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傻狍子为啥有个白屁股?我真不清楚

2020-11-25 0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核桃苗 物种日历

提到鹿的长相,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结构各异的鹿角,但当你把注意力从鹿角上移开,十有八九会注意到它们的白屁股。东方狍(Capreolus pygargus),就因为会炸毛的白屁股萌度激增,成了网红“傻狍子”。

东方狍。图片:Artem Kuznetsov / inaturalist

除了鹿,羊类、羚羊类,甚至和它们没什么亲缘关系的兔子,也有很多物种拥有白屁股。其中一些白屁股还会附加引人注目的装饰。广泛分布在欧洲的黇(tiān)鹿 (Dama dama)就给自己的白屁股加了个黑括号;而北美的叉角羚(Antilocapra americana)在遇到危险时把屁股上的毛竖起来,让白屁股大上一圈。

叉角羚的“美臀”。图片:Guthrie, R. D. / Behaviour (1971)

这些屁股上的显眼色块,统称为臀斑。至于白屁股到底有什么用,科学家们的想法可谓是千奇百怪。

是法国鹿了!

有学者提出,臀斑起源于表达屈服的信号。动物中,展示敌对信号的行为,往往围绕着用于攻击的器官,在哺乳类中通常集中在头部,比如鹿角。相对的,展示尾部的动作,则通常与交配相关,同时也藏起了敌对信号,因此意味着缓和气氛和屈服。也就是说,头上的角可以视为宣战用的刀枪,白屁股就是投降用的小白旗了。在需要认怂的场合中,拥有显眼的臀斑,能更有效地避免攻击。

实际的观察也为这一猜想提供了支持。头上角比较大的鹿,倾向于拥有比较大的臀斑。另外,在冲突多发的繁殖季节,驯鹿(Rangifer tarandus)的臀斑比夏季要大得多。

驯鹿的臀斑在进行繁殖的冬季延伸到大腿根部,在夏季则只有尾巴覆盖的部分。图片:Guthrie, R. D. / Behaviour (1971)

不过,演化到现在,在不同的物种中,白屁股除了继续发挥“白旗”的作用外,也可能用来向不同的对象发出不同的信号。

白屁股是带娃神器?

除了“白旗”,还有广为接受的两种理论解释白屁股。一种认为动物会在发现危险时,通过晃动明亮的臀斑警告周围的同类,以便一起跑路;另一种则认为显眼的臀斑就像车辆尾灯,用来在逃跑时维持队形,防止孩子和队友跟丢。

不过这两种理论也无法解释所有动物中臀斑的作用。一方面,许多独居或小群体生活的动物也有臀斑。像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和棉尾兔(Sylvilagus spp.)这样不在大群体里生活的动物,臀斑就不太可能是用来给同类看的。另一方面,如果臀斑真的是用来防止孩子走失的,有蹄类中经常带孩子的雌性,就应该拥有更显眼的臀斑。然而实际上只有少数几种动物拥有雌雄不同的臀斑,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反倒是雄性的臀斑更显眼。

雄性白尾鹿翘起尾巴奔跑。图片:NatureFootage / youtube

闪瞎你的眼!

最近的研究显示,臀斑也可能是用来给捕食者看的。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就猜想,动物可能通过“闪瞎眼”的方法迷惑捕食者。动物在移动时显露明亮的颜色,吸引捕食者的注意,然后再突然将明亮的颜色隐藏起来,让捕食者误以为猎物消失了。此外由于存在闪烁延迟效应(flash lag effect),在移动中闪现明亮颜色还可以干扰位置判断。

闪烁行为迷惑视线的作用,在人类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与颜色不变的物体相比,人类比较难捕捉到仅在移动时呈现明亮颜色的物体。而且物体越大,这种闪烁行为就越有效。

确实有许多动物具备“闪瞎眼”的特征,比如大蓝闪蝶(Morpho Menelaus huebneri)的翅膀背面颜色鲜亮,腹面颜色暗淡,这样在飞行中就会呈现出闪烁效果。也有研究证实,体型大的昆虫中拥有这种色彩特征的种类比较多。此外,章鱼和鸟类中,都有物种做出“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行为,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想到,臀斑可能是哺乳动物“闪瞎眼”的武器。

动物森友会里能卖4000狸的大蓝闪蝶,可能就是利用闪烁行为迷惑捕食者的。图片:Murali, G. / Animal Behaviour (2018).

人们早就注意到有些动物的臀斑是可隐藏的,拥有进行闪烁行为的潜力。以白尾鹿和黑尾鹿(O. hemionus)为例,在站着不动时,它们的臀斑藏在尾巴下面,在企图逃离捕猎者时才抬起尾巴,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在移动时“切换”白屁股显眼程度的行为,也存在于许多有蹄类和兔子中。只是研究者们一直无法确定,这究竟只是为了在静止的时候隐蔽一点,还是用来晃晕捕食者。

白尾鹿站着不动时会用尾巴把臀斑遮住,逃跑则会竖起尾巴,露出一片白色。图片:Guthrie, R. D. / Behaviour (1971)

屁股上的乾坤

今年年初发表在《行为生态学与社会生物学》(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上的一篇论文,通过分析臀斑和群体大小以及体型的关联,为臀斑的反捕食作用提供了支持。研究涵盖了偶蹄目(Artiodactyla,包括鹿、牛、羊、羚羊等动物)和兔形目(Lagomorphs,各种兔子)的动物,发现群体越大、体型越大的物种拥有臀斑的可能性越高;而独居的小型物种则往往没有臀斑。这可能是因为群居和大型两个特点让隐藏变得困难,因此拥有白屁股可以在逃离捕食者时提供比伪装更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可隐藏式臀斑和大群体相性不合,通常只出现在独居或维持较小群体的物种中,因此不太可能用来向同类传递信息。此外可隐藏式的臀斑出现在大型动物中的可能性比较高,这点也符合闪烁行为作为反捕食策略时表现出的特点。

翘着白屁股“尾灯”的叉角羚。图片:Channel 6 / youtube

结论是,一些哺乳动物利用臀斑向同类传递信号;而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是利用可隐藏的臀斑进行闪烁行为。不过,这些分析只是指出了用臀斑进行闪烁行为的可能性,要想确认实际情况还要到野外进行实际观察。

与花里胡哨的昆虫、鸟类相比,哺乳动物显得低调了很多,人们一般认为哺乳动物的颜色通过静态形状发挥作用,只有花里胡哨的动物才能利用动态的色块搞出各种名堂。但现在看来,狍子的白屁股,也发挥着“晃晕”敌人的伟大作用。

林兔(S. bachmani)的白尾巴。图片:Don Loarie –/ inaturalist

原标题:《傻狍子为啥有个白屁股?我真不清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