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00多贫困村变身美丽村,陇南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23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2000多贫困村变身美丽村,陇南是如何做到的?听孙雪涛用英文解答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李杨

“近年来,陇南坚持生态打底、文化塑魂、旅游赋能、网络引领,让2000多个贫困山村变身美丽乡村。”12月23日上午,2020“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开发乡村价值建设美丽乡村分论坛在陇南市武都区举行。出席论坛的甘肃省副省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用英语向中外嘉宾讲述了陇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硕果。

这一成果是如何培育的呢?

孙雪涛介绍,陇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可总结为“P-M-C-D”,也就是“一保二修三建四拆”。

“P”就是protect(保),让文化脉络和乡愁记忆、自然生态与建筑空间完美融合。注重保护乡土文化,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遗存和乞巧节、白马人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开发,培育了武都张坝、康县朱家沟、文县白马山寨、徽县青泥岭等一批留住古老乡愁、富有创意新韵的历史文化名村。在建设过程中,陇南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搞大开发,不搞一刀切,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把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于自然环境中,勾勒出一幅幅房舍院落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青瓦白墙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的田园画卷。

“M”就是maintain(修),让乡村群众也能享受到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教育和互联网的红利。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维修翻新、原址重建、易地搬迁、风貌改造四管齐下,一座座安全美观的村舍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全民动员、大办交通,新修农村公路1.3万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通山外世界。提升电力网、架设4G网,一根根网线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搭起了与外界交流交往交易的桥梁,生于大山的陇南电商快速成长,远方的乡村不再封闭,乡村的群众不再沉默,越来越多的群众在网上购日常用品、卖特色产品、晒幸福生活。如今的陇南乡村,网络成了新基建、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

“C”就是construct(建),让乡村群众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心中迸发向上的力量、身上展现文明的素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南既追求村容村貌外在美,更追求群众幸福生活内在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四棵“摇钱树”,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茶叶四个“特别特”,猪、牛、鸡、蜂四个“特色养”初见成效,陇南“麻辣香甜”品牌声名远播,大量农特产品通过陇南电商网销全国,鼓起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全省数量最多的4A级景区和旅游村,把“美丽乡村”变成了“美丽经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针对“村民不在村里在群里”的实际,研发“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建设“网上村庄”,认证村民126万人,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办理服务事项、网购日常用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D”就是demolish(拆),让乡村焕发蓬勃生机、展现靓丽容颜。面对一些地方“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陇南深入开展拆危治乱集中行动,拆除危房烂房56万间,残垣断壁74万米,复垦土地1.6万亩。拆危治乱,表面看拆除的是危房,实则拆除的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封闭的思想观念、陈旧的生活方式、落后的卫生习惯,拆出来的是住房绝对安全的自信心、是美丽乡村的新面貌、是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气神。

孙雪涛用英语向中外嘉宾表达陇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并向中外嘉宾致谢!他表示,美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着眼于乡村振兴,着眼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的平台作用,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让陇南的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村更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