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照寨里河镇: 90 后扶贫办主任的“脱贫经”

2020-12-23 0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17年7月,22岁的门大威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怎样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初到基层的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既然身在基层,就必须为百姓服务,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这就是莒县寨里河镇扶贫办主任门大威刚参加工作时的初心。

心里一本“民生账”

“寨里河镇辖53个村,有贫困户743户、1176人,已全部稳定脱贫。”提起自己所在镇的贫困户情况和相关数据,门大威脱口而出。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战线上的践行者,我深知精准数据对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想要更好地开展工作,就必须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必须知道我们有多少贫困户,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村,住哪栋房子,家里有几口人;必须了解他们致贫的原因,还必须帮助他们找到脱贫的路子、法子,这些全都记在我的扶贫笔记本上,而这样的本子我有10多本。”门大威说。

对门大威来说,工作中白加黑、“5 +2”已是常态。他利用原本的正常休息时间,走遍了全镇743户贫困户。他坐在贫困户身边,用“拉家常”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贫困户讲解、梳理政策,确保贫困户尽知晓、全满意。贫困户看到他就亲切地说:“小门快坐下歇歇脚,先喝口水。”他走进了贫困户的家门,走入了贫困户的生活,更住进了贫困户的心里。

从事扶贫工作以来,他养成了记台账的习惯,无论是开会、下村还是回家,只要是扶贫的事儿,他都会一一记录。

正因对各类信息进行规范有效地整理,各个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对所包户的情况有了更清晰认识,明确了对贫困户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帮扶措施,准确做到了因户施策。

今年国庆假期,他和同事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全镇7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逐人逐项政策精准核算收入,认真比对户内成员的银行流水,确保各项政策都落实到位、各项家庭收入数据准确无误,同时向贫困户详细讲解政策,确保贫困户对自己的家庭收入情况心知肚明。

扶贫项目是确保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是带动贫困户彻底走出贫困的重要保障。而项目收益的高低、项目收益能否如期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则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寨里河镇目前共有扶贫项目20个,每个项目的档案都是我一点点完善起来的。理清项目档案后,还需密切关注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比如扶贫大棚项目是否正常运转、项目设施维护是否到位等等。”正是这种细心与关心,扶贫项目每年收益可达120余万元。每年9月,项目带动的每个贫困户都能收到扶贫项目收益,人均可增加收入1005元,帮助他们稳定脱贫。

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是门大威“扶贫事业”持续前进的法宝。他在工作实践中,根据经验规律,创新总结了扶贫项目档案管理“七个一”工作法,充分发挥了扶贫项目档案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保证了扶贫项目“有轨可依、有迹可循”。全市脱贫攻坚项目和资金管理现场培训会在寨里河镇召开,产业扶贫项目档案规范化建设作为典型样板在全市推介,他主笔的“整档定数 循案稳效———扶贫项目档案化”在中国扶贫网发表。

紧绷一根“民生弦”

“在扶贫办,加班加点是常事儿。每天深夜里,甚至凌晨最后一个熄灯的办公室肯定是扶贫办,最后一辆离开办公大院的车肯定是门大威的。”这是同事们眼中

的扶贫办和门大威。“扶贫工作尤其需要用心、用情去做,需要竭尽所能关爱关心每一位贫困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门大威说。

今年夏季,贫困户武玉芳的院墙被一场暴雨冲毁,接到消息后,门大威冒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现场实况,迅速在一小时内联系施工队设计好重建方案,雨停三小时后顺利完成院墙的修复重建。正是因为门大威把贫困户放在心坎上,所以每当贫困户遇到难处,他始终能做到反应迅速、即刻行动、解决问题。

针对贫困户最关切的住房、饮水、改厕等问题,2020年3月,门大威和镇扶贫办的同事们到村到户,进行逐一走访、摸排,采取入户核查、外围调查、信息核对等多种方式,严格按照特别困难贫困户标准进行核查,做到情况清、底子明,捋清了贫困户住房、饮水、改厕现状和提升点,并建立起台账,积极与各行业部门做好对接切实落实到位。

将人性化扶贫落到实处,将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里,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贫困户用水便利,对全镇239户贫困户的自来水站杆进行保温处理,确保大家在数九寒天也能用上自来水;落实贫困户居住环境提升,共计为66户住房吊天棚,为187户贫困户修缮院墙门窗,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的生活质量……一桩桩、一件件,大家都看在眼里。

有贫困户感激地说:“墙上就是有一道裂缝,扶贫办的同志都放在心上,给我们修好。”

钻研一门“民生业”

门大威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和自身优势,他以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为重点,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为方向,全力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打造村民致富的“助推器”。

“大姜是这里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当地大姜产量较低。”对此,他积极对接科研院校,推广生姜高效栽培技术,建设科技扶贫试验田,进行对照试验。

“我特意将试验田设在村头,这样能更直观地向当地农户展示试验过程,扩大新技术的推广受益面。”门大威笑着说。早晨,天刚蒙蒙亮,门大威就会到试验田看大姜的长势,从发芽、生长、收获,大姜每一天的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

2019年,试验田实现生姜每公顷产量9万公斤,每公顷节省成本7500余元,实现每公顷增加经济收入4.5万余元。村民们也因此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纷纷笑开了怀。

科技扶贫硕果初现,门大威又协助镇政府促成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青年筑梦红色之旅实践基地”,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调研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寨里河镇挂牌运行,进行校镇企合作,引进专家团队入驻,发展“无土栽培技术”等高效农业技术,打造生态果蔬特色产业。

同时,立足镇域扶贫工作实际,开展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项目,转“输血”为“造血”,利用农业技术扶贫的方式,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入,帮助农户劳动致富,让高效科技农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饭碗”,更大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一线扶贫干部,特别是青年扶贫干部,我深知肩负的全镇贫困群众帮扶责任这个担子有多重。他们的困难是不是已解决?他们的诉求是不是被关注?他们的权利是不是有保障?……点点滴滴,都是我时刻心心念念所不敢忘却,是我不能放下的理由。”门大威如是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