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援鄂医疗队的主心骨——记江西援鄂医疗队队长徐建军

2020-11-27 1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李玥霖、卢铖卉、向宇欣、马明艳、郑可欣

图: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宣传部

指导教师:刘琳

此文首发于南昌大学新闻网

有训路星火营 出品

     

作为江西援鄂医疗队的领队,徐建军就是医疗队的“定海神针”。

战疫以来,他凭借精湛的医术、丰富的经验、面对难题的精准抉择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尤其是面对新冠病毒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心态,带领江西医疗队137名队员,在圆满完成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第15重症病区的救治任务后,又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李兰娟院士的团队携手并肩,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与生命赛跑,与死神交戈,最终取得了“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零回头”的抗疫成果。

      

倾心指挥家

2020年2月13日,在南昌——武汉的D3226次专列7号车厢里,一群人正围在一起,他们没有留意窗外的景色,也没有沉浸在离别的情绪里,他们或扶着座椅的靠背,或低头记录着什么,或抬头认真聆听……车顶的灯光打在他们脸上,严肃的表情让车厢里的氛围凝重了起来。

图1:徐建军在D3226次专列上召开第一次临时党支部会议

这是江西省第六批抗疫援鄂国家医疗队队长徐建军和临时党支部成员召开的第一次会议。

紧急成立,紧急开会,紧急确定工作任务——在飞速驶向武汉的列车上,支部成员们和徐建军聚在一起,没有适合开会的桌椅,那就站着,没有可以用来记录的纸笔,那就用手机……不到一小时,防护流程、诊疗规范、收治制度、人员组织等各方面任务都讨论了一遍,划分了支委的工作,还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并且明确将党建作为统领整个救治工作的坚定组织保障。

其实在此之前,徐建军就在南昌担任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常务副组长,一直忙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说心里话,在当时那种特殊的环境下,特殊的任务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地得到了充分体现”,疫情和抗疫工作让徐建军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支部的作用。而奔赴武汉救援,不仅是徐建军作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表现,更是对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品质考验。

“徐院长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拍板决断的魄力”,医疗队副队长王恺说道,“遇到情况复杂的患者,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时,徐队长总是拍板说责任他来担,让我们尽管放手去治”。医疗队的护理组长张超则评价,“队长的敢于担当是大伙公认的,徐院长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

    在徐建军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下,医疗队里的党员们也以实际行动体现初心与使命,而全体党员冲锋在前的势头,也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受到感召。

医疗队中有62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一位是来自急诊科的陶主任,其实他刚开始并没有入党的打算,“不管我是否入党,我都将对患者的救治工作全力以赴,不会比任何党员差的。”但在亲眼目睹党员们首入隔离病房的奋勇当先,王恺提前到岗认真总结的恪尽职守,徐建军敢为医疗队治疗担责的沉稳专业后,他体悟到“党员”这两个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作为医疗队的指挥者,徐建军不仅带领队伍圆满完成了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第15重症病区的救援工作,还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继续与新冠病毒的斗争,47天的时间里,他与支部成员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关键时刻冲的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精神。

     

细心大管家

在江西医疗队的救援过程中,有一个“大杀器”——流体开关及吸氧装置,这是南昌大学二附院麻醉科的副主任华福洲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个装置适用于解决病人缺氧的问题,既提高病人的舒适感,又能降低厚重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而这些装置之所以能在抗疫战场发挥功效,离不开大管家徐建军的调配统筹——15个小时,12套装置就通过绿色通道运抵驻地并立即运用推广。几天之后,2名危重患者转为重症,8名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多名患者呼吸症状改善。

图2:徐建军在《新闻联播》采访中介绍流体开关及吸氧装置

不光是救治病患的物资调拨,徐建军还要负责整个医疗队的物资协调。武汉封城之初,居民大量采购粮食蔬菜,造成了市场失衡及结构性供应短缺,一日三餐只能精打细算。尽管有物资援助,徐建军也会尽量把粮食的浪费率降到最低。每一天,徐建军都早早的叮嘱队员们上报进餐情况,精确计算餐食量,自己则在饭点过后才去用餐点看,“如果有餐就拿一份,没有就吃方便面,他绝对是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医疗队员何显炬说。

作为队伍的联络员,何显炬就住在徐建军隔壁,“徐建军也肯定是最晚睡的人,我从未看见他在凌晨12点前睡觉。他有打不完的电话,联系不完的事情,为队伍协调各种物资”。

不仅是何显炬,医疗队的所有队员都把徐建军温暖人心的举动看在眼里,“我们从江西去武汉时间很紧,换洗衣物带的不多,徐建军到武汉就赶紧想办法给我们定制了一套,他说不能让我们家的孩子没有衣服穿,”张超说到这些时,笑得很开心,“我们都这么大了,拿到队服时却像小时候过年穿上了新衣服。徐院长真的就像父亲一样。”

“我一直坚持送每一批队员上班,迎接每一批队员回来——他们不仅是我的战士,更是我的孩子。”已过去数月,徐建军在回忆当时的场面仍然忍不住红了眼眶,“在送第一批队员上车的时候,他们都用充满力量的手势回应着我。这批队员大部分年龄比我孩子都小,冒着风险逆行而上,作为一位长者,一位父亲,怎能不为之落泪。” 

从早起上班的送行,到晚上下班时“爱心超市”的热食,“有徐院长这个大管家,我们很幸福”,队员们不止一次这样说道。

       

贴心好专家

“徐院长对患者们很熟悉,患者也都认识他,每次见到他也都十分开心和激动。”张超说的“开心”,确实是患者的真实写照。

每次进病房,徐建军都会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上自己的职称和名字以便同事和患者辨认。他说,“患者有时候看到我,知道我是队长,是个专家,他们会有强烈的被重视的感觉”。

患者刘奶奶因老伴逝世而产生轻生念头,徐建军一次次到病房里安慰她,鼓励她,“我想要让病人觉得他们不是被关在这里,而是被保护着。特殊时期,他他们的家人不能在身边陪伴,而我们就要成为患者最亲的人。”

图3:徐建军和患者亲切交谈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简简单单几个字概括了徐建军对患者的态度,也让他成为一个每次踏入病房都能够给患者带去心理安慰、安全感,甚至是生的希望与信念的亲人般的存在。

经历了47个日夜,江西医疗队在主心骨徐建军的带领下,终于完成了全部救治工作,实现了“病人零死亡、零回头、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三零”目标。

图4:徐建军与李兰娟院士合种桂花树

在武汉,徐建军与李兰娟院士曾共同在武汉人民医院栽下一棵桂花树,树上挂着“赣做敢勇”的标签,代表着江西医疗队的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精神,更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力量,这种力量伴随着江西医疗队走过了抗疫的47个日夜,也将一直支撑着所有热爱生命的人继续前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