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叫党群,党员的党,群众的群”

2020-12-03 1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什么样的“最美家庭”最具说服力?什么样的家人互为荣耀?

当95岁的爷爷很不好意思地掀起裤腿,露出当年上战场时留下的枪疤,又匆匆放下;

当儿媳为了照顾身患残疾的婆婆,在40岁年富力强之时,主动退休回家;

当孙女已经是美满的四口小家,毅然携全家回到爷爷的老房子里,日夜守护。

面对这样的一家,一股股暖流在心底流淌,他们应该是最美的注脚——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村街道向阳里社区党群家庭是一个红色家庭,爷爷党宝通曾是一名军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让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充满了爱和为之奋斗终生的执着追求,他不善言辞,生活极为朴素,把“奉献一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把这个做人的准则带给了全家。

                                                   党群(左一)一家,四世同堂

现如今,这种爱和执着追求,如基因一般,已经融入全家人的血脉,成了这个党家四代传承的红色家风。

“我叫党群,党员的党,群众的群”——爷爷起名,子子孙孙不忘党恩

“我叫党群,党员的党,群众的群,这是爷爷给我起的名字。”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党群作为代表发言,独特的开场白引发全场关注。散会后有代表前来打招呼,“你的名字太好记了。”

爷爷党宝通已95岁高龄,除了有些耳背,身体健康,生活完全自理。家人说,爷爷从不给别人找麻烦。面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的采访,老人清晰又朴素地表达了给孙女起名的由来:“我们姓党,党和群众是在一起的。”说罢是谦虚、和蔼地呵呵一笑。

党群和爷爷感情极深。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睡,睡前爷爷总是讲一段段打仗的故事,小党群听得全神贯注、意犹未尽,总是缠着爷爷再讲一段。那时党群完全不知道,爷爷讲的故事正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就连爷爷参加抗日战争时右腿上两处枪伤留下的疤痕,也是奶奶偶然间在饭桌上只言片语的讲述,爷爷自己从不跟后人提及。时至今日,还有家人不知道的历史情节。

“能理解爷爷不愿提及的原因,曾眼见着战友牺牲,那是爷爷心里的伤疤。”党群说,爷爷一生淡泊名利、勤勤恳恳,用行动提醒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子子孙孙不能忘记党恩。

在党群心目中,爷爷一向和蔼可亲、言语不多,却在她刚参加工作时,好好给她上了一课。刚入职的党群赶上一个大项迎检任务,各类琐杂的事情让她应付起来十分吃力,饭桌上抱怨了几句,母亲心疼,就劝说“实在做不了就先应付一下”。就这一句话,母女俩被爷爷教育了好一顿:“你是党员、人民公仆,党的事情怎么能马虎?海关把的是国门,做事要对国家负责!”

那顿饭,党群被爷爷震撼了。她坦言,自此她的价值观、事业观有了很大转变,也正是得益于这次转变,她工作起来更加踏实细致,也屡获嘉奖。

对于获嘉奖、受表彰的态度,爷爷用自己的行动给党群做着表率。爷爷有很多军功章,都被他包裹在一个泛黄的手绢里,极少拿出来。军功章都被黄薄纸层层包着,哪个和哪个包在一起,只有爷爷本人熟知。包裹里的军功章已有锈迹,还有几张残缺的刊物字迹斑驳,爷爷并没有一一讲解,只是用颤巍巍的大手慢慢解开,再慢慢包裹好,把手绢系上。

能感受到的是,那是爷爷最珍贵,也最不愿别人打扰的纪念。

“互助互爱、彼此贡献,家庭必定幸福美满”——婚礼祝福赠予两代人

采访当日,一向话不多的爷爷说:“我们这个家,特别和睦,婆媳从没红过脸。”老人一字一句,感情真挚,也令家人感慨万千。

党群结婚那天,父亲党杰在婚礼上送给新人一句话:“互助互爱、彼此贡献,家庭必定幸福美满。”后来党群才知道,这句话是爷爷在她父母的婚礼上的祝福。

其实在这个红色的家庭里,党群从小就明白:作为家人,互助互爱、彼此贡献既是最基本的道理,更是最基本的责任。

爷爷15岁参军,从打完胜仗到结婚,荣耀加身。与年轻时就有残疾的奶奶相识,到谈婚论嫁,从未流露任何不满,反而是更贴心的照顾和守护。再后来奶奶因手术需要照顾时,一直热爱身上那身军装的爷爷,毅然选择了转业。他对奶奶说:“在哪儿我都能为国家做贡献,但只有在你身边,我才能为你做贡献。”党群至今都认为,这是一向刚强的爷爷说过的最柔软的一句话。

家风代代传。党群母亲王美兰年轻时,是附近有名的能人,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却在40岁那年放弃了自己钟爱的事业。

那时党群还在上初中,父亲在外地工作,奶奶术后面临的是长期卧床。看着爷爷满脸的愁容和父亲抉择的痛苦,母亲主动提出放弃工作,全身心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

当时党群还很难理解,后来她结婚了,再和母亲说起这件事,她告诉女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重要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整个家庭的和睦幸福。有了孩子之后,忙前忙后的党群小两口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奶奶去世之后,党群的爱人韩云霏主动提出与爷爷同住,照顾老人起居。现在,他们同住在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我们要为国家做贡献,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红色家风传承四代人

爷爷的老房子极为俭朴,全屋极少添置新家具,每一样物件都颇有年代了,就连灯的开关还是拉绳式,直到年头太久、线路老化,差点失火,老人才不得已换了新开关。

家人说,爷爷不允许任何浪费,自己的秋衣缝缝补补穿了30年了。党群考上大学,爷爷亲笔写了一幅字勉励,不是“天道酬勤”,也不是“学无止境”,而是“俭以养德”。

“但反差特别大的是,爷爷在捐款这件事上很慷慨。”党群介绍,早些年家里人根本不知道爷爷捐款,直到有感谢信寄到家里。

“我的一切,我们家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和人民给我们的,我们要尽力为国家做贡献,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爷爷一生恪守“感恩奉献”的做人准则,也一直教育家人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党群一直跟着爷爷和父亲捐衣、捐款,每逢国家有灾有难,更是全家集体行动。前期爷爷自己捐款部分已经统计不清了,家人知情后一起行动的捐款有10余万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群的一双儿女也加入行列,把自己攒下的700多元钱全部捐给了武汉。

受家风熏陶,父亲长期做公益摄影服务,母亲是文化志愿者。从小,爷爷就带党群到社区做义工,父亲还说,这是党家孩子的必修课。

党群现在是天津“棒棒塘”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已累计志愿服务1200小时。她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捐献自己心爱的长发、去中华骨髓库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常带着孩子去启智托养院、自闭症儿童学校做义工。

                                         党群的女儿韩雨璠(右)和儿子韩宇豪(左)

党群的女儿经常翻看她的荣誉盒。拿着捐献证,听她讲这背后的故事。女儿说,等她长大了也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让党群倍感欣慰,她知道,党家的红色基因已经有了传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