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省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优秀成果集中展示

2020-12-16 21: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红动齐鲁”山东省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自9月26日启动以来,经过作品征集、初选、决赛作品展示、网络投票、专家投票和评审等环节,日前评选出30名优秀选手、20个优秀故事,这些优秀成果12月12日在菏泽市鄄城县正式揭晓颁奖,并进行集中展示。获奖选手现场展示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点燃心中的火种》、《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用声、用心、用情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把我们又拉回战火硝烟的抗日战争年代,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红色岁月。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讲解者:侯佳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侯登山爷爷就是这样一个先锋,我心中的英雄。侯登山,是抗战时期清河军区的一名战士,他精明能干,作战勇敢,参军一年后就担任了团里的爆破队队长。

1943年,那个红色的五月,整个三里庄如同一座点燃的炸药库,火光冲天。敌人的枪炮像火蛇一样肆意撩拨着每一寸土地。八路军已经发起三次进攻,敌人的据点还是拿不下,将士们心急如焚。战士侯登山冷静而快速地分析敌情,主动请缨。他夹着两包四五十斤重的炸药,冲入枪林弹雨之中。敌人的火力依旧猛烈,侯登山在陡斜的围墙上匍匐前进,一步,一步……一米,一米……他靠近了敌人的碉堡。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战友们在看着他,每耽搁一分钟,他们就多一份危险,多一分牺牲!”说时急那时快,侯登山迅速将炸药包抵在胸前,用手死死地扣住墙壁,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碉堡炸开了,冲锋号吹响了,可是侯登山爷爷再也听不到了,他用身躯做支撑,为胜利打开了一条血路。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指着我们说:“看,这就是奴隶!”

假使先辈不去打仗,不去牺牲,中华儿女将世世代代遭受侵略者的欺凌! 假使先辈不去打仗,不去牺牲,哪有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对抗战先辈致敬!我们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跑好我们这一代的接力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点燃心中的火种》

讲解者:朱慧鹏

1938年,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把兵工厂设在地形隐蔽、群众基础较好的莱芜苗山镇南峪村,为了应对鬼子的不定期“扫荡”,村党支部把从事药械生产的20多名八路军分散到了农户家里,和鬼子捉起了迷藏。1940年到1941年,仅一年时间,鬼子扫荡了十几次村子,但在村民的保护中,兵工厂始终毫发未伤。

1941年元旦,因叛徒告密,日伪军兵分多路,合击南峪村,展开大扫荡。兵工厂早有准备,已于前夜向西南转移,但是隐藏在望鲁山、庙子岭下的村支部书记李法林和200多名村民,还是被敌人搜出来,押到了村东面的河滩上。

日伪军对村民逐个审问,逼问:兵工厂的武器藏在哪里,谁是共产党?谁是民兵?但是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恼怒的鬼子残忍的杀害了李翠林的妻子和李世元,威吓百姓,但村民仍旧沉默着,只是偶尔传来几声低低的哭泣声。丧心病狂的鬼子又将村支部书记李法林拖出人群,敌人用刺刀指着他厉声追问时,得到的回答仍是“不知道!”穷凶极恶的日本兵又用刺刀顶着他的胸口追问道:“你说不说?”李法林只是后退了一步,仍不回答。鬼子恼羞成怒,举刀砍向他的左臂,顿时鲜血喷涌,染红了他半个身子,李法林疼痛难忍浑身颤抖,大骂:“你们这帮畜生!中国人,中国人是杀不绝的!”鬼子一拥而上,乱刀刺向他的胸膛,李法林怒瞪着双眼,慢慢倒在了血泊之中。见以死相逼问不出结果,气急败坏的鬼子开始放火烧房子,村子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其实,兵工厂的具体位置李法林和乡亲们是十分清楚的,20多名八路军分散到哪家哪户的具体名单他们更加清楚!为什么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乡亲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没有一个人吐露秘密?几十年过去后,有人采访当年的幸存者:你们咋那么大胆?一个说的都没有,都不怕死么?已经白发苍苍的这位老者回答:谁也不是铜浇铁打的,怕也不能说,一说,就成汉奸了。

“一说就成汉奸了”,这种道德的感召力和威慑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狂吠的狼狗和上膛的三八大盖都无可奈何。

“一说就成汉奸了”,他们无人教导,不需商量,竟然息息相通。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基因,一种不需言传的民族心灵约定,是一种沉睡千年也会被触发唤醒的熔岩和地火。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乏积蓄于生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群众的关键和基础,就是激发这些潜在的火种,点燃它,这个民族就不会堕落,不会被黑暗吞没,不会被侵略者征服!

《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

讲解者:张书蒸、贺敬鑫

张书蒸:“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这是胶东革命纪念馆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生死承诺!这是一名热血青年的铮铮誓言,这也是他与母亲最后的诀别。

贺敬鑫:他叫孔迈,是印尼华侨。全国抗战爆发后,18岁的孔迈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瞒着母亲,万里奔波,几经辗转回到了祖国,成为新华社胶东分社的战地记者。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用相机记录下马石山的血雨腥风;记录下胶东军民的浴血奋战;记录下红色乳娘的无私大爱;记录下“阻止美军登陆烟台”的历史画面。

张书蒸:母亲不知儿子的去向,也不知儿子的生死。多少次噩梦惊醒,泪水已经湿透枕巾。孔迈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他照了一张像,托人捎给远在印尼的母亲,照片的背面写着:“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收到照片后,母亲这才知道儿子还活着,她哭了……从那以后,睡梦中与儿子相逢,竟成了母亲每天的奢望。

贺敬鑫:“妈,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八路军了!”“妈,今天受了点伤,没事”“妈,今天采访,看见村口有个老大娘,长的特别像你”“妈,我想你,也想家了”。

张书蒸:谁曾想,18岁与母亲的分别竟成了永诀,直到母亲去世,他们都没有再见过。晚年病重,母亲一直守在老房子里,她常常趴在窗台上,隔着窗户往外看:“儿子啊,你在哪儿,妈多想再见你一面呐!”临终前,母亲留下遗言,把这张照片再转交给儿子。

贺敬鑫:1959年,孔迈经历多番辗转,终于收到了照片,他泣不成声:“妈,儿子不孝,没能为您养老送终,儿子对不住您呐!”直到晚年,一提起这件事,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都会潸然泪下。

张书蒸:孔迈用毕生的实践,践行了把自己献给祖国的铮铮誓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任常伦、杨子荣、郭永怀、钟南山……一个个响亮名字,一个个民族英雄,一个个国家栋梁。

贺敬鑫:当祖国需要时,他们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当人民需要时,他们义无反顾,逆风向前。红色基因构筑起中华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了这种气节,中国人民就打不垮。

张书蒸: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合:必将实现!

记者:王晓茜

原标题:《山东省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优秀成果集中展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