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湖北省十堰市档案馆三线建设藏档状况及保护利用

2020-12-11 1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计毅波 刘明辉 马保青

湖北省十堰市由原郧阳地区(辖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均县)和原十堰市(辖张湾区、茅箭区)于1994年10月22日合并而成,地处鄂渝陕豫四省交界的鄂西北地区,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三线建设项目居湖北省首位,包括1958年开工的丹江口汉江水利枢纽工程和汉丹铁路、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动工兴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1992年9月4日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下文简称为“二汽”)、东风轮胎厂、黄龙滩水电站、襄渝铁路(十堰段)、总后所属7家军工单位、迁建的文字605工厂、“五七干校”丹江口分校以及地方的7家汽车配套厂、1家风动工具厂等。其中,“二汽”建设是十堰三线建设的核心项目。

十堰市档案馆作为湖北省一级档案馆,多年来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厚德善学、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在三线建设特别是“二汽”建设的档案资料征集、整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馆藏“二汽”(1964-1978年)建设档案

1952年,在“一汽”建设方案确定之后,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建设第二个汽车厂”指示,但相关部门对厂址和规模方面一直未达成共识。1958年6月下旬,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又重新提了出来,可是由于国家当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二次上马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一直未能付诸实施。1964年,国家明确开始全面开展“三线建设”,毛泽东主席又一次提到了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项目。1965年6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二汽”厂址确定选在即将铺设的襄渝铁路沿线地带——湖北郧县十堰区。1968年4月1日,二汽在十堰大炉子沟召开开工典礼,正式破土动工。 1969年9月28日,“二汽”大规模施工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万建设者仅用13亿投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五年就建成了配套齐全、拥有27个专业厂、5万多名职工的现代化汽车厂。

1968年4月1日,二汽在十堰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正式破土动工。

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产业工人正在人工制作汽车零部件。

十堰市档案馆馆藏关于“二汽”建设(1964-1978年)以文件资料为主,可以查询的目录大概3400余条,有部分原文缺失,仅剩目录。从分类情况来看,包括通知、请示报告总结、讲话、办法、批复、意见、会议纪要、规定、决定、汇报、解释、通报、工作职责等,文件单位名称大部分冠以“十堰二汽”几个字,如“十堰二汽革命委员会”、“中共十堰二汽委员会”、“十堰二汽粮食局”、“十堰二汽商业局”、“十堰二汽计划委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汽”的厂史及建制沿革。十堰原是郧阳地区郧县西南的一个区,距县城30公里。1966年6月6日,为配合国家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湖北省下发文件(鄂办发字第85号)同意设立郧县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委、专署领导。1969年11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消郧阳十堰办事处,设立十堰市(县级),由郧阳专区领导”。同年12月1日,湖北省革委会下发文件(鄂革〔69〕第152号),正式通知“决定撤消‘郧阳十堰办事处’,成立湖北省十堰市。该市为县级单位,归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3年2月17日,经国务院(国发〔1972〕116号)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鄂革〔1973〕119号)批准,十堰市升格为省辖市。1975年1月4日,中共湖北省委批准十堰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实行“市厂合一”体制,党政机构名称为“中共十堰市委员会”、“中共第二汽车制造厂委员会”,“十堰市革命委员会、第二汽车制造厂革命委员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1月8日,省委通知十堰市、二汽党政机构名称为“中共十堰二汽委员会”、“十堰二汽革命委员会”,十堰市与二汽此后叫“十堰二汽”,厂领导同时也是市领导。1978年12月11日,中共湖北省委通知,十堰二汽党政机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十堰市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汽车制造厂委员会”,“湖北省十堰市革命委员会、第二汽车制造厂革命委员会”。十堰档案馆馆藏“二汽”建设档案从内容来看,有机构设置、任职通知、物质供应、思想工作、文化事业、教育卫生、建设征地、基建维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表彰、会议交流、统计报表等方方面面。从文件形成时间来看,大部分都是1975年“市厂合一”以后的文件,重点体现了地市合并前原十堰市在支持“二汽”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而庞大的“二汽”建设核心文件档案、产品档案、音像档案等则主要馆藏于东风汽车公司办公室档案馆、十堰管理部档案分馆、技术中心产品档案分馆、东风电视台音像档案分馆,还有东风汽车公司下属各单位档案馆(室),这一部分档案是了解和研究“二汽”建设的重要资料,后续有待深入了解挖掘。

湖北省十堰市档案馆收藏的有关档案的照片

十堰市档案馆“二汽”建设档案除上述文件资料外,还有一批照片、音像和实物资料。为了更好地宣传三线建设成就,十堰市档案馆举行了《回望激情岁月 见证车城崛起》、《沧桑巨变看十堰珍藏档案展》等网上展览活动,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很好作用。

二、馆藏郧阳地区三线建设档案

郧阳地区成立于1965年6-7月间,公署机关驻地郧县,1966年12月23日,经省委批准,郧阳地委、专署机关由郧县城关镇搬迁到郧县十堰区柳林沟。从十堰档案馆现有馆藏总体情况来看,郧阳地区关于三线建设文件资料可以查询的目录共计160余条,其中部分原文也有缺失,仅剩目录。从分类情况来看,90%以上为通知和请示报告,其余还有会议纪要、意见、函、大会发言材料、工作安排、简报、报表等;从内容上看,蔬菜、粮食、油、食糖、粉条、酱油、酱豆、布匹、煤、肥皂、自行车、缝纫机、砖瓦、劳保用品、薄膜、元钉、铁丝等各类物质的供应在郧阳地区三线档案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此外还有抽调干部队伍支援三线建设,交通、邮电、劳动力安排、征地、民兵队伍、投资计划和预算、因公伤亡抚恤、用印、人员编制、家属随迁、过节放假通知、“二汽”配套厂定点、保卫、医疗思想政治工作等档案,这些档案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郧阳地区在三线建设上的定位,即为三线建设提供支援、服务和保障,从中可以看出三线建设期间郧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是一支精干有力的领导和指挥机构,在支援三线建设特别是物质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联络、综合平衡、指挥调度作用,很好地保证了三线建设的需要,与设计施工单位一起为三线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馆藏东风轮胎厂建设资料

东风轮胎厂成立于1969年,是原化学工业部投资亿元、调集全国轮胎业生产精英组成的业内骨干企业,也是1969年国家“大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在计划经济时代,东风轮胎厂曾被誉为中国轮胎业“四大天王”之一,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套,盈利能力过亿元。2005年企业重组并与双星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双星重组东风轮胎。2014年11月,原东风轮胎厂改制企业将近2万余卷档案移交十堰市档案馆,从原东风轮胎厂移交的档案情况来看,包括有自1969年至2005年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音像、照片档案等,各门类档案保管较为齐全完整、整理规范,全面完整地记录了企业从建立、到发展的整个历程,反映了国有企业职工的奋斗轨迹。

四、关于十堰市档案馆三线建设资料的保护和利用

十堰市档案馆三线建设资料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技价值,它真实地记录了十堰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是研究十堰三线建设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近年来,十堰市档案馆在三线建设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付出了无数心血,不仅接收、征集了大量原始档案,并且严把质量关,加强数据核查,加快数字档案资源积累,开通了“十堰市数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三线建设档案电子化、共享化,为公众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当前,十堰市三线建设档案的保护和利用进入到关键阶段,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三线建设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全面、系统梳理十堰市及各县(市、区)档案馆三线建设档案情况,东风汽车公司档案馆、三个分馆及各下属各单位三线建设档案情况,摸清家底,打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还要加强和湖北省档案馆以及其他各地档案馆的联系和沟通,千方百计寻找线索,不断丰富十堰三线建设的档案来源。二是高度关注口述历史、个人信件、日记、工作笔记、手稿、证件、奖杯、奖牌、奖状、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民间档案,举办一系列档案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组织调动各方力量,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加大民间三线建设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积极申报《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同时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系列高级别成果。这方面,十堰市档案馆已和十堰高校——湖北汽车工学院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有成功合作的先例,双方所编《武当山金石碑刻选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对于三线建设的联合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下一步可考虑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特别是口述史的研究、三线建设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的发掘和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四是注重十堰三线建设档案的宣传工作, 通过举办档案网下网上展览、印刷宣传资料、档案信息咨询等各种形式, 广泛宣传十堰三线建设成就。五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十堰市目前已经建立了“十堰市数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实时感知相关三线建设学习、研究者用户的需求,实现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如借助网络推送技术把用户需要的资源通过邮件、APP、微信推送出去,运用社交媒体发布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咨询,形成良性互动。

十堰,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追溯建国以来十堰的发展历史,三线建设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十堰三线建设档案,反映了这段历史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变迁,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历史会照见未来,十堰三线建设档案必将成为新时代助推十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力量。

(计毅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长、教授;刘明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思政课部主任;马保青,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思政课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本文选自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六辑):三线建设研究者自述专辑》,该书由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底出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