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 青年力量”专栏|青春绽放骆驼湾

2020-12-01 17: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本刊记者 董铁莹 中国青年杂志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0年第22期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编者按: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宣告历史性解决,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青年》杂志推出《脱贫攻坚 青年力量》专刊,共分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回访习近平到过村庄的年轻人”“山西灵丘、石楼:返乡青年创业记”“乡村振兴,徐徐展开的青春”“脱贫攻坚中的青年力”“小康生活的幸福读本”五个版块。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的青年故事。

从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从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到革命老区贵州遵义花茂村……这些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村庄,青年们发展得怎样?回到山西灵丘、石楼的年轻人又在怎样创业?脱贫攻坚中的青年贡献度几何?那些立志乡村振兴的青年们,正在如何展开他们的幸福读本?从即日起,《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推出“脱贫攻坚 青年力量”专栏及系列报道,我们且行且听且看。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回访习近平到过村庄的年轻人”系列报道①

2012年12月·河北阜平

青春绽放骆驼湾

文/ 本刊记者 董铁莹

曾经,这里是特困村,人均年收入900多元,土地贫瘠、道路崎岖,村民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如今,这里全面脱贫,2019年人均年收入13620元,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许多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选择回村发展,在此幸福生活。

“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如是说。

2012年寒冬,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并留下谆谆嘱托。自此,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在这里吹响。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标语

2020年10月,当《中国青年》记者来到骆驼湾村实地采访时,看到曾经的特困村面貌早已焕然一新。碧水蓝天,崇山峻岭,干净的街道和民宿,青砖灰瓦的整齐民房,张灯结彩的农民丰收节景象,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光是国庆节期间,该村就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成为河北省脱贫攻坚的代表。

“如今老百姓的房子出租有租金,村里的相关产业有分红,连村里60多岁的老人都在旅游公司打扫卫生、做饭,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精气神十足。”骆驼湾村村委会副主任李爱明自豪地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青年回流,谁不说咱家乡好

从北京乘坐40多分钟的高铁,便来到河北省保定市。再驱车近2个小时,便抵达阜平县城。如今的阜平县城,干净整洁,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商店、饭馆、居民区星罗棋布,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大都从大城市回迁,返乡参与建设。

1982年出生的任永花便是返乡青年中的一位代表。现在她是阜平县阜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负责在骆驼湾村的小吃街收银。

2001年,只有19岁的任永花离开骆驼湾村,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打工。“那时候过年回家,我在家最多不会超过7天。过去家家都是用土坑烧柴火,冬天生的大铁炉子都是灰和土,家里又没有厕所,冬天不能洗澡,太落后了,年轻人出去了就都不愿意回来。”任永花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虽然在北京有份工作,但是任永花总觉得缺少一份归属感。“大城市生活压力大,虽然我的工资不低,遇到五一、十一这样的节日,除了五险一金还能拿到手1万多元。即便是这样,刨去租房、孩子上学开销等,也所剩无几。”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消息,在外出务工的青年中也传遍了。自此以后,任永花每次过年回家都能看到脱贫攻坚征程中日新月异的景象。

“先是宽阔的公路修建了起来;之后农民们的房屋都修缮一新,还有异地扶贫搬迁的楼房,都在一天一个样地修建;为了发展村里的经济,又筹备建立了旅游公司,家乡海拔近1900米的山峰、天生桥瀑布群等旅游资源都被挖掘了出来,再加上骆驼湾村经过重新整修后的村落美景,家乡就在这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不断变美,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高。”任永花谈到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

扶贫前的骆驼湾村一号院

如今的骆驼湾村一号院

在外的青年们,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1980年出生的李爱明便是第一个回乡的年轻人,“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们骆驼湾村后,我妈妈就给我打电话,她说孩子你赶紧回来,总书记到咱们这儿来了,以后建设家乡,还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帮着一起干。”

从18岁就在外打工的李爱明,二话不说过完春节就返乡创业了,“回来之后就把自家的房子收拾收拾开始搞农家院了。”李爱明笑着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之后旅游公司进驻,统一打造骆驼湾村的景区。李爱明就把房子租给了旅游公司,“光是一年的租金就有7万。再加上我在村委会工作,我媳妇也在上班,俩人的工资一年就是十几万。现在孩子也在县城上学,我们全家就这样迁回来了。”

举家返乡的青年李爱明,对家乡充满了热爱。2018年,他又决定参选骆驼湾村村委会干部。当时38岁的他正符合干部年轻化的选人用人标准,经过选举,李爱明当选骆驼湾村村委会副主任。

“咱们村两委以前最年轻的干部都是58—60岁,现在领导班子经过调整之后,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村里搞旅游业,需要年轻人更前瞻、创新的思路,看准了就大胆地做。”

除了村干部年轻化之外,李爱明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流。“特别是这两年,年轻人回来的也有50多人。因为随着村里景区发展越来越好,咱们村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需要年轻人共同来出谋划策。每年元旦,我们会把在外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召集起来,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聊聊家乡的发展,说说新的产业发展思路。”

2019年8月,任永花在仔细思考后,也从北京回到家乡发展。在小吃街收银,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还有外国游客的身影,任永花感受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每月有2500元的固定工资,还有村里的各种补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乡节奏相对比较慢,我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在外寄人篱下的感觉,只要踏实干,公司不会不要我。这样人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吃饭睡觉都很香,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了。”任永花和记者分享心中的喜悦。

任永花的二哥也从外回乡,开了一个超市。越来越多青年回流,看到一个他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家乡。

“现在,不仅是本村的年轻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地年轻人来到咱们骆驼湾村就业创业。大家都往这儿奔,家乡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任永花自豪地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给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人民为中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青年们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青年扶贫干部,共建美好新农村

在阜宁县骆驼湾村,除了青年村民的回流,还有忙碌的年轻扶贫干部的身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驻骆驼湾村工作队队员唐超男便是其中一员。

1992年出生的唐超男在2018年主动要求驻村扶贫,要在村里待上整整三年,领导们有些不放心。但是唐超男却特别坚定:“我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不是农学,想对三农问题有一个全面了解,就必须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把落下的课都补了。”唐超男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初来乍到,方言是第一个难关。唐超男在每次开会结束后,都会拿起一旁的会议纪要认真翻看,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当地的方言。现在,她已能够与当地的村民自如交流。

当地八九百米的海拔让冬天的气温较平原地区更冷,刚驻村的时候没有水,唐超男就拿着水桶自己去提水,常常累得走不动路。在这些点滴的实践锻炼中,“90后”青年扶贫干部们也在迅速成长。

唐超男(右二)在骆驼湾村进行直播推介

围绕骆驼湾村的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林果种植、民宿旅游,扶贫干部们前赴后继地持续努力。食用菌75个冷棚辐射带动了32户、104人,人均务工收入1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菇农种植的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700亩的林果业带动了常年务工39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季节性务工150余人,人均增收4000元,今年更是达到80%的果树挂果。在民俗旅游方面,则是积极引进北京寒舍集团与阜平县阜裕公司,共同打造民宿旅游新业态,流转民宿68户,户均年流转租金1万元,打造业态20多个,40多种小吃,带动了本村及周边群众就业90余人,人均务工月增收达到2100元左右……

河北团省委也在青年创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包括阜平县在内的全省45个贫困县全部搭建创业联盟,开展创业服务活动210场,覆盖1万余人。

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丰硕的扶贫成果让骆驼湾村的百姓们都乐开了花。2017年,骆驼湾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所以青年扶贫干部们在这之后将主要精力都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提升老百姓的精气神。

骆驼湾村居民小院

首先是党建引领。在党员活动室,定期地组织党员活动和学习,进行国家政策的宣讲。“这些党员是村民,大部分手里都有农活,所以通过党建引领可以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促进和提升,也有利于他们将农业发展好。”唐超男说。

让唐超男印象深刻的是骆驼湾村的一名党员唐云海。他原先在外打工,后来因为眼疾不能再外出打工。扶贫干部们就给唐云海买了烤玉米、烤红薯的机器,让他自食其力。唐云海感慨地说:“我是党员,现在党和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能拖村里的后腿,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其次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动来丰富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在一些节假日开展送温暖活动,六一的时候看望儿童,重阳节的时候看望老人,通过这些点滴关怀,让骆驼湾的百姓感受来自党和国家的温暖。”唐超男介绍说。

现在村里发展旅游,年轻的扶贫干部们又通过直播的形式宣传村里的农特产品。他们也在培训村民们学会直播,以后让村民自己坐在直播间里,对外宣传骆驼湾村的农产品。

“党建和精神引领,我们都希望从思想和制度上形成一个长远的影响。以后即使扶贫工作队离开了,所有的事仍然可以继续运营下去。”

扶贫事业在青年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不断向前,而青年干部们也在扶贫工作锻炼中不断成长。2021年,唐超男将带着自己在工作队3年的经验回到河北省农村农业厅工作。她觉得三年充实的工作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锻炼。

“我之前在办公室负责文件运转、发文审核、安全生产等工作。虽然很多文件也能看得懂,但因为没有实践,觉得比较空泛,心中没有概念。但是经过这3年扶贫工作的锻炼,现在再看到亩产多少斤等具体的数据时,我的头脑中是能浮现画面的,真正地了解了这些数据的概念和意义。”唐超男告诉《中国青年》记者。

与此同时,唐超男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掌握了工作方法。“基层的每件工作都要具体落实,怎么把每张表格的数字填上,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让他们去信任你,配合你的工作,这些都是只有在基层才能锻炼到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在人生中有这段经历。”

在骆驼湾村,有很多照片,老照片在诉说着历史,新照片在讲述着今天。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个动人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骆驼湾村走访的第一户如今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课堂,这个现在被称为“骆驼湾一号院”的地方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的光临。“骆驼湾一号院的主人叫唐荣斌,是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来阜平走访慰问的第一户困难群众,在唐荣斌的炕头上,习近平与唐荣斌一家唠家常,了解生产、生活及身体状况。”

在院落中的展示屏上,讲述着上述生动的故事。窗明几净的瓦房,屋外是鲜花绿植。可见醒目标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旧貌换新颜,那个贫穷的骆驼湾村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这个村和村里的年轻人还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已经铺就。

骆驼湾村即景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原标题:《“脱贫攻坚 青年力量”专栏|青春绽放骆驼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