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红色记忆】巴山闽水巾帼芳——纪念旺苍籍老红军侯敏诞辰100周年(下)

2020-12-10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巴山闽水巾帼芳

——纪念旺苍籍老红军侯敏诞辰100周年(下)

许身抗日报家国

为了抗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侯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延安八路军总医院卫生班长、护士。因不怕苦累,一心为伤病员服务,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爱兵模范”,获八路军总部颁发的英模奖章。

1938年,经人介绍,侯敏认识了在平型关战役中负伤住院的杨家华。杨家华是江西瑞金人,1933年加入红军,当时已是八路军一名久经战火考验的指挥员了。杨家华伤愈后,两人结为革命伴侣。新婚第二天,杨家华即奔赴前线。

两人婚后第一次重逢是在山东莱芜的王庄车站,当时八路军和日军正在车站激战。

这次战斗中,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侯敏的左脚踝,骨头都露出来了,鲜血直流。因当时侯敏已怀孕5个月,不能背着走,杨家华就抱着妻子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找到了部队。

残疾军人证

几个月后,他们的大女儿杨渤生出生了,侯敏的脚伤也基本好了,但还是落下残疾,一只脚往外撇得历害,直到1961年到上海做手术后,才矫正过来。

孩子仅3个月,部队又要出发了。有一次,他们准备冲破日军封锁线时,孩子却哭个不停。侯敏已没有奶水了,便喂水给她喝,可是孩子越哭越响。杨家华低声说:“如果再哭,就只能捂掉孩子了,不然会连累战友们的。”侯敏抬头看了丈夫一眼,又低头亲了亲孩子,哽咽着说:“孩子交给你吧,我当母亲的实在舍不得。”说罢,把孩子送到丈夫的手上。就在杨家华解开衣扣,把孩子贴到胸口的时候,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原来孩子是被冻得受不了,才哭个不停的,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小家伙睡着了。

杨家华、侯敏一家合影

抗美援朝立新功

全国解放后,杨家华与师长邬兰亭、参谋长官俊亭率27军94师入朝参战,后任九兵团东北办事处主任兼政委;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杨家华先后任福州军区第28军82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工程兵政委、后勤部副政委、顾问﹙正军职﹚,于2004年9月10日在福州病逝,享年88岁。

解放战争时期,侯敏任山东胶东西海军区八路军医院军医。她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努力救治伤病员。

全国解放后,侯敏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94师军医。部队一打仗,伤员剧增,侯敏与医院的医护人员忙手术、忙包扎、忙护养,还要清洗绷带、纱布、手术被巾,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平时,则组织卫生分队,到部队和驻地为军民流动治病,宣传卫生和预防知识。

由于侯敏积极努力,率先垂范,工作成效显著,受到患者和同志们一致赞誉,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侠肝义胆乐助人

侯敏老人的一生,红军本色,初心不改。她为人忠厚朴实、热情大方,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更是倾心帮助,关心倍致。

1967年2月5日(星期天),军区工程兵首长宿舍的院门被人敲响,侯敏开门后,见一位短发、矮个女同志操着四川口音高声问道:“你是四川红军女兵吗?”“是啊!”侯敏疑惑地回答,并问“你是哪位?”“我是阆中的王长德”!来人爽朗地说。

听见浓厚的乡音,30年前红军艰苦卓绝的情景浮现眼前。随即,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泪水刹时盈满两人的眼眶。

王长德是总政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1936年初,王长德任大金川省委侦察队长,手使双枪,威震敌胆。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0年9月,林彪突然对谭政发难,炮制出所谓“谭政反党宗派集团案”。谭政被撤销军委常委、总政主任等职务,接受“审查”。几年后,谭政到福建挂名第五副省长,全家离京走人。

1966年隆冬的一个深夜,谭政和王长德正在房间熟睡,福州军区卫生学校20多个造反派在林彪死党邱会作等人唆使下,破窗而入,把谭政用绳子捆走,从此,谭政开始了将近9年的牢狱生活。只留下王长德一个人呼天抢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时的王长德,孤身一身住在简陋的小单元房中,原来熟悉的人犹恐避之不及,只能靠每天吸烟、喝酒消除愁困度日。

一次,她偶然听说,住在不远处的军区工程兵政委夫人侯敏也是四川红军,这才有了开头相见这一幕。

此后,侯敏隔三差五看望长德,经常做好四川人爱吃的饭菜,让女儿杨宁趁热送到王长德住处。

王长德比侯敏大4岁,侯敏比长德早参军2个月,俩人在一起聊家乡、聊红军、聊延安、聊战争年代趣闻,聊众多牺牲和健在的战友,成了无话不谈、倾情知心的亲密姐妹。

侯敏常劝长德少吸烟、少喝酒,多散步,早休息,注意保重身体,冤屈终会申雪。长德听进了侯敏的话,苦脑渐渐平复,精神也好了起来。

王长德曾感慨地对人说,在福州那几年,多亏老侯关心、照顾,否则日子真难熬啊!

1970年底,王长德被赶出福州,搬到江西吉安和赣州“疏散”。1971年10月13日上午,赣州军分区组织传达“九一三事件”文件。深受林彪迫害之苦的王长德听到林彪、叶群机毁人亡的消息时,多年郁积于心的愤懑全部迸发出来。她纵声大笑,令全场震惊,当大家将目光转向她时,身患多年高血压的王长德,已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侯敏听到这一消息后,悲痛难耐,唏嘘不已!

王长德与谭政(左图)、王长德与战友(右图)合影

1971年6月,侯敏全家搬到位于梅峰的福州军区后勤部大院,院里后山坡顶上住着一位四川籍红军战士老周头,他没有文化,曾在延安时期给贺龙元帅当过马夫。

由于种种原因,老周头没有军籍,也没有工作,只依靠民政系统发给的微薄补助度日。

侯敏了解到老周家庭困难、生活拮据,经常上到坡顶亲临探望,不时送去钱和生活用品,老周头一家深受感动。

军区首长和机关慰问侯敏时,她反映老周的有关情况,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后来,总部出台了红军老战士有关政策规定,老周待遇问题得到了解决。

侯敏与杨国群(左,陕北红军、江西省军区后勤部政委罗友林夫人)合影

本色不变心向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家第三代先后出生了,侯敏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月子、照看孙辈的工作。

有的子女工作忙,孙子、外孙、外孙女长期与杨家华、侯敏同住,侯敏对孙辈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积极督促,品德上培养教育,事无巨细地搞好养育,尽心尽力地使孙辈健康成长,孙辈们也对奶奶(外婆)充满了服从、信赖和崇敬。

侯敏晚年仍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活动。她尊重干休所的年轻工作人员,关心他们的困难和家庭生活,及时提出各种建议,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从不摆老资格。

她到中小学为同学们讲红军的战斗生活,讲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经历,讲解放全中国的见闻,进行传统教育。

她关心贫困地区、地震和洪水灾区的情况,主动捐钱捐物,尽到了一个老同志的责任。

侯敏与儿子杨鲁军、外孙女曾颖合影

贤惠慈爱家温暖

杨家华的弟弟杨力,也是红军战士,建国后曾任北海舰队少将司令。杨家华和杨力直到解放后才得知彼此音信。

做为嫂子,侯敏积极促成杨氏兄弟两家的相会。1966年底,杨力(一排左二)到福州治疗疾病,夫人赵梅苏(一排右三)携3个儿子同行,兄弟俩时隔30多年才见面。

杨家华、弟弟杨力(一排左二)两家合影

杨家华、侯敏夫妻共育有7个子女,其中3个还生于战争年代。

每个孩子出生后,差不多都是侯敏一人含辛茹苦将他们哺养长大的。

作为一名女性,除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单这7个孩子,她殚精竭虑、忘我付出的艰辛,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时期,物资匮乏,侯敏在房边院角开出菜地,种植多种蔬菜,养了鸡鸭,尽力保障家庭生活。

孩子们回忆:虽然父亲是军级领导,妈妈也有收入,由于家里人口多,且父母两边老家都要接济,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所有开支均靠妈妈精打细算,生活日用也是能节省则节省,能少花则少花。

有的孩子说,小时候最想生个病,因为病了,爸爸妈妈才会买个水果罐头,平时根本不要想。

最令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是,每个孩子过生日,妈妈总去集市买回一只大鹅,用香菇炖煮后,全家围坐一桌,妈妈固定把一条鹅腿夹给过生日的孩子,一条鹅腿夹给爸爸,其他肉块则由孩子们分别享用,妈妈自已只是吃点边脚,喝几口汤水。

杨家华、侯敏一家合影

大女儿杨渤生清楚地记得: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那几年,母亲在莆田把组织照顾给她和爸爸的一点白面都做成炒面,给在福州市上学的女儿和大弟弟杨胜利;一点肉也带到福州,为我们两个包饺子改善生活,而妈妈自己却因营养不良,导致下肢严重水肿。有如一位诗人所言:“纵然我扑倒在地,血流不止,也依旧高高将你托起”。

杨家华、侯敏的7个子女长大后,分别在自已岗位上勤勉努力、恪尽职守,有的还被评为先进模范,多次立功受奖,无一人违法违纪。

杨家华、侯敏一家合影

父母教诲惠终生

侯敏的坚毅性格和吃苦精神,来自于川北文化的熏陶和贫苦家庭父母的教育。

她的父母都是穷苦出身,仅凭体力劳动维持生计,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却爱憎分明、侠肝义胆,和慕邻里,乐于助人,遵循中华道德传统,对子女教诲严格。

出身于这样家庭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侯敏幼年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0年,侯敏的母亲周平安老人(左)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曾与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母亲邓芳芝代表合影。

1960年,侯敏母亲周平安与黄继光母亲邓芳芝(右)合影

革命伴侣七十年

红花绿叶相映衬,也许是前世有缘,抑或是今生有情,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侯敏与杨家华结为终身伴侣。他们任战火硝烟生死与共,由风云变幻不离不弃,比肩踏山河,携手破浪涛,相濡以沫度过了67年婚姻生活,成就了一段人间佳话。

杨家华、侯敏夫妇合影

更为巧合的是,杨家华、侯敏夫妻俩同为1933年参加红军,享年都是88岁。

巾帼英名满乾坤

老红军侯敏去世12年了。毛主席指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老红军侯敏那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践行毛主席教导的生动体现。

2006年8月8日,《福州日报》以《两次翻越雪山,三次走过草地——红军侯敏的故事》为题整版刊登侯敏老人光辉的革命事迹

2006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巾帼英雄——长征女红军》大型纪念邮册2部,女红军侯敏的光辉形象被制成珍贵邮票,收入该邮册之中。

山水共怀,英雄永生!

今年是老红军侯敏诞辰100周年,让我们深切怀念这位坚毅、朴素、充满爱心的革命前辈,学习她的伟大品格、无畏精神和奉献情怀,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

(根据老红军子女提供的《侯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纪念红军女战士侯敏诞辰100周年》影像资料、《平凡中显伟大 巾帼不让须眉——纪念老红军侯敏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等资料整理)

扩展阅读

老红军后代回故乡旺苍

纪念英雄母亲诞辰100周年

为纪念旺苍籍老红军侯敏诞辰100周年,其子女杨鲁军(福建省民政厅原副巡视员)、杨敏华(福建省安全厅原副处长)、杨军琳(福建省省直机关医院原药师)、曾章新(原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检验主任)从福州千里迢迢回到母亲的故乡——旺苍,重走母亲革命路,重温母亲革命史,捐赠母亲生前肖像和影像资料,完成母亲魂归故里遗愿,深切缅怀创建川陕革命苏区的革命先烈,关心革命老区建设。

2020年11月3日,杨鲁军兄妹和亲属一行十余人来到旺苍县委党史研究室,举行老红军侯敏资料捐赠和地情资料回赠仪式。座谈会上,杨鲁军兄妹与大家共同回顾了老红军侯敏的光辉一生,深切缅怀老红军们的丰功伟绩。

在著名的木门会议旧址,杨鲁军兄妹一行来到木门会议纪念馆和红军石刻碑林,不时驻足观看,并饶有兴致地听讲解员介绍起标语的背景和影响,仔细看红四方面军文物陈列馆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留有岁月痕迹的历史实物,他们眼含热泪深情凝视。参观后,他们希望一定要保护管理好木门会议旧址,宣传继承好红军精神,把母亲的家乡建设发展好。

杨鲁军兄妹一行来到中国红军城,实地参观了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地,仔细瞻仰每一件文物,认真聆听每一段讲解,深情回忆了母亲当年在旺苍战斗时的点点滴滴。他们动情地说,旺苍是革命老区,是英雄母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能在母亲诞辰百年之际重回母亲故乡,重走母亲革命路,重温母亲革命史,意义重大!当他们看到旺苍将红色遗迹保护得很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十分高兴。他们表示,将大力宣传旺苍的发展成就,积极为建设好母亲的故乡建言献策!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红色记忆】巴山闽水巾帼芳——纪念旺苍籍老红军侯敏诞辰100周年(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柳 斌(四川省旺苍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方志四川•红色记忆】巴山闽水巾帼芳——纪念旺苍籍老红军侯敏诞辰100周年(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