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宾教育·梦工厂】学习时代楷模 勇于挑战自我

2020-12-11 21: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来宾日报 微观来宾

这里有我市各地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有教师的谆谆教诲,还有孩子们成长进步的点滴……《来宾日报》教育专版《来宾教育·梦工厂》聚焦我市各地各中小学校,集中报道校园里的新鲜事,分享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这里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特殊平台,更是孩子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为进一步全方位讲好来宾教育故事,推动来宾教育高质量发展,小编特从《来宾教育·梦工厂》选取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期待大家从中更多地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以及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伟大,同时也希望能给您的工作带来帮助,给生活带来欢愉。

学习时代楷模

勇于挑战自我

——读《时代楷模2019:黄文秀》有感

□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心小学 六(5)班 覃胤翔

有一个人,她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有一个人,她的事迹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动。她,就是“时代楷模”黄文秀。

在我的心中,黄文秀就是我的榜样。她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她是一个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她是一个不畏艰辛、奋勇拼搏的人……她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到各大媒体对黄文秀事迹的报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而黄文秀不畏艰辛、奋勇拼搏的品质也让我刻骨铭心。

在学校,我是科技小组的一名成员。课余时间,我和其他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科技的奥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如何编程机器人,我们都很兴奋。老师说:“编程要记住的东西很多,要认真听讲。”接着,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还给我们亲自操作示范,我心想:编程入门太简单了,我要挑战更高的难度。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开始查阅关于编程的资料,励志长大要成为编程师,所以我不断学习编程知识。终于,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学下,我学会了编程。

学会编程的这一段路程,我走得十分艰辛,每每要放弃时,一想到黄文秀那不畏艰辛、奋勇拼搏的精神,便激励着我继续前行,最终我的编程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和赞赏。

黄文秀的优秀品质激励着我,新时代也在呼唤着青少年一代的担当。现在,有很多同龄人从小就生活在两代人搭建起的“温室”里,对于人生的规划没有主动性,可我更在意实现自己的价值。周恩来总理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以黄文秀等“时代楷模”为榜样,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博览群书,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指导老师:陆彩勤)

我终于读懂了你

□武宣县三里中学18(2)班 林晓彤

世界如此之大,每处都蕴藏着万千生机。我们的一生中,总会碰到那充满生机的人或物,十分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那些读不懂的书与看不懂的人,如今也已渐渐明白,而我也终于读懂了你,那个自在洒脱的女子——三毛。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三毛的作品,是因为学校要求参加“书香校园”征文活动。我闲情地逛着活动的官网,已经快到活动截止时间,我却还未选好要写的书,令我无比烦躁。这时,我在官网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它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一个女人望向前方,清冽的脸庞上没有任何表情,那一双眼睛神秘又平静。这张图片深深地把我的心揪住,深陷着不能自控。而这名女子,正是本书的作者三毛。

我在看的过程中,心里总会产生许多问题,大多是对三毛的不解:一个柔弱的女子,只因觉得撒哈拉是自己前世所向往之处,便贸然前往,不在乎他人的目光。在糟糕的环境里,却仍旧对生活充满希望,丝毫不在意那些小气又贪心的邻居,这需要一颗多么强大的心才能去承受啊!我多么希望三毛能爆发一次,不再去帮助那些讨厌的邻居,希望她能够换个环境到镇上去生活,可三毛总是不如我所愿,她像寒冬里的一枝傲梅,不低头不弯腰,自在地活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我正面临着中考,而三毛的故事,我也早已看完。在我的周围,几乎满是压力:父母说我尽力就好,却总时不时地寄希望我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排名的下降、同学的超越、老师的谈话……都是无形的压力,把我压得喘不过气。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和我说:“你要努力点,成为一名医生,你是我们的希望。”可对我而言,我不是很想成为一名医生,虽然我敬佩这一职业,可是我想过的生活,有热爱、有洒脱,更要过得精彩。

这时,我突然看懂了三毛、读懂了三毛。自己的生活与未来,都应该把握在自己手中,他人的建议并不是阻力,而是更加坚定自己想法的动力。有自己的选择是好的,可也要为了自己能过得更好,而去努力、去奋斗。这就是三毛,这也即将成为我的人生目标。

三毛曾说过:“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跃永恒,没有迷途的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此时此刻,我抬头张望,仿佛看到一只这样的鸟儿凌空掠过。我深深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三毛正是如此轻舞飞扬。

曾经我不懂,一颗心究竟怎样才算洒脱;也不懂,人若是拥有一颗洒脱的心,会是怎样的惊天动地。别人认为重要的,也许并不是属于自己的追求,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是最合适的。现在,我终于读懂了你,也读懂了自己:奋力地朝着自己所愿的地方奔去吧,不留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那也是经历。

(指导老师:雷超然)

让诗意在教学中流淌

□林圣球

时光静流,蓦然回首,不知不觉已过二十几度春秋。当所有的时光成为怀念,在岁月的轨迹里,散发出的依然是那些年教育故事的芬芳。它让我洗净铅华,始终保持一颗教育初心,同孩子们一起收获成长。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而不是在单纯的上语文课: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上让孩子既能考得好,又能全方面提升语文素养。当然,这些思考大部分如同烟花一闪而过,很少变成现实。可能是以前的自己思想太过于狭隘,只要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考试就好,只要家长在问到孩子成绩的时候能给个满意的答复就好,只要在老师们的各项比赛中不掉队就好……如今,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走偏了那么多,多了功利性、局限性,少了思考心、进步心。

儿童诗人布莱克曾写道:“为了欢乐而出世的小鸟,怎能坐在笼中歌唱?”充满诗意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才能给学生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记得我在执教《我的舞台》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作家吴霜在文中写学艺的舞台,分别是哪几个?请在文中圈出来。”学生自学后,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教学渐渐进入状态。按照教学预设,我继续提问:“作家吴霜写《我的舞台》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请谈谈你的感受。”问题一出,竟无人举手。我下意识地把问题重复一遍,还是没有人回应。大约过了三分钟,才有两三个学生举手。我环顾了这三名学生,思忖着叫谁回答,就看到小亮的手举得高高的,他正用急切的目光看着我。我走到他身边,说:“请你回答。”他泰然自若地站起来说:“我对吴霜笔下学艺时汗水与欢笑的交融,印象十分深刻。”我顺着他的话语引导:“你用‘汗水与欢笑交融’说出你的感受,这个感受十分独特,老师想请你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他沉着冷静地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还带着真诚,这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很少见到的一种分享,也是我带班十几年也不曾有过学生与我配合得这么融洽、默契。那次教学,让我感觉到课堂不仅传递诗意、激情,更能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课堂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关注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时,作为教师,不仅要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贯穿知识点的讲解,还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道理与标准来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我曾在网上听过王崧舟老师讲授《爱莲说》,他那诗意般的语言与浑厚的音色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他要求孩子们在朗读诗词时讲究“味道”二字,比如他会说“故事怎样读才读的有味道?”“大家读得很好听,但我还想听听你读的味道。”这样就给了孩子们发挥的空间。王崧舟老师注重范读,习惯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引诱”孩子们读到诗情画意般的古诗词中。我认为,这种口耳相授的教学方式虽然传统却非常实用,让孩子去模仿、去跟随,老师给了他们一条明确而清晰的读书之路,让诗意教学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以人影响人、带动人,并以最终提升人为目的的活动。作为教师,珍惜眼前每一个孩子鲜活的面容天真的眼睛,用教师的行为去挖掘教学的生命价值,用真情渗入并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诗意地生活,因为孩子的快乐才是老师的幸福。

(作者系武宣县东乡镇中心校教师)

用爱温暖孩子们的心

□樊湘勤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作为班主任的我,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责任,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虽然任务艰巨,但收获时也分外开心。

以人为本,用爱温暖。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特殊家庭的后进生,家长对子女疏于关心时,老师就更加要不放弃、不抛弃。我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才会促使他主动改变。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良师益友,宽容以待。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而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时太过严肃,引起他们反感的情绪。我喜欢与学生交朋友,和他们一起打乒乓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之外带来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我选择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某些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进行教育,从而鼓励。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要求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后进的原因,从而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比较一致,主要因缺乏家庭的温暖,失去应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抓住他们在家庭里、学习中缺乏应有的监督权和辅导职责,给予生活上的帮助,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成为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同学。

我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关爱之情,就能让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

(作者系忻城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教师)

月是故乡圆

情是故乡浓

□石和兰

那年那月的那一天,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我,因为选择了一份工作,离开了自己眷恋的故乡,选择了另一个热闹的小县城。如今,岁月流逝,故乡变得越来越萧条、寂寞,我贪恋时光走得太快,也责怪自己走得太匆忙。故乡啊,你给了我一页的初心,只为记录岁月入迷。我未回,你不老,只为在这一页等我……

——题记

我一直以为,来到这个小县城,崭新的开始会给我的人生带来别样的精彩。可是,在奔波劳累了好多年之后,每次失落无助时,我才发现,能慰藉我心灵、给我带来温暖的,还是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因为父母都跟随我同住县城,老家已没有什么亲人,所以住在乡下的姑姑和表妹成了我挂念家乡的唯一寄托。

有时会想起,回老家时姑姑和表妹在村头等待盼望的情景;记得比我小一岁的表妹在我高中寒窗苦读时,为我打饭、提水、洗衣服,让我能专心地学习;记得每晚在我挑灯夜读时,她在宿舍里为我暖被驱寒,等我回来,她已睡得迷迷糊糊,把我当作枕头来垫,盘着我的身像缠青藤一样的那个年代。岁月给我们留下的,曾经是那么美好的回忆。直到去年年初,表妹因感到身体不适来找我,我带她到医院检查,我才发现,我们虽然并肩走在一条路上,但此时的我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那时,她的手里牵的是另一只小手,我的手里也牵着另一只小手,而她手里牵着那只小手已是一种幸福,我手里牵的这只小手也是另一种人生。那一刻,泪水悄然从我的眼角滑落,我没有让她看到,默默地在背后注视着她。所有的那些记忆都在岁月中沉淀,渐渐远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永恒的回忆。

每年春节过后的几天,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而我不得不为了生活归城的时候,心里总是空荡荡的。特别是女儿也不在身边时,那种异乡独守的失落不禁油然而生。诶,我的人生应心归何处?

这种失落极大地触动了我,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跟母亲说:“我想把老家的房子再往上添一层,哪天我们总会回去的。”母亲被我的建议惊住了,因为我之前一直很反对父母建房,认为老家已没有什么人住,浪费钱,所以这些年父母都不敢再提添房这个计划。这次听到我这么主动地提出,母亲喜极而泣,或许她心里也明白:女儿累了,想回家了。其实,我也不是一时冲动才会跟母亲建议,这是我早就想好了的。除此之外,我还想给老家的房子围上一个大大的院子,在院子里种菜种果、护花养草,每天静看庭前花落,细听鸣虫私语,与日月同升共眠,饮几杯小酒,有空就与童年时的伙伴共叙旧往。就这样,静静地在故乡度过余生,也许,这就是我心归之处吧。

很多人问我:你的老家没人住,你又在外面工作,不知还回不回去,起房子干什么?钱多没处花啊?我说“不是”,但具体是什么缘由我也无从说起,只能用艾青的一句话来概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系忻城县实验小学教师)

《来宾教育·梦工厂》

栏目设置:

教育观察:来宾教育工作的深度报道。

教师手记:教师教学中的感受与收获。

园丁颂:优秀教师的动人故事。

出水新荷: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展示。

师生艺苑:师生们的书画、摄影作品展示。

家教课堂:本市教育专家答疑解惑。

教育动态:学校开展的各种特色活动。

校园聊天室:学生们想对老师家长说的话。

征稿要求:

1.所有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

原标题:《【来宾教育·梦工厂】学习时代楷模 勇于挑战自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