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成日:新时代的中朝关系:变化、动因及影响

2020-11-28 08: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引子

(本文发表于2019年)随着朝鲜劳动党金正恩委员长四次访问中国,习近平主席访朝,中朝关系大幅改善。中朝重申传统友谊和半岛无核化目标,深化在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沟通,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从而开启了中朝友好合作的新时代。中朝关系的积极变化既是中朝共同防止半岛局势生战生乱的需要,也是各自政策调整的结果。中朝关系的新变化有利于朝鲜继续推行新战略路线,也有利于推进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应加大对朝支持,维护中朝关系发展势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朝建交70周年的双喜之年。6月20~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朝鲜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访朝。在访问期间,习近平表示:“中朝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预示着中朝关系新的变化和新的提升。2018年以来,中国不仅积极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而且从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度审视朝鲜半岛局势,将对朝政策置于中国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中加以谋划和推进。本文从两国领导人互访、半岛无核化问题、两国合作与交流等角度具体分析新时代中朝关系的积极变化,深入挖掘其变化动因,分析中朝关系变化的积极影响,并对巩固和发展中朝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中朝两国是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2018年以来,中朝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开启了中朝友好合作的新时代。

(一)恢复和巩固了传统友好关系。

首先,中朝双方实现领导人互访,加强密切互动,引领两国关系正常化。最高领导人的友谊传承和战略引领是中朝关系的最大优势,领导人的密切交往和战略沟通对于中朝关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1949年10月中朝建交到1994年7月金日成主席去世为止,他一共访华39次。金正日国防委员长1983年6月首次访华以来,一共访华九次。中国领导人也经常访问朝鲜,次数也很多。

2018年3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首次访问中国,这是他2011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职务以来的首次海外访问,也是相隔7年朝鲜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友好访问。之后,他相继三次访华。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朝,这是中国领导人相隔14年后对朝鲜的正式访问,也是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两国领导人的第5次会晤,其互动之频非常罕见。

其次,两国领导人重新强调共同维护中朝传统友谊,恢复和巩固了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2012年5月,金正恩会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时指出,继承金正日同志遗训,世代传承并不断深化朝中传统友谊,是朝鲜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意志。这是金正恩亲自会见的第一个外国访问团。2016年,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进行核试验,中朝双方围绕朝核问题分歧明显,两国之间交流也随之减少,双方几乎都不提中朝传统友谊。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金正恩委员长首次会谈时,重新强调继承和发展两国传统友谊。朝鲜媒体也重新提到中朝传统友谊,并强调是两国的共同财富。2018年5月初,两位领导人在大连会晤时表示,中朝传统友谊是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发展好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双方坚定不移的方针,也是唯一正确选择。

再次,双方重新突出两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中朝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双边关系仍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18年以来,每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7月1日)、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日(10月10日)、中国国庆日(10月1日)、朝鲜建国纪念日(9月9日)以及两国建交纪念日(10月6日)等节庆,两国领导人均互致贺电,并强调社会主义原则。2019年10月6日,两国领导人就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再次强调共同引领中朝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促进两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进步,实现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全面复兴。

(二)恢复和加强了在朝核问题上的战略协调与沟通。

首先,中朝双方重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围绕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朝两国曾出现意见分歧,难以协调立场。2013年3月,朝鲜劳动党举行中央全会,决定采取“经济建设与核武力建设并进”的新战略路线,明确规定朝鲜为“拥核国”,并继续发展核武力。之后,朝鲜坚持并举路线,多次进行了核试验和导弹试射。中国对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投了赞成票,显示出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坚定立场,也表现出维护地区和平的负责任姿态。

2018年3月,金正恩在中朝首脑会谈中首次表示,“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的遗训,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是朝鲜始终不变的立场”。这是金正恩首次公开表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根据朝方的无核化立场,中方明确表示,支持半岛无核化方向,支持朝韩持续改善关系,支持朝美举行首脑会晤并取得成果,支持有关方通过对话解决各自合理关切。

其次,中朝双方就通过对话“分阶段、同步走”的和平解决方式达成共识。2003年8月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开始以来,中国一直强调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朝核问题。2005年“9·19共同声明”强调,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并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这是中朝在内的六方会谈成员国所达成的共识。但是,2008年12月六方会谈中断以来,“分阶段、同步走”原则并没有得到具体落实。

2018年1月,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孔铉佑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指出,通过低门槛、同步走、小步走方式推动沟通,并强调“同步走”就是六方会谈确定的原则,即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同步对等的原则。金正恩访华时表示,希望有关各方负责任地采取分阶段、同步性的措施,推进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坚持半岛无核化方向,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分阶段、同步走”是中朝两国领导人对朝鲜半岛核问题所达成的共识。

再次,中朝恢复和加强了战略沟通。长期以来,双方根据1961年7月签署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就重大国际问题沟通和协商,推动了友好合作关系。1992年中韩建交后,中朝之间围绕重大国际问题很少进行沟通,尤其朝鲜做出核试等重大决定时,不与中方沟通。

2018年以来,每当举行朝韩、朝美首脑会晤之前,金正恩都先访华,同中国领导人进行战略沟通,互相通报国内情况,并围绕重大问题交换意见。这不但巩固和发展了中朝友好合作关系,而且彰显了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显示了中国是朝鲜对外关系中最重要、最可靠的战略伙伴。

(三)积极维护和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

首先,中朝双方致力于维护正常的经贸合作。中朝两国在政治、经贸、地缘、人文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953年11月,中朝签署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确立了经济与文化合作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两国长期以来在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广播、新闻等各个领域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朝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从而有力支援了朝鲜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推动两国友好合作提供了长久动力。冷战结束后,中朝贸易额在朝鲜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高达80%以上。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资来源国。

最近几年,随着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日益严厉,朝鲜的对外经济关系面临空前未有的巨大压力,中朝之间正常的经贸合作也受到了很大限制。2014年两国贸易额为65.4亿美元,达到了顶峰,之后逐年下降,到2018年大幅减少到24.3亿美元,为2010年以来最低。

根据2018年以来朝鲜国内政策变化及经济发展需求,中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朝鲜的新发展战略路线,支持朝鲜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8年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由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委员长朴泰成率领的劳动党友好参观团时,朴泰成表示,“此次友好参观团受金正恩委员长指派访华,学习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由此看出,朝鲜转变新的战略路线后,积极向中国学习经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双方积极开展各领域的交流,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2018年以来,中朝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司法、文化、教育、旅游、媒体、地方、艺术、智库等领域交流广泛,双方代表团的访问次数达40多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中共中联部部长宋涛率中国艺术团相继访朝,朝鲜劳动党中央副委员长朴泰成率劳动党友好参观团、劳动党中央副委员长李洙墉率朝鲜友好艺术团、人民军总政治局长金秀吉陆军大将率朝鲜军事代表团相继访华。此外,中国外交部代表团、体育代表团、青年干部代表团、文艺工作者代表团、新华通讯社代表团、《人民日报》代表团、中共辽宁省委友好代表团、深圳艺术代表团访朝,朝鲜外务省代表团、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劳动新闻》代表团、朝鲜记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代表团、黄海南道代表团、朝鲜教育委员会代表团、朝中友好议员团、朝鲜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建筑师同盟代表团等访华。

再次,中朝之间的各种互访和互动,大幅改善了两国的舆论环境。由于朝鲜进行了多次核试验,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逐步加大了制裁力度,朝鲜舆论和媒体表达了对中国的不满,甚至一度点名指责了中国。对此,中国媒体和舆论也纷纷表达不满,两国人民之间感情受到了损伤,两国舆论环境变为极其恶劣。同时,两国交流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人员往来次数显著减少,甚至有些活动被取消。

2018年以来,朝鲜中央通讯社、《劳动新闻》等朝鲜主要官方媒体明显站在支持中国的立场,不仅经常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国成功发射卫星等进行正面报道,而且在中美贸易摩擦、西方国家干涉香港、台湾、新疆局势以及人权问题上,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中朝两国在国际舞台上互相给予道义支持,使两国关系不断提升至新高。

中朝关系的新变化既是两国共同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也与两国各自的政策调整有关。

(一)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出发,中朝需要改善关系,携手应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半岛局势。2017年,朝鲜半岛曾经出现了“四月危机”“八月危机”以及“十月危机”等多次战争危机。半岛紧张局势千钧一发,给中国周边乃至东北亚地区局势带来了极大不安,严重损害了中朝两国的战略利益。朝鲜半岛一旦发生战争或武力冲突,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首当其冲的是朝、韩两国,其次就是中国。因此,防止在朝鲜半岛发生战争或武力冲突是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底线,也是不能丢弃的原则。

在此期间,美、韩、日等国加大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导致朝鲜半岛局势陷入恶性循环。美韩以应对朝核问题为由,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THAAD),试图打破朝鲜半岛的战略平衡。美韩还不断增强联合军演规模,集中了各种最先进的战略、战术武器,演练对朝先发制人打击,对朝鲜形成了极大的军事威胁,也影响到中国的安全利益。

美韩等国离间中朝关系,也使得恢复中朝友好关系的战略必要性凸显。冷战结束后,国内外学界一直对1961年签署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提出废约或修改。韩国的一些右翼势力一直对中国抗美援朝耿耿于怀,趁机挑拨离间中朝友好关系,企图对朝搞政权更迭,“吸收统一”朝鲜。过去几年中朝关系日益恶化,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容易导致美日韩三国误判中朝关系,对朝加大军事压力,很有可能引起擦枪走火,导致灾难性后果。面临日益恶化的半岛局势,美日韩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战争威胁,中朝两国恢复友好关系不仅是必然的选择,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二)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出发,调整对华政策成为朝鲜的不二选择。朝鲜为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目标,决定转变国家发展路线,必然需要和平环境与可信赖的合作伙伴。2011年金正恩执政以来,朝鲜新设了23个经济开发区,加上罗先经济贸易特区、中朝罗先共同开发区、中朝黄金岛及威化岛共同开发区,朝鲜的经济开发区、特区已达到27个。但这些开发区和特区由于受到制裁影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未能有效引进外资投入和合作伙伴,大都仍然停留于纸面。

2017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日益严厉,不仅中朝贸易遭到了沉重打击,而且在朝鲜投资的中资企业以及中朝边境地区经济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朝鲜的对华出口大幅减少,从2016年的25.4亿美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2.13亿美元。由于受到联合国制裁决议的限制,中国无法进行新的对朝投资,朝鲜更不能引进新的相关装备和设备,使朝鲜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受到了很大限制。

朝鲜长期进行核导开发,国际形象受损,外交上几乎陷入孤立。中国不仅是朝鲜主要能源供应和粮食援助国,而且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及经济合作开发区合作方,无疑是朝鲜首选的最可靠合作伙伴。因此,朝鲜要发展经济,必然要改善对外关系,恢复中朝友好合作关系。

(三)从维护半岛稳定和运筹大国关系出发,中国逐步调整对朝政策。由于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韩关系严重恶化。虽然在2017年底中韩达成共识,遏止了双边关系下滑势头,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还没有完全恢复。“萨德”问题使中国重新思考美韩同盟和中韩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微妙关系。最近,美韩重新提出举行联合军演,这不仅危害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不符合于中国提出的“双暂停”倡议。韩国政府主张“三方”或“四方”概念,在构建半岛和平机制问题上试图排斥中国,影响到中国对韩的战略信赖,上述发展变化促使中国重新思考和调整半岛政策。

与此同时,日益严峻的中美战略博弈,使中国重新考虑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贸易战,出台“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加强美日、美韩军事合作,加大军事部署,使中国周边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为防止东北亚地区战略安全态势恶化,中国需改善中朝关系,争取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2016年初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双轨制”(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思路和“双暂停”倡议(朝鲜暂停核导开发活动、美韩暂停大规模军演),提出分两步走的路径,即先以“双暂停”恢复对话,再推进双轨并进。除六方会谈外,中方对开展双边、三边、四边等各种对话均持更为开放的态度。在中朝关系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外交努力,积极在中朝之间推动外交沟通。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特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访朝,双方就中朝两党两国关系、朝鲜半岛问题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朝鲜半岛局势转变进程中,中俄战略协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017年7月,中俄两国发布了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双方认为,要基于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双轨并行”思路,以及俄罗斯方面关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分步走设想的思路,用政治方式解决半岛问题。2019年6月,在习近平主席出访朝鲜之前,中俄领导人又发布了新的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声明,其中提出了“政治解决”的完整思路,两国之间战略协作对维护半岛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8年以来中朝关系的新变化有利于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对朝鲜经济发展、半岛无核化、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中朝关系的积极变化有利于朝鲜的经济发展。首先,有利于朝鲜转变国家发展路线和思想观念。金正恩首次访华一个多月后,朝鲜宣布从“核武力与经济建设的并举路线”转变为“集中全力经济建设路线”,并提出国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等“四化”口号,强调完成国家经济发展五年战略(2016~2020年)。集中一切力量搞活经济,就意味着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以及农场的工作重点要集中和服从经济建设,对工作也依据经济成果来进行评价,而且组织、宣传等工作也服务于新战略路线的要求。2019年4月和8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连续两次修改和补充了社会主义宪法,把“主体思想”和“先军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改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为朝鲜的指导思想,删除了过去提出的青山里方法、青山里方式和大安事业体系等,明确了金正恩提出的社会主义企业责任管理制,强调正确利用成本、价格、收益等经济杠杆,支持国家在对外贸易中恪守信用,改善贸易构造,扩大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其次,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地区的建设和中朝经济合作。金正恩上任以来,朝鲜开始摸索对外经济合作对象的多元化、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寻求与东南亚、欧亚地区以及欧洲等地的伙伴开展合作,中朝关系改善有利于朝鲜继续这一势头,并促使朝鲜将“一带一路”纳入到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部署中。2019年4月,朝鲜对外经济相金英才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显示出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和积极态度。在新的形势下,朝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了东北亚经济研究室,专门研究中国经济、“一带一路”建设、东北亚地区合作等问题。

朝鲜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老旧、缺乏经济发展经验,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也需要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也多次表示,朝方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十分宝贵,希望多来中国实地考察交流,多学习中国经验做法,积极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些变化将给中朝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习近平主席访朝以后,中朝贸易已经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双方正在探索新时代两国合作的方式和内容,中国各种访朝考察团迅速增加,朝方也积极参加2019北京世界园博会等在中国举办的各种展览会和商品交易会,派团考察和了解中国发展现状和经验。2019年10月,中朝双方在平壤首次成功举办“朝中健康及体育部门科技展”。

(二)中朝关系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继续向前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第一,中朝关系升温使得中国提出的“双轨并行”思路、“双暂停”倡议逐步实现。金正恩首次访华不久,朝鲜宣布自2018年4月21日起停止核试验和洲际弹道火箭试射,将废弃北部核试验场。5月24日,朝鲜核武器研究所发表声明,废弃了朝鲜北部地区核试验场,炸毁核试验场的所有坑道、警备设备和观测站。由此可见,朝鲜确实兑现了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一些承诺,半岛无核化进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18年4月2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板门店举行首脑会晤,并发表了《板门店宣言》。双方确认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目标,把停战协定转换为和平协定,构建持久巩固的和平机制。这意味着朝韩两国支持中国提出的“双轨并行”思路。在中朝关系、朝韩关系改善的背景下,2018年6月12日金正恩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了首次首脑会谈,并发表了《新加坡宣言》。朝方重申承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立场,双方表示要在朝鲜半岛建立持久稳固的和平机制,并建立新的朝美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中国提出的“双轨并行”思路。

第二,中朝关系升温为朝鲜继续进行朝美对话提供了一定的动力。虽然2019年2月在河内举行的第二次朝美首脑会谈没有成功,但和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仍然是朝美关系的主要议题。6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上举行中美、中韩首脑会晤以后,朝美首脑在板门店举行了会晤,双方都表示继续推动对话。10月初,朝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工作磋商。从谈判的结果来看,朝美协商仍然十分艰难。仅仅依靠朝美双方很难解决问题,更需要的是能够发挥有效作用的协商机制,尤其是中国曾经倡议而推动的六方会谈那样的多边机制。今后,中国作为朝鲜半岛事务的重要当事方和停战协定的缔约方,在半岛和平进程中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三)中朝关系的积极变化有利于将东北全面振兴与中朝经济合作密切联动,加快推进国内外地区协调发展,有力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8月,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将以丹东为门户,倡导连接丹东—平壤—首尔—釜山铁路、公路及信息互联互通,建议作为对朝经济合作窗口设立“丹东特区”。丹东是中国最大的对朝贸易窗口,占中朝贸易的80%。如果丹东在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上升,将加快促进中朝经贸合作。最近,为开通丹东新鸭绿江大桥,正在加快建设边检、通关、检疫等相关设施。如果新鸭绿江大桥开通,将进一步扩大和促进中朝之间的经贸合作。

2019年8月,吉林省发改委公布《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年~2025年)》,将全面扩大与朝、俄、蒙古、韩、日等东北亚国家交流合作。8月30 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强调积极推动朝鲜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随着东北三省相继出台参与“一带一路”的实践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中朝经济合作和东北地区振兴的密切关联性,将积极推进东北地区发展与朝鲜半岛经济合作的对接。

2019年11月,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率团访问朝鲜,跟朝鲜方面达成共识,继续加强人员和贸易往来,推进农业交流合作,加强民生领域交流,积极开展旅游合作。中朝地方交流与合作将会有力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众所周知,朝鲜是东北亚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未开发国家,所以对朝经济合作成为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一个主要关注点。“东海线”“京义线”等铁路、公路和中国大陆的连结,都是对朝经济合作亟待解决的课题,非常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参与以及投入。目前,朝鲜方面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以及中朝经济合作,愿意跟中方开展多方面交流与合作,积极摸索适合于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随着半岛局势的缓和,加上“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北地区的积极开展,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经济合作将会加快,给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朝鲜半岛局势转变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最主要的是朝美关系的走向,但不能仅仅依靠朝美两国来解决,需要中国、俄罗斯、韩国等相关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本文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基于目前的发展态势和中国的多方行动,一是在和平安全问题上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朝鲜半岛形势需要予以维护,中方提出“双轨并行”思路、“双暂停”倡议已经得到了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支持,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就成为解决半岛问题的发展方向;二是东北三省相继出台参与“一带一路”的实践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地区振兴的关联性,“一带一路”建设与朝鲜半岛发展的对接已经被提到了正式议程。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日韩在东北亚的合作动力重现,加上与中蒙俄合作的联动,中朝经济合作将成为中国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支撑之一。

根据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及走向,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积极支持朝鲜继续向前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鉴于朝核问题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坚持和平解决的原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和平机制建设的双轨并行思路,关切朝鲜合理的安全需求,支持“分阶段、同步走”的解决方案。

第二,加大对朝经济投入和帮助。目前,朝核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朝韩关系停滞不前,韩日摩擦持续,中美贸易争端形势错综复杂,半岛局势不稳定、不确定性日益在增加。同时,朝鲜受到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很难全面开展正常的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在这种情况下,需适度加大对朝鲜的经济投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朝鲜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加强中朝人文交流与合作。鉴于朝鲜方面希望向中国派遣交换留学生和进行访学,并交换各自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的意愿,应积极推动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最近,朝鲜社会科学院、金日成综合大学、朝鲜教育委员会都派代表团到中国考察,积极表达加强人文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愿望。今后根据双方的需求和合作方向,中方可加大培训朝方专家力度,增加朝鲜留学生人数,使之更加了解中国,并通过中国了解世界。

第四,加大对朝旅游业的投入与支持。旅游并不属于联合国制裁对象,也是中朝两国之间很重要的人员往来的通道。据报道,中国游客已经达到赴朝游客的90%以上,人民币在朝鲜被普遍使用,是朝鲜使用最多的外币。朝鲜对中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外服务的餐厅、出入境海关等地的工作人员大都会说中文。中国可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上的优势,优先加大对朝旅游业的支持,促进双方民间交流。

中朝友好合作应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共识,进一步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全方位扩大两国合作范围和内容。今后,随着中朝、中韩、朝韩、朝美等多方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不仅要深化国家层面的双边合作关系,而且要大力促进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实现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本文转自:《现代国际关系》202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李成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博士;

原标题:《李成日:新时代的中朝关系:变化、动因及影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