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治日报丨广西玉林:法治添动力乡村聚合力

2020-11-27 09: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系列报道

阳光下,绿油油的稻田接连成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轻摆,生机盎然的村庄建起了产业基地,古朴静谧的老宅修旧如旧,吸引众多画家驻足写生。这是广西玉林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空心村,通过打造5A幸福村,变成广西法治乡村的代表、基层治理的标杆。

“这是我们打造的美丽、生态、宜居、文明、平安的5A幸福村。”玉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远波介绍说,通过政府引导、帮助,让党支部带起来,群众干起来,法治立起来,实现环境美起来,美德树起来,日子好起来,激发群众投身到5A幸福村创建活动,形成“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格局。

法治融入乡村振兴顶层设计

得益于“脱胎换骨”的打造,河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去往河村的路旁,503栋崭新明亮的楼房一字排开。走进河村,老宅里的村史馆以及老宅改造的共享农庄、民俗客栈、艺术工作室、图书馆等呈现另一种古朴风貌。

村里法治氛围十分浓厚,从上墙公示的村规民约到随处可见的法治标语,从农民法治学校到法治公园广场,法治元素与村容村貌相得益彰。

村支书陈家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村里前年引进专业公司对全村进行改造,去年完成新房立面改造和旧房拆除以及土地复耕,村庄不仅美起来了,还富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从去年的6万元提高到今年以来的620多万元。

要盘活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法治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北流市委常委兼新圩镇党委书记梁春锋分析了河村改造的顶层设计思路:在法治框架下,土地资源变为资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乡建公司,对闲散土地、陈旧房屋进行统一租赁开发,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业态。

与河村高标准、大投入的规划设计不同,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的规划建设由村民自己设计、自己拿方案,村里依山就势,就地取材,法治、文明、生态等理念通过漫画绘制,点缀墙面,法治文化的营造与法治精神的彰显是不变的主题。

“法治建村是打造5A幸福村的重要一环。”容西镇党委书记李超说,村里将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发扬、产业经济的发展等相融合,村民的法治意识得到强化和提高,为乡村治理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村

广西东云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从北流市新圩镇河村起步,公司创始人是3位80后返乡创业青年。6年时间,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百香果产业龙头企业,去年销售额超1.6亿元,网络销售额连续6年全网第一。

在电商平台上购买10斤百香果,10斤是净重还是毛重?这个小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是影响电商企业长足发展的绊脚石。该公司行政总监钟冬介绍说,驻村法律顾问对公司进行定期法治体检后,帮助企业完善制度,堵塞经营管理漏洞,公司发展有了法律保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让村民随时随地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了最大程度让矛盾纠纷不出村,玉林市推动由法官、检察官、警官及律师组成“三官一律”团队,每月定期到村庄排查矛盾纠纷,每季度进行考核。祖立村将“三官一律”便民联系卡张贴在家家户户门前,“三官一律”形成法律专班,随时解答村民疑虑。

“我的手机号码成了村民的法律服务热线。”祖立村“三官一律”团队成员、律师李冰介绍说,村民们信任驻村的法律服务团队,曾经有一起经过法院二审的抚养纠纷案件,当事人仍不服判决,“三官一律”团队跟踪调解,最终妥善解决,成功化解当事人心结。

与此同时,民间自发涌现的妈妈普法队、立垌屯通过自发购买的高音喇叭普法的“乡村好声音”杨万宗老人、活跃在河村和谐廊里的讲理员等热心村民和组织,活跃在乡村一线,他们协同推进解决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乡村、贴近群众。

让村民成为长效管护主体

“解决乡村治理问题,核心是要做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杨远波分析,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就要改变从政府要我“治”,变成我要“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模式。

让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是祖立村法治乡村创建的关键所在。过去到农村,最怕“脏乱差”。现在的祖立村,不仅地面干净,规划整齐,连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杂物都码得整整齐齐,每一户房、每一棵树、每一处卫生死角都细化到责任人。

“检查环境卫生,是为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这个是有奖励的。”村支书杨贵邦说,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党员带头清理垃圾杂物,许多村民也主动承担起“门前三包”责任,共同为建设乡村出力。

党群联络站建在村民家里,群众来去方便,随意畅谈。每一位来访群众的诉求,庞兆源都认真记录在案:有反映矛盾纠纷的,有询问政策的,还有反映排水沟堵塞、村道建设等。这些问题在党群联络站全部得到了解决,没有上交到屯支部。

党群联络站、屯级党支部是祖立村的党建特色,党的组织力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党支部+片长+乡贤人士”的“1+2+X”的民主议事方式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真正让村民成为长效管护的主体,自觉当好法治乡村的践行者和建设成果的维护者。

进入深秋,祖立村、河村仍是绿意葱茏,瓜果飘香。普法文艺队的歌声回荡在村头,义务巡逻队穿梭于村道,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展现出一幅党建引擎驱动、产业基础厚实、法治氛围浓厚、乡风文明程度高、村居环境平安和谐的乡村静好画卷。

文章来源丨法治日报

记者丨马艳

编辑丨王贝贝

司法部出品

欢迎投稿到邮箱sfblwtg@163.com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法治日报丨广西玉林:法治添动力乡村聚合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