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育整顿·治庸·便民丨骗子是如何用3分钟骗光一个大学生

2020-11-25 2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

下面

来为大家梳理一下

该诈骗的“话术”

诈骗话术:

1、骗取信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电信诈骗亦是如此。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识骗防骗能力,骗子们为了获得受害人信任,通常以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自诩,与受害人通话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甚至是家庭住址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为了进一步增强信任,通话过程中骗子还会主动提出让受害人拨打114对来电号码进行查询验证。

其实受害人不知道他所看到的“来电号码”早已经是骗子经过改号器将虚拟电话号码改为当地的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等机关办公电话, 而这种电话号码114是无法进行核实的。

2、震慑恐吓

骗子在获取受害人的信任后,用严厉的语气震慑受害人,利用“冻结银行卡”、“手机号码停机处理”或“不接受调查就会上门来抓捕”等借口恐吓受害人,让受害人陷入恐慌自乱阵脚。

为了做足戏码,骗子还会利用微信、QQ、苹果手机自带通讯功能等系统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向受害人发送假警官证照片、假逮捕令、假拘留证,击垮受害人心理防线,让受害人认定对方身份。

更有甚者会为受害人“量身定制”一段视频录像,录像内容大概是两名“警察”在审讯室讯问“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清楚说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并称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3、操控转账

受害人彻底陷入恐慌心理后,骗子缓和语气,诱骗受害人步步入局。

要求受害人在骗子的语音指示下,以查验资金为由,让受害者把所有银行账户里的钱转入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把钱骗走。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如何鉴别

看三个特点

1、诈骗对象精准化

骗子既然敢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就必然会有强大的个人隐私数据作为支撑,能够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码是最基本的诈骗环节,也是能让受害人陷入恐慌。

2、诈骗手法隐蔽化

骗子为了自己的诈骗过程不被打扰,通常利用各种借口和理由,让受害人保持通话,不接听其他电话,并询问受害人是否具有其他手机,或告知受害人独身前往宾馆、网吧包厢等隐蔽性较强的空间,隔绝受害人与外界的联系,加大受害人的恐惧心理。

3、诈骗伎俩系列化

为了虚构出完整的诈骗背景和诈骗故事,骗子通常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冒充通管局:“请问是130xxxxxxxx的机主XXX女士吗?我是XX省通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现在你手机号码涉嫌在长沙发送虚假短信,已经涉嫌犯罪,我们要对你的手机号码做停机处理,并移交公安机关,需要你配合。”

冒充银行客服1:“请问你是XXX吗?这里是XX银行,你于2019年x月x日在x地区办理的我行信用卡,现该信用卡已恶意欠款200万元,你已触犯相关法律,我行已进行报警处理,希望你主动联系警方。”

冒充银行客服2:“XXX女士吗?公安机关今日发来文件,您于2019年x月x日,在我行办理储蓄卡,该卡涉及洗钱,我行已对该卡进行冻结处理,现正式通知你接受调查。”

冒充医院:“你好,是XXX女士吗?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你用身份证在我院为一名儿童办理住院手续,现该儿童经核实为拐卖儿童,我院已经报警,现正式通知你接受调查。”

冒充公安局:“是XXX吗?我是XX公安局某警官,XX市公安局发来协作函,你现在涉嫌一起黑社会性质的暴力事件,请你配合该地区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诈骗手段千变万化

遭遇诈骗时刻要保持清醒和冷静

牢记以下事情

“三不一要”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不透露

无论什么情况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

不转账

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要及时报案。

(来源/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原标题:《教育整顿·治庸·便民丨骗子是如何用3分钟骗光一个大学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