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扶贫故事 】王正勇:“家”安在村里,情“洒”于桑梓

2020-12-23 19: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叫王正勇,是普定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2013年2月,根据组织选派,我来到距县城50多公里的猴场乡沙子坡村驻村。

初到沙子坡,我迅速进入角色。步行走遍全村11个自然寨,遍访了包括退休干部李少方,县人大代表鲁桂兰,老党员李先开、彭秀芬、杨少章,计划生育独生户陈学军和返乡青年陈学贵等在内的群众。结合实际,以抓帮扶为重点,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为工作的落脚点,团结村支“两委”展开工作。

村子要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为此,我们奔走于省、县、乡、村之间,争取到了很多部门的支持。如,协调水泥50吨,帮助修建垮塌堡坎25米和入组公路1公里;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修建了来扣寨至坝道的2.4公里道路;协调5万元,启动该村集贸市场(龙凤场)的水泥硬化工程;协调资金2.5万元,改善学校的学生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资金0.3万元,修建爱心人行桥2座;协调资金5万元,帮助谷毛学校聘请学前教育老师1名,购买电脑6台、开通多媒体教学;协调资金5万余元,开展为期21天的农村实用种植技术培训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为当地争取的资金超40万元。

身为工会干部,日常工作中,我通过形式多样的村民大会、党员会、大讲堂、讲习所、入户走访、宣传栏(单)、院坝(落)会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并积极联系依靠县各群团组织,在开展手拉手活动中,为陈学富、徐汝林等村民子女联系一对一助学帮困活动;帮助村民完善了两个种植微小企业;组织村民种植烤烟200亩,让村民“致富有路”,争做百姓的“知心人”。

2016年3月,根据工作调整,我和同事被调整到猫洞乡联合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至今,仍作为驻该村作战队员参与其中。

有了此前经验,我们确定了以养猪业为主带动其他发展的路子。11月,村里瞄准种养殖产业成立普定县联合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注册公司4个,当年种植魔芋200亩,贫困户人均收入上千元。在乡党政的支持下,工作组整合资金793万元,征用土地38余亩建成12栋猪圈舍。

像周邦科一家,有4口人,他是残疾人,妻子刘英妹为精神病患者,家里有2个小孩,家庭特别困难。利用国家扶贫政策,结合他本人实际,我们为他家购买母猪两头,每年他家养猪出栏近5头以上。在做好养殖的同时,他还在村里搞保洁员,每月400元,再加上“特惠贷”贴息分红,现在一家人年纯收入早实现脱贫。可以说,特色养殖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作为落实国家政策的一名“使者”,驻村帮扶这几年,我把“家”安在村里,情“洒”于桑梓。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帮扶经历,但一次次贴心的问候、一次次不懈的奔走、一次次耐心的劝导、一件件暖心的礼物……通过自己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坚守岗位用心用情用力地付出,“娘家人”的身份驻进了村民心里,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驻村情,赢得了大家的支持认可,这是令人欣慰和值得回忆的幸福事!我也先后获得2014年安顺市、普定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6年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县“优秀驻村共产党员”,2019年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图文来源 | 劳动时报

原标题:《【我的扶贫故事 】王正勇:“家”安在村里,情“洒”于桑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