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榆次站:常家庄园听茶路传奇,千年老城寻晋商盛景

2020-12-01 13: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榆次站

儒商世家

常家庄园听茶路传奇

设店立号

千年老城寻晋商盛景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寇宁 摄

“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自古以来,榆次就是晋中平原富庶之地。过去五百年间,作为在“万里茶路”上经营时间最长的晋商茶帮,榆次商帮早已成为晋商的重要代表。尤其是榆次常氏,开拓了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并以雄厚实力执茶叶对外贸易之牛耳。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一路行来,常家当年的茶山、茶场、贸易货栈旧址犹在。

“榆次,我们来啦!”11月16日,由晋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晋中市委宣传部、山西晚报社发起并承办的“弘扬晋商精神重走晋商万里茶路”大型活动采访团继续出发,在位于榆次西南部的东阳镇车辋村常家庄园发出这样的呼喊。其后,采访团又走进有着千年历史的榆次老城,一路探寻那些在茶叶之路上纵横捭阖的榆次茶商留下的点滴印记,重新回望那些光耀青史且独属于晋商的传奇篇章……

儒商世家建瑰丽庄园

“万里茶道筑晋商传奇,儒商世家建瑰丽庄园。”这十八个字,精准描述了常家庄园这座晋商大院的岁月征程。

这座距晋中市榆次区17.5公里、距太原市中心35公里的宅院建筑群,有着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大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这一宅院建筑群也是晋商民居中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它有着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

庄园外,高大的堡墙在初冬暖阳下巍然耸立,昭示整个庄园曾经的繁盛。据传,清朝同治年间,由于北方燕军起义,战火一度蔓延到山西,当时晋中一些豪绅富贾纷纷修建寨墙以求自保。当时,常家也修建了环绕庄园的堡墙。如今,曾经的八个堡门多已被毁,仅有一座位于东北方向的堡门被保留下来。

穿过这座高24米、宽15米的堡门,眼前仿佛另一个世界:一条街道分割了两旁的建筑,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开阔而神秘。堡门北侧不远处是常氏宗祠,整个祠堂三门四进院,步步登高,祠堂正厅上方悬挂有四字匾额——“本支百世”,意即希望常氏这一支系绵延百世,正厅中供奉的是常家前人的牌位,位居正中的是始祖常仲林。正厅西侧正是常家走向兴盛的里程碑人物——常万达。常家庄园导游付宝珠介绍,常万达目光远大,创建了以武夷山为茶源地,通往俄罗斯、蒙古的”万里茶路“,同时也是目前被保留下来的庄园北常的建造者。

付宝珠介绍,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车辋村大规模地建设住宅。常万玘在车辋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其三弟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据记载,常氏在车辋村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60万平方米,楼房40余幢,房屋5000余间,园林13处。

在时间洗礼下,庄园如今被保留的规模已远不及其鼎盛时期,但其细致结构和完美景致依旧令人惊叹。作为儒商建筑的代表,常家庄园布置十分讲究,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计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从布局上看,常家庄园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其宅院显示了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味,井然有序的封建礼仪传统,而与深宅大院相应的还有百余亩融儒、道文体于一体、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流连园中,景随步移,心旷神怡,这一特色,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更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茶贸之路开拓者

明弘治年间,原籍太谷县惠安村的常家始祖常仲林落籍榆次繁衍生息。随着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其第六、第七世开始奔赴张家口从事商业贸易。

据常万达后人、常家第十九世、山西榆次常氏儒商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常孝东介绍:当时,在张家口坐地经商的大部分是山西籍商人,常家就是其中一员。到第八世常威时,常家已有相当积蓄。清康熙年间,常家在张家口开设“常布铺”门店,主要经营丝绸、棉布等。彼时,俄罗斯帝国不断向东扩张,急切希望与中国进行商业交往。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贸易就此拉开帷幕,紧临京畿的张家口商人,成为对俄贸易的先行者,这其中就包括常家。

此后,俄国多次请求扩大茶贸,中国商人亦多次请求清政府,希望恩准与俄国扩大贸易。清雍正五年,中俄正式签订《恰克图条约》。

清乾隆二十年,北口对俄贸易统归恰克图一处。恰克图成为中国对俄贸易唯一的“陆上码头”。素有善贾之称,与俄商交易已大获其利的山西商人蜂拥北上,垄断了恰克图市场。从此,在中俄贸易中,山西商人便成为中国商人的代表。到18世纪中期,茶叶已成以食肉为主的蒙俄各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中国对俄输出商品茶叶随之取代丝绸、棉布上升到主导地位。

若说恰克图开市之前,常家仅是拥有雄厚资本的山西商人中的普通一员,在恰克图开市、茶叶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后,常家从此脱颖而出,真正成为对俄茶贸中国商人的代表。资料显示:清乾隆年间,常家北上恰克图前,其产业已一分为三,常万达兄弟三人有代表性地走了三条不同的生存致富之路。其中,常万达子承父业,改“常布铺”为“大德玉”,携巨资北上恰克图,占据有利地形,以“玉”字号专事对俄茶贸。其大哥常万玘另设“大德常”商号,以“德”字号专事内贸,其二哥常万旺置田屯垦,落籍张家口菜园村,以种田为生。进驻恰克图后,常家的对外贸易逐渐转向专事茶叶贸易,且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常孝东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常家从福建武夷山采茶,在当地下梅村开设制茶工厂,精选加工茶叶,把茶叶压成茶砖,经水路转陆路,走东口到张家口。最终走茫茫沙漠之路,经乌兰巴托到达恰克图。在中俄贸易边境,中俄商人以货易货贸易茶叶,常家则把茶叶运往到了俄罗斯国内,远销圣彼得堡欧洲等地。至此,南起福建武夷山和湖南产茶区,沿长江到湖北汉口,朔汉江抵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陆路至河南周口——山西晋城、长治、太原——河北张家口——内蒙多化或归化——外蒙库伦——恰克图,销往西伯利亚、莫斯科及欧洲多地的横跨亚欧大陆的茶叶之路正式形成。整个茶路由起至终,长达一万三千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

茶路兴衰见证者

“常家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建设者,更是万里茶道发展的见证者,在晋商的创业发展史中,尤其是万里茶道的发展史中功不可没。”常孝东说。

在“大德玉”基础上,清道光六年,常家设“大升玉”,清道光二十二年设“大泉玉”,清同治五年设“大美玉”,清光绪五年设“独慎玉”。由“玉”字五联号占据茶路前沿,以张家口为中枢,在江南茶叶产区和恰克图之间买茶山、办茶厂、设商号,在南起苏杭,北到恰克图,西至重庆,东到沿海,东北到奉天(今辽宁沈阳)的大半个中国范围内形成了商业网络,设立了50余个商号或工厂,以对俄出口茶叶为龙头,引进俄国的皮毛、呢绒、牲畜等商品,通过内贸网络销售,以外贸促内贸,内贸服务外贸。

鼎盛时期,常家的“大德玉”“大德常”“三和源”“独慎玉”等字号还兼营或专营票号、帐局等金融业务。18世纪80年代末,经清政府准许,又深入俄国内部许多城市贸易,使中国陆上直接对外贸易从恰克图向北向西延伸到欧洲。

山西省地方志《近代的山西》对晚清时恰克图市场的大型商号作了统计:全城共29家,常家独占其6。另据清宣统三年恰克图16家商号因俄商在庚子(1900年)前后拖欠茶款,中国商人在给清政府的咨呈里详载,俄商对“玉”字号的欠款合计449218.34元,对常家的欠款数占到总欠款数的56.78%。由此可见,对俄茶贸的首席之位非常家莫属。

清咸丰元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俄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在恶劣的贸易环境下,许多中国茶商退出对俄茶叶贸易,恰克图市场一落千丈,清同治四年,“中国茶行字号,百二十家仅存十家”,榆次常家则依旧坚守于这一领域,苦心经营。后经清政府准许,常家直接深入俄国内部贸易,在俄国的莫斯科等许多城市设庄营业。同时争得清政府的酌减厘金,取消一切浮税的“体恤”,并加强了茶叶产地的茶农、小商贩与晋商采办、加工茶叶庄、厂的合作,一度使茶叶贸易额出现回升。

清同治九年,俄国从中国沿海向南到欧洲敖得萨港的航线开通,分走了恰克图的一部分贸易额。

1905年,横贯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通车,俄商由天津转口陆路运输到恰克图回国的货物,改由沿海北上海参崴,转铁路运输回国。加之印度茶和锡兰茶进入国际市场,打破华茶独占世界茶叶市场的局面。于是,在茶叶之路的起点,茶叶采集利源几被压尽,中途运输交通工具落后,课税林立,成本无法降低,终端由于俄商自行采办运输,质高价低,俄国茶叶市场几达饱和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的常家及其已为数很少的山西商人为维持对俄贸易,向俄罗斯中小商人赊销,最终以俄商拖欠巨额茶货款血本无归走入绝境。

清宣统元年,俄国又突然对在俄华商课以重税,所征税额高出货价的数倍。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国内战争顿起,“大德玉”“大美玉”“大升玉”“大泉玉”“独慎玉”以在莫斯科赔累140多万两白银,其他地方损失无法计算的结局,为常家的对俄茶贸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晋商古街老字号

采访团到达作为晋商故里的榆次老城时,已是夜色降临,喧闹了一天的老城安静了下来。远远望去,这座占地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老城,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走在青石路上,一楼、一阁、一砖、一瓦,折射出千年老城独特的魅力,一街、一铺、一牌、一匾,展现着数百年晋商过往的辉煌。

据榆次老城相关负责人任太龙介绍:现存的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俗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

在这里,有着始建于1362年的榆次城隍庙,是国内现有的城隍庙中最古老、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老城内的榆次县衙,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县级衙署。在南北走向、店铺林立的明清晋商古街,砖木结构的店面,保留了古代商家“前店后坊”“前辅后院”的经营格局和特色,这里聚集着的众多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商铺远播三晋,晋商巨族车辋的常家、聂店的王家、大张义的宋家都在这里设店立号。这些遗留着明清古典风格且中西合璧建筑的老商铺,至今仍人流如织,熙熙攘攘,让人犹可一窥其当年繁华盛景。

众多的老字号不仅保留了榆次曾经辉煌的商业历史,更让今人看到了榆次商贸长盛不衰的繁华。《汉口山陕会馆志》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设在汉口的茶庄,排名前20位中,现可以核实确认的榆次茶庄占到9个,排名前10位中榆次占到5个,排位第一的即榆次常家的“大德玉”,排位第二的为榆次郝家的“天顺长”,排第四、第五、第六位的分别是榆次常家的“大泉玉”“独慎玉”“大升玉”,仅榆次15家茶庄经营额就占到山陕两省驻汉口全部商家总营业额的12.37%。

据史料记载,清同治七年,恰克图的晋帮商号仅剩常家、渠家、乔家,还有郝家。彼时,总号设在榆次的郝家商号、票号,除了“天顺长”还有“聚兴顺”“公兴顺”“同兴顺”“达顺成”“桐生予”等。其中,久负盛名的郝家商号“聚兴顺”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19世纪20年代。在商贸环境愈加恶劣的俄国,“聚兴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与常家遭遇相似,郝家在俄的经营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遭遇重创,但郝家的“聚兴顺”等茶庄以其雄厚的资本、质量、声誉、管理和规模继续生产经营,并转以内销为主。抗日战争爆发前,“聚兴顺”在湖北仍有茶工3000名,管理人员14名。

不过,随着历史变迁,郝家众商号也经历了兴衰演变。如今,在榆次老城内的商业老街上,仍可窥见郝家商号的历史痕迹,榆次郝家的聚兴顺(茶庄)牌匾和门面已被恢复,默默陈述着一段不为多数人知的历史。

图说

常家庄园 书香门第

玉字号遍布海内外

榆次老城 集商集文

古韵悠悠现商贾图

常家庄园的后园,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榆次的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榆次商帮作为晋商的主要一支,应首推被称为晋商八大家的常家。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团走进榆次常家庄园。

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其中,以“大德玉”为代表的玉字号专事对俄茶贸,全盛时期遍布海内外。

常家庄园这条长街紧靠南北宅院,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

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他从家里出发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之后,常家逐步积累商业资本。

常家庄园非常绮丽,大红灯笼高高挂。

家境富裕后,常家在榆次老家修建了南常、北常庄园,现如今的常家庄园不及当时的四分之一。

常家庄园中的常家后院回廊。

常家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素称“世兼儒贾为业”。常氏八世常吉为县贡生,是家族中入贡第一人。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回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

榆次老城景区建筑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

商以城而兴,城以商而名。榆次老城的明清街,可以说就是一幅活灵活现的明清商贾图。城内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珍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寇宁

视频拍摄|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通讯员 王磊

原标题:《重走晋商万里茶路|榆次站:常家庄园听茶路传奇,千年老城寻晋商盛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