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项奖励!​西藏事业单位拟记大功个人、集体公示

2020-11-24 1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西藏日报

我区集中开展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拟记大功个人、集体公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担当作为,按照《关于在全国事业单位集中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83号)要求,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相关程序要求,本着向基层和一线倾斜的原则,经广泛征集个人、集体的先进事迹,并经用人单位推荐、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把关,现对全区产生的记大功个人6名、记大功集体6个,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11月20日—27日。如对公示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通过电话、传真或信函等形式向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反映(联系电话兼传真:0891-6845870,6845892;通信地址:拉萨市北京西路46号)。

附件:

1.拟记大功个人以及主要事迹

2.拟记大功集体以及主要事迹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0年11月20日

拟记大功个人以及主要事迹如下:

1.熊海,男,汉族,党员,出生于1966年1月,医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西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该同志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建设项目、自治区地方建设项目和西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科研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西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和课题。正在开展的有“西藏大学一流学科青藏高原藏族人群的慢性病、地方病学科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建设-阿里地区边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川藏铁路建设职业卫生健康综合保障体系研究”“西藏华能大古水电站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等,特别是“西藏民族药材-白肉灵芝(藏灵芝)全产业链开发研究”,研发团队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的白肉灵芝种植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白肉灵芝的增产增收,助推了种植基地农户脱贫致富,借助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科研力量,利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加速了地方优质特色藏药的研发,加快了研究成果的专利申报和产业转化力度,为西藏地方建设、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治边稳藏做出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向上滑动阅览

在脱贫攻坚、精准医疗扶贫中做了大量工作,带领医学院医疗扶贫专家团队,先后3次深入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海拔4100米)、那曲市色尼区色雄乡(4300米)、那曲市班戈县佳琼镇(4850米)开展精准医疗扶贫、送医送药工作。在那曲腹地高海拔、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艰苦条件下,医疗队坚持看病义诊体检一月余,免费发放了6万元左右的药品,惠及当地藏族群众超过1500人次,深受基层党委、藏族群众和驻村干部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为那曲市色尼区色雄乡的脱贫摘帽工作加了分、增了色。带领西藏大学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的5名医疗专家、13名在校学生组成的医疗专家团队,深入平均海拔5000米的那曲市班戈县新吉乡,开展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在首钢医院实习的17名学生的回信精神”为主题的“精准医疗扶贫、送医送药送健康、助力脱贫攻坚”、“青藏高原藏族人群慢性病、地方病防治调查”等活动,活动举措之实、专家之多、时间之长、援助之大、覆盖之广、反响之好,开创了西藏全区医疗脱贫之先河,让当地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专家为全乡干部、1000多名农牧民群众开展了30多项内容的免费体检,针对农牧民群众的病情,医疗专家耐心地提出了诊疗建议、免费发放了药品,帮助当地藏族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远、缺医少药的困难,以仁心仁术服务基层群众。

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和华西资深临床医生,该同志始终把服务西藏农牧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作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带队深入昌都市县六地参加“先心病儿童救治项目的筛查工作”,从379名儿童中确诊先心病64人,并积极协调、配合内地三甲医院(华西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免费救治。

带领西藏大学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的医疗专家、在校学生组成的医疗专家团队19人,深入平均海拔4300米的阿里地区4个边境县的10个镇乡村组,开展“落实回信精神”“精准医疗扶贫、送医送药送健康、助力脱贫攻坚”“阿里地区边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等活动,在20天时间里,医疗团队开展了免费体检(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彩超、血压检测、血氧饱和度、脑卒中风险基因筛查等30多项检查)、看病义诊、问卷调查,惠及藏族群众近2000余人,免费发药超过5万元,得到了阿里地区、县卫健委领导的一致认可和群众好评,认为是一支最接地气的医疗队,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电视台均做了大量深度的报道和宣传。

2.王福录,男,汉族,党员,出生于1976年9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林芝市农业农村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一切的农业工作都是围绕农民增收为主线,农牧业增效为目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优质奶牛的推广直接或间接的助力脱贫攻坚。

向上滑动阅览

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思想教育宣传活动,全年共举办脱贫攻坚政策宣讲51场次,参加人次达500人次;履职尽责,为促进农牧业生产工作,结合群众实际困难,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物资价值32000元,助力发展庭院经济,发放价值2700余元的果树苗木370余株,为大力发展村畜牧业,通过协调单位,解决价值30000余元牦牛种公牛4头;为提高群众实际生产技能,开展技能培训班3场次,培训280余人次。积极协调单位实施黄牛改良项目,黄牛改良项目辐射周边四个村,共完成人工配种50余头,并成功产犊牛35头,经后期追踪调查,部分贫困户通过黄牛改良,售卖犊牛现金收入增加了7000余元,极大的增加了贫困户群众的现金收入;积极协助落实藏鸡养殖项目,项目投资52万元,购买藏鸡710只,带动脱贫人数31人;协调就近施工单位,组织劳务输出100余人次,增加群众收入40余万元;积极组织和参与村集体劳动,组织群众投劳修建河堤50余米,修整村级道路11公里,开展村容村貌整治30余次;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意愿,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村容村貌。

3.强白多吉,男,藏族,党员,出生于1982年11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林芝市布久乡人民政府文化服务中心,该同志先后在那曲市嘉黎县鸽群乡西吾隆村和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甲日卡村担任第一书记,因干事不服输、敢为人先,被群众称为“郎果”书记。

向上滑动阅览

西吾隆村海拔4800米,有建档立卡户5户23人;甲日卡村海拔3000米,有建档立卡户8户23人,五年的时间里,通过医疗救助、教育扶持、产业帮扶、转移就业等各项措施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在西吾隆村,群众冬、夏牧场迁徙道路崎岖难行、河流拦道,群众人背牛驼转移过冬物资,驱赶2000多头牛,迁徙支干道5公里的道路,要近4天的时间,强白多吉通过协调有关单位陆续争取资金累计130余万元,将这条短短5公里的“天路”修好,使迁徙时间缩短到了2个多小时;牧场因夏季小牲畜啃食而导致冬季牧场草料不足,每逢风雪天气,群众的牛饿死近60头,强白多吉争取资金30万购买网围栏,圈划冬季草场150余亩,保障了牛群过冬草料,每年间接为群众挽回财产损失80万元;西吾隆村饮水困难,群众取水要到3公里外的河流,强白多吉多次到县里争取输水管道项目资金10万元,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拉林铁路建设过程中,村中较多个体户没有通过村集体统一安排,单独拉砂石运输,强白多吉联合村班子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规范砂石管理,村集体从中获益63万元,同时解决涂料厂历史遗留问题,为村集体挽回损失30万元。

在甲日卡村深入开展调研,寻找脱贫措施,落实扶贫项目,壮大村集体产业。带领村干部制定项目规划,落实草莓大棚、露天葡萄林产业项目各5亩,通过邀请专家、带领群众外出培训,教授建档立卡户学习草莓和葡萄种植技术,目前,5亩草莓大棚效益良好,8户群众通过大棚喜结致富“开心果”,实现增收近20万元,大棚租金为8户建档立卡户分红4800元,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草莓种植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甲日卡村群众又自发扩大了3亩的种植规模。

4.胡益彰,男,汉族,党员,出生于1983年12月,大专学历,现任职于林芝市人社局技工学校,该同志在工作中特别注重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和转移就业,积极向农牧民群众大力宣讲国家优惠创业就业政策,通过宣传成功案例,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加技能培训。

向上滑动阅览

先后在林芝市技工学校举办粤菜师傅、家政服务、挖掘机操作、维修电工、焊工等各类培训21期,培训人数共75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留得住的本地技能人才;主动走访用人单位,了解用工需求,以培养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为目的,与企业合作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共开发就业岗位72个,结合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技能优势和已开发的就业岗位需求,搭建双方信息交流平台,从广东选派优质师资到林芝帮助开展粤菜师傅、家政服务培训80余人次,培训后通过推荐就业,部分学员月收入超过1万元;在全区率先建立紧缺职业(工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机制,2次累计发布紧缺的农牧业种养殖类、旅游服务类、建筑工程类、管理与营销类、机电操作与维修类等26大类共88个职业(工种);采取多渠道、广覆盖、动态联系的方式开展岗位对接服务工作,对758名培训学员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台账,建档立卡贫困培训对象提供“订单式”就业岗位,确保招生即招工,入校即签订就业协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培训对象26人高质量就业,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463人次,技能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切实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参与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5.马继梁,男,汉族,党员,出生于1976年9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拉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以教脱贫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该同志基层工作多年,工作大胆务实,协调、组织能力强,以教脱贫经验丰富。“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脱贫是全国“五个一批”和拉萨市“六项措施”之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任务,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向上滑动阅览

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我市教育脱贫目标,坚持以落实资助政策,今年对1613名建档立卡大学生进行核对,与教育厅沟通协调十余次,确保每名学生有学上、在上学、上得起学;全力振兴教学质量,着力确保每名学生上好学;加强技能培训,确保“两后生”就业有技能三大内容为工作重点,为教育脱贫工作理清了思路,为我市“精准扶贫以教脱贫”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准确核定拉萨市“以教脱贫”帮扶对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逐一核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不断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脱贫基础信息,建立健全教育脱贫贫困人口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最终确定,以全市441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961名在校生和699名“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为重点扶贫对象,为教育脱贫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向拉萨市一职、二职和地区职校输送408名建档立卡“两后生”进行学历提升,接受脱贫攻坚中等职业教育;开展建档立卡“两后生”培训班9期,培训273人,其中驾驶技术培训3期177人,转移就业培训1期25人,实用技术培训1期8人,保安培训2期22人,中级厨师培训1期31人,创业培训1期10人;为西藏雪鹰通用航空公司推荐了16名建档立卡高中生和“两后生”招聘为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年收入达10—15万元;妥善解决了拉萨市5个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随迁子女的就学工作,共安置随迁学生1493名,同时安置跨地(市)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就学680名,动员迁入地学校与随迁学生建立“多对一”的学业帮扶对子;五年间,落实国家、区市县普通高等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共落实资助资金总额1.53亿余元,受助学生达2831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2369人次,落实资金3301.67万余元。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助力脱贫攻坚,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6.拉旺,男,藏族,党员,出生于1979年8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该同志一直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和城关区精准扶贫“以教脱贫”工作任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更是确保了“以教脱贫”成果不断巩固,先后荣获 “城关区优秀共产党员”“城关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拉萨市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西藏自治区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等称号。

向上滑动阅览

城关区作为西藏自治区首个脱贫摘帽县区,该同志在工作中紧紧抓住了全区率先脱贫摘帽这个工作重心,认真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城关区的各类文件和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以教脱贫”工作,确保实现了城关区225个贫困户和336名贫困学生的全部脱贫,截止到目前无一例因学返贫现象;肩负着城关区在校大学生资助和奖励,区市两级贫困学生资助,以及其他社会资助等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截止2020年,仅城关区在校大学生奖励或资助项目累计受助人数达到近3万人次,发放受助资金达到7500余万元,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拟记大功集体以及主要事迹如下:

1.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所属事业单位自治区新华书店。自治区新华书店通过拓展帮扶领域,提升帮扶层次,加大投入力度,坚定不移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向上滑动阅览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区新华书店以驻村工作为抓手,为昌都市都瓦乡投资10万多元建设了乡职工阅览室,赠送优秀藏汉文图书2000余种,4000余册;为达瓦寺赠送优秀图书200余种,400余册;驻村队员还自发组织开展幼儿学前班辅导、学生假期辅导,每年举办“4.23”全民阅读日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全体党员接续开展爱心捐款,捐赠“新华•手拉手”爱心书包及学习用具和课外优秀读物,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为提高农牧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素质打基础。

为实现稳步脱贫,昌都市达多村在政府项目资金支持下,兴办了牦牛育肥基地,但因受产业规模,收入以及达多村农牧民群众惜杀惜售观念影响,群众积极性不高,产业发展受阻,为帮助乡党委、村两委扩大牦牛育肥基地产业规模,拓展产业项目,吸引贫困群众加入,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购买设备,增加奶制品加工项目,吸纳20名村民就近就业,67户建档立卡户中20%家庭实现就业,带动了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截止2020年10月,奶制品加工人均月分红1125.00元,牦牛育肥基地人均月分红2500.00元。真真切切让农牧民群众体会到幸福生活靠勤劳创造,增强了农牧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助力驻村点贫困户脱贫,自治区新华书店多次开展入户慰问、生活接济、助学奖励、受灾救助等活动,共为昌都边坝县马秀乡许巴村18户帮扶对象、都瓦乡达多村16户精帮扶对象以及贫困村民累计捐赠帮扶资金10多万元。同时,还累计自筹资金85余万元,用于资助驻村点贫困学生、改造农家书屋、修建饮水工程、购买农具、生活用品、援建乡镇职工阅览室等,期间,为了让农牧民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增强农牧民群众自我增收能力,为两户精准扶贫户解决了2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工资收入6万多元,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扎实有效的帮扶举措,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抓实、抓细、抓出了成效。

自治区新华书店脱贫帮扶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普惠下,以驻村工作为抓手,紧密联合村“两委”,达多村67户建档立卡户中67户306人实现脱贫摘帽,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

2.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中学。学校在以教脱贫工作中,特别是在异地搬迁学生(昌都贡觉县和芒康县三岩片区、当雄县、尼木县、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和就近入学的学生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向上滑动阅览

按照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委精准扶贫相关会议精神,在堆龙德庆区教育体育局的安排部署下,先后有拉萨市当雄县、拉萨市尼木县、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昌都市芒康县、昌都市贡觉县的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家庭户的学生来我校就读。目前,我校五个地方来校就读的学生共计268名(其中,七年级易地搬迁学生110人,八年级易地搬迁学生69人,九年级易地搬迁学生89人),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学生的思想安抚、学习、生活等工作,积极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到家慰问、座谈会等活动,单独开设花式篮球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学习上开设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形式来进行,宿舍按学生要求,集中安排同宿舍,缓解孩子陌生、紧张心态,便于学习、生活、成长,充分发挥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本着孩子学习差异性特点,设置了4门以补基础智力为主的学习课程(藏语文、汉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了音乐、美术、手工、体育、信息技术5门具备初中生特点的课程。学校专门为15班学生开设了汉语日常口语课程和拉萨话日常用语课程,实现无障碍沟通。

3.林芝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近年来,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林芝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秉持强烈的为民情怀,有力推进林芝市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向上滑动阅览

调运良种,推广种植,完成藏青2000种子调运46410斤、调运喜拉22号345809斤,完成25.87万亩测土配方土壤监测分析报告,完成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8万亩,完成麦类良种推广,推广面积达12.35万亩;截止目前,生产液氮共计18005升,同时积极协助林芝市畜牧兽医总站开展黄牛改良技能培训工作,共培训40场次,累计培训3600余人,为有效改善我区农牧民奶牛养殖结构,促进农业经济房展,提高农牧民畜牧产品收入,中心已向全区推广优质奶牛220头、优质种牦牛23头。

农牧科技人员分批前往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墨脱县、察隅县开展农牧科技服务工作。农牧科技人员深入菜园、茶园、养殖点与农牧民面对面、点对点宣讲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实地进行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解决农牧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为林芝市农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截止目前,中心农牧科技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农牧科技服务人均达到71天,培训村级科技特派员和防疫员25场次,受益656余人次,农牧科技人员进村庄、进学校、进寺庙培训46场次,受益人数达3910余人次。

4.林芝市巴宜区人民医院。在健康扶贫上,巴宜区人民医院全面落实医疗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制定了《巴宜区医疗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向上滑动阅览

为做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任务,我们自加压力狠抓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提升,强基础、补短板,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加之共计1000余万元的援藏设备,主要是医疗急救车、巡回医疗车、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全自动生化仪、奥林巴斯CV290胃肠镜、无影灯、急救设备等60余件;东莞市卫健委援助设备200万元,主要是康复理疗、妇产科监护仪等设施,两家支援医院援助的医疗设备、急救车辆,极大提升了区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能力、临床诊断治疗能力,新增医疗服务项目112项,引进新技术15项,指导开展了电子胃肠镜等诊疗,实现了全麻阑尾切除和胆囊结石切除,填补了我区医疗卫生领域大量空白,为农牧民群众的安全就医打下坚实基础。

率先全面开展“建档立卡”户免费体检,提供精准医疗救助服务,设立绿色通道,保障患者门诊、住院治疗的通道畅通,累计体检281名建档立卡户、门诊救助321人次、住院84人次,免费救治金额达34.8万余元。至今开展巡诊义诊累计69次,惠及10200农牧民群众,免费发放药品价值28.8万元。与此同时,依托援藏专家和家庭医生签约,送优质医疗资源到农牧民家。

积极协调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在巴宜区集中开展白内障免费手术治疗,尤其是对困难群众和集中供养的老人,免费诊治100例,可为群众减轻直接经济负担80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对重症精神疾病予以教治、耳聋患者免费安装助听器等。

5.林芝市朗县金东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收入迈上新台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向上滑动阅览

综合考虑全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形成以养殖为主,种植、加工、制造、餐饮等为辅的产业链结构,共申报实施各类扶贫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66.885万元,其中养殖类投入占总投入的56.35%,牲畜存栏量15417(头,匹,只),增殖率达39.86%。项目建成后为全乡新增村集体经济13个,效益覆盖全乡574户177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7户207人,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新突破,项目总产值达363.18万元,带动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5000元。

通过“国家投资、政策扶持、群众集资”的方式在朗县光明新区建设属于全体边民的金东商业街,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500万元),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后期经营收入以村为单位平均分配,按照“二•八”模式管理,即收入的20%作为集体经济,剩余80%按照集资比例分给各户,预计可为各边境村实现年均增收40余万元。2020年争取资金1.6亿元,落地实施新型环保材料粉磨站,项目规模大,用工需求多,预计投产后年运输费用达3亿余元,可吸纳当地运输车辆100余辆,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鼓励自主创业增收,鼓起群众“钱袋子”,一方面培养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在脱贫户中挖掘有能力、有想法的贫困户,引导其投身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中,依托紫金朵农牧民施工队、仲文施工队BJ小康村、219国道、河曲治理等项目、工程,切实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其中,服装加工厂,可实现月均销售额16000元,无偿带动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增收脱贫,每年可为村集体年创收约10万元,个人年工资收入可达72000元。

6.林芝市波密县农技推广服务站。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农村局目标责任为主线,突出服务“粮、果、菜”三大产业,以科技入户为重点,以测土配方和新品种推广等试验、示范为切入点,为全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做出了示范引领。

向上滑动阅览

采取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入户及“科技之春”活动,利用科技培训、讲座、咨询等形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次,举办现场会3期(次),印发《草地贪夜蛾防治示图》《西藏蝗虫防治示图》《印加孔雀草防治示图》《常见病、虫、草害防治示图》15期(次)120余份,培训贫困群众共计320人次,技术员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为农牧民进行科学播种和科学收获、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等技术示范,在病虫害防治季节,推广服务站安排所有技术人员深入到病虫害发生地点,防治各类病虫害问题,积极调运农资,完成我县农作物总播面积86084亩。2020年发放病虫草害防治药物116箱、农用设备306个(套),为群众及贫困户节约资金6万余元。

历时一个月,有效控制了从墨脱河谷流域迁飞来袭至波密县易贡乡和古乡素通等基本海拔2500米以下地段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和蝗虫病害虫,累计防治病虫害4909亩,通过病虫害的防治为群众挽回29万余元损失。

承担完成了“3414”肥效试验冬小麦14个配方三次重复和春青稞14个配方三次重复试验,还承担了自治区级区域试验、示范任务,冬小麦9个品系和冬青稞4个品系的各三次重复试验,在千亩“山冬7号”良种繁育基地和200余亩“喜玛拉22号”良种繁育基地的础上,大力扩建倾多镇和多吉乡建设自治区主推品种“冬青18”和“喜玛拉22号”良种发育基地1890亩,经测产统计,2020年良种繁育基地每亩增产50斤,共计增产9.45万斤,为群众增收28.35万元,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粮食生产与品种改良,新品种推广等脱贫攻坚事业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主编:赵江丰

编审:央金

原标题:《​专项奖励!​西藏事业单位拟记大功个人、集体公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