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态修复丨云南:还百姓以水清岸绿

2020-12-08 14: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故事要从滇池里的金线鲃说起。

金线鲃是云南特有种,体细长,全身呈淡黄色,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喜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湖泊里,繁殖期游入湖边岩洞泉水中。金线鲃肉质细嫩,曾是滇池边老渔民口中的珍馐美味。

自300万年前滇池形成时,金线鲃就存活其中。然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湖边村镇“向湖要粮”,大规模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排放生活污水,滇池水质污染严重,加之外来种入侵,到80年代中叶,金线鲃从滇池中消失了。

消失的不止金线鲃。新中国成立初期,滇池里有土著鱼26种,到本世纪初只存4种,滇池流域土著鱼类有15种濒危或易危。

被誉为昆明人民的“母亲湖”、面积330平方公里的滇池,绿油漆似的蓝藻密布,局部水体黑臭,已难觅净水让鱼儿自在游弋。

治水刻不容缓。

近年来,云南省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加大滇池、抚仙湖、洱海等水域的治理力度,开展退矿、宅基地搬迁、退耕还湿、河道治理等工程,湖泊水质逐渐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在滇池西南角、滇池盘龙江入水口,一块占地154亩的湿地保护区风景如画,红嘴鸥、白鹭等水鸟在湿地上空自在飞翔。这里的美人蕉、芦苇、菖蒲等滨水植物茂盛,与水底的水草、砂石等组成天然水体净化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盘龙江水质净化,保证滇池水源健康。

昆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昆明市于2017年12月底关停了该区域范围内72个矿山,目前已完成修复治理面积1万亩,部分地区打造成景观驳岸,吸引老百姓驻足观光。

滇池水质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土著鱼游回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滇池银白鱼等偶尔会被监测到。”昆明市官渡区水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在滇中玉溪市澄江市,一场牵动全市的抚仙湖水质“保一类”行动在开展。

抚仙湖是中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曾持续保持湖泊一类标准。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等因素影响,抚仙湖污染负荷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快速下降,局部水质有降级为二类的风险。

“劣五类水恢复成四类、三类需要的时间不长,可是一类一旦成二类,就算砸下百亿千亿资金,也很难挽回。”澄江市副市长朱云海介绍。

2017年,抚仙湖地区被纳入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围绕突出问题,开展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3年来,澄江市将位于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的22家中央、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和16家私营企业单位全部退出;将径流区内储量达7600万吨的22个磷矿点全部关停禁采;对环湖9个片区2.3万余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退出规模畜禽养殖1090户138万只、水产养殖1275亩。

打造湖岸湿地、推行低肥低农药作物、提高百姓生态保护意识……目前,抚仙湖流域生态恶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保一类”成功,在中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

湖体保护修复变的不只是水质,还有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两年前,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古生村小组的何利成同村里的54户村民一道,拆除了自家的围墙和部分房屋,为环洱海生态廊道建设让出空间。

这条位于洱海西岸的生态廊道,规划全长129公里,是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的项目之一。项目地段涉及几十个自然村,曾建设混乱,鱼塘、农田霸占湖岸,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同是洱海边,大家更愿去东岸的双廊。”何利成说。

洱海保护划定了生态蓝线、绿线、红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腾退后,呈点状分布的洱海西岸绿地被连通,构建了生态屏障。步道、骑行道贯穿全段,花卉绿植廊道、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果蔬采摘园及各种人性化的旅游服务设施点缀其中。每天早晚有万余市民来此游憩、锻炼,今年国庆节期间达到每天3万人,生态廊道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大理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村落。推进供电、通信、有线电视“三线”入地,卫生间污水、厨房废水、畜圈污水、洗衣洗菜废水“四水”全收,做到了不让一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洱海。

政府与村民按3∶1的出资比例美化了白族民居墙面。如今,一座座青瓦白墙、三坊一照壁、五井四合天式的白族特色民居散落在苍山洱海间,村民在生态廊道周边开客栈、卖旅游产品,受聘为洱海生态管护员的每月有1600元工资。

中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志强说,老百姓家门口变得越来越漂亮,又有了稳定收入,都有了保护洱海的使命感、责任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孙鹏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生态修复丨云南:还百姓以水清岸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