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张金霞:爱洒大山深处 情系贫困儿童

2020-11-24 10: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张金霞,女,汉族,1977年9月出生,甘肃省清水县人,1997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5月在上学期间入党,大学本科学历,会计师职称,现任清水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任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理事长,天水市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丈夫高峰,系清水县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现任清水县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长女高凌,现年18岁,系清水县一中学生,次女高诗雨刚满3岁。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于2001年创办了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活动。19年来,她和丈夫经常带着女儿在节假日走村串户,和志愿者一起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她十几年如一日,在丈夫高峰的鼎力支持下,张金霞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对一献爱心”救助贫困失学儿童活动,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记得最初走上救助路的2001年秋天,她随同事一起下乡开展农村妇女培训时,被一户人家的现状惊呆了:一位母亲因大出血难产去世,留下襁褓中的婴儿,可家里一贫如洗,拿不出一分钱买奶粉……婴儿嗷嗷待哺的啼哭声深深刺痛了张金霞,善良的她当场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多元钱,交给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晚上回家后,白天的一幕在张金霞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她深知200多元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如何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让他健康地活下来,使她深深地陷入沉思,她首先想到了在北京工作的同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马上给他们发去传真,倡议大家为这个贫困家庭献爱心。很快,张金霞收到了第一笔捐款。她不顾路途遥远和道路颠簸,再次返回村里将远在北京同学的一片心意交给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颤抖着双手接过凝聚着千里之外的爱心捐款,一脸热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就这样,一件件衣服,一袋袋奶粉,让这个失去妈妈的孩子活了下来……

第一次救助的成功坚定了张金霞的信心。从此,她像上了瘾一样,为贫困儿童救助牵线搭桥的善举一发而不可收拾,爱心救助之路也越走越宽阔。最初,她依靠电话、传真联系救助人,后来通过QQ联络,创建了清水县贫困儿童救助网站。为了摸清贫困儿童家庭的真实情况,她经常挤公交、骑摩托,甚至徒步行走,翻山越岭,深入乡村、学校、贫困家庭,广泛开展摸底调查。19年来,她共走访贫困家庭3000多户,建立贫困儿童救助档案2000多份,入户调查的足迹踏遍了清水县的18个乡镇。

为了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行列,她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发出了救助贫困儿童的倡议,呼唤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参与到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行列中来,使家庭贫困的孩子们都能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她的倡议得到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他们中间有国家公务员、飞行员、部队官兵、大学生、企业白领、个体商人等,有的人做了好事却不愿留名。

爱心人士纷纷与张金霞取得联系,并通过她和贫困儿童建立了“一对一”的长期资助关系。她通过网络联系到中国水电四局驻非洲安哥拉项目的负责人林山,与65名贫困儿童建立了长期的救助关系。清水县秦亭镇的景卫星、景雪艳兄妹俩,父亲因病去世后,与母亲艰难生活,张金霞联系到大连外资企业的高管于发荣结成救助对子,长年资助兄妹俩上学。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张金霞担任清水县新城乡王窑村第一书记,她将精准扶贫和贫困儿童、孤寡老人救助相结合,创新了公益扶贫的新模式。王尧村位于清水县东北方向21公里处,全村辖6个自然组,村内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当她了解到村里有十几位孤寡老人和12名单亲的贫困儿童生活困难时,她根据和志愿者、扶贫工作队员入户走访掌握的情况,联系江苏宜兴的潘慧等爱心人士开展救助,为老人们送去了过冬的棉衣、食品和慰问金,为12个贫困孩子每年提供3万元的生活资助,并为王窑村小学的全校孩子捐赠了校服、运动鞋和大批学习用品。村民们称她为为民解忧,为民谋福、为民办实事的大好人!

诚信是社会的基石,更是慈善事业的通行证。一诺千金、言而有信,正是这些高贵的字眼时时提醒着张金霞,用责任为每一个献爱心的人作出承诺,用爱心为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带去希望,正是这种负责任的精神,正是这种心中有爱的境界,让她的爱心之路越走越宽广。一个普通人组织的救助活动,能让上千人参与,秘诀就是“信任”二字。张金霞说,搞慈善、做救助,已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她虽地处县城一隅,但内心的充实和富有恐怕不是许多大城市的人们所能企及的。

为了让每一个有爱心的人相信自己,从拿到第一笔善款起,她就开始建立详细的资料库,在这个资料库里,有受助人姓名、资助人姓名、资助次数、资助现金、资助实物折价、发放时间、发放地点等信息,并配有受助人本人和家庭情况照片、钱款和物资现场发放照片,大到数万元现金,小到一个书包、文具,无一遗漏。她利用网络和信件随时发布更新救助信息。信任是行善的基石,张金霞救助方式的阳光和透明让她的“粉丝”越来越多,天南海北甚至海外献爱心的朋友纷至沓来,找她联系救助对象。

十几年来,多少个应该休息的节假日,她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带领志愿者开展贫困儿童救助,下乡调查,发布信息,联系爱心人士,整理资料,领取包裹,发放物资,给大山深处的贫困儿童和孤儿带去美好的希望。无数个日日夜夜,她用一颗滚烫的心走访一户又一户贫困家庭,说服一名又一名失学儿童。她坚信,只要大家伸出关爱的双手,这个世界就会展现出更加亮丽的光彩。她默默无闻、助人为乐的动人事迹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带动了更多的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行列。目前她组织的爱心志愿者团队已有120多名成员。在她的积极倡导和牵线搭桥下,先后有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清水县1900多名贫困儿童和孤儿实施了“一对一献爱心”救助,救助金额累计600多万元,资助书包、文具、书籍、衣服、食品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累计40多万件。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她的积极组织下,共收到145名志愿者的善款67618元,在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采购到了第一批防护用品。2月13日,由党员志愿者主动带头,将第一批物资10000个口罩分送给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公安干警、交警、环卫工人、检疫卡点值守人员、养老院和福利院护工等。这批珍贵的口罩,为疫情一线工作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

同时,在张金霞的协调沟通下,志愿者踊跃捐款捐物,唐俊蒋丹夫妇通过他们经营的大药房,免费为群众累计发放医用外科口罩15000只。为清水县卫健局捐赠5200只医用外科口罩和2个红外体温仪,向奋战在一线的清水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和城关派出所民警捐赠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各1箱,为清水县人民医院捐赠防护服50套、体温计500支、外科手套200双、84消毒液两箱60瓶、KN90口罩50只。使一线执勤人员防护物资紧缺的局面得到缓解。

她积极参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只是多年公益活动中的一个片段,2013年6月,清水县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和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后,面对灾区群众、贫困家庭房屋倒塌和缺衣少食的情况,她通过救助网站,为重灾乡镇贫困家庭筹集棉衣、毛巾、手套、围巾、学习、生活用品等救灾物资共8000多件,筹资12.36万元,购买了面粉500袋,大米500袋,棉被500床,和志愿者一道,不顾个人安危,亲手送到灾民手中,助受灾户渡过难关。她还为受灾的清水县金集镇桑寨小学师生筹资4.1万元修建了42平米安全校厕1座。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张金霞的家自然也不例外。她的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在平时的驻村工作中,他经常救济孤苦,帮助群众修剪果树,为群众义务看病,他给家里立的家规和家训是: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父亲的家训和言行,深深地影响了张金霞。参加工作伊始,她时刻惦记着帮助困难家庭和儿童。渐渐地,她意识到单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如果能够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贫困儿童救助活动中来,就会扩大救助面。因而,她勇敢地创办了贫困儿童救助网站。受她的感召,她的丈夫先积极支持,而后也加入贫困儿童救助行列。每逢节假日,丈夫就带着懂事的女儿,和广大志愿者一道,开展贫困儿童救助活动。

张金霞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为了做好贫困儿童救助活动,她没时间为丈夫做饭、给女儿辅导功课,可同事们都“嫉妒”她有一个能干的丈夫、懂事的女儿。丈夫是一名法官,工作很出色,他承担了家里大多数的家务,认为妻子做的是一件大好事,自己多干点是对她最大的支持。她的女儿也很懂事,不但理解妈妈的辛苦和不易,星期天经常和爸爸一起帮妈妈扛包裹、发物资。因为全家人常年做公益的原因,女儿从小就知道去关心和帮助同学,懂得孝敬家里的老人,更学会了做饭做家务,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

她们全家投身公益事业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颂,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