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习强国:我与珠峰系列(三)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2020-12-17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我与珠峰 | 李科:我们是高原上的“坚石”

小说《间客》把男主角许乐描写成“一颗东林的石头”,我认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交会组的队员就像一颗颗高原上的“石头”,他们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就如高原上的“坚石”一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坚强而无所畏惧。

交会组队员攀爬海拔5700米的III7点

2019年冬,我所在的珠峰高程测量水准组启动了珠峰外围的一等水准测量工作。完成任务后,我返回西安。那时,对自己能够加入2020珠峰高程测量交会组,去更高海拔参加战斗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春节一过,加入珠峰高程测量交会组的通知下来了,爱人问我,“珠峰那么冷,还去吗?”我笑而不语,心早已飞向珠峰那个满是风雪的地方。

对交会组队员来说,在外作业,寒冷只是一个小插曲,最大的挑战是高海拔带来的高寒缺氧和珠峰地区的冰川、陡崖峭壁造成的交通不便。到过二本营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时滑落的碎石、危险的冰裂缝、狂风暴雪的夜,还有一天行走十几公里的疲惫。

李科在东绒布冰川行军

但是就像我跟爱人在微信聊天时说到的,“痛苦使人坚强,当痛苦压不垮一个人的时候,勇敢就永远潜藏在内心,就会把使命、担当和责任扛在肩上。”在前期导线、天文测量和GNSS观测完后,所有交会组队员脸黑了,人瘦了,可眼神却变得更加坚毅。

李科在III7点架设GNSS接收机

这次峰顶测量的工作不太顺利,在测量登山队第三次登顶的前夜,我观看了1975年珠峰测量的视频。已经在交会点上等待一周、本已平静的内心又热血涌动起来,非常期望这次冲顶成功。

5月27日,测量登山队员克服艰难险阻,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登顶成功。而守在交会点上的我们,一直坚持到登顶后的两三天采集完所有要求的数据,才陆续下撤。这次,我们在交会点上坚守了11天10夜。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自三月底二本营建营以来最苦的一段日子,化雪解渴,每顿饭只能吃方便面,被太阳晒伤,冰雪融化后帐篷差点被淹没……

搭在积雪上的帐篷

一群忠诚事业、甘于奉献的测绘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为我们的队员而自豪。

【人物档案】 李科,2020珠峰高程测量交会组组长,负责高程导线、GNSS测量和III7点的交会测量工作。

我与珠峰 | 陈真:众志成城,合力保障国家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5月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在世界之巅高高竖起红色的觇标。当所有的镜头都聚焦登顶成功的画面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背后那些支持保障单位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陈真在大本营

2月25日,正值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但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一刻也没有停歇。按照大队安排,我和队友康胜军乘飞机先期抵达拉萨。一路上,经历了数不清的各种填表和扫码,当防疫站的中巴车把我们送到指定的隔离酒店时,我看到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测绘管理处处长次旺在门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4月7日,拉萨取消进藏隔离,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宏山第一时间赶到拉萨,两天时间走访了西藏自治区政府以及6个厅局单位,协调对接2020珠峰高程测量支持保障工作,为本次重大项目的地方单位支持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良好的局面。

从3月2日第一批20人到达拉萨、3月11日第二批15人到达拉萨开始,每一次都是由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前向拉萨市公安局、拉萨市防疫办报备,并安排我们入住隔离酒店。3月22日,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王刚一行到隔离酒店看望了首批解除隔离的22名队员,询问后面的工作安排以及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作为牵头单位,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支持保障珠峰高程测量工作纳入自然资源系统年度重点工作,制定支持保障清单,主动对接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协调西藏自治区林草局、日喀则市自然资源局、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西藏自治区外事办、拉萨海关等单位,为珠峰高程测量项目的实施提供全面的支持保障。

日喀则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塔杰两次到大本营看望队员,日喀则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调研员格桑德吉还特意带了50个烧饼,10斤腊牛肉。日喀则市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2020珠峰高程测量项目,制定了《日喀则市珠峰高程测量协调保障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日喀则市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边防支队、公安局、定日县政府、聂拉木县自然资源局等单位,给所有参与珠峰测量项目的车辆发放临时通行证,有效保障了项目的有序实施,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西藏登山学校校长桑珠是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的副队长,通往峰顶的登山生命线就是在他的指挥下于5月26日修通的。普布顿珠是登山学校的首批学员,也是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队员,主要负责峰顶觇标架设及峰顶GNSS测量。这次在峰顶测量时,为了便于觇标架设和GNSS操作,他在峰顶毅然拿掉了氧气面罩,无氧操作仪器1.5个小时,再次创造了中国人在峰顶无氧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

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驻扎珠峰大本营,靠前指挥登山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积极组织协调西藏登山队、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在高山向导、高山协作和高海拔后勤保障等方面为珠峰高程测量项目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保障。

今年珠峰地区天气变化异常,预报工作是个难题。在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的协调下,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派出由6名专家组成的预报团队以及气象应急预报车,24小时为登顶做气象预报保障服务。他们与中国气象局每天两次专题会商研判,利用我国风云四号卫星、地面观测系统及多种创新技术,克服重重困难,为本次测量登山活动提供了精准的天气预报。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在大本营调试放探空气球用的探空雷达

气象应急保障车抵达珠峰大本营

在本次珠峰测量项目中,中国移动西藏分公司为保障登山线路及峰顶5G信号覆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从4月份进驻珠峰地区,在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营、5800米过渡营地、6500米前进营地,靠人工扛、牦牛驮铺设光缆25公里,转运8吨网络设备和生活保障物资,建设5个5G基站,提供千兆宽带和专线接入,多名工作人员长时间坚守在高海拔地区值守。当我们看到登顶成功的那一刻,峰顶传回清晰的电视画面时,我们不能忘记西藏移动为本项目提供坚强的保障,以及背后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

海拔5800米的移动基站

海拔6500米架设移动基站

4月中旬,珠峰高程测量项目实施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受疫情影响高山氧气迟迟不能到位。距离第一个登山窗口期越来越近了,可高山氧气到不了位,登山就无从谈起。通过众多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4月27日下午6点30分,氧气终于入关了,已经在口岸等待了三天三夜的17人欢呼雀跃,这时,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次落队长站在雨中对我说:“这次这个氧气来的太难了,我们把老天爷都感动了。”

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是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科研探索活动。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后期,我们得到了各大部委、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各单位的大力支持,才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圆满完成。我想当新的珠峰高程发布时,这一组弥足珍贵的数据背后,同样凝聚着所有为项目提供支持保障的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记住他们。

人物档案:陈真,中共党员,工程硕士,1977年5月出生,陕西定边人。1998年进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工作至今。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新技术应用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主要负责项目综合协调工作,并担任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

我与珠峰 | 王伟:珠峰的礼物

回顾我参与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活动的整个过程,有付出,有回报;有开心,也有遗憾。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这是珠峰送给我的礼物。

王伟在海拔6500米训练攀冰

我在大学一年级上《测绘学概论》课时知道,原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珠峰高程数字就来自我所学的专业。从那时起,我开始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登上世界之巅,能亲手去测量珠峰的高度。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测绘工作者。2020珠峰高程测量项目的启动,让我看到了梦想将要实现的希望。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一员。随后,我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正式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在每次的训练中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教练安排的训练量我都要超额完成1/3,两个多月跑步总里程超过600公里。我见证了自己和队友们的提升与蜕变,这也让我们有信心在心里默念:“珠峰,我们准备好了!”

王伟在攀登北坳

得知我入选12人的冲顶大名单后,我明白自己距离登顶珠峰完成测量的梦想越来越近了,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5月19日,冲顶组出发时,留守队员将我们送到海拔6700米的换鞋处,有的帮我穿冰爪,有的帮我系安全带,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关心和鼓励传递给了我。穿戴好装备要继续出发前,我和他们每个人拥抱,听着他们喊出的那一声声“加油!”,虽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我有信心有能力去完成它。

王伟在海拔7790米营地帐篷吸氧

然而,连续的坏天气让前线指挥部不得不改变冲顶方案,派出有着多次珠峰攀登经验的精干力量把握住最后一个窗口期迅速登顶。出于对我们几个没有海拔8000米以上攀登经验队员的生命安全考量,我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最终的冲顶名单里。

王伟在海拔7028米

当时我的心情特别难过,也感到非常遗憾。但身为队员,我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也慢慢想明白了,登临顶峰的,不必一定是我。

在整个珠峰高程测量期间,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我和队友们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将要带上峰顶进行测量的仪器。第一次冲顶之前,我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对所有的仪器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为了不影响后面的登顶测量,我连夜在零下15摄氏度的环境下,对所有仪器的性能参数重新做了评估测试。我定好闹铃每隔3个小时爬起来,钻出帐篷去查看仪器状态。我当时已经顾不上感受风雪交加带来的刺骨寒冷了,只想着一定要确保我们的仪器在峰顶能够正常工作。

王伟在练习峰顶雷达

当得知我没有机会参与最后一次冲顶时,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很快投入教突击队员们使用仪器的工作中……

冲顶那天,我们坐在前进营地的帐篷里,只开一部手机观看峰顶直播画面,其他手机关机,给大本营和峰顶交流留出网速。5月28日傍晚回到大本营后,我们每个人都紧张到了极点。当查看完所有保存测量数据资料的U盘后,发现数据质量非常好时,我那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兴奋地跑出帐篷去交接其余从峰顶带下的仪器。

我们成功了!任务圆满完成了!那种心情真的难以言表,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脸上却忍不住露出开心笑容,所有的压力在那一刻被彻底释放,没有登顶的遗憾也一扫而光。只是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比参与珠峰项目前减少了20公斤时,我开始担心回家后,妈妈会因为看到我瘦成这样而伤心。

但不管以后怎样,这一段时光以及我在这时光里遇见的更好的自己、收获的真挚情谊,都将作为珠峰赠予的礼物,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生命里。

【个人档案】 王伟,1992年出生于陕西,中共预备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2015年起进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应急测绘及无人机飞控工作。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主要负责峰顶仪器设备的培训及登山路线重力测量工作,与队友一起完成海拔7790米的重力测量任务。

我与珠峰 | 邢雄旺:珠峰测量梦的传承

我是一名“测三代”,爷爷、叔叔和我都是测绘人。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一家三代人都与珠峰结缘,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

1975年,第一次给珠峰“量身高”时,我的爷爷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炊事班班长,全力保障1975年珠峰高程测量计算的科研人员的一日三餐。为了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及时吃上可口的饭菜,爷爷都是提前备好各种食材,然后站在食堂门口望着大楼里的灯光,只要灯光一灭,他马上就把事先擀好的面条下锅煮上,为的是让科研人员吃上一口热乎的饭。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时,我的叔叔参与了经费预算和测量装备采购工作,为珠峰测量提供保障。

或许是经常听他们讲述珠峰的故事,我从小就埋下了向往珠峰测量的种子。2019年10月,当我听说2020珠峰高程测量要启动的消息后,激动不已,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申请。随后我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成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一员。叔叔知道这个消息后,隔三差五地通过微信与我交流,有鼓励,也有嘱咐,或许在他心里,我作为亲历者,也算是圆了他参与珠峰测量的梦想吧。

4月15日,我从海拔5800米的珠峰过渡营地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进行高海拔登山适应性训练。在那里,我第一次出现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浑身没劲。到了晚上,气温极低,呼出的热气会在帐篷顶上凝结,或成水珠,或结成霜。一旦起风,就像下雨或下雪一样落在脸上、身上,特别难受。到达前进营地的第一夜,我在帐篷的睡袋里翻来覆去,不时抹掉落在脸上的冰霜,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整夜未眠。

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

高海拔虽然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诸多不适,但是测量工作并未因此耽搁,攀登训练始终坚持。第一次从海拔6500米到海拔7028米的北坳,我们往返用了10多个小时。回来之后,我的体力完全透支,坐在帐篷里,一动也不想动。可以说,这是我参加野外测绘工作十年来遇到最有挑战、难度最大的工作。

邢雄旺向海拔7790米攀登

在前进营地,我和队友们进行了为期12天的首期适应性训练,下撤到5800米营地后,手机终于有信号了。“失联”12天的我,第一时间给妻子拨打视频电话。视频接通后,当妻子看到我被强烈紫外线灼伤的脸时,她一下子把头转过去不吭声了,我知道她哭了。12天没有消息,我在充满危险的高山上,她哪一天不焦虑重重、不胡思乱想、不彻夜难眠呢?为了不让她心疼难过,我连忙把相机镜头反转,对着美丽晶莹的冰塔林,转移话题,让妻子和儿子欣赏美景。

在海拔7028米的北坳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深受前辈们、队友们的精神感召,从一个又一个测量故事里理解和感悟我们测绘人的初心与使命,也一步一步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前行。就在我们第一次向顶峰发起冲击的前夜,也就是5月5日晚,我郑重地将我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驻守在大本营的队友任秀波,向党组织表达了我的决心,同时也鞭策着我努力向前。

5月27日,8名测量登山队的队友们成功登顶珠峰,并经过150分钟的鏖战获取了宝贵的峰顶测量数据。我虽然没有登顶,但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在他们登顶完成测量的那一刻,我和很多在海拔6500米营地的队友深情相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尽管作为测量登山队员的我,最终止步于海拔7400米,但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不会后悔。

【个人档案】 邢雄旺,1992年出生于河北邯郸,工程师,2010年起进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工作至今,先后多次进入西部无人区进行测绘。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工作。

(文、图: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

原标题:《学习强国:我与珠峰系列(三)》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