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66!!!望城这项改革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2020-11-30 16: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走进茶亭镇静慎家园

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

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金灿灿的柚子挂满屋前

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

孩童们三五成群嬉戏游玩

呈现出一派恬静悠然的景象

……

面对农民建房

地从哪来、哪些人能建、如何建等问题

望城打破宅基地资源村组壁垒

创造性地提出“带地入建”模式

望城在位于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的茶亭镇苏蓼垸试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改革,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系列发展报告》与《中国改革年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卷一》,成为可资借鉴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建设典型样本。

走走走

快随小编一起去看看

望城是怎么推进这项改革工作的吧

土地确权 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苏蓼垸地处望城北部,辖苏蓼、大龙、静慎三个村,共有居民1.4万人。长期以来,由于宅基地和耕地资源配置不均,存在农房散乱、耕地细碎化乱象,又因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配套投入分散,往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苏蓼垸分散居住实景图

左昆曾担任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委会(筹)改革部部长,是“带地入建”模式的实际推动者之一。在他看来,原有的土地制度将宅基地资源固化在村组内部流动,使得垸区耕地占用与宅基地紧缺矛盾越发突出,农村建房用地难、公共服务配套难、政府财政负担重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地乡村振兴的关键瓶颈。

“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必须首先化解‘房’与‘地’的矛盾。”左昆介绍,2016年,试验区管委会在苏蓼垸推行“带地入建”模式时,首先对3个村集体土地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随后再推行农村土地合作经营,按“一村一社”成立村级土地合作社,农民将承包地经营权(或者宅基地原址复垦为耕地)加入村级土地合作社,统一流转,实现土地收益长期稳定可期,土地经营权及收益在合作社之间实现自由流转,解决了农村建房用地难问题。目前,苏蓼垸内土地确权达100%,入社率达95%以上。

带地入建 宅基地实现跨组跨村流动

带地入建 宅基地实现跨组跨村流动

“再过几个月,这房子就能住进去,终于不用挤在旧房子住了!”站在自家新建的楼房前,村民蒋福显得很开心。

1982年出生的蒋福是茶亭镇大龙村人,以前,他和妻子、儿子、父母以及哥哥嫂嫂一家住一起,全家八口人挤在一栋上下各三间的两层旧楼房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居住条件显得窘迫起来。但是大龙村地处基本农田保护区,蒋福虽然符合建房条件,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宅基地,申请了好几年也没有把宅基地审批手续办下来。

2016年,随着“带地入建”模式的实施,蒋福的宅基地终于有了着落。他通过向试验区管委会申请,将家中的8亩耕地租赁给原村(大龙村)合作社,并从其承包地中拿出1.32亩的流转收益,分70年付给静慎村静旺合作社,并在静慎家园获得一块120平方米宅基地使用权,新建了现在的这栋小洋楼,并配套建设了3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

据了解,所谓的“带地入建”模式,就是针对有新开户建房、迁址建房需求、农村危房改造或改建户等村民进行资格审核,保障其在本村组的宅基地资格权。审核通过的村民可申请成为“带地入建”户,按自愿有偿、权益互换原则,通过原所在村土地合作社,将自家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收益,付给新房拟建所在村土地合作社,从而在该村集中居住点获得宅基地使用权。

目前,像蒋福一样通过“带地入建”模式,在静慎家园已实现跨村跨组建房的农户有30多户。

统一规划 土地资源实现高效利用

值得关注的是,集中居住点的村民建房,实行的是“统规自建”或“统规代建”模式。通过依山就势,按照“生态化、庭院式、农家型”,采取“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脉络式布局,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建筑1-3层,人均占地控制在30平方米,每户配备30平方米生产用房和适度庭院面积,以高效集中利用土地资源。

▲“带地入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静慎家园)规划图

左昆介绍,为了让集中居住点的村民享受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静慎家园打造了“1+18”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体系,“1”是指集中居住区,“18”是指配套的水、电、气、路、讯、污、医、教、文、娱等18项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完善的配套、优美的环境引导农民入驻,彻底改变农村土地资源粗放使用和分散居住格局,全面提升现代乡村品质。

“我们以前住的地方,房子周围除了农田,什么娱乐基础设施都没有,现在在这集中居住区,不仅环境好,晚上吃了饭还能去文体活动中心健身,感觉很方便。”静慎村的集中建房户肖大龙说。

▲苏蓼垸当地民居(60、70及90年代建造)

▲静慎家园

“对比传统农村分散居住,集中居住区户均占地从2.37亩下降至0.77亩,户均道路占地从0.75亩下降至0.18亩。”左昆表示,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新建的房子不仅可以

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留得住乡愁

还能够提供

城市生活品质

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和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

望城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望城推行的“带地入建”模式,不仅解决了跨村建房问题,而且充分考虑了适度规模农业等新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两权“置换”,“换”出了新路子。

目前,通过明确试点区域功能定位,望城充分发挥苏蓼垸耕地资源优势,复垦宅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18000余亩承包地由138个主体流转经营,形成了以小龙虾、鲌鱼为特色的健康水产产业集聚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丘陵区生态宜居优势,集中居住节约土地,集中配套基础设施,共享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公共服务配套点多面广、政府财政负担“重”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说找不到我们了,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记者 | 尹国旗 高亮 彭姗妮(见习)

原标题:《666!!!望城这项改革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