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这样走过】祥符区:走出乡村振兴“开封路径”

2020-12-15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棚外寒风阵阵,棚内温暖如春。初冬时节,走进位于祥符区西姜寨乡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园三片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崭新的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爱思嘉鱼菜共生产业园大棚内,一个个盛满水的鱼屯排列整齐,鲈鱼、石斑鱼在鱼屯中游弋,浅水池中种植槽内的各类蔬菜长势喜人,鱼在菜中长,菜在水中生;智慧农业大棚里,绿色秧苗茂盛茁壮,多彩番茄硕果累累,荷兰黄瓜满目苍翠,可升降轨道车穿行其中;爱思嘉嘉年华主题场馆内,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在一步一景中感受乡村振兴成果,领略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两年来,作为我市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的主战场,祥符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持续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切实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做好“六稳”“六保”提供坚实支撑,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探索出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开封经验”。

西姜寨农民丰收节。

农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9月22日,全省乃至全国聚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西姜寨乡西姜寨村拉开帷幕。一场彰显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三农”盛会,既全方位展示了我市以西姜寨现代农业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丰硕成果,更催生了我市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匹“黑马”——

爱思嘉农业嘉年华项目,从开工到运营不到180天,从3A景区授牌到正式营业仅用了8天,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实现了300万元的旅游收入,创造了轰动业界让人为之惊叹的奇迹。

作为我市产业融合的示范和农文旅研结合的典范,爱思嘉农业嘉年华项目的异军突起,充分说明农业更需要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科技的吸引力和“吸金”能力由此可见一斑。蔬汇高科、汴州粮仓、花开盛世、扶正本草、果趣农乐、汴都水韵6座主题场馆,一路走来,足以让游客充分领略13条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融合,目睹或体验到2000余种现代农产品、300余项高新农业技术、200余项产业模式、100余项先进农业装备带来的独特魅力,很多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就连干了一辈子农活儿的农民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西姜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得益于祥符区牢牢抓住了我市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的历史机遇。

2018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先行先试,开启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探索乡村振兴“开封路径”。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位于开港经济带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和郑汴港协同发展核心区,包含朱仙镇镇区和15个村,占地56.69平方公里,覆盖人口3.68万人。仅祥符区境内就涉及1镇11村,占地46平方公里,祥符区成了当之无愧的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主战场。

所谓“1+6”,即“1个战略,6个示范”。“1”是指坚持1个战略,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城乡融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坚持五个振兴。“6”是指推进6个方面的示范探索,即规划引领示范、产业融合示范、环境整治示范、文化振兴示范、乡村治理示范、改革创新示范。

作为传统的平原农业区的祥符区,如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祥符区三面环抱开封主城区,位于开封市中心城区南边,距开封市中心仅7公里,古称祥符县,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广阔的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可盘活利用的空间较大。优良的乡村历史文化再加上离主城区较近的地理位置,使其发展休闲农业和文创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祥符区因地制宜,以促进产业融合、产业兴旺为重点,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出祥符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祥符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产业融合示范”这个定位,抓牢“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做足“农”的文章,深挖盘活“文”的资源,培育“旅”的品牌,强化科技支撑,发展研学体验,形成了“农业+文化+旅游+科技+研学”的融合发展格局。

初冬时节,按照惯例已经是旅游淡季,但朱仙镇启封故园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旅行团队络绎不绝。朱仙镇启封故园以木版年画、古法造纸、毛笔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体验为载体,充分挖掘历史和文化资源,打造开封独具特色的研学品牌。在暑期研学高峰期,朱仙镇启封故园迎来的规模最大的研学旅行团人数多达2000人,成功入选“全国十大研学基地”。

盘活文化和农旅资源,留住美丽乡愁。祥符区充分挖掘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特色,搜集、整理开封特色农产品相关农事体验、历史典故、传说等,进一步激活文化记忆,让人们能够望山见水、乡愁可寄。精心建设的朱仙古镇、西姜寨“好人街”、精品民宿群、体验农业、乡村乐园、建业大食堂等,深深吸引了八方宾客的目光。

7月25日,2020中国三农发展大会暨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市委副书记秦保强以《坚持五大振兴 突出农文旅融合》为题,围绕开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了典型发言。他指出,两年多来,开封持续推进五大振兴,突出农文旅融合,大胆探索实践,乡村振兴“1+6”示范带已成为全市“三农”优先发展引领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市产业扶贫基地。

祥符区新园五色草花木有限公司种植基地。

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体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我们在乡村振兴模式探索中,注重规划引领,坚持顶层设计和底层突破同步。”祥符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彦涛说。

祥符区依托农道联众、河南大学等国内一流规划团队做整体规划。做好规划,不急于全面铺开,而是先在村里搞试点,让农户来评判这个规划是否符合区域的人文历史和生产生活方式等风俗习惯,让乡村振兴规划更有人文关怀,更加“接地气、聚人气、可操作”。

乘着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的东风,祥符区以资源为“新郎”、资本为“新娘”,让“资本下乡”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通过政府、企业、群众“大合唱”的方式,聚集各方力量,推动人才、土地、资金、产业在乡村汇聚。

祥符区探索采取“政府奖补、企业租赁、合作投资、参股分红”等方式,实施精品民宿打造、美好住家户建设、美丽庭院改造三项工程,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如,精品民宿采取租赁模式,由收储企业一次性付清,房屋收储改造后交由运营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运营收益由运营公司和收储企业共同分配,租赁到期后房屋无偿退还农民,也可根据农民意愿,继续签约合作。

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中,祥符区始终坚持农民主体,通过实施民宿改造、农业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带动等,让农民有资产收益、劳动报酬、租金收入、共同经营收入、集体分红收入等,实现增收,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

祥符区探索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模式,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爱思嘉鱼菜共生产业园利用周边31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资金610万元建设高效农业大棚,大棚建成后按照总投入资金的12%作为租金支付给31个贫困村。园区全部建成后,能够带动周边650户贫困户约2000人就业,同时,群众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

如今,借助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机遇,祥符区农村产业焕发勃勃生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开封经验”(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荣获2019年中国“三农”创新榜大奖。

祥符区刘店乡的“万亩菊花扶贫基地”工人们正在采摘万寿菊。通讯员 谭豫增 摄

种下“风景”赢来“钱景”

你吃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种出的荷兰黄瓜吗?

在西姜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棚,一幕“现代化十足的”场景格外吸引眼球——个头几乎没有差别的小黄瓜挂满瓜藤,浇水施肥仅靠一台环控电脑控制。“一平方米可以采摘30公斤小黄瓜,脆爽不涩口,在我市大超市卖到16元1公斤。3座棚年产350万公斤,一年就一茬,终年生产,从种到收30天,夏天一棵藤上最快3天就能摘一个。”爱思嘉农旅公司副总裁付娟如数家珍地说。

据介绍,目前该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建成文洛式玻璃温室智慧农业大棚3座,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搜集温湿度、土壤水分等各种数据,并传输到控制室电脑系统中。对比此前人工预设的蔬菜最佳生长参数,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就能自动调节大棚内的温、光、水、气、肥等,满足植物用养分的最大需求,保证蔬菜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实现了标准化、流水线式生产绿色高效农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工厂”。

大棚内,定植的番茄苗长势喜人,成串的多彩番茄挂满枝头,煞是喜人。种菜的工人均来自周边村庄,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冬天地闲人不闲,在大棚里干活儿不冷不热,也不耽误回家做饭。秋后就来这里上班了,干了三个月,一个月能拿2300元工资,在家门口工作的感觉太好了!”正在给多彩番茄盘绳头的西姜寨乡武拐村村民雾金凤告诉记者。

谁说搞农业不挣钱?乘势而上,借船出海,思路一新天地宽。

推动“三产融合”“三链同构”,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祥符区西姜寨乡依托“开封县花生”这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延伸产业链,凭借把花生从果到壳“吃干榨尽”,祥符区以100%的综合利用率打造了“秸秆、花生壳、花生衣、花生叶、花生蛋白、花生肽”一条龙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价值链,拿出1000亩土地在西姜寨乡进行国家高油酸花生基地建设。去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中心全国高油酸花生基地现场观摩会在园区内举行。打造供应链,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使“小生产”对接“大市场”。

依托“十链百园千基地”,将产业扶贫基地打造成为产业兴旺高地。在祥符区刘店乡,万亩菊花扶贫基地采用“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模式流转土地1.2 万亩,依托刘店乡44个专业合作社,通过“优质品种的培育+苗圃销售+精深加工+扶贫基地+贫困户+生态旅游+菊文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吸纳普通农户和贫困户入社,以土地流转、育苗、种植、采摘、加工等,带动1409户贫困群众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种庄稼”与“种风景”相结合,逛产区如同逛景区,逛田园等于逛公园。祥符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媒体记者:焦宇炜

图片:开报集团全媒体

原标题:《【“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这样走过】祥符区:走出乡村振兴“开封路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