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扶贫故事】平坝区融媒体中心:将笔触写在扶贫路上

2020-11-23 16: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公益广告】

我们是新闻工作者,也是扶贫干部。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扶贫路上点点滴滴出真情,我们坚持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录最感动的时刻,书写诗与远方。

乐平镇大屯村是平坝区融媒体中心帮扶联系村,离城区不远,全村625户2136人,建档立卡户52户166人。贫困户虽然不多,第一次进村走访,让大家的心情直触冰点。52户相对于其他村来说不多,但除了老弱病残,关键是“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

区新闻传媒中心到开展大屯村脱贫攻坚政策和禁毒宣传活动 邹美伦 摄

“最困难的班子成员先认领,其他党员跟上。”邹美伦主任说,村里最“老火”的郑荣华户被他认领了,18名党员干部也一一认领了自己的包保户。

“这个月你给我打了多少钱?”谁曾想,第一次走访了解到郑荣华不仅房屋是危房,而且屋里地面都没有硬化,两个孩子在乐平读书要用钱,生活拮据,邹美伦给了他500元钱,解决地面硬化问题。第二个月他问得这么直接。

组织驻村工作组给贫困户陈刚维修水管 邹美伦 摄

这件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除了物质上的脱贫,关键的还是精神上的脱贫。于是我们通过遍访开展“常来常往”活动,向走亲戚一样有事无事到贫困户家走一走、坐一坐,电话问一问情况,对接落实帮扶政策,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常来常往”使帮扶干部和贫困户成为“一家人”。大家把扶贫当家事,用心焐热了贫瘠的精神,催生了脱贫的动力。

驻村第一书记吴昊走访贫困户 钱凯 摄

得到危房改造后,郑荣华望着敞亮的房屋,感觉生活有了盼头,他的妻子张先妹参加村里的产业,到合作社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70多岁的董天伦在包保人章如芳的帮助下,解决了扫把的销售问题,老人年龄虽大,仍然坚持要靠劳动脱贫致富。贫困户朱光尧因病致贫,平时都在小诊所抓点药,打两针,帮扶人罗秀华向他宣传医疗扶贫政策,让他到医院住院检查治疗,每次走访,他都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重新活了下来。朱德武在村委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扶贫小额信贷,流转土地投入蔬菜种植,从最初的两三亩发展到近三十亩,不仅脱了贫,而且建起了漂亮的小楼,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

贫困户朱德武发展蔬菜种植,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 邹美伦 摄

花开有声,点滴成流。帮扶大屯村以来,区融媒体中心投入资金27万直接用于支持村发展和帮扶慰问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协调各级部门硬化连户路、庭院路25000多平方米的改造,安装路灯205盏,发展养鸡、芦笋种植、蔬菜种植等产业,利益直接联结贫困户。52户贫困户如期脱贫、稳固脱贫。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多彩,今年8月举办的“首届大屯村秋季篮球锦标赛”,区融媒体中心利用各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引起了新华社、人民网、腾讯、优酷、快手等媒体的广泛关门,新华社记者直接到大屯进行采访报道。一场村级篮球赛引起国家媒体关注的背后,是我们对乡村振兴的思考。

首届大屯村秋季篮球锦标赛比赛现场 邹美伦 摄

记录感动,讲述故事、传递正能量,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力量所在。为了深入反映全区脱贫攻坚生动实践,平坝区融媒中心还成立脱贫攻坚采访“攻坚队”,深入全区81个行政村,特别是8个深度贫困开展“村村走”采访活动,用笔头镜头记录一个个感人的扶贫故事,用笔尖、脚尖记录脱贫历程,用真情书写脱贫攻坚的精彩文章。

主 办:平坝区融媒体中心

监 制:邹美伦

审 核:王明领

本期制作:余 兰

原标题:《【我的扶贫故事】平坝区融媒体中心:将笔触写在扶贫路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