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典范——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

2020-12-24 1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点击图片,一起“云游”甘肃!

陇南康县岸门口古村康养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康县县城以南8公里处,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 因此地房屋多建于河岸,故称之为岸门口。是衔接花桥和阳坝国家AAAA级景区的重要驿站。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最具代表的景点是远近闻名的朱家沟,朱家沟位于岸门口镇政府河对岸,风景秀美的燕子河畔,属燕子河流域和牛头山系。朱家沟历史悠久,据朱氏族谱记载,朱氏于明代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由四川绵竹县朱家坎迁入,距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

1944年,康县县政府驻地由云台白马关迁至岸门口以后,在朱家沟麻柳树下曾召开过多次全县重要会议,1950年至1951年,召开康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届会议;1954年至1956年,召开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第二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及1957年召开了全县粮食生产辩论等会议。

村落里蕴藏着传统古建筑朱家大院,民间古墓群、历史悠久的古树,流泉瀑布等旅游景观,其中朱家大院更是保存了近两百年的历史老宅,为清末民初康县四大家族朱锦秀的老宅院,座东向西,是康县保留不多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朱家沟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符号,村内的古道、古宅、古泉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农耕文化景观,至今仍留存着石碾、磨盘、铁器作坊、石马槽、功德石碑等传统古遗存。

沿着溪流往沟内走,至今保留着民间较大的古墓群,也就是朱氏家族的祖坟所在地,占地大约有八十余亩,有上千座墓穴,其中清中期,清晚期的墓穴较多,在墓志铭上清晰的可以看见清代同治、光绪、宣统年号,其中不凡有汉白玉石料的墓穴,有做工精良的石刻,祥云浮雕、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墓志铭中的文字工整,笔法清晰,具有一定的民间考古价值。

2016年,朱家沟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与保护并重。进行道路庭院硬化、危旧房屋改造、便民桥、景观桥、护庄河堤、圈厕、排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村庄进行绿化和叠水景观打造,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深入挖掘村族历史和红色文化,科学规划,精细建设,保护性修复了“朱家大院”,建设了麻柳广场、“朱子八德”广场、城门楼,打造了“酿酒广场”“乡村舞台”“归朴园”“春华秋实”“练炉坊”“望德台”“朱氏家训”“状元泉”“吉象泉”“明镜泉”等山水人文景观。

朱家沟以旅游扶贫为着力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沉睡的历史和红色的基因被重新唤起,开发成让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的珍贵“乡宝”,在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后,让自己“活”了起来,美了起来。紧跟全县乡村旅游开发热潮,引导外出打工的人也陆续回乡创业,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发展养殖业和农业观光采摘,让百年古村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朱家沟依托较好的区位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古村落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乡村旅游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景区内林草覆盖率达85%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充沛,pm2.5不高于15微克,年平均温度12度,水质无污染,洁净甘甜,有纯天然的山野菜、野生菌、野生猕猴桃、深山土蜂蜜等养生保健土特产品。

景区依托丰富的生态养生旅游资源,按照“康养+医养+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品,由康县中医院建立的颐养小院,用传统医学融入传统古村,把针法与艾灸结合,把药膳与自然相柔和,形成人与自然统一,真正做到了康养与医养的有机结合。

现在,朱家沟已经逐步发展为集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民俗演艺体验、田园观光、旅游产品加工销售等一体的传统农耕文化特色旅游古村落。

来源 | 康县文化旅游

原标题:《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典范——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