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公主坟、百步桥……鹤山区梨林头村的这些传说,你听过吗?

2020-12-15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梨林头,古迹多,就在东西两个坡;

西有山,东有岭,中间一寨是船形。

漓淋头,漓淋头,禹王治水把蛟囚;

三国阿斗去蜀村,漓淋改名为黎林。

孙真爷,有本领,骑着老虎去瞧病;

百步桥,百步宽,一桥跨过三个县;

百米内,三孔券,千年古庙桥上建。

公主坟,望京楼,娘娘心挂梨林头;

要说这些你不信,梨林头村来打听。

这是在梨林头村一带

流传的一个顺口溜,

从这个顺口溜里就能听出来

关于这个村子的很多传说。

梨林头村位于鹤山区西部、太行山南麓,西望三晋,临近洹水,村名由漓淋头变为黎林头再到如今的梨林头。该村是河与金线河的源头所在地,这里遗迹、遗址众多,素有“洹西第一村”之称。这里有女娲的造人台、禹王的锁蛟石,有望京楼、公主坟,有百步桥、禹王桥,有东戏楼、西戏台,还有女娲在此处造人、吴承恩隐居梨林头村撰写《西游记》的传说……

女娲造人台与漓淋头

在梨林头村北边有一座黄土台,传说为女娲造人台,村民代代流传这是女娲用黄泥和蒿草造出人类的地方,女娲造人台两侧为金线河河床,现在为梨林头村小学的校址。

梨林头村委会主任孙新海介绍,女娲在梨林头村一带被称为娲皇圣母。相传在远古时期,娲皇圣母奉命下至人间,在金线河河汊处造人。

▲女娲庙

“她用蒿草和树枝捆扎成人形,再用黄泥涂抹其身,于是天下开始有了人。娲皇圣母为这些人做媒,让他们繁衍后代。这便是草木之人的由来。娲皇圣母造人成功回到天宫后还经常来到她造人的地方探视人间冷暖,造人台就是她往来天地间的必经之处,是娲皇圣母与她的‘儿女们’相会的高台,被人们称为造人台或者通天台。”孙新海说。

传说后来,天柱折断,天塌地陷,到处是一片汪洋。娲皇圣母为拯救众生再次下凡炼石补天。可是当娲皇圣母补好了天返回天宫以后,一条蛟潜入了黄河,并在黄河里兴风作浪。娲皇圣母送给禹王两件制伏狂蛟的法宝,一件是能够随时变大变小的紫砂玉钵,另一件是随时能变长变短、变粗变细的金丝绸带。最终,禹王成功将蛟拖入梨林头村的一口水井,把紫砂玉钵盖在井口上。狂蛟被制伏后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禹王制伏了狂蛟,遂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漓淋头,意为让风雨淋漓的日子走到了尽头,漓淋头便是梨林头村最初的名字。

禹王庙和女娲庙

梨林头村党支部书记孙秋成说,人们感念女娲造人和禹王治水的功德,将女娲造人的土丘取名为造人台,并在造人台下面的金线河上建了一座女娲桥,桥上建起了女娲庙。在禹王擒蛟的河面上建起一座石桥,取名为禹王桥,同时在桥西约10米处建起了禹王庙。那块用来拴住狂蛟的巨石被称为拴蛟石,用于困住狂蛟的水井取名为锁蛟井,那个紫砂玉钵被称为禹王钵。

▲仍在使用的禹王桥

梨林头村有4座石拱桥,禹王桥和女娲桥南北相距约100米。如今,禹王桥和女娲桥仍横跨在金线河之上。

禹王庙和女娲庙在上世纪中期被毁,如今尚存遗址。神话传说中的禹王拴蛟石则是一块造型奇特的巨石,现存放于禹王桥西约80米处的一户村民的宅院外面。

传说中的禹王锁蛟井位于禹王桥北约10米处,其井水是浑浊的黄水,与村里另外两眼古井里的清水有着鲜明的对比。传说中禹王锁蛟用的紫砂玉钵则埋在锁蛟井旁边的地下。

梨林头村三易其名

“我们村最初叫漓淋头村,后来改名为黎林头。”对该村村史颇有了解的村民孙天全说,为了弄清梨林头村地名的来历,多年来,他们村进行了多次走访和考证。

漓淋头改名为黎林头与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有关。相传,在三国末期,魏国灭蜀汉后,为防止蜀汉后主刘禅东山再起,便将刘禅押往今天的鹤山区鹤壁集镇的蜀村。当刘禅来到距蜀村约5公里的梨林头村时突降暴雨,他们只好就近躲进村外的树林里。雨停后,负责押解刘禅的将军看到村口的牌子上写着“漓淋头”三字,认为这个地名不吉利,于是将军拔出佩剑将“漓淋头”改成了“黎林头”。从此,黎林头这个地名一直沿用到明朝的万历年间。

孙天全介绍,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太子的一位老师患咳喘病久治不愈,只好向皇帝辞官。皇帝准许他带着家眷返回老家养病。当他们经过梨林头村时,太子老师的病情加重,他们便住进了村里的三官庙。村里人尊称太子老师为阁老,阁老与家眷住进三官庙后,庙祝就听出阁老患有严重的咳喘病。庙祝送来一篓刚从村子西边的黄岩山上采摘的黄梨,让阁老将梨煮熟后食用。庙祝对阁老说:“这种黄梨名叫药王梨,梨树是当年药王孙思邈在黄岩山上亲手种下的。吃完这篓药王梨,阁老的病就好了。”

阁老连续吃了七天后病情果然有好转。再吃七天,阁老的病彻底好了。摆脱了病痛折磨的阁老十分感激庙祝,临别时他建议将地名黎林头改成梨林头,并欣然提笔写下“梨林头”三个大字留给庙祝作为纪念,以此表达对药王梨的赞许。从此,梨林头这个地名沿用至今。

百步桥通三县

在梨林头村,流传有一段顺口溜:“北大桥,百步宽,六里一桥通三县,南三里汤阴,北三里林县,桥在安阳县连县。百步桥,桥连桥,桥下路,桥上庙,桥上桥下十字道,南来北往桥下走,打着灯笼过花轿。”

顺口溜所述的桥即指坐落在梨林头村东部的三官庙桥,也叫百步桥。该桥为低水位单孔石砌拱券式结构,东西走向,南北宽约56米,桥孔跨径3米,高3.5米。

▲雄伟的三官庙

“百步桥长度达上百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且保存完好,在中国古桥中是独一无二的。”孙天全说起百步桥时流露出自豪的神情。之所以说“百步桥通三县”,是因为桥北三里外的村子以前属林县(今林州市)管辖,南面三里外的石碑头村属汤阴县管辖,当时梨林头村则由安阳县管辖。因此,有了“六里一桥通三县”的说法。

孙天全说,之所以有“百步桥,桥连桥,桥下路,桥上庙,桥上桥下十字道。南来北往桥下走,打着灯笼过花轿。”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南来北往的人路过梨林头村都从百步桥下面经过,就连迎亲和送亲的队伍也要抬着花轿穿过桥洞。百步桥很宽,加上桥洞随河道弯曲的走向而建,桥洞也呈弯曲状,即使白天也十分昏暗,新娘坐花轿过桥洞时需要打着灯笼。因此,有了“打着灯笼过花轿”的说法。

村民说,过去百步桥的桥洞还是村民们避暑的好去处,每到炎热的夏季,男女老少都喜欢到这里避暑纳凉。

如今,梨林头村里像百步桥一样保存完好的古石桥还有三座。禹王桥长约21米、高约7米,桥面宽及桥拱的跨径、宽度均约6米。禹王桥又叫驼峰桥,它的桥面像驼峰一样拱出河面。仅从外观上看,禹王桥和女娲桥比百步桥的建造工艺更为简单一些。这4座相邻的古石桥同为东西走向,其跨度、券孔高度和结构外观也大致相同,并且至今车来人往还能使用,桥身的下半部分多被埋在了淤积的泥沙之中。

千年古庙桥上建

梨林头村最为神奇的是百步桥上建有一座以三官殿为主体的古庙宇,且桥的大部分面积被其所占,只是在南部留有宽约5米的路面供车辆和行人通过。桥面最南端原为一古戏楼,桥下原为通衢南北的古道和金线河河床,桥孔中部略有弯曲。

▲建在百步桥上的千年古庙。

三官庙及百步桥建于何时?村里出土了一通古碑,碑文记载:“宋代前存之三官古庙,有老君堂一间,不知创自何时。”三官庙和百步桥的创建年代至今还是个谜,但据碑文中“宋代前存之三官古庙”的记载,依此推算,三官庙建于一千多年前。

三官庙又被村民称为“活奶奶庙”“九天玄女庙”“九仙庙”,占地2300平方米的三官庙气势恢弘,现存有三官殿、老君堂、关帝殿、九仙殿等,共有建筑20多间。庙宇虽建在桥上,但建筑格局排列有序、错落有致。

百步桥的北端正上方是高大的老君堂。老君堂为砖木混合结构的四梁八柱建筑,金色琉璃瓦顶。三官庙内的其他殿堂与老君堂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大体相同。位于老君堂东侧的关帝殿始建于元末至正年间,清乾隆年间曾进行重修。三官殿位于百步桥上庙宇正中位置。该殿建筑风格不同于其他殿宇,为彩瓦填心式瓦顶。三官殿正前方的一处建筑名为拜殿,其东墙内壁上镶嵌着的一通石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曾对拜殿进行过重修,但其始建年代不详。

据年长的村民回忆,现在的三官庙与从前相比大不一样了。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三官庙内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各个大殿里都有形态逼真的壁画和精美的雕刻。香客、游人流连驻足,百步桥下,车马熙攘;过路商贾,挑担小贩南来北往,连绵不断,是梨林头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官庙内矗立的石碑,上门记载着“宋代前存之三官古庙”和“有老君堂一间,不知创自何时”这样的介绍。

后来,三官庙在一段时间里变成了村里的学校,原有的壁画和雕刻作品及古树、古碑被毁坏了。

望京楼与公主坟

望京楼遗址在禹王桥东约50米处。据村民孙书林介绍,望京楼因年久失修,于上世纪前期垮塌,留下了长为6米的正方形楼基。

公主坟遗址位于百步桥西约100米处。1953年春,村民在公主坟遗址上建砖窑时挖开了墓穴,挖出了6块棺椁石板(也有人说是陶板),在棺椁内发现了1具骷髅和一顶重约1.5公斤的金质凤冠。这顶凤冠金光闪闪、光彩夺目,上面有9只凤凰的图案,造型既精美又逼真。当时天色已晚,村民不了解这顶凤冠的价值,反而把它视为不祥之物。第二天早晨,两名外地工匠已没了踪影,凤冠也不知去向,只剩下1具骷髅和6块棺椁板材。当时,骷髅和棺椁板材也被当做不祥之物给扔掉了。

“祖祖辈辈都说公主坟里埋着一个公主,究竟她是哪朝哪代的公主谁也说不清楚。”村民们有的说这个公主是唐朝的,有的说她是宋朝的,大家都称她为锦华公主。望京楼便是锦华公主生前用来登高眺望京城的地方。

皇帝的女儿怎么来到了梨林头村?孙天全说,这里有个很感人的故事,表达着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

传说当年锦华公主随皇后出游,来到梨林头村的九仙庙时,早已厌倦宫廷生活的锦华公主决意留在九仙庙修行度日,无论皇后如何规劝,锦华公主始终不为所动,誓死不归。皇后想到今后很难再见女儿一面,于是传下懿旨,在梨林头村建造一座高楼,楼的高度要能够望见京城皇宫里的御花园,以便她们母女每逢初一、十五这两日登高相望。可是,当楼建到十几丈高的时候,工匠们考虑到公主的安全便不敢再往上建了,只好封了顶。人们把这座楼称为望京楼,也称看女楼或望母楼。

锦华公主绝非铁石心肠,思念母亲时她便登上望京楼向京城方向眺望。同时她在梨林头村认了一个义母。义母对锦华公主视如己出,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义母去世时,锦华公主悲恸异常、茶饭不思,不久便气绝身亡。公主死后,消息传到皇宫,皇帝赐了金冠陪葬,并传圣旨,命地方官派人常年看护公主墓地。后来,南方的盗墓贼来到中原地区盗掘古墓,为防止公主坟被盗挖,有人特意将坟冢铲平。直到1953年,公主坟被村民无意中挖开,公主坟彻底被毁。

来源:淇河晨报

责任编辑:栗阳

统筹:靳丽娜

总值班:郭红艳

监制:李宏庆

原标题:《公主坟、百步桥……鹤山区梨林头村的这些传说,你听过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