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绮丽风光里的兴安盟大米

2020-12-09 14: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家好,我是兴安盟

这是我的简历,请多关照

兴安盟

证件照

个人情况

姓名:兴安盟

英文名:Hinggan League

父母:中国

子女: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突泉县、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语言:蒙古语、汉语等

人口:163.93万

邮政编码:137400

电话区号:0482

地理位置:内蒙古东北部,也属于东北区域

我的学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兴安学院

经济状况:截至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

文化底蕴

科尔沁文化、蒙元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成吉思汗庙、十旗会盟地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等革命遗址。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独特:阿尔山地区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一身,拥有温泉、森林、草原、湿地、火山、冰雪等自然景观。2017年,阿尔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良好:森林面积2924万亩、草原面积3402多万亩,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是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源头,有河流315条、水库24座,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居全区第二位。

农牧资源

农牧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895多万亩,粮食产量超过120亿斤,牲畜存栏849万头只。这里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2019年“兴安盟大米原料基地”被评为“中国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兴安盟大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冬季运动会筹备委员会授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独家供应商”。

交通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乌兰浩特和阿尔山两座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航线;连接东北三省的高速公路全面贯通;乌兰浩特至北京、长春、沈阳、大连动车开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是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连接俄蒙的重要经济通道。

连袁隆平都夸赞的“兴安盟大米”,到底有多好?

说起大米,就不得不提东北大米。而提到东北大米,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黑龙江的五常大米、辽宁的盘锦大米。东北大米只有这几个产区吗?事实上并不是,多数地方只是被五常、盘锦的品牌光芒掩盖了,“兴安盟大米”就是其中之一。

北纬46°,黄金种植带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地处北纬46°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中国北方最适合水稻生长的黄金种植带。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积温在2200--3300~°C之间,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尤其在水稻灌浆季节昼夜温差较大,为稻米生产提供了极好的生态基础条件,有利于优质稻米的生长发育,因而米质上乘。

01

土壤肥沃,一方净土

兴安盟位于黑、吉、蒙三省交界处,为森林向草原、浅山、丘陵过渡带,无污染寒地黑土,是世界上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元素,耕地土壤类型大部分属于草甸土、黑土,有机质含量大于3.5%以上,养分含量丰富,适合绿色有机水稻生产。

水资源干净充足,农业生产区域未受到工业废气污染,极其有利于水稻生长。地表水资源水质为二类标准,成为稻米极好的灌溉水源。

“兴安盟大米”就是在这样极其肥沃的黑土地、适宜的气候条件、绿色纯净的农田环境等独特的地域优势下,吸收了足够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保证了“兴安盟大米”独有的高品质,使得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高养分土壤为产出优质水稻打下基础,真正开创了中国大米新净界。

02

鱼稻共育,回归本味

兴安盟现已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水稻生产区,这里严格实施兴安盟大米标准,大力推广水稻标准化建设,以有机绿色稻田养鱼、养蟹、养鸭、养龙虾共育立体生态可持续农业为样板,实现“一水两用、一亩双收”。全新的有机种植模式,扩大了安全有机生产规模,提高了有机食品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香、糯、甜是“兴安盟大米”的突出特点,米粒晶莹透亮,粒粒丰润光滑,晶莹剔透,口口松软顺滑,自带清新稻香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百家煮饭香满庄”之美誉。

来源/品牌农业网

原标题:《绮丽风光里的兴安盟大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