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悠悠乡愁

2020-11-26 10: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普兰店区战家村

让党的声音时时刻刻“飞入寻常百姓家”

立体视频防控网络电视墙。(图片由战家村提供)

走在全国文明村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内,记者真切感受到一股股“现代风”迎面而来:现代化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格外惹眼;现代的光伏发电设备让人刮目;村委会内由覆盖全村37处实时视频采集点组成的立体视频防控网络电视墙让全村尽收眼底……村党总支书记张德斌告诉记者,村里如今有这么多现代化元素,还得从村民思想观念真正转变说起。

让党的声音、国家的好政策原原本本传达到最基层

2013年,张德斌到村里任书记,他深深感到部分村民观念陈旧,一心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张德斌用最简单的办法来改变这一切,就是找党员唠,找村民唠,一家一户的唠,这一唠让村民们解放了思想,开启了大步发展的步伐。战家村的人“眼睛亮了”——“唠”,村民们觉得不解渴,他们纷纷请人“讲”,村民讲堂由此产生,并起名为战家村“德泽家声”村民讲堂,以“外请专家教授模范人物讲、内招村民乡贤党员干部说”的形式,每周开讲一次,弘扬新风正气、宣传政策法律、普及科普知识、兼顾文化娱乐。战家村“德泽家声”村民讲堂也因此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并受到表彰。同时进一步强化“身边党校”功能,恢复停了多年的村屯大喇叭,实施“屯屯响”工程,以村委会为中心,辐射各自然屯,通过农村广播与远程教育平台相结合,让党的声音时时刻刻“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34岁的张红日,三次登上“德泽家声”村民讲堂。他告诉记者,村民讲堂和“屯屯响”工程,让党的声音、国家的好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到最基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80岁的费立盛第一个到村委会,找书记要学习材料,他说,学习让他日常的生活更充实。

如今,村委会及各村屯建有8处共20000平方米村民健身娱乐场所,并安装健身器材,建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墙等。

无处不在的“现代化”带给村民实实在在的实惠

谈起垃圾分类,今年70岁的孙屯村民孙福荣告诉记者,这在他们村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2017年战家村开始进行“厕所革命”,2018年以来,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近千万元。目前常住人口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社会管理智能化,让战家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体现了“现代化”管理水平。2016年,战家村在全市率先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和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了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全程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新体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村里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和视频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并利用无人机巡回监测,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全方位排查,战“疫”效果明显。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高科技创新管理进一步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2014年开始,战家村先后开通村级网站和“幸福战家人”微信公众号,并创建“幸福战家人”QQ群、《战家人》村报,及时了解村民意见和诉求,当村民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和党群连心卡求助,村里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让战家村村民们切实感受到“现代化”带给他们的实惠,还有战家村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大连联合众邦土地股份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底,是战家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发起的以村民家庭承包地的经营权作价入股成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实现了全村503户农户全部入社,为本地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业集体化发展和农业共营制发展探索了道路。2019年,合作社实现产值700余万元,可分配利润300余万元。

坐在张德斌书记的办公室,他通过手机给记者演示了即使远在千里外也能控制村里照明的现代化软件。他告诉记者,目前战家村已有许多村民运用这样的软件随时随地操控自己家里的电源。张德斌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的心愿就是在建设好生态文明战家村的同时,更要建设好数字化战家村。”

瓦房店市二陶村

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悠悠乡愁

宽阔的东赵线公路从东方红水库一侧通过。(王辉 摄)

11月24日傍晚时分,瓦房店市元台镇二陶村4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灯火阑珊,伴随欢快的音乐声,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带队的姜屯村村民王凤兰大姐跳得尤其带劲儿,她告诉记者:除了村里的大广场,每个屯里的小广场也有广场舞队伍,她们自己编排的舞蹈在全镇举办的广场舞大赛上还获得了冠军。

建设“美丽乡村”,人人自觉行动

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是二陶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之一。这个位于瓦房店市最东端的村子,坐落于远近闻名的白云山脚下、东方红水库上游,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全村569户人家,沿东赵线公路分布于13个村民小组。作为大连市首批“美丽示范村”之一,二陶村山青水秀,一年四季风光旖旎,犹如世外桃源。在规划建设文明村时,二陶村人始终牢守这样的理念: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悠悠乡愁。

“以前环境真是脏乱差,现在绿树成荫,路街整洁,家家干净,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村民胡兆福深有感触地说。为了这四个字,二陶村以最美人居环境建设为契机,努力使生态环境建设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村里首先下大力气进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二陶村争取帮扶资金和政策性资金84.6万元,修建桥涵2座,修东赵线边沟900延长米,修复大陶河损毁河坝150延长米;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性资金72.7万元,新增设标准垃圾桶80个,村内道路硬化覆盖率达90%以上。“以前一出门就是烂泥,现在路修到了家门口,别提多干净方便了。村里和屯里还修建了文体广场,道路和广场都安上了照明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坐在亭子间休息的村民们自豪地说。

发挥“头雁”作用,确保美丽宜居常态

为了打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二陶村多措并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多次到周边乡镇观摩学习。组织专门人员走街串户,做好宣传发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送到每家每户,村里还利用多种形式的党课、初心讲堂等载体,全方位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获得广大村民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

“垃圾随手扔,脏水随地泼,几辈人都这么过来了,改掉陋俗旧习非一日之功,怎么办?让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二陶村党总支书记王辉告诉记者,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和党员干部作为首批示范户,带头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柴堆、粪堆、杂物堆清理工作,还负责定时定期对屯组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对道路和街道进行维护和绿化,让大家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人居环境改造工作中来。村里同时建章立制,制定奖罚措施,用“好、中、差”三档考核办法,确保工作常态化。村内同时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划分责任分担区,定期维护与清扫。在村民中大力宣传与推行“五指分类法”,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现在,‘五指分类法’已经变成村民的自觉习惯。”村党总支副书记邹万鹏说:“剩菜、剩饭等可腐烂垃圾堆肥沤肥;碎草、秸秆等可燃垃圾分解燃烧;饮料瓶、旧书等留着卖钱;建筑垃圾用于填坑垫道;废旧电池、农药桶等有害垃圾留待村里统一处理,这么一分类,垃圾就少多了。”

围绕富民产业,做足生态文章

二陶村围绕发展富民产业,做足生态文章。村里山地多而分散,以往玉米、花生、大豆“老三样”唱主角,增收动力不足。村两委利用示范园,引导村民积极种植黑果花楸等高附加值品种,在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获得增长的同时,荒山也得到了绿化。

“村里有白云山,有东方红水库,还有白云观、三官庙等人文景观,青山绿水是二陶村得天独厚的资源,必须用好用足。”王辉告诉记者,生态旅游、农家游、民宿是二陶村重点打造的生态工程。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网红打卡地,在桃花、梨花盛开的时节,在米穗金黄的时刻,人们来摄影、爬山、挖野菜、水上垂钓、品地道农家菜,村民得生态之利,享生态之福。

文字:石英楠、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家家、刘福国

原标题:《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悠悠乡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