同时,非洲经济结构以 服务业 为主,占比58%;工业 居于次席,占比28%;农业 仅占比14%。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制造业占比11%,开始 有增长之势。除此以外,非洲出口主要以初级农、矿产品和石油、天然气为主,半成品、制成品和粮食多以进口为主,非洲处于全球经济产业链的中下游(原料阶段)。不过,非洲投资前景和发展潜力广阔。到2025年,非洲将有10个GDP超过500万亿美元的城市成为消费中心,以南非和尼日利亚的城市居多。

冯强先生还叙述了非洲的一大优势:人口红利。他认为,非洲的人口红利能够持续30年,这是其他发达地区所欠缺的。非洲人口具有年轻化、增长快的特点,这能使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显现。在未来几十年中,非洲仍将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地区,18岁以下人口占50%,这可以为非洲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制造业、服务业方面。加之,非洲的人口素质正在快速提高,儿童完成小学教育的比例从1990年的51%上升到2011年的70%。人口素质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意味着非洲劳动力价值和性价比的提高。再加上非洲年轻化的人口特点,非洲在未来将会大大吸引外商的投资和办厂,提高当地的税收,完善本地的经济产业链,激发非洲整体经济的活力,使非洲经济建设在未来获得一个较快的发展。

中国也把握住了非洲的优势,通过投资、商贸合作等方式营造中非共赢之局面。中国近年提出“一带一路”方针,很多的非洲国家积极参与其中,同中国的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各企业积极发展商贸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双方经济共同发展。而且,中国很早就同非洲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向非洲很多发展中国家投资,支持非洲建设。因为其相对悠闲的慢节奏,很多的中国人也愿意留在非洲工作和生活。

之后

冯强先生向我们介绍了

商会的主要职责和活动

为了促进中非经济交往,增加投资机会,中非民间商会通过组织商业投资论坛、洽谈会等方式寻求双方的合作。商会也会协同政府和其他商业组织和非洲方进行沟通,进行商业上的合作和探讨。

在商贸领域之外,商会也在积极促进中非间的人文交流和公益传播活动。例如2015年,中非民间商会联合多家机构和专业人士发起“爱加艾减国际公益志愿项目”,践行非洲公益、助力国际扶贫,帮助非洲受疾病和贫困影响的弱势人群和妇女儿童。

商会邀请黄晓明、Angelababy、黄渤、TFBOYS等 中国明星 助力爱加艾减国际公益,祝福非洲。商会还通过与 Friends for Life公益组织、非洲第一夫人联合会、布隆迪第一夫人协会、美化马拉维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埃塞办公室 等机构合作,截至2019年底累计对外捐助35.45万美元,支持16个非洲国家开展防艾抗艾以及教育、公卫和医疗条件改善项目。

除此以外,中非民间商会还组织了 中非青少年国际公益行动,举办PBIC青少年公益创新国际挑战赛 ,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联合国机构及哈佛、哥伦比亚等多所大学,为非洲设计了音乐教室、疫苗冰桶、无人机、净水装置、抗疟蚊帐等项目,提高全世界对非洲的关注度,助力非洲发展。

最后

冯强先生警示我们

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和底线,也要突破自我、实现创新。而且,冯强先生以马拉维的青少年乐器捐赠活动为例,强调了 青少年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青少年能够帮助得更多,也同时能起到更好更理想的效果。

在冯强先生讲述完毕后,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展现出强烈兴趣。

Q1

中国政府在非洲民间的形象是否没有我们经常宣传的那么好?您认为对非援助如何更容易被当地民众接受?

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由于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历史,非洲民意受西方媒体影响较大,而这些媒体近年来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导致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其次,非洲多党政治的影响,导致国家政策时常发生较大变化。尤其当反对党上台时,为了自己的政治资本,往往全盘否定前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

中国自身的援助和宣传也有不足。中国投资和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方式也大多局限于官媒宣传,难以被当地人民接受。并且中国必须按照联合国的体系工作,因此在很多工作上没法放开手脚去做。

Q2

会议室中挂的锦旗,是否是在撤侨行动中获得的?

是乍得撤侨中华人老板赠送的。商会的很多行动并没有直接与政府合作,而是与民间组织配合行动,但也大多不成体系。民间组织大多与外交部和商务部交涉,以更好地维护中国企业在非权益。

Q3

商会在北非,如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是否也有活动?

有,但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少。商会开展活动主要是看企业需求,北非地区的商业环境比较成熟,情况不太复杂,所以企业对商会的需求较南部非洲要少。中国企业曾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建工业园,但这些项目基本上不需要商会介绍。

Q4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中非民间商会开展活动有影响吗?

有,但没有到勉强度日的程度。主要变化是活动转到线上和会费收入减少。企业销售方面由于需求减少而出现困难,传统制造业和主要出口欧美的企业受损较大,但物流行业呈上升趋势。

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非洲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环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到了许多中非之间的公益活动和合作项目。冯强先生的许多讲解也消除了我们过去对非洲的种种偏见与误解,让我们对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大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非民间商会这样一个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组织。商会坚持企业家自主办会、服务立会、诚信兴会,坚持文化先行、义利兼顾、合作共赢,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

最后,冯强先生对同学们提出寄语:格局放大,心胸宽广。在做国际交往的时候,往往不能选到最优解,在达到目的的途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如果不让步,就无法破局。所以我们的立意要高,格局要大,心胸要宽广,求同存异。

这次活动不仅增长同学们对非洲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中非民间商会,也教会了同学们在国际交往中的注意事项,使我们受益匪浅。

撰稿:许铎、吴科谚

修改:李昀玥、吴欣淼

排版:韩欣儒、杨沁

北京语言大学

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

Add: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Tel: 010-82303354

E-mail:blcueditor@163.com

原标题:《拔尖人才实验班访问纪实:中非民间商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