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的生活比‘阳光玫瑰’还甜”

2020-11-27 13: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瓦房店市西阳台村

我们的生活比“阳光玫瑰”还甜

干净整洁的西阳台大街。吕东明 摄

每天清晨,瓦房店市李官镇西阳台村的电动垃圾收运车总会准时出现在村头,然后将各家各户的垃圾收集转运至村南北两个垃圾站。自从有了垃圾收运车,西阳台村的垃圾也会像城市一样日产日清,村里居住环境洁净而舒适。

“这里是俺们的‘中山路’‘西安路’‘山东路’”

“来西阳台村你得到西阳台大街走一趟,这里是俺们的‘中山路’‘西安路’‘山东路’,又干净又整洁,又热闹又繁荣。”获得新一届全国文明村的西阳台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

村里口中的“西阳台大街”,其实是李西线公路村内的路段。西阳台村两个自然屯,6个居民组418户人家沿李西线两侧分布。从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开始,西阳台村环境治理即开始向准城市化管理模式迈进。村两委将李西线村内路段命名为西阳台大街,沿街19条道路分别编号为1-19号路街,每条街由一名村干部、小组长、党员任“街长”,实行“街长”管理负责制。“街长”按要求落实常态化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有了“街长”还不够,又推出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村民对住宅四周及庭院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垃圾杂物规范投放,因地制宜栽花种草,不私搭乱建,车辆不随意停放。“‘街长’负责制加村民‘三包’,全村的环境治理实现了全覆盖。”西阳台村第一书记侯延军告诉记者。

为高标准实现文明村创建目标,西阳台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和党员突击队,重点对公路沿线、田间地头、街巷路口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同时在村民中大力推进垃圾“五指分类”和“三堆”进院。广泛利用微信群、广播、文化讲堂引导村民自觉实行垃圾分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以前村民自家垃圾随意乱扔,如今在家里就会分好类。”侯延军说,村里建立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配备了电动保洁车和保洁员,每天挨家挨户收集、转运、处理垃圾,并开展常态化整治和检查评比活动。

全力加强公共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村里投资30万元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新建了62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安装了灯光设施和健身器材,成立了广场舞队和秧歌队,定期举办卡拉OK大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修建棚区道路两条共计1.9公里,修建村村通道路两条共计4.8公里。同时,西阳台村还加大“厕所革命”力度,带动住房改造、庭院美化绿化,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葡萄产业成为我们甜蜜的事业”

幸福的生活需要产业支撑,作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尤其“阳光玫瑰”等新品种的引进,更有了“阳光玫瑰村”美名。西阳台全村90%以上村民从事葡萄种植生产,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人均收入达到2.1万多元。近年来,原有的巨峰等老旧葡萄品种售价逐年走低,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为带领村民实现新一轮乡村振兴,2019年,村两委成员带头引进种植阳光玫瑰、蓝宝石葡萄新品种,建成了55亩葡萄、樱桃新品种试验基地。妇女主任李雪利用自家两个大棚,率先到大连农科院购入阳光玫瑰葡萄苗1200棵建棚试栽。今年8月,试验新品种取得成功,4.5亩800棵的阳光玫瑰在控制产量的情况下,产量达到9000多斤,均价16元。李雪在此基础上,又将剩下三个大棚的老品种葡萄全部砍掉,全部栽种阳光玫瑰新品种。有了李雪的带动和指导,西阳台村近百户村民纷纷淘汰老旧品种,明年将栽种新品种阳光玫瑰。“现在葡萄产业成为我们甜蜜的事业,我家大棚变成了示范基地,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天天来参观学习。”李雪告诉记者,新品种普及后,全村人的收入有望快速增长,要说现在的生活真是比“阳光玫瑰”还甜。

生活富足了,文化有追求。西阳台村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纳入村规民约和文明规范。村里每年要举办“五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和“好媳妇”评选活动,让村民在自我评价中激发参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庄河市李洞村

绽放在“水碗”上的文明之花

建于绿水青山之间的香菇种植基地。

照片由李洞村党总支提供

全国文明村——庄河市仙人洞镇李洞村地处大连“水碗”英那河水库上游,清澈的英那河水穿境而过,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97%。近年来,李洞村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创建工作领导机制;以宣传为抓手,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以示范为推动,大力推动民风转变;以共享为目的,形成长效推进机制。李洞村从2016年开始开展示范典型评选活动以来,迄今共评选出最美家庭18户、星级文明户30户,垃圾分类示范户40户、产业发展示范户16户、环境优美示范户16户,党员示范户12户。

“大能人”打样儿 ,

高效农业干起来

为了保护好大连“水碗”,李洞村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今年48岁的姜龙德是村里致富能手,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担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任务。对市场进行详实考察后,姜龙德因地制宜选择发展适合当地、能赚钱的香菇种植业。第一年,他租用村里300多亩地,贷款建了94个大棚,打算将大棚提供给乡亲们种香菇,但大伙儿心里没底,没人敢干。于是他就自己经营,给乡亲们打个样儿,当年一炮打响,取得非常好的收益。第二年,姜龙德又建了70个大棚,继续发动大伙儿种香菇。乡亲们眼看着姜龙德干成了,认定这事靠谱儿,于是都抢着干,姜龙德则为香菇种植户提供从加工菌棒到收购、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在姜龙德的带动下,李洞村现已建起大棚403个,建成以香菇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区一个,以油桃、草莓和西红柿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小区4个,并依托相关产业成立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不仅本村的劳动力都有活儿干、有钱赚,还吸引外来务工人员300余人。

“指导员”清垃圾,

村容村貌展新颜

村民汤世全是李洞村“两委”确定的首个垃圾分类“指导员”,从2017年末开始,他每天天亮出发,开着三轮车走屯串户收拾垃圾,每天行程约15公里,傍晚回家。每天至少清理一车垃圾,最多时曾一天清理了六车垃圾。同时,他还用车载广播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村民用“五指分类法”对垃圾进行处理。通过汤世全的不懈努力,大多数村民已经养成不乱扔乱放垃圾的习惯。一些示范户除了处理好自己家的垃圾,还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看到道边有垃圾就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箱。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不仅李洞村村容整洁了,大连“水碗”也更干净了。

“和事佬”解纷争,

邻里和睦一家亲

李洞村优秀共产党员王长平是一个深受村民认可的“和事佬”,他从2000年开始协助村“两委”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在具体调解过程中,王长平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案例说法,春风化雨般有效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促进了邻里和谐。在充分发挥“王长平们”调解作用的同时,李洞村“两委”还创新推广党群恳谈会制度,整合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组织,把人居环境整治、家庭纠纷等纳入党群恳谈事项,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发动村民签订不操办升学宴、生日宴、红事简办、厚养薄葬承诺书,移风易俗效果明显。2018年以来,李洞村党总支共组织学习教育活动98次,参与的党员群众达2300多人次。每年至少进行2次普法讲课和1次土地政策解读,受教群众500多人。

如今,李洞村“两个文明”一起抓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7.5元,比2017年增长4044.5元。基本实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村容整洁,社会治安良好,形成崇尚道德、向善向美的新风尚。

文字:张伟、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福国、徐举

原标题:《“我们的生活比‘阳光玫瑰’还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