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在花茂听花开的声音

贵州党建云
2020-12-02 16: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柏油路、小青瓦、转角楼、白粉墙、雕花窗……走进花茂村,立刻被静谧、祥和的空气包围,久居城市紧张和焦虑的神经顿时放松下来,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柔美。

花茂村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脉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播州区西部,枫香镇东北部。古时,村内世居以仡佬、苗族为多,人烟稀少,贫困荒芜,故名“荒茅田”。1954年,改名为“花茂”,寓意花繁叶茂、欣欣向荣。但几年前,因地形所限,花茂村民依旧过着“七分土、半亩田,不是在山腰,就是在谷底,历来糊口难”的生活,花茂不茂,荒茅依旧。

几年间,山河容颜改。

如今,走进花茂村,穿隙而过的白纳河欢快地哼着小曲,柏油路两旁的“花仙子”迎风招展,栉比相连的农家乐生意不坏,村民变身老板,笑盈盈地迎送南来北往的客人。打卡花茂,追寻乡愁,成为周边群众休闲游的首选。

花茂人闲暇之余,三三两两坐在“红色之家”饭馆前谈论着花茂村的前世今生。那些几年间来来往往忙碌于村头寨尾的年轻人,总被花茂人提及,动情之处,令人赞叹不已。

1

时间拨回到2014年。这一年,花茂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活动,成为谱写花茂村最美风景的“画笔”。村干部频繁往返镇上、区里,内引外联改善基础设施,大刀阔斧整治乡村环境,努力搭上乡村旅游快车……紧接着,脱贫攻坚工作队来了,30岁出头、朝气勃勃的扶贫干部杨丹走进了花茂村。

杨丹领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改造一间低矮的土坯房。按乡镇整体规划,土坯房对面是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周围是新式黔北民居。土坯房是必须改造的扎眼“景观”。

房主叫郑龙义,60岁,妻子离他而去,女儿远嫁,性格孤僻。杨丹心里打鼓,让老郑把土坯房拔掉,他能接受吗?

杨丹请来村委会4名同志“助阵”。

“老人家,平时就你一个人在家吗?”见到老郑,杨丹半躬着腰柔声说。

老郑一言不发,甚至没有抬头看她。

“你家今年收了多少谷子呢?”杨丹继续问。

“你们不用扯这些,更不要白费力气,这个房子我住了几十年,不是说拆就拆的……”老郑没好气地说。

“您家房子旧了,出现了安全隐患,必须拆了修建新的,不放心的话,施工过程你来监管嘛……”杨丹话没说完,其他同志还没插上话,老郑便头也不回,摔门而去。杨丹尴尬地站在屋里,满脸通红。

临走前,她细细查看了老郑的屋院,屋里除了简易的生活用具外别无他物,小院杂草丛生,黄泥满地,土墙坑坑洼洼,轻轻一碰就掉土。杨丹抽了口凉气,暗下决心:不能让老郑在这里住下去,他应该有新的生活。

数天后,杨丹搬出与老郑走得近的村民,再来到老郑家,亮出“友情牌”,苦做思想工作。

老郑的态度有所缓和,略有情绪地道出原委:“既没有钱,又没有劳力,修房子根本使不上劲。”

“只要你答应拆房子,钱的事我们来想办法!”随后,杨丹为老郑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3.5万元,又联系工程队,忙得马不停蹄。

3.5万元资金要建一个功能齐全的房屋,建筑工匠张志辉直言:“办不到”。

杨丹也知道资金不足,但不能半途而废。唯一的法子,就是看张师傅能不能发发“善心”。她软磨硬泡,张志辉抵挡不住杨丹的执着和真诚,终于答应了。

张志辉带着工程队拆土墙,运砖石,杨丹也跟着忙前忙后,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老郑被他们的举动所感动,默默地烧来热茶,让大伙喝下暖暖身子。转身间,杨丹看到老郑用衣袖,偷偷地抹去眼里的泪花。

两个月后,一幢宽敞明亮的新房拔地而起,大家向老郑道喜。“感谢党的好政策,我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老郑激动得老泪纵横。

杨丹还时不时为老郑送去袜子、棉衣、油等生活用品。

“郑叔,有什么事儿,记得给我打电话。”每次离开前,杨丹都会叮嘱老郑。

那年春天发生的一切,老郑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老郑苦了大半辈子,这件事、这间房成为其中最暖的回忆。

2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但聋哑人曹安全的脱贫路,走得比谁都艰难曲折。

曹安全是花茂村上寨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29岁,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因为身体残疾,曹安全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整日躺卧懒散,无所事事,偶尔还来脾气,弄得家里气氛很紧张。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却日渐消沉,父母心里积压的痛楚无人诉说。

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得知此事,连忙登门拜访,心想着让二老鼓励曹安全做点正事。“曹安全虽然听不到、说不了,但一定有适合他做的事,只要愿意干,工作的事我包了!”彭龙芬一席话说动了曹安全父母。虽然他们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这总比困在家里强百倍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曹安全毕竟是聋哑人,他到底能做啥活儿呢?彭龙芬心里没底。

想到有一个朋友在开理发店,彭龙芬决定让曹安全去学美发。

“开什么玩笑?他来学理发,哪个客人会让他来弄头发!”朋友使劲摆手。

彭龙芬费尽口舌,再三请求,朋友才勉强答应“试试看”。

但曹安全的举动让所有人大失所望,几天来,他连顺手递个剪刀、洒水扫地都懒得干,整天无精打采,还时不时对顾客发脾气,朋友实在忍不下去,怒气冲冲地让彭龙芬来领人。

彭龙芬一个劲儿赔礼道歉堆笑脸。回村路上,看着不谙世故的曹安全,满肚委屈的彭龙芬一言不发,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曹安全带出这片人生的沼泽,点燃他对生活的希望。

曹安全到家后,给母亲比划:我不喜欢那个工作,为什么非要我去。这样的结果也在父母意料之中,二老的心又一次沉底。

可彭龙芬没有放弃,她想,如果曹安全不就业,那曹家脱贫就是空谈。彭龙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她相信曹安全一定会找到适合的工作。

皇天不负有心人,彭龙芬多方寻找苦劝后,花茂村顺然农场经理终于答应曹安全来试试看。起初,曹母还有顾虑,怕曹安全做不了事不说,还可能惹麻烦。彭龙芬好说歹说,老两口终于松口。

第二天,彭龙芬带着曹安全来到顺然农场。彭龙芬用手势比划:好好干,家里的情况会好起来的,还伸出大拇指为他加油鼓劲。曹安全看着眼前为他来回奔波,从来没有放弃他的彭龙芬,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接下来的日子,曹安全像是变了个人,不再懒散消沉,脸上还有了笑容,生活也步入正轨。曹母拉着彭龙芬的手,感激地说:“真让你费心了,就算我们老了,安全也能养活自己,你真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是我们的亲人啊!”

3

中等个儿、身体结实、表情坚毅的母先才,是土生土长的山里汉子。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自家的陶罐走出大山,为山里换来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出路。

但苦于重重大山阻拦,这一直是他放飞不了的梦。

谁能想到,如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在花茂村的土陶体验馆里,母先才正忙着为游客讲解陶艺文化和土陶制作过程,好奇的客人围了一圈又一圈。

今年52岁的母先才是省级非遗花茂土陶的第四代传承人。相传在清光绪年间,花茂村一带便有人用白泥烧制陶器。直到20世纪80年代,土陶业兴盛一时,全村超六成人从事陶制品生产。

然而,10年前的他,还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这一切变化都源于他当初的一个决定。

母先才从13岁开始做学徒,15岁就掌握了毛坯制作、装窑烧烤、冷却出炉等多道工序的关键技术。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这门传承百年的手艺并没有带给这家人多少福音。粗糙笨重的土坛子销售日渐衰落,母家入不敷出,母先才几度有外出打工的想法。

2014年,花茂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提上日程,花茂陶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提升旅游内涵的重要一步。村干部说服母先才重操旧业,但母先才冷冷一笑说:“土罐子没有人买,投钱也是白投,我哪里亏得起!”

大家清楚母先才的顾虑,他有两个孩子读书,还有二老要赡养,哪有钱做投资!

帮扶干部仍然不放弃,再次做母先才的工作,却被他硬生生顶了回去:“不要白费心思了,我没有钱做这个,你们也不用再劝我。”

“你不用担心钱的事,我们可以帮你贷款。”帮扶干部说道。

“土陶产业没有上百万是干不成的,我可不愿意背那么多债!家里人也不同意这么干!”母先才意向坚决,对帮扶干部拉下了脸。

“如果没有文化特色,就吸引不来游客,那乡村旅游就搞不起来!”村干部也来帮忙说服母先才,但母先才依然不为所动。

镇领导决定带他去考察。百闻不如一见,当瓷都景德镇红火的陶瓷产业跃入母先才眼帘时,这个倔强汉子的心里泛起波澜,他心动了。

回到花茂后,母先才主动找帮扶干部谈土陶发展构想。

2014年,枫香镇在花茂村打造土陶文化创意一条街,母先才觉得时机成熟,他大胆举债80万元,将土陶加工作坊从40平方米扩大到400平方米,还把房屋二、三层改造成乡村旅馆。村“两委”还帮他申请小微企业扶持资金15万元,将土陶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多次领着母先才到江西、浙江等地考察学习。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花茂村,花茂乡村旅游日渐红火,母先才的经济收入激增,贷款两年不到全部还清,土陶也随花茂扬名全国。2019年,陶艺馆接待1万多名体验者,卖出1万多件产品,创造利润超过30万元。

现在母先才早已习惯在镜头下展示土陶制作艺术,只见他面带微笑,揉一团泥,转动转轮,不停地拿捏搓揉,三五分钟,一个古朴的碗就成型了。他还津津乐道他和土陶的故事。“我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母先才眼神里透着自信和希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在花茂听花开的声音》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