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宝沟》——用心记录乡村里的中国

2020-12-19 2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2020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大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胜利在望的关键一年。年终岁尾,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创作的三集纪录片《来宝沟》与观众见面,似乎更具一份特殊的年份意义,而中国纪录片在彰显主流价值、凸显社会责任、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采用这种文艺形式刻录伟大时代的轰鸣,无论对创作者还是对作品本身,都是一种信任和荣光。

《来宝沟》是大连本土原创纪实栏目《最美大连行》第七季作品,整个创作历时近一年。充满张力的讲述需要足够的时长,而这场讲述是为了在真实的乡村里寻找生动和充满希望的中国。

《最美大连行》宣传片

有真实的乡村 才有生动的中国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但对这部纪录片而言,它的开场便是意外。

4月中旬,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宝沟村的大山里发生了一起多少年不遇的盗伐,这场盗伐不仅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也打乱了我们原本中规中矩的拍摄节奏。

盗伐现场被偶然发现。遭到砍伐的是赤杨,当地叫“冬果树”。赤杨形态优美,一般临水而生,是一种亭亭玉立的大型乔木,在大连北部山区零星可见,但长成片的极少,不过来宝沟分布有成片的野生赤杨林,它们沿着山涧溪谷,从深山里蜿蜒而出,是绿水青山最直观的形象展示。

第一个发现盗伐的不是护林员,而是村里的党总支刘忠德书记。原本他正带着摄制组进山踏青,好让我们见识下当地生态保护的成效。就在开春,来宝沟村刚刚获得首批“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由国家森林和草原局授予,这对村里来说,是件很风光的事儿。

盗伐发生的时间应该没多久,被砍伐的赤杨是几十年生的大树,横七竖八倒在山里,未及运出。刚刚还在夸赞村里的绿化好,现在却碰上盗伐,尴尬,也有点丢人。说实话,我们也没想到会碰上这样的事儿。开机开得急匆匆,以至于我们后期回放素材,很容易看出镜头里的忙乱,但就是这样的镜头,却记录下一个真实的现场,留下了绿水青山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拍摄,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在媒体里公开亮出村里的“家丑”,这对新近获得国家级生态保护荣誉的来宝沟来说,不啻是一块试金石。但“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村里人从始至终都没干扰我们的工作,甚至事后也没有任何暗示,要我们删除素材或手下留情,而是马上投入到自己的工作里,忙着现场留痕和环境勘察,这让我们大感意外,难道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但以后接触多了我们才发现,作为大连城区的水源地,环保意识在这里厚植多年,而“绿水青山”更是深入人心。

我们不但记录了现场,还将这一段直接作为开篇剧情,拉开了全集的序幕。它的出现无疑于告诉我们观众,《来宝沟》里的纪实是这片土地自然而然的生发,它的每一个镜头,是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或许不完美,但有真实的质感,而真实原本就是纪录片最本质的基因。

社会现实纪录片因为聚焦时代,关注社会热点,所以可以提供多维度、近距离观察社会的可能,但这种记录和观察绝不意味着在亭子间里去听闻那些轻风细雨,却放任了大江大河,如果说纪录片真的具有社会价值,那么这种价值应该在江河的浩荡里去身临其境,在呼应时代的章节里,用心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光芒。

全面小康,乡村里的故事才是最中国的故事。真实,才扎实、才生动。

有努力的乡村,才有希望的时代

大连的低收入村,按照国家标准,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早已脱离贫困线,所以大连早就没有贫困村,只有所谓的低收入村,但即便这样,最后一批低收入村今年也全部“摘帽”,而在“摘帽”里有一项统计,就是这些低收入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1.4万元,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大连史册的节点,意味着全市农村在脱贫奔小康后,正迎来下一步的乡村振兴。

来宝沟村前些年便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它的今天,可能就是很多“摘帽”村的明天,所以,《来宝沟》这部纪录片还是一部乡村振兴的“启示录”。

至少,来宝沟村现在有了初步方向。

靠传统农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多种经营,来宝沟村不愁吃穿用度,但下一步如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村党总支在思考,我们也特别感兴趣。

山外人可能不知道,来宝沟有一部特殊的“村史”,那就是淘金史。两三百年前,村里人的祖辈闯关东来到这儿,有的在山上放蚕,有的在河里,淘金!

来宝沟有条河,叫来宝河,河里出产沙金,从山东过来的老辈儿靠养蚕、淘金,在山里落了脚。但淘金在当时并没有改变当地绝大多数人贫困的命运,数百年的滥砍盗伐,也让来宝沟最后山穷水尽,河里的沙金也因为上百年的无序淘洗,几乎断了根。

淘金史是来宝沟集体的乡愁,这种乡愁在大连,称得上独一无二。

就在今年,来宝沟村党总支开始重寻乡愁,围绕淘金谋划乡土文化的复兴,希望用别具一格的文旅资源实现山村经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身。

转身需要努力。

来宝沟村处在水源地上游,为保护城市的“水碗”,这里不能发展任何工业,养殖业也被严格限制,其实不光这一个村,只要是这里的水源地乡镇,各村各屯无一例外。所以,当地群众的这份牺牲值得被书写,而其中的努力更值得被记录,特别是这份努力还是主动为之。

在环境保护面前,经济发展到底有没有作为?从“绿水青山”里,能不能找到“金山银山”?

寻找持续了快一整年,我们记录下村里人不曾停歇的那份“倔犟”。

村里为了寻找最后的淘金人,费尽心力上下打探。为了制作早已失传的“流子”,更是反复考据。“流子”是淘金专用的工具,到底什么样,等观众们看了片子就知道。淘金还需要一种特殊的淘金簸箕,要一整块木头才能刨出来,木头还必须是平杨柳。大田里一旦种下了种子,是一定要生长出庄稼,这是土地的性格,也是庄稼人的性格。

我们跟着村里人在山沟里辗转,一起希望又一起失望,失望过后再次希望。

原本找到一位会做淘金工具的老木匠,结果还未开拍,老木匠就摔断了腿,后来的又得了结核病,再后来又找到一位,结果又扭伤了腰动不了。就在还原淘金原貌的当天,村里最有经验的老淘金人在开三轮车进场时,竟然连人带车翻扣进堤坝下。

所有人都在努力,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那位翻车的老淘金人最后强忍疼痛,忙活了好几个钟头,终于为村里淘出了几十年来的第一粒金子,但更多村民没有机会出现我们的镜头里,寂寂无名的他们却一步步陪我们度过春夏秋冬,完成所有的记录。每个村民都知道,这部片子的播出,将是最好的宣传,他们的努力,是在成全来宝沟,而每一个即将看到的观众,都有可能是村里的来客,而这些来客,将是山村振兴的希望。

2020年12月14日

山里降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来宝沟》以年初的雪为开篇

最后以年终的雪为结尾,四季三集

按照山里的传统,元旦前后要杀年猪,村里这几天开始热情地邀请摄制组去村里吃年猪,那时候,《来宝沟》已经播完,但关于来宝沟的故事远未结束,那些生动并充满希望的奋斗还在继续,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法忘记这风雨兼程的一年,无法忘记这个偏远而且此前闻所未闻的村落,它的精彩和丰富,只有走进才能感知。更多的大连乡村也在努力,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没有谁会甘心平庸,每个人都渴望过上有希望有尊严的生活,不仅与时代同行,还能在同行中,让自己的努力有一份值得,让自己的希望可以触摸、拥抱并幸福。

拍摄《来宝沟》

摄制组采访行程达到12432公里

行,远未到终点

更多的行,今后还在路上

瞭望,为了更好抵达

高岭山下,摄制组终于拍到了2020年入冬后当地下的第一场雪,上一次拍到雪是2019年12月26号,算下来,两场雪前后相隔差不多有一年时间。

来这儿不仅是为了拍雪,而是为了拍摄一部纪录片——《来宝沟》。

“来宝”是沟名,也是村名,来宝沟村。

山村坐落在高岭山南坡,山北是鞍山岫岩县的洋河镇,山南是大连庄河市的塔岭镇,从大连市区开到这儿,得三个小时,即便从庄河市内出发,也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远,是来宝沟给我的第一印象。远,意味着有足够的距离去瞭望,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抵达更深的思考。

从事纪录片创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村子呆这么久,对于最需要叙事张力的纪录片来说,一个山沟里的小村子能支撑起一个关于时代的长篇叙事么?这是我当初最大的疑问。

来宝沟三面环山。

指引来宝沟方向的牌子立在公路道边,如果不留神很容易开车错过。如同所有普通村落,来宝沟平凡低调。

一切开始于去年12月。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准备以此为主题,策划制作一部纪实性纪录片。《最美大连行》团队领受这个新的年度任务并启程出发。

实地采风正值寒冬,山河冰封。

从早到晚,在一周时间里,我们走了一村又一村,听到各种各样的乡村故事,更不断被那些源于土地的淳朴梦想所感染,然而,村屯里散落的片段很难被纵深拍摄。纪录片偏重过程的记录,核心在于纪实,如果无法形成丰富且真实的故事链,就很难“立题”。

来宝沟是这趟采风里的最后一站。

进村时夜幕四合,大山影影绰绰,低头一看,手机竟然断了信号。

在村委会大院,我们一下车就见到了等候多时的村党总支书记刘忠德。来宝沟我是第一次来,刘书记我是第一次见,没想到,我们会在这儿驻守一年,住上了集体宿舍,而宿舍原本是村里的老房子,空闲许久的“农村互助幸福院”。

山里冬天黑得早,顶着小北风,刘书记露天地里跟我们唠起磕儿。我至今还记得他描述来宝沟时那几句文绉绉的话:“春天山花烂漫,夏天泉水叮咚,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我面前虽然是黑的夜,但刘支书寥寥几句,却让我对来宝沟一下有了画面感,而这,对电视人来说非常重要。从刘书记接下来的讲述里,我越来越感到他对这片山沟的热爱发自肺腑,对乡村振兴充满梦想,更关键的是这份梦想让人觉得既踏实又可信。

多年的新闻采访经验告诉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来宝沟村党总支对未来的谋划和思路,除了勇气和担当,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们虽然是农民,却能自察到小农经济的局限,并努力寻求突破。黑黢黢的大山合围,却让我们这队新闻人看到了闪光点:如果说物质的丰满是小康社会带来的外在表象,那么思想的破局则是小康社会引发的内在变化。

从贫困村、低收入村到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首批“国家森林乡村”,时光在大山大岭穿梭,刻下了每一个时代给来宝沟村留下的命运印记。

整整一年的采访与记录,积累下13.6T的镜头素材,每一段素材都令人难忘,它们是有关时代的细节讲述,书写了当下,也启迪着未来。

开机拍摄没多久,村委会大院有天人声鼎沸,拿筐拎箱的来来往往,打听后才知道,村民这是排队来领鸡崽。

来宝沟有个大骨鸡合作社,是党总支二十多年前倡议成立的,这个合作社每年开春就干一件事:帮村民家孵蛋。村民准备好种蛋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做好记号,再统一出面找山外专业的孵化场,等孵化好了,再通知大伙儿来领鸡崽。每个蛋的孵化费是一元钱,专业孵化的成活率高出很多。领鸡崽的当天,合作社还免费给打疫苗,既卫生又安全。

事儿不大。

这种婆婆妈妈的事儿其实很繁琐,孵好孵坏,缺了短了,都是事儿,可来宝沟村党总支揽下的正是这样的“麻烦”。党员们麻烦了,但放到各家各户,那就省了很多麻烦。如果连“鸡屁股”大小的事都能当重要的事儿去办,做其它事儿那也差不了。

驻村一年,我们记录了山山水水,也记录了村里人改变命运的决心、努力和付出,在来宝沟命运的转折里,我们读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几百年前,当地人的祖辈因苦难而闯关东,但始终逃不掉贫穷和落后,直到改革开放后,他们才解决了温饱、脱离了贫困、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如今,当地人更以富饶的自然物产握手生态文明,着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他们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由衷地相信,事关乡村振兴的智慧是大智慧,这样的智慧充满希望并饱含力量。

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即将播出的《来宝沟》映照的不仅是来宝沟村,而是大连诸多乡村,它是一次瞭望,还远未抵达,但至少我们可以借此向小康社会致意,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敬礼!

无论时代有多少光芒,都从旭日初升开始,有幸,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行在路上,一直没错过。

《最美大连行》制片人、

《来宝沟》总导演 孙晖

12月18日~20日

大连新闻综合频道

《来宝沟》欢迎你!

文字:孙晖

图片&视频:《最美大连行》节目组

原标题:《《来宝沟》——用心记录乡村里的中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