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济南市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教育局专场)图文实录

2020-11-25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刘勤主持新闻发布会

刘勤: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今天是“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邀请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品木,请他围绕“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辉,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纮,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绍辉,他们将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

首先,有请王品木局长做介绍。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品木

王品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群众所盼为教育所向,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深入人心。

五年来,我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系统成为加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市委和各区县党委都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委,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市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每年新学年开学,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头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在全社会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教育发展良好氛围。教育系统上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形成了“政治坚定、心存敬畏,事不避难、快干实干”的济南教育精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五年来,我们践行“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系统尽锐出战,最大限度调动资源,最大程度动员力量,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完善精准控辍保学模式,1033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到有效教育保障。完善“奖、贷、助、补、免”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精准资助体系,5年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1.9万名,资助金额18.1亿元,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实施两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在全省率先实现特殊教育全免费教育,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工作流程,建立区域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最大程度保障残疾学生教育获得。选派729名干部教师赴湘西、武隆、临沂开展支教帮扶,为三地培训校长教师590名,招录帮扶地学生到我市中职学校免费就读,面向帮扶地全面开放济南“空中课堂”,圆满完成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任务。

五年来,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聚焦人才培养体系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抓重点、补短板,推进以纵向贯通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和横向贯通的“理论+实践”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双贯通”精品思政课改革建设工程,推出8大类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中央级媒体重磅报道。聚焦破解“小胖墩”“小眼镜”问题,加强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全面普及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着力推进近视防控。研发劳动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历练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本领。全面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新建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开通24小时心理关爱专线,精准实施危机干预。为解决学生午餐和早晚接送难题,我们推出“两项服务”,实现主城区学校“食堂+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全市约72万学生受益,成为教育惠民新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积极投身抗疫斗争,在全省率先开启济南“云课堂”,开放数字教育资源3729.3万个,课程下载量2.78亿次,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率先对假期留校民族学生和外籍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充分肯定;全市3195所中小学幼儿园和52所驻济高校平稳有序开学复课,复学核验50条等多项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多项经验被誉为“济南模式”。

五年来,我们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协调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连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公办幼儿园就读幼儿占比达53%,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及省定80%和50%的目标任务,构建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零择校”“零择班”,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率达到85.2%,培育首批180个市级“领航、新优、特色”学校,立足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好学校”。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全市初、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高。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提质培优建设济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的通知》,搭建起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学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职教发展进入快车道。全面实施济南市与驻济高校融合发展战略,开展校地合作85项,围绕重点产业设置特色优势学科专业51个。签约引进教育项目25个,投资1.2亿的中兴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国外名校项目孵化器启动建设。完善了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资源对居民服务开放率达70%以上。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质量办好教育部首所海外学校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为教育部制定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建设规划提供模板。

五年来,我们聚焦“大班额”破解“入园难”,全面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十三五”时期,积极推动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教育投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16年至2019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663.98亿元,年均增长14.3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累计投入611.4亿元,年均增长12.53%,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稳步提升。实施《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和《济南市中心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意见》,在教育设施规划、实施、保障层面突破管理瓶颈,创新“五个卡口”,实现“五个同步”,打造形成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齐鲁样板,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肯定,分管副省长批示,全省推广。2017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6所,建设总量领跑全国。提前完成解决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建设任务,项目完成率和新增学位数全省第一,56人以上的大班额在济南成为历史。编制完成《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完成731所无证园、119所城镇居住区配套园问题整治以及“全面改薄”任务,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出“锻铸师魂、涵养师德、提升师能、激励惠师”四大行动。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积极倡树师德典型,涌现出以伦学冬为代表的一批“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实现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动态化、岗位分配科学化、交流轮岗常态化、岗位聘任多样化。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专项督导,切实保障教师收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2020年),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生活保障水平。率先在全省实施“在乡村中小学从教满一定年限可以不受岗位比例限制申报高一级职称”的制度,27名农村教师取得基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资格,128名农村教师取得基层中小学高级职称资格。累计建成教师周转宿舍672套、2万余平米,偏远学校教师住宿问题得到保障。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发展体制性、沉积性固疾顽症攻坚破难,聚焦教育管理中的空白点、薄弱点建章立制,聚焦学生、家长、社会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全力打造教育现代化的济南品牌,为“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勤:

感谢王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十三五”期间,在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方面,市教育局做了哪些工作?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纮

王纮: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市全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方向,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2016-2019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35.9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7.84%。远远超出国家14.85%的年均增长率。2018年,建立了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制度,到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生均经费7.13个亿,有力支持了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二是实施学前教育增量工程。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近三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提升公办幼儿园 280余处,增加学位近6.9万余个,并通过内部挖潜改造,持续增加公办幼儿园招生能力。

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兴办普惠性幼儿园。通过发放生均公用经费,调动民办幼儿园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已认定普惠性民办园790处,占民办幼儿园处数的68%。在园幼儿12万余人,占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6.8万人的73%。

四是有效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全市94个镇街建成105个中心幼儿园,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全覆盖。中心幼儿园的全覆盖,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五是改革创新提高保教质量。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幼儿园网格化触点式管理指导意见》,《济南市全面推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济南市幼小衔接攻坚行动计划》,引领全市幼儿园遵循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十四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将以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为总目标,不断强化各级各类幼儿园精细管理和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让家门口的幼儿园成为群众最满意的风景线。

中国网记者:

随着济南市城镇化的加快,市区人口大量增加,适龄人口入学压力持续加大,请问教育局在解决“入学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绍辉

刘绍辉:

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市教育局为解决好“入学难”问题,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以规划引领教育资源配置。2017年,我们立足“全面二孩”政策、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自2017年以来,全市已完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16所,建设量领跑全省、领先全国。2019年,继续编制了《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持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另外,全市也已提前化解了大班额和居住区配套园整治任务,均排名全省第一。

二是创新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出台了《济南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意见》,在新建小区规划、土地招拍挂、建设手续办理、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环节设置“五个卡口”,实现配套教育设施与首期住宅“五同步”,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简报形式在全国推介,得到分管省长批示肯定,入选“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是建立部门联动的监督落实机制。我们联合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定期对全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开展“四不两直”调研督查,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督办”,将每年的建设计划形成时间表、路线路,建立工作台账,完成一所销号一所,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为抓手,持之以恒,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市民入学需求。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市教育局也提出“有温度有品质的教育”,请问在这一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纮:

这几年,济南基础教育聚焦均衡、优质,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集团化办学,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携手共进,办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全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建设率达85.2%,基本实现了“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的发展目标。持续推进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稳妥推进济莱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中考、高考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

济南教育的“温度”还体现在教育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得到有效教育保障。“零择校、零择班”,坚守高质量发展底线;“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三类学校创建培育,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动力;“减负提质”十大行动,实现校内外减负和整体质量提升双促进。按照“全纳、平等”的原则,今年秋季入学共接受外来务工人员人员子女29622人,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午间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主城区中小学校全覆盖、全市约72万学生受益,成为教育惠民新模式。关注生命成长,开展学生生命教育,开通青少年心理关爱专线,推进体质健康、近视防控、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开展“家访进万家,满意在教育”实效家访为引领,以培育1000所家长学校和100个家长学校示范校为依托,打造“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实现家校社协同发展,共谋育人良策、共促学生成长。

中国山东网记者:

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辉

方辉: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十三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育人水平高超的“四有”好教师团队,教师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教育部在我市举行了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推进会。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师德师风建设监测和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绩效评价中,我市成绩均名列前茅。

一是构筑队伍建设“四梁八柱”。“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谋划了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蓝图。启动“锻铸师魂”“涵养师德”“提升师能”“激励惠师”四大行动,聚焦师德建设、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出台系列文件,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不断深化教育、监督、考核、激励、惩戒“五位一体”师德建设机制,构筑起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

二是搭建队伍成长“济南样板”。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品牌创建,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赴“双一流”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了2万余名学历层次高、专业水平强的新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8.75%,较“十二五”末提升15.2%。二是教师队伍配置更加均衡。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引导教师合理有序流动,1.8万余名校长教师跨校交流,“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三是教师队伍素质更加过硬。突出培训形式与内容变化,健全走出去+请进来、互联网+教师发展、校本研修+专家引领、全员+骨干、线上+线下等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参训教师50余万人次,111人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名校长(含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36名),333人成长为济南名师和优秀教育管理者(含济南名师和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人选170名)。

三是保障惠师政策“落地生根”。推出一系列保障教师待遇,激励教师发展的好政策。核增中小学和幼儿园编制,保障新教师及时补充;核增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德育团队建设和课后延时服务;核增专业技术岗位,让更多的教师晋级加薪。同时,积极推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天花板”,201名教师晋升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率先在全省实施基层中小学职称制度,让更多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享受到“实惠”。加大教师表扬奖励力度,947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南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最美教师”,连续3届评出111名济南市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充分展现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突破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增长点,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关键点,把握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争做全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排头兵。

山东商报记者:

全市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市教育将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探索?

王品木: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要提高首位度,教育必须先行。“十四五”期间,将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扩资源。在2017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6所的基础上,不停歇、不止步,持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实施《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所以上。

二是优结构。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办园方向,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和保教质量提升的扶持力度,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乡镇学校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资源优化整合、双元制创新等为突破,引领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质量。全面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力争省级三类以上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以上,其中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占比达到60%以上。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实现标准化家长学校全覆盖,争取有更多区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验收。实施特色高中创建工程,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实现由标准化、规范化向高质量、有特色发展。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管理、聘期考核和绩效分配等人事改革的深度融合。成立山东齐鲁数字教育产业研究院,推进数字教育在线平台建设,打造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科技赋能教育的济南范式”。

刘勤: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

来源|济南发布

编辑|孔雪

责编|郑富强

发布济南权威资讯

与您一起,见证济南发展!

原标题:《济南市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教育局专场)图文实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