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0年中国玻璃-纯碱产业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2020-11-27 15: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1月27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主办,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承办的2020年中国玻璃-纯碱产业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本届大会以“聚焦发展 着眼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玻璃和纯碱两个品种期现货市场协同发展,挖掘产业新动能,探索多元化发展途径。

图为大会现场。

服务实体经济 逆势加速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玻璃和纯碱行业的转型升级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玻璃和纯碱期货关注度明显提升,市场规模和流动性大幅增加,期货价格的影响力稳步上升,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在不断发挥作用。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玻璃期货和纯碱期货分别于2012年和2019年的12月先后在郑商所上市,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郑商所也在合约规则设计、市场减负、市场培育、品种维护方面认真开展了大量工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玻璃、纯碱期货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销售通道,缓解企业销售压力,助力产业渡过难关。玻璃2005合约帮助湖北企业销售现货库存近9万吨,纯碱期货多个合约累计交割24万吨,覆盖国内主要纯碱品牌。

在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及市场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郑商所服务玻璃、纯碱产业链的各项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前10个月,玻璃成交量1.34亿手,日均持仓量41万手,同比分别增长448%、112%;纯碱期货成交量也达到4504万手,日均持仓量10万手;10月,纯碱期货日均成交量达42万手,日均持仓量达16万手。可以说,今年以来,玻璃、纯碱期货成功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发展迅速。

各方协同合作 共促转型升级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会长张佰恒表示,自2012年玻璃期货上市以来,郑商所与全行业紧密合作,按照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推动要素流动、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初衷,不断完善制度规则、培育市场。8年来,行业经历市场洗礼,砥砺前行,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不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价格效益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一方面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市场带来的红利,也与期货市场积极推动玻璃行业营销模式的创新相关联。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丁超然指出,我国纯碱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供求关系、环保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19年12月6日,纯碱期货在郑商所挂牌上市,近一年来的整体运行发展较为平稳,品种成熟度不断提升,与玻璃等产业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联动。相对于玻璃期货而言,纯碱期货还比较“年轻”,仍处于起步阶段,纯碱企业对于纯碱现货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环节非常熟悉,但对于纯碱期货的了解还有待加强。丁超然呼吁,纯碱企业应当做好期现结合,真正实现“期货保护现货 现货促进期货”,使两者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在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中粮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健、浙江杭实善成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江涛分别作了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国际形势与经济变局》《期现市场结合模式与应用》的报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展望了“十四五”规划经济发展新目标。

会议还同期举行了玻璃分论坛和纯碱分论坛,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投资管理公司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讨论,从上下游领域和产业一线的角度出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郑商所将始终不忘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从以下几方面持续提升玻璃、纯碱期货运行质量,一是持续完善合约规则,保障交易交割顺利进行;二是进一步完善交割厂库布局,畅通交割渠道,更好地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交割需求;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企业和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四是与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产业企业、咨询公司和会员单位加强沟通,群策群力,共同提升玻璃、纯碱期货运行质量;五是丰富产业链品种供给,加快与玻璃、纯碱高度相关的期货品种研发工作,完善盐化工-建材期货板块,健全相关产业链企业风险管理工具。与会企业代表认为,未来期货市场将在服务纯碱—玻璃产业链乃至盐化工—建材板块大有作为。

中国建材报记者:喻悦

责编:孔文雄 姜辰雨

校对:和新龙

监审:王怡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