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市域社会治理“八骏图”

2020-11-26 16: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日前,省委政法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组织中央驻皖和省直主要新闻媒体,围绕“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安徽之路”主题,先后走进亳州、淮北、滁州、黄山、池州、六安、合肥等地,扎实开展2020年度“政法综治江淮行”集中宣传采访活动。

对于我省创新推动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经验成效,特别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安徽实践,安徽法制报进行了“全景式”报道。跟着长安皖韵的脚步 ,看看安徽法制报报道了哪八个市,以及这八市各有怎样的亮点、特色吧。

亳州

多迈一步让纠纷止于诉前

“我的工作就是将小矛盾消化在基层,节约司法资源。我们多迈一步,纠纷第一时间解决了,才不会让事态扩大,居民关系才能和谐。” 有着31年调解经验的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综治办副主任、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孟广华,有以其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如今,孟广华已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多件。

今年4月1日,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成立了驻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调解员工作室,由1名法官、10名退休法官、2名专业调解员轮流值班。该工作室是亳州市积极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推进诉前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亳州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市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481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54家,调解员共计14092名,专职调解员1384名。去年3月,亳州市还专门出台了《金牌调解员选聘管理办法》,从特邀调解员、退休法官和检察官中择优选聘210名金牌调解员,推动诉前调解从大众化向专业化、精英化转变,对调解业绩突出的金牌调解员,设立以其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淮北

激活社会治理的组织“末梢”

“我经营茶馆已经22年了,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只要来茶馆调解我都接待,大家也都相信我,愿意听我一句劝。”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张秀侠说。56岁的她是怡心茶楼第五代传承人,也是一名志愿调解员,因常在邻里纠纷中出面调和且处事公正,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阿庆嫂”。

近年来,淮北市司法局在创新发展“吉林经验”基础上打造淮北样板,重点在村(社区)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矛盾纠纷较多、维稳形势严峻的地方建立“百姓说事点”,致力于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末梢”。濉溪县临涣镇茶馆林立,下茶馆话家常评里短是当地习俗。淮北市充分考虑将“百姓说事点”与当地民俗文化、乡规民约及既有的人民调解工作阵地等融合,市司法局将“百姓说事点”搬进茶馆,怡心茶楼就是其中之一。临涣镇茶馆调委会主任王世宏介绍,全镇共建有10个“百姓说事点”,其中茶馆中设置的就有3个。

经统计,淮北全市目前共有“百姓说事点”318个。自今年初至10月20日,全市“百姓说事点”共解答咨询4626人次,收集民情信息12090条,化解各类纠纷1653件,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中,将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滁州

化解民企矛盾纠纷的“滁州经验”

10月28日下午,一起持续近两年,因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引发的纠纷,仅用1个小时便在滁州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南谯区人民法院工作站有效化解。“在区法院建立这样的调解工作室,延伸了市商调委的工作触角,切切实实为我们民营企业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平台,不仅成本低、时间快,还能够在双方保持和谐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实现案结事了。”提起商会调解工作室的影响力,滁州市小微企业商会会长余中权赞不绝口。

近年随着滁州市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增多的民商事纠纷成了阻碍民企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为此,2018年6月12日,滁州市工商联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不断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向县(市、区)延伸。同年7月,南谯法院率先试点引路,在滁州市总商会的帮助下,挂牌成立商会调解工作室并建章立制,派驻专职调解员开展案件调解工作,推进商会调解工作室与法院诉调有机衔接。自成立以来,该调解工作室共接待咨询8000余人次,化解涉企纠纷991件,委派调解成功率达95%。

南谯法院调解工作室的试点经验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截至2019年5月底,滁州市8个县(市、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商调委全覆盖,共配有27名专职调解员、60名兼职调解员,均在县级法院、司法局等驻点办公。

黄山

“作退一步想”典故的溢出效益

今年7月,黟县一工地上,工人刘某与吴某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双方各执己见互不退让。恰逢“作退一步想”工作室成立,黟县公安局西递派出所所长郭忠伟便邀请两人和工地负责人到工作室调解。“他们一来就被我们工作室的布置吸引,我也不急着给他们调解,而是先向他们介绍了‘作退一步想’的由来和胡文照的故事。他们听后感触很深,也讶异于我们对他们的事这么重视,当场就表态不会再争吵。”

师古法今,2018年6月开始,黟县受清道光年间任开封知府、朝列大夫的胡文照“作退一步想”典故启发,着力总结并在全县推广“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听、理、劝、借、退、和”,“听”即耐心倾听,“理”即认真梳理,“劝”即主动规劝,“借”即借古鉴今,“退”即引导退让,“和”即力促言和,致力于打造“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品牌。

目前,“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已在黟县呈遍地开花之势,在各级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警民联调室、诉调对接工作室、法官工作室、司法所以及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设立 “作退一步想”工作室200余个。据统计,今年以来,黟县各级调解组织充分运用“作退一步想”调解法,共排查、介入调处矛盾纠纷976宗,调结969宗,成功调结率达99.28%。

池州

群防群治助接警数持续下降

九华镇属于九华山核心景区,年均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然而镇派出所仅有民警16人,辅警13人。怎么办?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为此,九华镇派出所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建立以公安民警为主导的多方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019年9月,九华镇派出所筹建了一支由社区干部、僧人、导游、老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身份背景人员组成的“莲花义警”队伍,已有35名队员。“我们每个月至少为义警培训一次,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救助知识、警务技能等。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义警的辅助作用必不可少,他们可以协助开展巡逻、救助、寻人寻物、普法宣传等工作。”九华镇派出所副教导员郑伟介绍,此举充分解放了警力,有利于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早在2016年,九华镇派出所便借助网络,先后创建了“宾馆警民交流群”“商铺警民交流群”“寺庙警民交流群”“边远地区警民交流群”等一批“警民交流”线上信息群,基本实现了景区各行业、各人群全覆盖。线上交流群的创立,实现了警务公开、警情通报、防范宣传、警民互动、便民服务等功能,拓宽了警民交流渠道,进一步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通过群防群治,近三年来九华镇派出所日均接警数分别下降8%、9%、7%,年刑事案件数量始终保持在个位数。

六安

把法庭“背”到百姓家门口

11月2日,一场特别的庭审在舒城县河棚镇泉石村进行。一面国徽、四个席卡、一张方桌、几把长椅……“临时法庭”就此搭建完成。

正在审理的是一起家庭成员间的居住权纠纷案,该案经当地司法所、派出所介入调解未果,河棚法庭受理后,考虑到原告年事已高及案件的社会影响,遂决定采用“背包法庭”的方式,在当事人家附近开庭,方便当事人诉讼,并起到现场宣讲法律的效果。整场庭审有条不紊,充分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河棚法庭庭长何流介绍说,河棚法庭是典型的山区法庭,自2016年以来该庭通过沿用“背包法庭”的方式,推行“田间法庭”“假日法庭”,将巡回审判常态化,最大限度发挥辐射效应,将审判工作延伸至辖区每一个角落,目前已累计巡回开庭一百余场次。

据了解,“背包法庭”是六安市首创品牌。2015年11月,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革命老区山多路远的实际情况,创新性使用背包式移动科技法庭进行巡回审判。2016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将“六安经验”推广,在全国率先为全省基层法院配备了移动背包科技法庭。

合肥

居民自治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这几年小区变化非常大,环境变好了,服务也更到位,有事我就找自治委员或者去服务中心,非常便利。”78岁的曹定凡老人家住合肥市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恒通社区恒通小区,对小区改造后的变化,老人赞不绝口。

瑶海区作为合肥东部的工业集中区,在新旧产业更迭中,留下许多老旧小区、老工厂区宿舍,恒通小区就是其中之一。据恒通社区党委书记王志红介绍,2015年,瑶海区将恒通小区列入合肥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当时困扰我们的,不仅是如何改造的问题,还有如何让居民群众认可、配合我们去改造的难题。”王志红告诉记者,在一次居民信息填报时发现小区内老党员较多且有很高威望。

何不发挥这些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王志红便和社区党委的同事们发动“老党员”们成立了 5 人群众领导小组,协助做好群众工作。2016年2月,为维护小区改造成果,继续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社区党委及时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 13 名“老党员”“老职工”组成的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带领居民代表共议小区大事小情。在此基础上,恒通社区又以小区离退休党员为骨干,组建了涵盖舆情信息员、民意调查员、矛盾调解员、党建宣传员、卫生监督员等岗位在内的“永久牌”党员志愿服务队15支,发动300余名身体健康、时间宽裕、热情高昂的退休党员和老职工等领岗履职。

宿州

社会治理与服务群众同频共振

自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宿州市一直致力于探索具有宿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在“红色物业”“五社联动”“心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许多特色经验。

“这两年我们小区的变化是真大,特别是红色物业来了以后,现在既安全服务又好。”今年87岁的屈兴祥在宿州市埇桥区宿城纺织厂小区居住了将近30年,提起红色物业,老人竖起了大拇指。物业管理是城市基层建设中一项基本民生课题,2019年,埇桥区试点先行,将党的建设与物业服务、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成立了宿州埇桥红色物业有限公司。截至目前,“红色物业”已进驻11个街道的325个小区。

此外,近年来,泗县在探索乡贤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上有所得。泗县在原有“五老”乡贤基础上,广泛动员本地致富能手、在外企业家等,开展“乡贤回归”工程。目前,泗县吸收乡贤工作者近2000名,法律工作者和公安民警300余名。泗县还建立县级乡贤指导工作组、镇级乡贤联合会、村级乡贤工作站和组(居)乡贤评议会四级矛盾纠纷联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社会共治,延展基层防控能力。依托村级“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网格化管理,引导乡贤参与到“大调解”工作中。截至8月底,乡贤评议会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420余人次,调处信访矛盾121件。

来源:安徽法制报

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安徽市域社会治理“八骏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