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巧手“绣”出好日子――乌鲁木齐县哈萨克族妇女靠刺绣技艺干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2020-12-16 1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2月14日,核算完上周末店里绣品的盈利情况,乌鲁木齐县胡拉莱民族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提玛·艾乃都又忙着打电话联系订单。

“我们的产品很受欢迎,咱们好好干!”挂了电话,哈提玛又抽空打开微信群,给在家做“绣活”的姐妹们汇报。

从最初养殖牛羊、四处打零工,到如今带着村民在绣品行业里淘金,43岁的哈萨克族妇女哈提玛说,借着旅游发展的东风,靠刺绣技艺干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精致的骆驼摆件、特色图案的毛毡钱包、灵巧的毡房首饰盒……在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的手工艺品展馆,哈提玛和绣娘们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让人爱不释手。

“以前我们绣品不多,有一定的局限,也卖不上价钱。”哈提玛说,现在的刺绣不仅要有传统元素,更要与流行的时尚元素相结合。

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有代表性的装饰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在哈提玛的儿时记忆里,那时,除了服饰,家里的羊毛毡、门帘、枕套等用品大多是手工制作而成的,村里还有不少姐妹帮人刺绣。

“既然有手艺,我们为什么不凭借刺绣‘绣’出好日子?”婚后和丈夫经营床上用品生意的哈提玛注意到,无论是哪种床上用品都离不开刺绣,可那时候,刺绣应用到床上用品系列的不是太多,她想试试。

2016年,在多方支持下,参加过农民经纪人培训的哈提玛组建了专业合作社。

哈提玛动员绣娘们参加各种刺绣培训班;到内地学习刺绣针法、调色、构图等新技艺……一边提高绣品质量,一边形成独特风格,花样、作品也多了起来。

“订单要啥样子,我们就做啥样子。”哈提玛说。

这几年,随着乌鲁木齐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等多项产业齐头并进。哈提玛尝试“文化+旅游”的模式,将刺绣技艺与旅游产品结合,设计制作美观大方的旅游纪念品。

“做得越多,收入越多,平均每个月收入都能超过2500元。”合作社社员帕丽哈·合孜尔说,有技艺、有销路,绣娘们创新花样的热情越来越高。

合作社日渐成熟,除了主营刺绣床上用品外,还增加了帽子、挎包、挂件等40余种特色手工艺品。哈提玛也常带着绣品,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类比赛和展销活动。

“现在,合作社职业绣娘就有15名,一个月有2800元到4500元不等的收入。在乌鲁木齐县及各级妇联的帮助下,目前合作社还在特色小镇、天山大峡谷、大巴扎步行街等地设了门店摊位。”哈提玛说。

如今,合作社不仅在疆内多个城市有经销商,在苏州、杭州等城市也有合作伙伴。

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销售一度比较低迷。合作社把产品销售从线下做到线上,还增加了遮阳帽、带绣花的丝巾等新产品,并针对游客开展刺绣技艺体验活动,不断拓展销路。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手工刺绣产品,哈提玛信心十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也要抓好机会,设计出更多旅游纪念品,更好地在旅游产业中推广文化内涵,带领更多姐妹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哈提玛说。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原标题:《巧手“绣”出好日子――乌鲁木齐县哈萨克族妇女靠刺绣技艺干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