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明•故事】妙手生花!以指尖技艺绘就美好人生

六盘水文明
2020-12-03 17: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六盘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市级工艺大师,凉都能人......柳胜有着许多荣誉,但他说自己只是一个热爱彝族传统文化的彝家汉子。

初见柳胜,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容,一个地道的彝家阿哥,看上去有些粗糙的手干着最细致的活,一张普通的红纸在他的双手下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这把剪刀不太顺手,如果换成我平时用的剪刀会剪的更漂亮。”将手里的小蝴蝶展示给记者看时,柳胜不太好意思的与记者说道。

柳胜,生于盘州市淤泥彝族乡新村,是六盘水市非遗传承人。一双巧手下彝族传统剪纸技艺、刺绣等得以传承发扬,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剪纸和刺绣更像一种当地的彝家“文化符号”。

淤泥乡是一个彝族乡,彝族文化源广流长,柳胜的剪纸和刺绣技艺是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

柳胜说自己小时候外公就是当地有名的剪花能手,被大家誉为“剪花匠”。后来,母亲将其推广发扬,开了个家庭式的作坊,每遇婚庆喜事,很多人宁愿跑几十公里的路都要到自家来定做服饰。

受母亲和外公的影响,柳胜从小就对剪纸、绣花兴趣浓厚,耳熏目染之下,9岁的时候柳胜就能挑出精美的剪花成品。

“其实最开始,我也只是把它当成兴趣爱好,没想到竟然会成为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2006年毕业之初,柳胜也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向往着大城市的生活,于是去了广州务工,但炎热的天气让柳胜难以适应,母亲也希望他能回家继承家里的刺绣店,外出一年后柳胜选择回到家里。

回到家乡后,柳胜对彝族传统文化史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并致力发扬彝族传统文化,其民族服装和剪纸作品继承了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越深入了解柳胜对彝族传统文化越痴迷。

柳胜深感,回家的决定对了!

在柳胜的经营下,自家精美的彝族服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更多的人来到柳胜这里定做服饰,在一次火把节上客人穿出去的精美服饰被当地政府留意到,柳胜的手艺就此被发掘。

于是,在政府的组织下柳胜跟着队伍去参加比赛,推广发扬彝族传统文化。并在2008年到淤泥乡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和淤泥民族中学担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课程教学任务。

在此期间,柳胜还承担起了新的工作任务——挖掘整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胜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依据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

柳胜一头就扎进了挖掘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去,开始着手对“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进行艺术再加工。

在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的帮助下,柳胜家原本的“家庭作坊”得以发展。2012年,柳胜注册成立了盘县淤泥艺胜民族民间旅游产品责任有限公司,在公司取得进出口贸易资格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民族服装和剪纸艺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文化,将他发扬光大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时间越长,柳胜对彝族刺绣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

随着盘州市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柳胜的刺绣也早已走出了大山,销到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远销海外,为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柳胜的公司带动农户种植麻,麻种植占地面积200于亩,带动农民户近180于户;培训挑花人才1000多名,贫困户占40%。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我只是一个热爱彝族传统文化的彝家汉子,将彝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仍是我一生的努力的方向。”对于未来柳胜一直很坚定。

来源:天眼新闻

六盘水文明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文明•故事】妙手生花!以指尖技艺绘就美好人生》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