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都最美家庭 | 小家传大爱 解锁幸福密码

2020-12-16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初冬时节寒意正浓,

京华家庭向美而行!

在2020年“首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中

房山区9个家庭获得荣誉称号

他们家庭和睦

对工作积极主动

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小编会为大家陆续分享这些家庭故事

张泽云家庭(入选首都十大“最美家庭”)

张泽云,男1966年出生,家住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王家磨村,是一名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农村干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如一,勤奋刻苦学习,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坚决服从工作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得到了领导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他平时特别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坚持不断学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敏感性。并且他始终积极学习,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自觉查找不足,虚心接受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在学好政治理论的同时,还在工作之余坚持阅读《中国农技推广》、《植保导刊》等农业学术性刊物,充分利用微信、小视频等方式学习农业技术小窍门,为更好的开展农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他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围绕村集体农业产业,参与参加了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教学推广,完成了垃圾回收再利用等农业项目,为村集体环境治理和村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多次在房山党建,学习强国中进行报道。

近年来,他主要把废旧酒瓶再利用做成时尚工艺品作为自己的工作之外的重中之重,通过参加培训,技术指导,并结合村内土壤环境对种植物进行筛选,再塑形,用自己的双手打磨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手工艺品。酒瓶手工艺品制作完成后通过村妇女微信群,朋友圈,小视频等方式积极推广技术。同时,定期开展示范培训和技术讲座,深入教学现场,并接到了教委的讲课邀请,还带动了3户困难户学习制作工艺,将制作经验毫无保留与村民进行分享,还不论何时都积极解答问题,及时解决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总是想在前、做在前,真正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为民服务原则,将努力为人民服好务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同时,鼓励引导每名村民投身农业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全心工作、真心为民。

他的妻子,郭立新更是他背后的一座强大的靠山,为人忠厚老实,是一位勤劳的好妻子,多年如一日的在背后始终默默的支持着张泽云的工作,做好相夫教子的各个方面。张泽云捡拾酒瓶回家做好工艺品,她每每种好绿植精心打理,夫妻两人可以说是做到了男耕女织天衣无缝的搭配。同时郭立新在村里的人际关系非常良好,她眼疾手快,为人勤恳,村里路边的花花草草都义务的修剪,得到了村领导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多年来,他们夫妻二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埋头苦干,在平凡的一线农业岗位上谱写不平凡的实业。

周立业家庭

周立业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一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

互敬互爱,和谐维家。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周立业、袁立伟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他们夫妻都在医院工作,工作性质决定每周四到五天会有一次夜班,工作这么多年,夫妻夜班重叠是常有的事,家里两个孩子和家务活全靠父母照料,他们从无怨言,无条件的支持小夫妻的工作。

周立业爱人袁立伟在长阳新冠定点收治医院工作照

爱岗敬业,互相促进。周立业是护士,爱人袁立伟是医生,夫妻二人从事医疗、护理工作十余年,工作中他们始终秉承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信条。在工作中他们热爱学习,苦练基本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用他们的所学服务好每一位患者。爱人袁立伟每诊治一位病人,都会把手机号写在给病人的出院指导上,在他的手机里有一排以病人开头为标记的名字,他知道这样就有可能在他们有紧急情况或者简单一句话可以解决的事情时,打个电话就能叫他们安心,也能帮他们出出主意。这些电话都是爱人十多年来诊治过的病人,他们有的只看过一次病,有的是他们本人或家属患有慢性病,曾反复住院,再诊疗过程中与他们结下的特殊友谊。

职责所在,义不容辞。2019年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疫情就是命令,周立业大年初二晚上六点多接到科室领导的电话,支援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筛查发热患者及疑似病例,看着还不满周岁的小女儿,简单打理之后于当晚11点多投入感染科工作,至今已有40多天了,领导曾多次要求她轮休,可她却说:“现在的流程我都熟悉了,而且我离家也近,小女儿也不需要喂奶了,而拒绝轮休。”在年初三晚上,因武汉疫情严重,医院组织支援武汉医疗队,看到科主任在微信群发布的消息,医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爱人毅然报名。2020年2月4号爱人袁立伟“请战”,成为第一批房山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医生,出发前闺女哭着说,“我不喜欢病毒,病毒把爸爸带走了,”简单安抚后,在闺女的哭声中爱人踏上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夫妻二人同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邻里和睦,热心公益。真心待人是他们一家人的处事态度,他们与邻居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热心公益,爱人袁立伟曾多次鲜血。

崇尚环保,勤俭持家。他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他们在穿着方面从来都是很普通,只要能穿的衣服从来不乱扔掉,也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马振梅家庭

马振梅是房山区河北镇河南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普通在于,从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孩子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而在街坊邻居乃至整个河南村老乡亲眼里,她的一双巧手极不普通,马振梅无师自通,她的毛线编织技术在河南村乃至河北镇都数一数二,一团毛线经她的手一摆弄,或变成小巧可爱的发卡、或变成大气漂亮的裙子披风,每当马振梅穿上自己的作品出现在街上,都能迎来邻居朋友羡慕的目光。

2019年河南村妇联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马振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她不但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编制了花鸟鱼虫作为点缀。她做的小菊花栩栩如生、仙人掌青翠欲滴、格桑花四季常开、大乌龟活灵活现。马振梅的家里一年四季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她用她的一双巧手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示范户”。尤其是那三对花一年时间手工编织的孔雀,摆在自己家的“美丽庭院”中引来了不少的观赏者。马振梅不仅家里美了,家外面也一样美丽,她创新编织30多件作品,还带动10多户居民一块编织,在她的带动下她家所在的胡同成为了河南村“美丽庭院的”示范点。在村妇联申报区级示范“妇女之家”的建设工作当中,马振梅把自己的手工作品赠与村妇联,展现了一名普通家庭妇女的大格局,大家都说:“别看马振梅平时做事低调,关键时刻真给我们露一手,给河南村长脸了!”。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原本欢乐祥和的小山村笼罩上了一层阴云,作为村舞蹈队的一员,马振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因为它的爱人和孩子都已经站在了抗击疫情的一线,所以村里没有为她安排任务。马振梅就在网上购买毛线,编织出了火烈鸟、太阳花等物件,有的装饰在自家庭院,有的义务送给检查点执勤的姐妹为她们加油打气。

马振梅的爱人吴海林,在公交战线已经工作了二十余载人际关系融洽,工作兢兢业业。吴海林下班回家后还喜欢摆弄花花草草、假山盆景,家庭和睦,生活温馨。她的儿子吴腾姣从部队复员后就职于西城区人力社保局,儿媳孙美慧是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一名城管,两个孩子都是单位的骨干,虽然平时工作很忙可是从来不会忘记孝顺父母,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家人的生日都会送上精美的礼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源于马振梅家良好的家风。马振梅说:“我把家收拾的温馨舒适,你们在外面辛苦工作,回到家里尽情放松,只有身心愉悦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这就是马振梅,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告诉爱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她告诉孩子:“积极上进、勤俭持家”;她对所有人说:“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

刘玉琴家庭

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云湾家园社区积极响应妇联号召推进垃圾分类。其中,美满和睦的刘玉琴家庭全家参与垃圾分类并主张厉行节约,树立绿色环保家风,打造节俭温馨生活,不仅以身作则,而且带动身边人,把绿色环保理念推及邻里、社区,共同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绿色健康社区。

热爱学习和分享 重注细节和实践

刘阿姨的家庭是个和谐幸福的六口之家,除了老两口,还有孝顺能干的儿子、儿媳以及两个活泼可爱的孙子。性格开朗的刘阿姨是已退休中学教师,学习能力强,政治觉悟高,不仅及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而且带动全家付诸行动,注重分类细节,注意总结技巧。例如:刘阿姨5月1日当天就用微信与朋友们分享了分类口诀和常见四类垃圾物品图片;熟练掌握分类知识后,刘阿姨就与老伴带头践行,按厨余、其他、可回收、有害四类垃圾精准投放,并且把可回收纸箱拆开叠好打包;垃圾分类朋友圈分享照片上标明厨余垃圾袋内的每一种物品,形象地宣传分类的细节知识,如:玉米皮和玉米芯是其他垃圾,玉米须则属于厨余垃圾等等;垃圾分类后分装封口处理,坚持家庭生活垃圾即有即倒,日产日清。

积极宣传垃圾分类 潜移默化带动周边

7月10日云湾家园社区“垃圾分类星级示范户”活动上线,身为精神文明队队长的刘阿姨开启朋友圈连续21天打卡,积分兑换后,直至今日仍坚持天天进行垃圾分类打卡,并附上不同的应景文字,积极倡导宣传垃圾分类。刘阿姨说:“21天能养成一个习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是关键,多投几次就习惯了。我两个孙子已经把分类当做每天必做的,最近反而经常提醒我分类打卡,两个孙子轮流当“值日生”帮我投放垃圾,积极性可高呢!”。全家带动起来后,加之朋友圈的持续打卡,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环保理念渐入人心,刘阿姨的邻居、队友和孩子家长们纷纷加入分类打卡行列中,甚至刘阿姨之前任职学校的同事都把她作为典范在学校进行宣传,在垃圾分类推广的初期,刘阿姨及全家为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奉献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力量。

坚持勤俭节约 注重变废为宝

刘阿姨认为应该重视垃圾分类问题的前端和后端,前端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尽量减少垃圾;后端做好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她外出购物买菜一般自带购物袋,不用一次性筷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厨房用水、个人卫生用水和厕所用水三方面节约用水;使用节能灯、注意空调调整到26度最省电状态;在闲暇时经常和家人用废旧物品制作成家庭日用品;积极参加社区妇联组织的变废为宝的环保手工活动,例如:用易拉罐和纽扣制作成精美纽扣花的手工活动;用废旧的衣物制作环保购物袋等。

参加志愿活动 热心公益事业

刘阿姨不仅善解人意,顾全大局,而且思路开阔,善于换位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强,颇具号召力,是精神文明志愿队队长,每次两会均组织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巡逻工作,疫情期间站岗执勤随叫随到,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和站桶指导也是踊跃报名,刘阿姨的“威望”就是在这点点滴滴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队员都特别喜欢这个热情热心的队长。

刘阿姨全家不仅认真学习绿色环保知识,而且在垃圾分类中走在前、树标杆、做表率,以“小家”带动“大家”,自觉践行垃圾减量分类,值得社区居民点赞和学习,因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榜样精神

凝聚前行力量吧!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首都最美家庭 | 小家传大爱 解锁幸福密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